朱吉紅
什么是千里馬?顧名思義就是指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寶馬良駒。
相傳,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常常騎著巡游天下?!妒斑z記》里說他的八駿一名絕地,足不踐土,腳不落地,可以騰空而飛;二名翻羽,可以跑得比飛鳥還快;三名奔宵,夜行萬里;四名超影,可以追著太陽飛奔;五名逾輝,馬毛的色彩燦爛無比,光芒四射;六名超光,一個馬身十個影子;七名騰霧,駕著云霧而飛奔;八名挾翼,身上長有翅膀,像大鵬一樣展翅翱翔九萬里??芍^神奇。
其實,周穆王的八駿比喻著他的人才集團個個才華卓越,本領(lǐng)非凡,各自用自己特殊的才能,共同輔助著周朝的天下大業(yè)。因此,從古至今,千里馬成為能力、圣賢、人才的象征。
在我國最古老的典籍《易經(jīng)》中,乾卦代表天,龍被列入乾卦,就是天的象征,具有剛健、自強不息的精神。而在古代甲骨文中,某些“龍”字,其狹長的頭部極似馬首。在殷商遺存至今的銅器石刻上,就有馬首蛇尾的龍像??梢赃@樣說,馬類在龍的形象中占有非常顯著的地位,賦予了它最高的剛健形象的地位,正因為這樣,人們稱馬叫龍馬,千里馬因此成為人杰的象征。
千里馬的優(yōu)秀品質(zhì),不僅來自先天健全的體魄、良好的潛質(zhì),更有后天日積月累、鍥而不舍的磨礪。據(jù)說,伯樂相馬并非僅僅用眼去“相”,還有一整套篩選機制。先要用鋒利的剪子修剪馬毛,用刀子和錘子鏟削馬掌,還要在馬的身上烙下印痕,經(jīng)過這樣一番折騰,被淘汰的劣馬已達十分之二三。然后用饑渴來磨練馬的耐力,用快慢來控制馬的速度,用鞭子來磨礪馬的韌勁。隨后,還要被關(guān)在馬圈里,經(jīng)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考驗,經(jīng)歷幾番近似殘酷的“相馬”過程,平庸之馬已死去大半,真正的千里馬才能脫穎而出。
從古至今,“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想成為千里馬,除了具有千里馬的必備條件外,還要有識才用才的伯樂。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識人用才不分出身貴賤,不問地位高低,為找到真正的寶馬良駒,虛心向砍柴為生的方九皋請教,為自己相馬,從而挑選出超越群馬的“天下之馬”。生活中,我們最擔(dān)心的是那些并不具備伯樂之才,卻又占據(jù)了伯樂之位的假伯樂,他們戴著有色眼鏡、秉持成見去“相馬”,任人唯親,結(jié)果凈挑些中看不中用的“劣馬”。
《戰(zhàn)國策》有一篇著名的“千金買骨”的典故:戰(zhàn)國時期,各國君王競相爭奪招攬人才,以求各自邦國穩(wěn)固長久,燕昭王也不例外。燕國有個名叫郭隗的人,這天向昭王講了一則關(guān)于千里馬的故事:從前,有個君王想花千金求一匹千里馬,三年過去了,一直未能如愿。有位門人主動請戰(zhàn),表示可以找到千里馬,國君遂派他出去。三個月后,他果然找到了一匹千里馬,但是馬已經(jīng)死了。門人當即拿出五百兩黃金,買下了馬的骨頭回去交差。國君聽說后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怎么花五百兩黃金買回一堆枯骨?”門人答道 :“是啊,今天我替大王花五百兩黃金買下千里馬的骨頭,那一匹活生生的千里馬就不知有多昂貴了。天下人由此知道大王這樣看重千里馬,還愁別的千里馬不紛紛而來嗎?”果然,不到一年,千里馬接二連三地跑來了。
郭隗講到這里,話題猛然一轉(zhuǎn),對昭王說:“今天,大王要是真心求賢招才,那就先重用我郭隗吧。連我這樣不怎么杰出的人才都受到了重視,那些比我強的真正賢才,再遠也會自動前來。這則故事向我們揭示了毛遂自薦的道理。
因此,真正的千里馬要勇于表現(xiàn)自己,要靠強健的肌肉,要靠不俗的表現(xiàn),要靠忠實的品格去展現(xiàn)。惟有負載遠行,追風(fēng)逐電,奮蹄馳騁,以優(yōu)良的潛質(zhì)和風(fēng)骨,出色的競技能力,及不畏艱難,執(zhí)著向前的堅定信念讓更多的伯樂發(fā)現(xiàn)自己,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