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曉寧
地域差異特色孕育的廣西金秀大瑤山瑤族民歌
覃曉寧
廣西金秀大瑤山,山高林深,古老神秘,地廣人稀。這里的五個支系瑤族都居住在大瑤山里,但他們所處的地域之間卻有“隔山不同調(diào),隔嶺不同音”的地域差異特色,因而他們的民歌也因此而異彩紛呈,種類繁多,呈現(xiàn)出不同體載、不同風格的特點。
廣西;金秀大瑤山;瑤族民歌;地域特色差異
廣西金秀大瑤山群山連綿,峰巒疊嶂,溪水潺潺,古樹參天,自然景觀雄奇秀美,民族風情異彩紛呈。這里的茶山瑤、盤瑤、坳瑤、山子瑤、花籃瑤等5個瑤族支系都居住在大瑤山里,但他們之間卻有“隔山不同調(diào),隔嶺不同音”的地域差異特色,因而他們的民歌異彩紛呈,種類繁多,呈現(xiàn)出不同體載、不同風格的特點,這種獨具特色的瑤族民歌直接反映瑤族人民的精神氣質(zhì)、人品性格和情感審美,是五個瑤族支系的智慧結(jié)晶,是瑤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勞動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shù)瑰寶。
“香哩歌”在茫茫林海中產(chǎn)生。茶山瑤是最早進入金秀大瑤山的瑤族支系,元末明初就已遷徙定居在這里,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他們當時遷徙到這里時,主要選擇較為平緩的山腳地坪坡而居,并開田種谷,栽植茶葉,形成較有規(guī)模的茶林,“茶山瑤”也因此得名。由于遷徙進入金秀大瑤山時間早,所以茶山瑤占據(jù)了大片的原始山林。他們的勞動成果和經(jīng)濟來源主要依靠山林,每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原始森林中勞作,種香草、烘筍干、摘香菇、采木耳、架鳥盆等。此外,他們還在林中搭建了鳥廠,鳥廠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平時在原始森林中勞動,鳥廠就是他們吃、住、休息的地方。在茫茫的林海里勞作,茶山瑤以歌交流,以歌代訊,以歌為號,以歌呼應。茶山瑤的“香哩歌”就是在那茫茫林海的特殊環(huán)境中生產(chǎn)的。
“香哩歌”內(nèi)涵豐富多彩。所謂“香哩”,就是在唱歌時,在歌的頭尾都要有“香哩”作為襯詞。其實“香哩”還有特定的含義,每當對歌時,“香哩”的含義視對方的身份而定,靈活運用。如當和朋友在對歌時,“香哩”之意為“朋友,您好”或“老同”、“伙計”(瑤族之間相交的知友);在和情人對歌時,“香哩”之意為“阿妹”、“嬌娥”、“同年”;當和遠方的客人或貴人對歌時,“香哩”之意為“尊敬的”等等。因為是在原始的山林里勞動,那一望無邊的茫茫林海,那呼嘯的林濤,同時在“對面看得見,相會得半天”的深山中,想用歌聲來向?qū)γ嫔降娜藗鬟f生產(chǎn)、生活及愛情等信息,僅靠普通的唱是無法完成交流程序的,所以就必須用近似呼喊的方法來唱,這樣,對面對歌的人才能清楚地聽到傳來歌聲的意思。這種從茫茫林海中飄出來的歌,這種在古老的大山中產(chǎn)生的瑤族民歌,就是茶山瑤的“喊香哩”了?!昂跋懔ā币粲蚱鸱^大,曲調(diào)高亢,明亮奔放,節(jié)奏自由。
“香哩歌”獨具山野神韻?!跋懔ǜ琛庇幸粋€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它的曲調(diào)結(jié)構(gòu)不是規(guī)整的,它的歌詞結(jié)構(gòu)也似散文詩一樣,沒有固定對稱的詞句,四句、六句、八句、十六句不等,直到把要表達的意思唱完為止,所以“香哩歌”的曲式結(jié)構(gòu)只能用“歌隨意走,意完歌止”來概括。“香哩歌”的曲調(diào)為宮調(diào)式,整個曲調(diào)是建立在“1、2、3”(哆、唻、咪)三音的基礎上,因而它保持了最為古老的“三聲腔格”,樂句的落音在主音“1”上,樂段的落音都是落在商音“2”上。[1]過去,由于歷史的原因,茶山瑤深居古老的大山中,與外界很少交往,所以在“香哩歌”的音調(diào)里,很難尋覓到外來的音樂因素。大凡到過金秀大瑤山調(diào)查的學者,當聽了“香哩歌”之后,都由衷地贊嘆其“山野神韻、瑤味濃烈、風格獨特、令人難忘”,當然,他們所說的“神韻”和“瑤味”指的就是“香哩歌”的地域特色和藝術(shù)色彩。
“過山音”是盤瑤和山子瑤頻繁遷徙苦難生活的真實寫照。盤瑤和山子瑤原本都是講“勉”話的盤瑤人,但他們在遷徙進入大瑤山后,由于金秀大瑤山的地理環(huán)境,逐漸造成了語言上的差別,由此形成了“隔山不同調(diào),隔嶺不同音”的情況,而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仍然是相同的。在舊社會,盤瑤和山子瑤均飽受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壓迫和殘害,因此,不得不逃進深山老林里,他們“入林唯恐不深,入山唯恐不高”,在艱辛的遷徙路上,只能以歌聲來發(fā)泄心中的悲憤:“貧苦山丁多苦難,背起背簍把家搬,過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更比一山難”,“銅鐵拐杖也撐斷,鐵線草鞋也磨穿,血淚落在草葉上,大旱三年曬不干。”這就是盤瑤和山子瑤頻繁遷徙苦難生活的真實寫照。盤瑤和山子瑤民歌“過山音”(瑤語:貴金中)也就是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和社會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
“過山音”意境深刻、節(jié)奏奇妙。所謂“過山音”,其意有二。盤瑤在過去艱辛的遷徙過程中,一山過一山,因此,盤瑤又叫做“過山瑤”。他們在遷徙的途中,唱著悲滄的山歌,伴隨著漫漫的遷徙路,從這個山頭唱到那個山頭,“過山音”因此得名,這是其意之一;又因為是過山瑤自己的歌,故名“過山音”,這是其意之二。過去,盤瑤在訴說遷徙的艱辛和苦難時,所唱的“過山音”,其聲如泣如訴,悲滄凄涼?!斑^山音”的旋律進行起伏很大,它用一種從低音到高音,又用切分音上下滑的節(jié)奏進行,在中國的五聲音階的民歌中,是沒有“4”(發(fā))和“7(西)”兩個偏音的,而在盤瑤的“過山音”中,都很巧妙地運用了“4”音,聲音從低至高,又從高至低,音域從低谷到高峰,又從高峰到低谷,然后再上沖至一個不穩(wěn)定的偏音“4”音上,并長時的保持著,然后落在主音上結(jié)束,這種激越有力的曲調(diào),反映了盤瑤族人民一種堅忍不拔倔強抗爭的決心。[2]倘若人們偶遇山中盤瑤在唱“過山音”,那高亢的聲音,深沉的曲調(diào),悲滄的情緒,頓使人們仿佛置身于蒼莽的大山中,和一個古老的民族從原始森林中匍伏而出,去尋找人間的天堂。
“過山音”具有雙重藝術(shù)表現(xiàn)功能。這種雙重藝術(shù)既能表現(xiàn)剛毅激昂、深沉內(nèi)在的情緒,又能表現(xiàn)纏綿輕柔的愛戀蜜情。因此,“過山音”也常常用于男女交際、談情說愛、擇偶連雙的場合。如果說在“一山過一山”對唱的“過山音”是狂野的山風,那在山寨火塘邊唱的“過山音”就是谷底的潺潺小溪了。如今,盤瑤族又賦以“過山音”新的時代感,歌唱黨給予他們的幸福生活,歌唱美好的明天,雖然是“舊瓶裝新酒”,但歌唱的情緒變得愉快了,“過山音”也隨之變得就更為悠揚悅耳,散發(fā)出更艷麗的藝術(shù)風采。
“刮架、離貫”和“吉冬諾”瑤歌來自優(yōu)美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ɑ@瑤和坳瑤是全國瑤族中人口最少的瑤族支系,他們分別分散居住在大瑤山的深處的圣堂山與五指山的峽谷中。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非常迷人,山寨背靠巍峨秀麗的圣堂山,前臨列峰指空的五指山,清澈的圣堂河水從村前流向遠方,河兩岸峭崖壁立,進入山寨,舉目四望,古樹參天,濃蔭蔽日,清風拂面,更有翠鳥啼鳴,他們的房屋都掩映在綠樹叢中,讓人處處感受到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坳瑤和花籃瑤有這么良好優(yōu)美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因為他們自古以來就有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自打600多年前遷徙進入大瑤山以來,傳承祖訓,住山愛山,吃山養(yǎng)山。他們把愛護森林的條款作為石牌條令刻在石牌上①明初至1940年在廣西大瑤山地區(qū)用以維持社會秩序正常運行和人們行為準則的條律,一般刻寫在石板上,立于村口或大路旁?!安粶实陡鸱N,不準燒炭,不準亂砍濫伐,種樹護林,做善積福,毀木霸地,做惡招禍,天地有眼,會有報應,好人好報,惡人惡報,子子孫孫,永記心間。”由于如此虔誠地保護森林,所以坳瑤、花籃瑤的居住生活環(huán)境是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也就孕育了花籃瑤的“刮架、離貫”和“吉冬諾”瑤歌。
花籃瑤的民歌主要有兩種,即“刮架、離貫”和“吉冬諾”。“刮架、離貫”和“吉冬諾”旋律優(yōu)美動人。處在風景秀麗的自然環(huán)境下孕育產(chǎn)生的“刮架、離貫”和“吉冬諾”瑤歌,自然是極其優(yōu)美動人、清新流暢、細膩委婉、脈脈溫情、優(yōu)雅純麗,這就構(gòu)成了坳瑤、花籃瑤民歌獨特的地域特色?!肮渭堋㈦x貫”在瑤語中都是“離得遠”之意。[3]唱歌時在每首歌的前頭和結(jié)尾加“刮架、離貫”,故名。在使用“刮架、離貫”時,使用哪一種適合,要視歌者雙方所居住的距離遠近而定。是隔壁鄰村的用“刮架”,離得較遠和很遠的就用“離貫”?!凹Z”是一種不喜歡啼叫的鳥,“諾”是瑤語中,“鳥”的意思?!凹Z”是一首敘事歌,它附帶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麗活潑的姑娘,平時喜歡說說笑笑。到她出嫁的時候,父親便告誡她嫁到夫家后,就不能多嘴,并且用稻草縛一塊石頭交給她說:“如果這塊石頭三年爛了,你就可以說話?!苯Y(jié)婚后,她整日憂憂郁郁,總不開口。三年過去了,丈夫見她如此神態(tài),便把送回娘家。途中,她看見一只“吉冬諾”飛到路旁,并不停地啼叫起來,這時她就發(fā)笑起來說話了,丈夫見她說話了,憂郁的神態(tài)沒有了,人一下美麗了許多,丈夫就想把她留下,而姑娘認為丈夫之前把她拋棄了,就不愿再回頭,于是便唱起這首以“吉冬諾”為開頭的歌以示拒絕?;ɑ@瑤的這兩種民歌,旋律非常優(yōu)美,曲調(diào)似搖籃曲,羽調(diào)式,婦女們常常哼唱著它哄嬰兒入睡。花籃瑤民歌的歌詞象散文詩,句子長短參差,極其自由,常采用“連珠格”的句式,前后句子珠貫蟬聯(lián),排比整齊?;ɑ@瑤的民歌演唱形式為對唱,獨唱和齊唱,用真嗓演唱?;ɑ@瑤的民歌,曲調(diào)雖優(yōu)美流暢,但略帶幾分傷感。
坳瑤的民歌主要有“大聲歌”,瑤語為“邕賀”,意為大聲歌唱。據(jù)坳瑤的老人說,他們的祖先在幾百年前就遷徙到金秀在大瑤山,為了不忘記歷史,他們將遷徙的過程編成歌,代代傳唱,告誡人們要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大聲歌”就是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chǎn)生的。演唱“大聲歌”一般都是在坳瑤的宗教慶典活動時唱,唱的人數(shù)多達數(shù)百人以上。[4]另外,唱大聲歌有個特殊的方式,就是在演唱時要和著坳瑤一種獨特的鼓舞“黃泥鼓”舞的節(jié)奏來歌唱。黃泥鼓,就是在擊鼓的時候,要用當?shù)匾环N特別的黃泥漿涂抹于鼓面上,使得在敲奏時鼓聲宏亮,強勁,音振山巔,聲傳數(shù)里,黃泥鼓的風格獨特,鼓型分公母,有粗有細,其鼓聲則有雌、雄之別,有高有低,母鼓聲音渾厚、低沉,公鼓聲音強勁、清脆。一只母鼓要配八只公鼓,周圍再圍以數(shù)百人的“大聲歌”隊,組成的歌舞場面好不壯觀。開始唱“大聲歌”時,母鼓手首先打出“空、空、呯”的聲音,其鼓點指揮著整個場面的節(jié)奏,公鼓手隨即跳躍而出,圍繞母鼓。奔騰起舞,這時身著盛裝的坳瑤姑娘們,在歌師的帶領(lǐng)下,手舞五彩花巾,唱著優(yōu)美動人的“大聲歌”,踏著激越的鼓聲,翩翩起舞?!按舐暩琛庇袑τ写?、有分有合、馳張快慢、高低明暗,而熱烈的場面,歡快的情緒,使音樂的氛圍一浪高過一浪,真可謂是人間天籟了。
“大聲歌”曲調(diào)經(jīng)典悠揚,其的調(diào)式為羽調(diào)式,節(jié)奏較規(guī)整,具有舞蹈性的四分之二、四分之一拍是它的主要節(jié)拍。演唱形式多以領(lǐng)唱、齊唱為主,用真嗓發(fā)音,特別令人回味的是唱“大聲歌”時除了黃泥鼓點節(jié)奏伴奏外,還有坳瑤姑娘吹奏的木葉聲伴奏,她們的吹奏技術(shù)相當高超,音域達兩個八度,鳥叫蟲鳴,皆能模仿,在伴奏時吹以悠長、顫抖的長音,使得“大聲歌”更顯深沉、莊重、華麗、婉轉(zhuǎn)悠揚,充分表現(xiàn)出坳瑤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綜上所述,地域差異特色孕育了廣西金秀大瑤山瑤族民歌。金秀大瑤山瑤族民歌從產(chǎn)生至流傳到現(xiàn)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幾百年來,金秀大瑤山瑤族民歌伴著瑤族社會的發(fā)展歷程,見證了金秀瑤族的歷史。它從一定層面上折射出金秀瑤族的思想文化及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概貌。金秀瑤族民歌異彩紛呈,豐富多樣,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其特點鮮明,風格各具。茶山瑤的民歌高亢明亮,激昂奔放、明快豁達;盤瑤、山子瑤的民歌質(zhì)樸蒼勁、渾沉悠揚;坳瑤、花藍瑤的民歌則是古樸幽雅、委婉柔美、抒情動聽。另外,金秀瑤族民歌反映的生活內(nèi)容也十分廣泛,有敘述開天辟地造人造物的,有反映民族遷徙的,有歌唱愛情的,有歌頌勞動和對幸福生活向往的,有勸人棄惡從善的,還有反映社會風俗、道德倫理的等等。
總之,廣西金秀大瑤山瑤族五大支系的民歌與他們的歷史、生產(chǎn)、習俗、生活居住環(huán)境、地域等有著極為密切的關(guān)系。不同的瑤族語言孕育了不同的山歌韻味,無論是“茶山瑤”的“香哩歌”、盤瑤、山子瑤的“過山音”、花籃瑤的“刮架、離貫”和“吉冬諾”,還是坳瑤的“大聲歌”等都在瑤族民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顯示出濃郁的地域特點,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民歌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1]中共金秀瑤族自治縣委員會,金秀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金秀瑤族文化叢書:茶山瑤[M].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2012:182.
[2]中共金秀瑤族自治縣委員會,金秀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金秀瑤族文化叢書:盤瑤[M].德宏:德宏民族文化出版社,2012:210.
[3]中共金秀瑤族自治縣委員會,金秀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金秀瑤族文化叢書:山子瑤[M].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2012:252.
[4]中共金秀瑤族自治縣委員會,金秀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金秀瑤族文化叢書:花藍瑤[M].德宏:德宏民族文化出版社,2012:177.
[責任編輯:楊 彧]
J607
A
1673-8616(2014)03-0122-04
2014-02-27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瑤族民歌的地域差異研究》(11YJA760027)、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科學研究工程”2012年度“開放基金·教授培育工程”專項項目《賀州瑤族民歌的文化內(nèi)涵研究》(KF2012002)、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廣西瑤族原生態(tài)民歌的文化傳承教育研究》(2013B049)
覃曉寧,柳州師范高等??茖W校藝術(shù)系副教授(廣西柳州,54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