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壽先,宋仁興,王 喆,王增武,李勝君,邢洪順
高血壓腦出血、顱腦外傷是常見的神經(jīng)科常見病,具有發(fā)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高的特點。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為控制血壓、控制顱內(nèi)壓,減輕腦水腫,有手術(shù)指征的病人采用手術(shù)治療,但是血腫吸收緩慢、腦水腫重、持續(xù)時間長是高血壓腦出血、顱腦外傷的特點。長時間的血腫壓迫,加重腦功能損傷,不利于腦功能恢復(fù)。促進血腫吸收、減輕腦水腫對于提高腦出血、腦外傷的治愈率,減輕致殘率具有重要意義。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應(yīng)用腦血疏口服液協(xié)助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顱腦外傷,收到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高血壓腦出血納入標準:符合1995年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經(jīng)頭部CT檢查,出血量10 m L~30 m L。排除標準: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原發(fā)性腦室內(nèi)出血;混合型中風(fēng)(先出血后梗死或先梗死后出血);半年內(nèi)有腦出血病史;經(jīng)檢查證實由腦腫瘤、腦血管畸形、煙霧病、血液病、嚴重糖尿病、抗凝或溶栓藥物所致腦出血;合并心、腦、腎、血液系統(tǒng)和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疾病病人;妊娠和哺乳期女性;正在參加影響本研究結(jié)果評價的其他臨床實驗者;小腦出血、腦干出血、有腦疝形成者;嚴重心功能不全,肝、腎功能障礙者,發(fā)病時間<3 d。將122例腦出血病人分成兩組,治療組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齡31歲~72歲(45.00歲±3.57歲);出血量10 m L~26 m L(16.00 m L±3.55 m L)。對照組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齡28歲~68歲(43.00歲±6.78歲);出血量12 m L~24 m L(17.00 m L±2.15 m L)。兩組性別、年齡、病情、出血量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將130例腦外傷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82例,男40例,女42例;年齡18歲~62歲(35.00歲±2.12歲);硬膜外血腫42例,硬膜下血腫25例,腦內(nèi)血腫15例,出血量12 m L~20 m L(14.00 m L±2.16 m L)。對照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齡16歲~60歲(33.00歲±2.18歲);硬膜外血腫22例,硬膜下血腫15例,腦內(nèi)血腫11例,出血量11 m L~23 mL(15.00 m L±3.47 m L)。兩組性別、年齡、病情、出血量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所有病人基礎(chǔ)治療方法相同,即給予脫水降顱壓、腦神經(jīng)細胞營養(yǎng)藥預(yù)防消化道出血及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發(fā)病24 h后給予腦血疏口服液(山東沃華醫(y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70059)鼻飼或者口服,每日3次,每次10 m L,療程為4周。
1.3 觀察指標 意識障礙程度采用Glasgow(GCS)評分進行評定,采用Barthel指數(shù)(BI)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定期復(fù)查頭部CT,評估出血量及腦水腫情況,分別于入院時、治療后2周和4周進行BI評分,同期行頭CT檢查,評估出血量情況;治療4周后進行臨床療效評定;記錄用藥期間不良反應(yīng)。
1.4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應(yīng)用SPSS10.0進行統(tǒng)計學(xué)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
2.1 腦出血病人GCS評分、BI評分、血腫體積比較 兩組治療前GCS、BI評分、血腫體積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第2周、第4周時,治療組GCS評分、BI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血腫體積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腦出血病人GCS評分、BI評分、血腫體積比較±s)
表1 腦出血病人GCS評分、BI評分、血腫體積比較±s)
組別 n GCS評分(分) BI評分(分) 血腫體積(m L)治療組 治療前64 9.00±2.56 3.13±1.25 16.00±3.55治療后2周 64 12.00±3.251) 12.00±4.211) 10.00±2.331)治療后4周 64 14.00±4.121) 14.00±4.231) 5.00±1.251)對照組 治療前 58 9.00±3.51 4.12±1.56 17.00±2.15治療后2周 58 11.00±2.581) 10.00±3.451) 12.00±3.561)治療后4周 58 13.00±3.251) 13.00±5.121) 7.00±2.531)與對照組同時間比較,1)P<0.05
2.2 腦外傷病人GCS評分、BI評分、血腫體積比較 兩組治療前GCS評分、BI評分、血腫體積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第2周、第4周時,治療組GCS評分、BI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血腫體積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顱腦外傷病人GCS評分、BI評分、血腫體積比較(±s)
表2 顱腦外傷病人GCS評分、BI評分、血腫體積比較(±s)
組別 n GCS評分(分) BI評分(分) 血腫體積(m L)治療組 治療前82 8.00±2.59 4.00±1.58 14.00±2.16治療后2周 82 12.00±4.581) 11.00±5.231) 8.00±2.161)治療后4周 82 14.00±2.561) 12.00±6.211) 5.00±1.841)對照組 治療前 48 8.00±3.28 3.00±1.23 15.00±3.47治療后2周 48 11.00±5.271) 10.00±4.591) 10.00±3.111)治療后4周 48 13.00±3.48 11.00±5.451) 8.00±2.391)與對照組同時間比較,1)P<0.05
腦出血、腦外傷后引起機體和腦組織局部一系列病理生理性反應(yīng),其中血腫占位與腦出血、腦外傷后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障礙有很大關(guān)系,遲發(fā)性腦損害與之亦有很大聯(lián)系,包括血腫周邊缺血、水腫、自由基損害等,繼發(fā)引起神經(jīng)細胞凋亡及其軸突的變性,是導(dǎo)致病人生存及生活質(zhì)量下降的重要因素[2]。
腦血疏口服液是根據(jù)“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的中醫(yī)氣血理論及長期臨床經(jīng)驗研制的中藥新藥。具有益氣、活血、化瘀之功效。中醫(yī)認為,“凡出血必離經(jīng),離經(jīng)之血則為瘀血,總以祛瘀為要”,故認為腦出血穩(wěn)定期的治療應(yīng)以活血化瘀為主。腦血疏口服液以補陽還五湯加減而成,由黃芪、水蛭、石菖蒲、大黃等7味中藥組成,具有益氣、破血、逐瘀、通經(jīng)的功效[3]。
基礎(chǔ)研究表明腦血疏口服液具有促進腦內(nèi)血腫吸收,減輕腦水腫,降低腦組織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腦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起到抗自由基損傷的作用。并可減輕血腫周圍的水腫及缺血,改善腦微循環(huán)障礙,有利于神經(jīng)細胞及其功能的恢復(fù)[4]。
前期研究表明,腦血疏口服液在促進腦出血病人血腫吸收,改善病人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3]。目前未見有腦血疏口服液對腦外傷病人促進血腫吸收的報道。本研究表明腦血疏治療急性腦出血、腦外傷效果明顯,有效減少病人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促進血腫吸收和抑制水腫形成,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yīng)。提示腦血疏口服液可作為腦出血、腦外傷急性期藥物治療之一。
[1] 中華神經(jīng)科學(xué)會.腦血管疾病分類、診斷要點、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383.
[2] 李曉峰,?;?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9,17(7):545-547.
[3] 魯明,謝汝萍,付瑜,等.腦血疏口服液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對照研究[J].中國康復(fù)理論與實踐,2004,10(5):304-305.
[4] 顧燕岳,馬速.腦血疏口服液治療腦出血32例[J].河南中醫(yī),2010,30(10):98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