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玲華
對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虎玲華
本文從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現狀出發(fā),分析了導致老師不好教,學生不好學的原因。提出要從學生的實際和行業(yè)、企業(yè)的需要出發(fā),明確教學目的、重組教學內容,開拓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成本意識和成本分析能力,并改革考試評價模式以適應新的教學方法。
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思路
《成本會計》是高職會計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主要是講述工業(yè)企業(yè)的產品制造成本的計算方法和核算程序。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成本意識,能夠根據企業(yè)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完成產品成本的計算。從教學效果來看,老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累。即使上課時學得很好的同學,很快也會把所學的東西忘記。實際可用之處也不是很多:會計證的考試內容中基本不涉及《成本會計》課程內容;出去實習工作,也很少有人直接可以到成本核算崗工作的。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市場競爭的加劇,市場風險也在進一步擴大。企業(yè)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主要是外在的價格競爭和內在的產品質量競爭,而外在的價格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企業(yè)內在的成本的競爭。企業(yè)經濟效益的高低、市場競爭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成本的高低。企業(yè)的戰(zhàn)略管理、績效評價等問題也亟需成本管理會計理論的指導。因此,企業(yè)越發(fā)展,對成本管理的需求越迫切。高職會計專業(yè),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和行業(yè)、企業(yè)需求,從教學目的到教學內容,從教學方法到教學保障上探索出新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思路。
(一)課程內容多,既繁鎖又枯燥
工業(yè)企業(yè)的產品制造成本的計算,歸納出來就是:明確成本計算對象,然后生產費用按成本計算對象進行歸集與分配,直接費用直接計入,間接費用分配計入。說起來很簡單,但在具體的計算中,要按步驟和相關方法來進行,確實是既繁瑣又枯燥。課程內容一般是先講成本的基本概念和成本核算的原則等基礎知識;接著講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然后講三種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和兩種輔助的成本計算方法,最后是成本報表和成本分析。現在很多教材都有配套的實訓教材,方便學生進行成本計算方面的訓練。
(二)教學方法單一,缺乏有效的實踐教學條件
目前學校對于成本會計的教學基本上還是“老師教,學生學”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雖然增加了配套實訓環(huán)節(jié),但這種配套的實訓教材,除了減少學生畫計算表的工作量和起到一定的操作步驟引導作用外,基本上還是“紙上談兵”。偶爾會有到校外的一些工業(yè)旅游點進行見習的機會,但是在“參觀通道”里走馬觀花,能看到的只是場面,離成本還遠得很?,F有的會計模擬實驗室、會計電算實訓室,所購買的模擬實訓軟件等基本上都是針對財務會計的。
(三)課程與課程之間缺乏溝通
《成本會計》與《基礎會計》、《初級會計實務》、《企業(yè)會計模擬實訓》等課程之間有些內容是可以相互銜接的,在授課中如果做好事先溝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實情況是上《成本會計》的老師擔心學生基礎沒打好,又重新把《基礎會計》學過的內容再講一遍。后續(xù)的《企業(yè)會計模擬實訓》、《初級會計實務》課程中,只練習財務會計這一部分的,把成本部分的業(yè)務簡化為直接給出成本的數據,讓學生寫分錄。
(四)忙于成本計算,忽視成本分析
受學校機房建設所限,《成本會計》課程一般安排在多媒體教室里授課,學生面前只有書本沒有電腦。有關的成本計算只能手工進行,學生陷入到死記硬背和埋頭苦算的死胡同里,沒有時間進行思考和分析。
(一)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行業(yè)、企業(yè)的需要,教學目的不明確
從高職會計專業(yè)學生的初次就業(yè)情況來看,基本上是到一些小微企業(yè)工作。而這些企業(yè)的實際情況是,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較薄弱,成本核算技術較落后,一人多崗的情況較普遍。學生去到這樣的企業(yè),需要的是與其他部門合作,踏踏實實的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需要的是利用現有條件,靈活地選擇合適的成本計算方法完成成本計算并能解釋和應用這些數據。高職院校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中,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行業(yè)、企業(yè)的需要,教學目的不明確,導致教學內容上大而全,人才培養(yǎng)方式上簡單粗放。
(二)對《成本會計》課程不夠重視
學校和學生對《成本會計》課程普遍不夠重視。因為會計證考試不涉及《成本會計》內容,大型的高校會計類的競賽活動,最近兩年才引入“成本會計”內容,但分值也不高。學生對這門課的要求僅僅滿足于考試及格,不掛科就行了。而學校在實訓實踐條件和專業(yè)軟件建設投入上,側重于最基本的技能訓練和競賽用軟件。在教室安排上,認為《成本會計》是非計算機類課程,不安排在機房上課,導致學生計算任務重,無心進行數據分析和應用。
(三)成本核算工作的機密性
產品成本可以說是企業(yè)的商業(yè)秘密,學校安排學生進行校外成本會計實習有較大的難度。企業(yè)一般不愿接受實習生,即使同意學生實習,也往往流入形式,達不到成本實習的預期目的。校內安排的一些實訓活動,忽略了成本業(yè)務的原始憑證的填寫和展示,忽略了成本發(fā)生的過程展示及內在邏輯性的反映,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無法看清楚企業(yè)成本業(yè)務的全貌。
(一)明確教學目的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要立足于學生的“成才”和“成人”兩個方面?!俺刹拧本褪且寣W生掌握基本的專業(yè)技能,有養(yǎng)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本事,能更好地工作?!俺扇恕本褪且寣W生具備基本的人文素質,能更好地生活,能生活得更好。根據高職會計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和今后的發(fā)展的要求,《成本會計》的教學目的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成本意識和分析能力,能夠根據企業(yè)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完成產品成本的計算。計算的能力通過強化訓練可以快速提高,但也會因長時間不用而退化。成本意識和分析能力不是短時間可以培養(yǎng)起來的,需要慢慢引導和潛移默化,一旦養(yǎng)成,會長期受益。因此在課程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成本意識和成本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
(二)重組教學內容
1.增進相關課程之間的溝通,形成人才培養(yǎng)的合力。如《基礎會計》課程中工業(yè)企業(yè)常見業(yè)務核算中的“生產過程的核算”就是為《成本會計》課程打基礎的,這兩門課程做好溝通的話,《成本會計》的“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就可以復習和直接做實訓的方式講“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而精中精力講后面的“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損失性費用的歸集與分配”、“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后續(xù)的《企業(yè)會計模擬實訓》中,如果把“成本會計”的相關實訓內容也放進去,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技能。
2.增加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內容的學習。小微企業(yè)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借助于EXCEL表格就可以完成。因此,學校在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之外,針對會計專業(yè)要增開“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課程或在《成本會計》課程中增加課時用于學習EXCEL的高級內容。要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在財務會計崗位的應用優(yōu)勢,將成本核算方法和EXCEL技術結合。這樣可以把學生從繁重的成本計算中解脫出來,從而可以把精力投入更為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事情上去。當然在教室安排上,最好安排在機房上課。
3.精講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通過分類比較的方法學習其他的成本計算方法。把最基礎的內容即“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講清楚,把最基本的方法“品種法”講透徹。其他方法可以通過比較的方式進行學習,比較各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和適用的生產類型。通過研討,比較,分析,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引導他們思考成本計算方法的適用性,鍛煉他們的職業(yè)判斷能力。
(三)多渠道開展成本會計實踐教學活動
1.與行業(yè)協會密切合作,通過“訂單培養(yǎng)”、“校企合作”、“校協合作”化解成本會計實踐教學難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yè)經營風險的增加,企業(yè)對成本的關注越來越高,一些小微企業(yè)也意識到成本管理對企業(yè)發(fā)展的影響。企業(yè)對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人才需求還是比較急迫的。同一類企業(yè)的成本核算方法一般都一樣。所以,學校要積極主動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與當地的行業(yè)協會取得聯系,通過校企合作,校協合作、訂單式培養(yǎng)的方式,培養(yǎng)專門服務于某一類企業(yè)的會計班。通過這種合作辦學的方式,化解成本會計實踐教學難題。學生所學的馬上就能用,學生用的就是所學的,實現教與學、學與用的良性循環(huán)。
2.有針對性地進行成本會計教師的專業(yè)實踐能力的培訓。與地方企業(yè)聯系,派教師到企業(yè)掛職鍛煉;教師參與企業(yè)的成本管理活動;組織教師與企業(yè)相關人員一起進行成本控制與管理的課題研究等。多形式的師資培訓,以增強教師的專業(yè)實踐能力,豐富教師的專業(yè)經驗,更好地服務于課程教學。
3.借助于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成本會計實踐教學資源庫建設。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的校外校內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到有產品生產的企業(yè)和實訓基地進行生產參觀,了解企業(yè)的生產組織形式,了解產品的生產技術過程,知道產品是經過哪些環(huán)節(jié)生產出來的。也可以借助網絡資源,或者由老師事先錄制或制作各類型企業(yè)的全部生產工藝過程的影像或圖片資料,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講解,使學生對生產過程有所了解,知道生產的類型。在實地觀摩之后,再通過課本內容的系統講解將學生頭腦中已獲取的實踐知識理論化、體系化,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四)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成本意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我們學到的知識、技能需要在具體的使用和實踐中去得到檢驗和鞏固,并在反復的檢驗和鞏固中變成我們的一部分。要完成這樣一個轉化,才能“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生產很遠,生活很近。在《成本會計》教學中,多多貼近學生的生活,談談生活中的成本意識,這樣一來,人人時時處處就都能“學而時習之”了。譬如在第一節(jié)課,讓他們算一下自己上大學的成本,上一節(jié)《成本會計》課的成本。分組上來講述自己是如何算的,結果是多少。通過這種方式,引起他們對成本的關注。并在具體的成本計算中,導入成本費用計算和分配的思路和方法。讓他們自己親手做一樣東西,并記錄下成本,親身體會成本發(fā)生的過程和成本的分類。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將作品實物或照片以及成本記錄表進行展覽,甚至可以進行拍賣。
(五)遵循職業(yè)成長規(guī)律和認知學習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成本分析能力
職業(yè)成長的規(guī)律是從入門到熟練,從新手到專家,從單一到綜合;認識的規(guī)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外圍到核心,從具體到抽象。學生的成本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必遵循兩個規(guī)律,按照由易到難,由點到面,由單一要素核算到綜合成本計算,由計算到分析來安排實訓內容。將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貫徹在所有的實訓和課程教學之中。每一個人在做每件事情,完成某項工作時,都是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的結合。老師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也使學生學會工作和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和學會做人。通過實訓,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成本核算技能,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負責、謹慎的職業(yè)道德和邏輯思維能力。
(六)建立多元的課程考核評價模式
建立平時測試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知識考試與技能考試相結合的過程性考試評價模式。平時測試、知識考試可以在每一章節(jié)或每一個方法學習之后,考試形式可以是口試、答辯和現場測試、實訓操作等,側重于學生對于基礎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技能考試可以安排在課程學習中,側重于考察學生對基本技能的掌握及熟練程度,和綜合運用成本會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期末考試安排在課程結束之后,建議建立健全試題庫以及自動生成試卷系統,增強考試的客觀性。
[1]胡穎森,彭銳.淺析高職高專成本會計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J].財會月刊,2009,8中旬.
[2]周婕崢.成本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會計師,2014年16期.
[3]張妍.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管理會計教學探索[J].財會通訊(綜合上),2012(10).
(作者單位: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