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孫奇逢詩作及其對清初中州詩歌的影響

2014-03-31 07:12黃治國
關鍵詞:詩作詩歌

黃治國

(浙江大學 人文學院,杭州 310028)

【藝文尋珠】

論孫奇逢詩作及其對清初中州詩歌的影響

黃治國

(浙江大學 人文學院,杭州 310028)

作為明清易代之際的理學大儒,孫奇逢的詩作不僅明確地體現出理學家之詩的鮮明特色,而且深刻地表現了鼎革之時知識分子階層的心態(tài)變化。因此,其詩作對于研究理學家的詩歌和探討明末清初知識分子心態(tài)都極具認知價值。孫奇逢與清初中州詩壇淵源頗深,許多中州詩人在其門下執(zhí)贄受業(yè),他對中州詩人的理學教化,對清初中州詩歌趨向于雅正深醇實際上起到了導夫先路的作用。

孫奇逢;清初;中州詩歌

孫奇逢(公元1584-1675年),字啟泰,號鐘元,原籍保定府容城,順治初年移居河南輝縣蘇門山下夏峰村,故學者皆稱其為夏峰先生。他是明清之際著名的學者、思想家、教育家,與黃宗羲、李颙并稱“清初三大儒”。著有《夏峰先生集》等。

孫奇逢負經世之學,本欲以功業(yè)自著,17歲即中舉,但22歲時,父母連喪,廬墓六年。后至京師,與鹿善繼講論學問。明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年),閹黨氣焰囂張,大興冤獄,左光斗等以黨禍被逮,孫奇逢與張果中、鹿正奔走呼號,傾力營救,人稱“范陽三烈士”,著名思想家黃宗羲贊美孫奇逢“燕趙悲歌慷慨之風久湮,人謂自先生而再見”。[1]1371清兵攻入畿輔,孫奇逢組織鄉(xiāng)勇,堅守容城,后又攜家避入易州五峰山,率門人故舊數百家守御相保。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庚寅,舉家南遷至河南輝縣蘇門山下。九年壬辰,得工部郎中馬光裕所贈田廬,遂躬耕讀書,安居于此。孫奇逢平生以講學育人為務,海內學者望風景從,投師問學者,人數眾多。黃宗羲稱“北方之學者,大概出其門”。[1]1371徐世昌《清儒學案》稱孫奇逢與黃宗羲、李颙相比,“氣魄獨大,北方學者奉為泰山北斗”。[2]孫奇逢自明及清,前后十一征而不赴,持志守節(jié),甘貧樂道,體現了崇高的正義感和民族氣節(jié)。關于孫奇逢一生的成就,周振甫先生曾據錢鐘書先生《談藝錄》中所述說:“方苞寫孫奇逢傳,人家看了不滿意,認為孫奇逢的為人,有三個特點:一是他的講學宗旨比較突出,主張身體力行;二是他的義俠之跡,在明末亂世,他能夠率領幾百家據守險要,保全鄉(xiāng)里;三是他的門墻廣大,教育了很多人才?!保?]這段話高度概括了孫奇逢一生的成就。

一、詩作的主要內容

孫奇逢雖原籍河北,但晚年舉家遷居河南輝縣,長住蘇門山下達25年之久,子孫也定居輝縣,所以將其視為河南詩人是無可非議的。其詩作內容豐富,深刻體現了明清易代之際知識分子的日常生活與心態(tài)變化,極具個人特色與認知意義。

(一)談玄說理,寓含哲思

作為明清之際著名的思想家,孫奇逢的詩歌縱橫談理,處處體現出一種自覺的哲理內涵。其中有的詩純是談理,如《春日偶書》:

太極流行物物中,豈分南北與西東。

于斯無礙復何礙,如是能通始得通。

教自有分休強合,道原不異將誰同。

閑來清理紛頭緒,云水千層總一空。[4]487

詩中幾乎純粹是道學語錄,理學術語充斥,玄思渾融。有的詩則就一則道理用詩歌的形式論述自己的認識,可看作以詩明理。如《客文“君子有終身之憂”,為拈此語》:“一憂何事到終身,此語極圓莫認真。省得憂時方得樂,兩情總是一般春?!保?]525詩中同客人探討對君子之憂的認識,倒是明白曉暢。孫奇逢還有不少詩是借日常生活來闡明其理學思想。如《題臥榻》:

一榻十年外,幽懷信復疑。

大庭還自檢,屋漏敢誰欺?

去妄先非靜,存誠亦是癡。

助忘兩不著,認取曉雞時。[4]466

“去妄”、“存誠”正是孫奇逢所提倡的理學修養(yǎng)之法。又如《憑幾偶題》云:“養(yǎng)病蘇門暑氣熏,不言終日自加勤。有時閉閣常思過,無事閑居正策勛。愛竹觀蓮情偶寄,登山涉水意交欣。此心空洞元非滯,玩物還為物所紛。”[4]479此詩后二句富含哲理,篇末點題,闡明了自己的心境,揭示了自己的理學宗旨,寄寓了深刻的教育意義。這類詩中能做到融理入境,境理交融的較少,如這首《冬月》:

月惟秋乃靜,冬月靜于秋。

入夜風聲寂,橫窗竹影幽。

心不受物累,動自與天游。

所照誰能外,光凝無盡頭。[4]466

“心不受物累,動自與天游”體現的是一種陽明心學的修養(yǎng)之道,也是孫奇逢所提倡的修身之道。還有的詩則直接點明自己的理學宗尚,如《止思》:“俯仰生成誰得侵,生涯浩瀚到如今。任教世事多翻覆,易簡工夫只省心?!保?]524這首詩,最后兩句明白道出自己學宗陸王一派,提倡求諸本心的學術觀?!蹲x傳習錄四首》之一云:“相沿疑義自孩童,回首從前誤用功。直向性靈生覺照,花開流水俱春風?!保?]505詩中懊悔自己從前研習學問誤入歧途,應該直接關照自我內心,則會觸處逢春,這也是典型的王守仁一派的“心學”觀點。

在此類理學意味濃厚的詩中,孫奇逢始終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場上談玄說理,在摒除佛道影響方面有明確的自主性特征,如《客有談二氏之學者,賦此答之》:“無庸談佛法,不必問慈津?!保?]463《元日有述》亦云:“不談仙術不談禪,”[4]532更明顯的如《禪客》:“之子逃禪客,慚予老蠹魚。未能窺佛法,安敢厭儒書?靜氣觀時變,澄心探古初。宣尼自有室,何用借人廬?”[4]455則明白地道出了自己安心儒學而不信佛教的立場。此詩更具有士人心態(tài)的參照價值。明末清初,不與清廷合作的遺民多逃入釋老一道,孫奇逢此詩則鮮明揭示出自己應付鼎革的方式,明確拒絕遁入佛老。

孫奇逢的哲理詩中,還有一類可稱作教子詩。詩人將哲理思想入詩來教育子弟,如《示望雅》云:“爾性亦不慝,爾識亦不惑。所慮著簡束,未必詣自得。所慮窺藩籬,未必契規(guī)則。學先破流俗,俗破意自特。此道非義襲,功深惟一默?!保?]416詩中教育兒子為學之道。又如《示子》二首:

家學淵源二百年,不談老氏不談禪。

為貧何似為農好,富貴茍求終禍緣。(其一)

堪笑庸人慮目前,自驅陷阱冀安然。

道人拈此作家誡,淡薄由來是祖?zhèn)鳌#ㄆ涠?]528

告誡諸子要甘于淡泊,不求聞達。這類教子詩以詩為教,詩中談理,寄寓自己的學術思想與人生旨趣,頗有特色。

(二)眷戀故國,疏離新朝

身逢易代鼎革之際的孫奇逢其實是難以忘懷故國的,其詩作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表達了這種深切的故國之思。如《九日同諸子孟城登高,得“秋”字二首》:

昔人何事賦悲秋,此日登臨足破愁。

叢菊十年違舊侶,孤城千里壯同游。

誰憐士稚中流楫,且臥元龍百尺樓。

矍鑠還疑失故步,楓林霜葉泛杯籌。(其一)

何來漂泊十經秋,日暮隨緣任去留。

搖落襟期成蜨夢,蕭條心事付漁舟。

時賢漫灑新亭淚,病叟深懷故國憂。

但得目前絕戰(zhàn)伐,蘇門長嘯更何求。(其二)[4]488

其一慨嘆時下無人如東晉名將祖逖那樣擊楫中流,收復中原,自己也只能高臥危樓而已。其二情感曲折往復,于隨緣自適中寄寓深沉的遺恨,希求群賢戮力,克復神州,然最終又歸之于歸隱長嘯,正體現了當時抗清勢力消沉而地火洶涌澎湃的現實,詩中感慨蒼涼,曲折幽隱的情緒尤其引人深思?!顿R景瞻先生祠》云:“拜公畏說甲申事,恐觸當年故國心。”[4]526在憑吊賀仲軾時明言恐觸賀的故國之心,暗指自己詩人自己時刻難忘故國。思念故國之深又極易引發(fā)亡國之痛,《清明感懷》云:

世人修祀事,展墓在清明。

封土與點漿,童稚隨父兄。

子輿記燔間,今古同一情。

田廬經籍后,征稅不私塋。

時祭鮮及墓,有獻密及祊。

生理何顏面,胡為杜子賡?

初擬蹈東海,島上無田橫。

再欲訪文山,崖山久已傾。

忍餓蘇山岑,孫邵結為盟。

念吾始祖氏,興州徙容城。

興州今何地?容城近盛京。

前事若觀火,后事宜永貞。

所嗟回車難,去土亦豈輕。

回環(huán)一念間,中夜坐還驚。

五水硫酸銅也被叫做硫酸銅晶體,俗稱藍礬、膽礬或銅礬。作為獸藥通常主要應用于驅治羊絳蟲,但是,在突發(fā)羊三病疫情時,給羊群灌服五水硫酸銅水溶液,可以收到預防和治療的雙重特效,發(fā)病和死亡即刻停止。

祖考儼在茲,寤寐啟前征。[4]420

其中“初擬蹈東?!彼木?,深刻揭示出鼎革之后進退無據、彷徨失路的苦悶與傷痛。而原本家居容城,卻指出近盛京,如今家園被占,雖安土重遷卻不得不遷,其中苦痛更深藏于心。

與這種強烈的故國之思與亡國之痛相聯(lián)系的,孫奇逢的詩中也反映了堅定的民族立場和堅決不與清廷合作的狷介之志。其有不少詩說得很明確,如《志警》云:“垂髫立志脫風塵,老至依然尚認真。錯足便成千古恨,回頭那許再來身。欲知事鬼須為鬼,見在作人只論人。覆載照臨無兩域,一回徹悟一回新。”[4]491詩中以失足為戒,提醒自己不事外族,表現了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

同時,孫奇逢的詩中還經常通過贊美、追憶抗清烈士來表達自己的抗清之志。如《哭鹿伯順》:

丙子之秋敵突至,范陽城中風沙異。

江干主人居城南,倉皇戚友爭招致。

主人素透死生關,欣然出門攬鞭轡。

無奈主者病日危,有丞貪昧且驕恣。

城下羽騎如云屯,城頭科索愈無忌。

一丞失盡垛夫心,空灑江干一掬涙。

笳鳴匝地白晝黑,城中男婦尸山積。

君思盡節(jié)明倫堂,堂扃門閉愁云出。

城隅王氏一荒園,竟作安身立命地。

須臾敵至索其衣,君速求死無回避。

吁嗟君遂與城殉,風日黯淡天欲墜。

夙昔大義與純忠,慘慘游魂無衣襚。[4]432

鹿善繼(伯順其字),直隸定興(今屬保定)人,孫奇逢的好友,崇禎九年丙子(1636),清兵攻定興,鹿善繼進城守御,城破,英勇就義。詩歌突出了鹿善繼為守城而出謀劃策與失守后從容就義,其中鹿氏的盡忠竭力,縣丞的貪墨驕縱皆歷歷可見,作者的褒貶也寄寓其中。

孫奇逢的詩歌還常通過較為隱晦的手法抒發(fā)自己反清復明的希望與祈求。七絕《登北角山》云:“角山翠色許誰分,眼底清澄無片云。萬里邊城循故址,令人卻憶戚將軍?!保?]506戚繼光是明代抗倭名將,聯(lián)系當時清兵正蹂躪中原,此處思念戚將軍,暗含反清之意。較為典型的是這首《聊城懷古》:

雞群野鶴人中彥,博浪之椎聊城箭。

義不帝秦與擊秦,英雄心事同一撰。

良也功成赤松游,魯連勛名奚足戀。

尚友千古僅斯人,跡雖滅沒心如見。[4]439

此詩明為懷古,實是潛藏著作者胸中沉郁激昂的抗清之志。張良椎擊秦始皇于博浪沙,魯仲連痛斥魏使,義不帝秦,均是史上有名的英雄,而清初的詩作中經常以“秦”喻“清”,[5]以張良、魯仲連作為自己尚友的對象,其抗清之志不言而喻。

(三)安貧樂道,寄情林泉

孫奇逢作為明清易代之際極具人格操守的知識分子,其出處必然是自己深思熟慮之后自覺選擇的結果。在明代,看到國事不可為,他堅拒同流合污;在清代,目睹清兵暴虐,他閉門讀書育人,絕不出仕。在這種自覺的抉擇下,安貧樂道的心境和生活成了其詩歌歌詠的一大內容。

孫奇逢的詩歌中經常表現出心懷蕭淡,寄情林泉的情懷來。《述懷》自言心懷云:“五月羊裘公,平揖抗天子。豈非濟川材,所志乃如是?!冶颈МY人,榮華淡如水。饑溺不關身,脫然何所累。靜對慊蒲團,閑情寄圖史?!保?]410孔子有云:“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惫糯看蠓蛟谡吻迕鞯纳鐣G笕胧?,兼濟天下,在無道之世,往往歸隱山林,獨善其身。所謂有道則行,無道則隱。孫奇逢正是秉承著這一傳統(tǒng)。詩人欲借山水亭臺來逃避俗累。如《寓百樓》云:

蓬飄寄跡百樓城,隨分無關去住情。

但得酒籌消日月,自無心計問功名。

途窮不改青山色,交盡猶聞黃鳥聲。

病骨豈隨塵世轉,從來水到自渠成。[4]471

明確地道出自己隨緣自適,寄跡青山,無意功名的心境。其不少詩作都或明或暗地抒發(fā)著自己類似的情懷,《山行》云:“夔龍勛業(yè)他人事,煙月一竿釣蓼洲?!保?]477《村居》云:“臥聽兒子讀周易,何必羊裘伴帝眠?!保?]518《董韞生胡存伯養(yǎng)仲過訪》自述:“白發(fā)一衰翁,兀坐衡門里。僻性苦紛囂,不慣入城市?!保?]413這類詩作中并未有慷慨激昂、沉郁頓挫的剛烈之氣,而是洗去鉛華,歸于沉靜,其根源就在于歸隱是孫奇逢看破世事之后的主觀選擇,所謂“刊盡浮華留靜氣,閑看調鶴洗機心”。[4]526

與之相應的,孫奇逢的詩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寫自己閑適恬淡的林下生活的,如《立秋》:

一葉飛來天地秋,雨余暑退半窗幽。

長途未墜詩書業(yè),晚節(jié)寧為貧賤羞。

耳絕市囂乏物累,門無俗駕與天游。

煙波萬頃笛聲起,好覓綸竿上釣舟。[4]480

《山居》云:“山中聞見少,村落辟鴻蒙。樵牧風猶古,琴樽道不窮。溪聲環(huán)枕上,月色入懷中。夜半披衣坐,塵心頓若空。”[4]449《春閑》云:“四鄰無一并,茅屋絕塵氛。霽色狎黃鳥,恬心坐白云。一區(qū)供學圃,半榻足論文。日夕看兒讀,春光靜里分?!保?]452《兼山堂靜坐》云:“山近云堪愛,秋清花正妍。一心無惡趣,萬事有良緣。洗硯吟乘興,拂床倦就眠。只將閑送老,何用學神仙。”[4]465這類詩與傳統(tǒng)的閑適隱遁詩歌不同的是,詩中主人的形象比較突出,而非不涉人事,超然物外的清曠沖淡。主人翁的形象通過讀書、理琴、洗硯等動作,白云、青山、溪聲、月色等物象來傳達,但總歸是詩中有人。如同其在《踵劉范修原韻》所云:“全仗酒籌娛白日,更憑詩卷老青山?!保?]473雖寄情詩酒,但一個“全仗”,一個“更憑”,已經透露出他無奈為此的蒼涼心境,并非真的能置身事外。

(四)友朋交游,隱露心曲

孫奇逢詩作中還有一大類為敘寫友朋往來交游的。作為明清之際的大儒,孫奇逢朋友眾多且門墻廣大,其《病起自慰》云:“共城李郭衛(wèi)城蘇,陽武錦帆新一六。公望今日之林宗,舊契新姻意雍穆。諸公不速時相過,都忘忌諱吐心腹。大夫之賢士之仁,暮年何幸蒙陶淑。且有高朋自遠來,不嫌野外供粟菽。漫道人情似秋云,病叟到處皆骨肉。”[4]443正如其詩中所述,他的交游中不乏時代的驕子,這些詩作不僅記錄了孫氏與朋友往來的情狀,且表達了作者與朋友間真摯的情感,隱含著其深刻的故國之思。如《止生訃至》云:

有雁頻頻寄好音,突來兇耗痛難禁。乾坤未了揮戈恨,海岳空懸報國心。師友義隆風百代,文章價重字千金。

看花臺畔三更月,望斷云山廢素琴。[4]472

茅元儀(止生其字),明末儒將,茅坤之孫,究心兵略,輔佐孫承宗抗擊后金,后為權臣所忌,悲憤縱酒而亡。作者悲其報國之志未盡而身先死,為之扼腕而嘆。又如《得姻友王生洲延平書》二首云:

故人書至七千里,言別于今二十年。

極目云天何處是,開函未讀已潸然。(其一)

閩海浮家天際頭,滄桑變后一身留。

故園回首孤臣淚,浪靜風恬肯系舟。(其二)[4]524

明清鼎革之際,王生洲攜家入閩,20年后,始通音問,其間物是人非,一言難盡,而其孤臣血淚更是令人潸然。詩中不僅對故友表達同情,同時也寄寓著作者自己的孤臣之心。

孫奇逢的交游詩多有把朋友作為中心人物加以刻畫的,這些詩多為古體詩。如《訪賈叟》:

東村有隱君,裔出洛陽后。

以彼痛哭心,轉而為緘口。

柴門晝常扃,室大僅如斗。

靜穆無所營,詩卷不釋手。

十畝日涉園,種花盈戶牖。

前醉芍藥旁,籬菊期重九。

花落與花開,問君著意否。

對之覺機忘,何啻飲醇酒。

迎門與將軍,荀陳原非偶。

咫尺素心人,頻來呼剪韭。[4]422

詩中不吝筆墨,著意刻畫了一個蒔花弄草、放浪詩酒的“隱君”形象,看起來俯仰嘯傲,無所措意,但三、四兩句卻透露了一絲消息,“以彼痛哭心,轉而為緘口”,這是一個心中隱痛不得抒發(fā)才放浪形骸的隱士,其實也是孫奇逢的夫子自道,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胸中之塊壘。類似的詩還有《五子憶》、《五子詩》、《有懷三子》、《懷友詩》、《贈盧誦蓼》、《柬河南諸友》等,作者摹寫友朋的風神狀貌,表達敬仰,寄寓見賢思齊之義。這一類詩以其刻畫人物的細致入微,表達故國之思的含蓄幽隱,成為孫奇逢交游類詩歌的一大特點。

二、藝術特色與詩學宗尚

從現存的孫奇逢詩作來看,其藝術特色大致有以下兩點:首先,以哲理入詩。作為理學大儒,孫奇逢以詩談理本無可厚非,因為只要富于形象,包含理趣,詩作反倒更加深刻,發(fā)人深思。如宋代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鼻鞍雽懢?,如在目前;后半議論,引人遐思;議論由景引出,水到渠成,自然入妙,所以流傳千古。而孫奇逢的這類哲理詩,較少能達到如此境界。如《冬月》那樣情境交融、富含理趣的作品不多,而多數作品或者直接在詩中嵌入理學名詞,或者為說理而說理,甚至直接流于理學語錄,缺乏形象和意蘊,這是此類詩的失敗之處。

其次,詩風平易,不矜奇炫博,語言質樸,通俗易懂。孫奇逢在《示諸子》中云:“學問要從躬上得,文辭璀璨總浮塵?!保?]492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學觀崇實忌虛,不喜雕飾。反映到詩歌上,其詩作多明白曉暢,有的甚至直如白話。如《示諸子若孫》:

歲暮予何言,聾聵仍如昔。

肌膚漸不實,手冷面常赤。

獨此嗜學心,勉與日相迫。

陶公五男兒,我復多一索。

有能有不能,幸不至乖逆。

見前已六孫,長瀾敦世澤。

阿洤年十八,勵勵欲前適。

十三曰阿潛,慧性忌太辟。

阿淳今九齡,學步不跼蹐。

有問輒高聲,慮我耳或格。

溥四浴方三,攜手各相斁。

日夕娛老翁,我心亦悅懌。

瀾孫亦抱子,家聲日漸奕。

我躬固多愆,祖慶有余積。

陶公兒非癡,古人嚴為責。

我之子若孫,亦豈皆圭璧。

莫知苗之碩,見寸而遺尺。[4]421

詩歌對諸子及孫的情況娓娓道來,絕無使典用事,詩風質實,語言平易。另一首《客榻》詩嘗云:“攜得白沙詩幾首,幾回臥起幾回吟?!保?]485“白沙先生”是明代碩儒陳獻章的別稱,陳獻章乃明代心學大家,作詩講究雅健平易,不僅常將自己的學說納入詩中,且主張詩歌應摒去修飾和雕琢,不故弄玄虛。從詩中可看出孫奇逢對白沙詩非常欣賞,反復吟誦之時也當會不自覺地受其詩風影響。

另外,孫奇逢還對陶淵明表示了由衷的敬佩。其《與友人談五柳先生》云:“我最愛陶公,門前少五柳。東籬既無菊,性亦不嗜酒。獨此貧相當,腰不折五斗。陶公如見我,應與同攜手。養(yǎng)菊柳成行,不知能樂否?”[4]414該詩氣息流利暢達,語言明白如話,清利爽豁,不事雕飾,很契合題目中“談”的氛圍。于此詩中也可見出孫奇逢對陶淵明的仰慕之情。其實孫奇逢不僅效仿陶潛隱居東籬,其詩學宗尚也是以陶詩為職志的。其《夜攜王申之趙廉右仇異渥王五修暨博兒過高薦馨泛宅偶得“酒壚剛喜近西家”句因足成之》有云:“家貧學杜乏兼味,心素依陶余破紗?!保?]475道出了自己詩學陶、杜的趨向。在陶淵明、杜甫間,孫奇逢更傾向于陶淵明一路,其詩中多次提及陶淵明,甚至仿效陶詩?!吨仃柭}》云:“籬菊既無兼乏酒,漫吟陶句兩三行?!保?]515《暫移共城題壁》云:“人境喧車馬,悠然獨閉關。陰晴無日定,漂泊此生閑。高著局先得,奇情酒后刪。古人誰可比,伯仲邵陶間。”[4]459《所止》有效仿陶淵明的意味,如句子:“夏峰多奇云,心遠境自幽。”[4]418而孫奇逢的許多詩作也確實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耐人尋味。如這首《長至》:

日臨長室雪霜深,倚榻圍爐酒自斟。

一代是非誰共語,百年感慨入孤吟。

閑從竹石同幽夢,靜向琴書寄遠心。

此際陽生人不覺,貞元消息好相尋。[4]482

作者造語極為平淡,選取的意象也是尋常事物,但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包容涵構,寄慨遙深。又如《春日獨坐》:

杜門四十載,未解覓生涯。

地僻多成徑,鄰稀獨作家。

白云宿戶滿,明月映籬斜。

此境堪誰識,枝頭春已賒。[4]452

詩中擷取的意象平淡而不平庸,寄托的意興清曠而閑逸,用語雖樸拙但又自然可愛,可謂余韻悠然。鄧之誠先生《清詩紀事初編》說:“奇逢詩文,不事藻繪,而胎息深厚,情意真摯?!保?]徐世昌《晚晴簃詩匯》評論孫奇逢詩歌:“皆隨事寓懷,有閑淡自適之趣?!保?]殆非虛譽。

孫奇逢的詩歌雖時見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但相較顧炎武等遺民詩人來說,其情感表達還是較趨向于深沉含蓄,加之晚年定居蘇門山下之后,一以著述教徒為務,生活恬淡,蕭然物外,主動追求遠離塵世紛爭,其許多隱居之作正是此時心境和生活經歷的反映,詩歌創(chuàng)作中情緒抒發(fā)的力度與銳度均下降許多。雖不忘故國,但畢竟在歸心修養(yǎng)儒學的過程中、在寄情林泉的現實生活里,詩歌中的悲愴之音漸行漸遠。

三、對清初中州詩歌的影響

孫奇逢長住輝縣25年之久,許多中州士人與其關系匪淺,薛所蘊曾以國子監(jiān)祭酒之職相讓,湯斌、耿介曾執(zhí)贄受業(yè),趙賓、賈開宗、宋犖曾過門拜謁,宋犖又執(zhí)弟子之禮。孫奇逢對清初中州詩歌實有重要的影響。

“雪苑六子”中的賈開宗、宋犖于順治十六年七月,曾以所選《詩正》等集贈孫奇逢,孫奇逢看過之后,評論說:

賈、宋二子《詩正》之選,其于斯道也,亦深矣哉!余不知詩,竊欲有忠于二子者:詩以人傳,選詩須還選人,庶千載下讀者可因□□□□見其人。二子始不專以詩著名后世也,雖曰詩之傳以詩非以人,然人與詩俱傳,不益善乎?世衰道喪,儒術頹廢,詩與文何處非學?二子銳意興起,據所惠諸刻,津津乎有火燃泉達之機,況其鄉(xiāng)先哲新吾先生[呂坤]儀型不遠,提命猶新,則由鄉(xiāng)國而天下,而千古,夫豈有隔焉?此予之所望于二子也,或亦二子之志也?;菘滔噘|,意在斯乎?[8]

孫奇逢的評論實際上是以敦行儒家正統(tǒng)之道相勉勵,希望賈、宋二人以詩存人、按人選詩,無非意在要求選詩之時不要只注重詩歌的藝術,還要注意詩歌思想內容的合乎儒家忠孝之道。他強調“世衰道喪,儒術頹廢,詩與文何處?”無非意在說明詩文之作在于發(fā)明儒家之道的傳統(tǒng)思想。這種文學思想的影響下,詩歌與理學結合得更加緊密,詩人與理學家合二為一,詩歌創(chuàng)作中感情的因素受到控制,而詩歌面貌一出以和平雅正,詩歌的“興”、“怨”作用,也即感發(fā)讀者、宣泄情感的功能受到抑制。孫奇逢雖無為清統(tǒng)治者服務的意識,但促使詩歌與理學的靠攏,無疑使得清初河南詩歌的發(fā)展更多地趨向于情感表達的含蓄和平,無激昂慷慨之音,多溫雅從容之志,當時事推移,殆至康雍之世,重熙累洽,詩作中故國之思不顯,國朝雅音則呼之欲出。這正與康雍之世,清統(tǒng)治者大力倡導程朱理學,以理學歸化士人桴鼓相應。

賈開宗晚年究心儒家典籍,侯方域稱其“少年類邯鄲俠,而后乃大雅卓爾”,[9]徐作肅也記載:“靜子之歸以順治丙戌……而靜子學益醇,大肆力于紫陽濂洛,予與二子[侯方域、賈開宗]乃觴詠不少間?!保?0]從中我們也可看出包括侯方域、徐作肅在內的雪苑詩人后期在學風上的轉變,豪邁慷慨之氣漸消而歸于粹然儒者,而賈開宗《遡園語商》自序云:“丙戌(順治三年,1646)自江南旋里,始悟李贄之非,復去尋童蒙之業(yè),與里中李腹公、張匏客、徐爾黃及蘇門孫鐘元、常山符毅齋兩先生研性命之學,又幾二十年?!保?1]這其中孫奇逢的影響不言自明。孫奇逢對中州詩人的理學教化,主要體現在使詩歌的情感抒發(fā)漸離憤激不平而趨于雅正深醇。就這一點來說,他對其后康雍朝河南雅正詩風的出現,實起到了導夫先路的作用,影響可謂深遠。

[1][清]黃宗羲.明儒學案:下冊卷57[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清]徐世昌.清儒學案:第1冊卷1[M].北京:中國書店,1990:1.

[3]周振甫,冀勤.錢鐘書《談藝錄》讀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65.

[4]孫奇逢.夏峰先生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4.

[5]朱則杰.清代詩歌中的一組特殊意象——“秦”與“漢”[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0,(4):114-116.

[6]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上冊卷2[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40.

[7]徐世昌.晚晴簃詩匯:第1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0:210.

[8]孫奇逢.孫奇逢集:日譜:下冊卷11[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432.

[9]王樹林.侯方域全集校箋:上冊卷5[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262.

[10]徐作肅.偶更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46.

[11]王樹林.賈開宗簡論[J].黃淮學刊,1989,(3):86.

Sun Qifeng’s Poetry and Influence on M iddle-China Poetry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HUANG Zhi-guo
(College of Humanitie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

Among scholars at the time of the replacement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Sun Qifeng’s poetry not only reflec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poems of that era,but also reveals the change of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of intellects in the prosperity time.Therefore,Sun Qifeng’s poetry has cognitive values on the poetry of other poet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intellects at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For a long time,Sun Qifeng studied the Middle-China poetry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nd many poets in the middle of China were his students.His Confucian teaching gives a guide to sound development of poem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Sun Qifeng;early Qing Dynasty;the Middle-China poetry

I206.2

:A

:1672-3910(2014)01-0049-06

2013-09-09

黃治國(1983-),男,河南焦作人,博士生,主要從事清代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詩作詩歌
詩歌不除外
???? ????? ??(詩作)?? ??
蘭鐵成紅樓詩作手稿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詩歌是光
詩歌島·八面來風
天資聰穎,幼年詩作得贊許
簡論梅堯臣寫實詩作的晚唐情結
金代女性作家及其詩作考略
詩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