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 劉德林
摘 要:當前的世界競爭已經由物質領域的競爭轉換為文化領域,由硬實力競爭轉化為軟實力競爭。同時,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也出現一些新的社會問題,面對新形勢下的社會問題,加強軟實力建設刻不容緩。
關鍵詞:軟實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1 加強民族文化學習與弘揚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不僅具有歷史文獻和文明遺產的價值, 也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我們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tǒng)文化, 保持民族性, 體現時代性。開發(fā)利用民族文化豐厚資源, 挖掘和保護各民族文化遺產, 參與到世界文化交流之中;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瑰寶,是安身立命之本;牢固樹立民族文化的陣地,才能在激烈的風云變幻中巋然不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就是這個道理。民族文化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接受實踐的檢驗,“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加強教育,通過接受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強研究,通過挖掘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民族文化精品,增強民族文化的感染力;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chuàng)新, 解放和發(fā)展文化生產力, 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贝罅ν茝V,通過與世界的交流,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近年來國內一些地方增加了國學研究力度;同時一些傳統(tǒng)的文化藝術獲得新生;中國在世界各國舉辦“中國年”,海外一些地方設立孔子學院,使得中國文化在世界各地落戶生根。英國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研究室名譽主席貝茨·吉爾說: “就文化吸引力來說,中國資源豐富,但她不善于推銷文化產品?!碧岣咧袊奈幕泴嵙Γ紫缺仨殘猿职l(fā)展是硬道理。我們邊看美國大片,邊喝可口可樂時,已經在潛移默化接受美國文化的熏陶;韓國的料理,韓版服裝也成為時下的潮流,這些就是文化的張力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文化在與交流,在于發(fā)展。
2 學習優(yōu)秀文化為我所用
鄧小平率先提出要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打開中國與外國進行交流學習的大門。在全球化背景下, “文化成為了一個舞臺,各種政治的、意識形態(tài)的力量都在這個舞臺上較量。文化不但不是一個文雅平靜的領地,它甚至可以成為一個戰(zhàn)場,各種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
中國文化本身就具有兼收并蓄的開放性,我們曾經吃過“閉關鎖國”的苦頭。當今世界是開放的,誰也不能置之度外,固步自封。尤其網絡、電腦普及以后,世界各國的交融度增加,彼此之間,你我共有?!耙M來”還是“拿來”?要具有辨別力?!盁o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搬照抄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取得成功”。科學無國界,科學技術可以為任何國家使用;改革開放后中國在學習外國技術上投入很大的精力,大批中國留學生的海外學習;引進一些國外高級知識分子和技術精英,利用外國的資本和技術投入到中國的建設中來。聯邦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在其著作《全球化與道德重建》中曾寫道:“在全球化時代,迫切需要樹立一種對其他文明和宗教的有關學說持尊重和寬容態(tài)度的普遍意愿。我們應當傳播關于人類擁有許多共同的基本倫理信念的認識,以及每個人都能從他人那里學到些什么的認識?!?/p>
3 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在弘揚我國民族歷史文化和吸收世界優(yōu)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我國推進國家軟實力建設,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論題,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明確規(guī)定為四個方面,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其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它們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有機統(tǒng)一,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指在社會主義基本價值中居統(tǒng)治地位、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規(guī)定的、代表著全人類共同理想和追求的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社會主義的核心與靈魂所在,在價值追求內涵上超越了以往任何社會形態(tài),代表著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方向和未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之魂,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大廈的基石,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整個社會主義建設就會迷失方向。馬克思說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于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只有努力構建具有廣泛感召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以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思想觀念和社會思潮,才能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基礎上保持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guī)范,形成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是實現文化自身和諧的關鍵,也是促進整個社會和諧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進步的“生命線”。改革、創(chuàng)新是當今時代的最強音,成為最鮮明、最突出的時代價值。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只有不斷深化改革,發(fā)揮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才能逐漸形成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美好局面。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82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 楊牧之.國家“軟實力”與世界文化的交流[J ]。中國編輯,2007(2)。
3[美]愛德華·W·薩義德.文化與帝國主義[M], 第413頁。李 琨,譯。三聯書店, 2003年。
4《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63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赫爾穆特·施米特:《全球化與道德重建》,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69 - 70頁。
作者簡介
周冬(1981-)男,漢,四川成都人,四川廣播電視臺,記者(現有職稱),碩士,政治學方向。
劉德林(1980—),男,漢,內蒙古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研究方向, 中國政府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