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玲 ,黃 萍 ,羅仁忠 ,鄒 宇 ,黃桂亮 ,胡桂梅 ,李玉云 ,劉碧霞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 a.耳鼻咽喉科;b.心臟中心,廣東 廣州 510623)
心臟—聲帶綜合征(cardiovoeal syndrome)是指因心血管疾病引起聲音嘶啞等臨床癥狀的一組綜合征。1897年,奧地利醫(yī)生Ortner首次報道3例重度二尖瓣狹窄患者由于擴大的左心房壓迫左喉返神經(jīng),導致左側(cè)聲帶麻痹,引起聲音嘶啞等癥狀,故該癥亦稱為Ortner綜合征。此后,許多研究者相繼報道多種心血管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可引起喉返神經(jīng)損傷,患者出現(xiàn)聲音嘶啞、嗆咳等癥狀[1-3]。臨床報道將電子鼻咽喉鏡用于兒童、嬰幼兒喉部疾病診斷中[4-5],但相應(yīng)護理報道不多見。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63例先天性心臟病合并心臟—聲帶綜合征嬰幼兒,均進行電子鼻咽鏡喉鏡檢查和診斷,現(xiàn)將護理配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納入伴有聲音嘶啞、嗆咳或呼吸困難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63例,經(jīng)超聲心動圖檢查確診。診斷標準: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伴有聲音嘶啞、嗆咳等癥狀,經(jīng)電子鼻咽喉鏡檢查提示聲帶麻痹,排除惡性腫瘤、食道手術(shù)、氣管插管所致的喉返神經(jīng)麻痹,即診斷為心臟—聲帶綜合征。本組男36例,女27例,年齡最小26 d,最大2.5歲。室間隔缺損35例,動脈導管未閉8例,房間隔缺損 2例,室間隔缺損并動脈導管未閉 5例,室間隔缺損并房間隔缺損3例,室間隔缺損并主動脈縮窄3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5例,右心室雙出口并室間隔缺損2例。
1.2 檢查方法 檢查設(shè)備包括:電子鼻咽喉鏡(ENF-V2,OLYMPUS)、電子耳鼻喉鏡 SI系統(tǒng)(OTVSI,OLYMPUS)、醫(yī)用液晶彩色顯示器。由兒童耳鼻喉??漆t(yī)師操作。患兒檢查前禁食、禁水30 min,將鼻腔、口咽部分泌物清理干凈。患兒取仰臥位,頭部盡量后仰,檢查者將電子鼻咽喉鏡由鼻腔較寬側(cè)鼻腔進鏡(不合作者可從口腔導入),經(jīng)鼻腔、鼻咽部進入口咽,越過會厭喉面進入喉前庭,可從顯示器清晰地觀察到鼻腔、后鼻孔、腺樣體、會厭、杓會厭皺襞、室?guī)?、喉室、聲帶和聲門下區(qū)等圖像。檢查一般5~10 min完成。
1.3 結(jié)果 本組63例患兒均伴有聲音嘶啞,此外,伴嗆咳13例,咳嗽無力8例,呼吸困難7例。電子鼻咽喉鏡檢查結(jié)果顯示,53例(84%)左側(cè)聲帶麻痹,3例(5%)右側(cè)聲帶麻痹,7例(11%)雙側(cè)聲帶麻痹。檢查過程中出現(xiàn)面色輕度發(fā)紺、呼吸突然減慢2例,血氧飽和度降低1例,均經(jīng)及時吸痰、吸氧等處理后緩解。無1例發(fā)生肺動脈高壓危象、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
2.1 檢查前準備
2.1.1 由醫(yī)生告知家長電子鼻咽喉鏡檢查的相關(guān)知識,簽署知情同意書。護士核對醫(yī)囑后,對患兒的病情、意識、心肺功能進行評估,告知家長患兒檢查的項目及其目的、注意事項及必要的配合。告知其做電子鼻咽喉鏡進入鼻腔時有酸酸癢癢感和異物感。
2.1.2 備監(jiān)護儀、急救車、氧氣瓶、吸痰器、急救箱、人工呼吸氣囊等急救設(shè)備。急救車內(nèi)的急救物品和藥品處于完好備用狀態(tài)。保證靜脈通道暢通。檢查前先檢測儀器設(shè)備狀態(tài),電子鼻咽喉鏡正確地連接到攝像系統(tǒng)和電腦上。使用前用75%的酒精紗布擦拭電子鼻咽鏡前段,再用液體石蠟油紗布潤滑。
2.2 檢查中護理配合
2.2.1 對家長進行防墜床、跌倒知識宣教。患兒取仰臥位,適當給予制動,取1條中單包裹固定患兒的胸、腹、上肢以及膝關(guān)節(jié)處。護士站在患兒右側(cè),雙手固定患兒頭部,囑其張口呼吸,全身放松。家長固定患兒雙膝,囑患兒頭不能擺動,切勿用手拔管。
2.2.2 檢查中,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觀察意識、面色、口唇顏色、呼吸、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的變化,觀察患兒有無哭聲等。如出現(xiàn)呼吸困難,立即退出鏡體,停止檢查,并給予氧氣吸入和吸痰,適當休息。待病情和呼吸平穩(wěn)后,再一邊吸氧,一邊進行電子鼻咽喉鏡檢查。如患兒嘔吐,將頭偏一側(cè)、拍背,及時清理口內(nèi)分泌物、吸痰,防止誤吸。如出現(xiàn)心率突然增快、低血壓、血氧飽和度顯著降低、甚至暈厥等,屬于肺動脈高壓危象表現(xiàn),立即搶救,給予開放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鎮(zhèn)靜、氣囊加壓給氧、氣管插管等。
本組1例患兒進行檢查操作約3 min時,護士發(fā)現(xiàn)其面色、口唇發(fā)紺,呼吸困難、心率加快,即通知醫(yī)生,給予立刻停止操作,予以側(cè)身、拍背、開放氣道,氣囊加壓給氧、吸痰等,約2 min后,患兒面色、口唇顏色逐漸變紅色,呼吸逐漸平穩(wěn)。由于檢查中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施行搶救,杜絕了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2.3 協(xié)助醫(yī)生觀察可疑病變,及時捕捉病變部位,采集病變部位的清晰圖像,為疾病診斷、治療及護理提供正確可靠依據(jù)。
2.3 檢查后護理 當檢查后涕中帶血絲,及時與患兒及家長溝通,說明是鏡體碰到黏膜而致出血,不用擔心。檢查完幫助患兒擦凈臉上的眼淚、鼻涕,整理衣服,保持呼吸道通暢,連接鼻導管吸氧,保證各種管道通暢。
整理床單位,清理、清潔、消毒器械。電子鼻咽喉鏡用洗潔精濕紗塊擦去鏡體外表面的分泌物,放入流動水中徹底沖洗干凈后,置入加酶液中擦洗浸泡5 min,再用流動水沖凈、擦干,最后放入2%戊二醛中浸泡20 min。如患兒為結(jié)核桿菌、其他分枝桿菌、乳頭狀瘤等特殊病原感染者,使用后的電子鼻咽喉鏡浸泡時間不少于45 min,且專用清洗槽及浸泡槽。浸泡后用流動水沖洗,晾干備用。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原則,按照常規(guī)進行清潔、消毒處理,防止交叉感染。
2.4 心理護理 護士態(tài)度和藹可親,用微笑迎接每例患兒及其家長,取得其積極配合。允許患兒的1名家長全程陪護,消除患兒的恐懼感和緊張心理,減少哭鬧,避免因患兒長時間哭鬧加重心臟負荷、肺動脈高壓危象,而引起急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主動講解電子鼻咽喉鏡檢查的相關(guān)知識,告知行電子鼻咽喉鏡檢查的感受。操作過程中,護士用嬰幼兒易懂的語言表揚他的堅強、勇敢,鼓勵和安慰患兒,保證電子鼻咽喉鏡檢查的順利進行。
[1]Subramaniam V,Herle A,Mohammed N,et al.Ortner’s Syndrome:Case Series and Literature Review[J].Braz J O-torhinolaryngol,2011,77(5):559-562.
[2]Mulpuru S K,Vasavada B C,Punukollu G K,et al.Cardiovocal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J].Heart Lung Circ,2008,17(1):1-4.
[3]Zaki S A,Asif S,Shanbag P.Ortner Syndrome in Infants[J].Indian Pediatr,2010,47(4):351-353.
[4]李東云,梁建平,陸秋天,等.電子鼻咽喉鏡在兒童喉部疾病診斷中的應(yīng)用[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07,2(1):69.
[5]王麗萍,白偉良,周 瑩,等.超細電子鼻咽喉鏡在診斷嬰幼兒咽喉疾病中的應(yīng)用[J].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09,16(6):5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