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春風(fēng)
餅花是一種專門貼在月餅上的裝飾畫。以前,福鼎地區(qū)制作的月餅大如圓盤,餅店用厚紙把月餅包成方形出售。為了吸引顧客,一些商家就在紙面貼上色彩鮮艷的圖案,餅花由此誕生。
一張色紙,一把剪刀,咔嚓咔嚓……十幾秒后,一個嬉戲孩子的形象躍然眼前。它的創(chuàng)作者正是福鼎餅花的唯一傳人——莊培元,雖然今年已經(jīng)92歲,但剪起餅花,依然動作敏捷,一氣呵成。
“最早的餅花是用色紙剪接的,全都是可愛的娃娃?!蓖ǔ<粢淮尉鸵敉?00個,因而又被稱為“百子圖”,寓意多子多福。后來,手繪餅花逐漸流行,題材也變成當(dāng)時熱演的戲劇,如《桃園三結(jié)義》、《水漫金山》、《群英薈》等。為了把餅花畫得好看,畫師有戲必看,然后趁熱打鐵,畫出最精彩的場景。如果某位畫師的餅花被一家餅店買斷,畫師就會為餅店畫一張“招牌畫”,供餅店及早張掛出來。每年剛過八月初一,各大餅店就在門口掛起一排排餅花,顧客看中哪一張,伙計便把它剪下來,貼在月餅的包裝紙上?!澳菚r候才好玩哩,我們這些當(dāng)時只有八九歲的孩子,每天放學(xué)后把書包往家里一扔,就跑上街去看餅花。”在福鼎地區(qū),每到中秋有舅舅給外甥送月餅的習(xí)俗。孩子們把餅花小心翼翼地撕下來,然后湊到一起“斗拼花”,比誰的餅花大、人物多。“人物的多少可大有講究,它代表了月餅的重量?!蓖ǔ?,一個人物代表4兩餅,“你看,這張餅花上有4個人物,就代表1斤重的月餅(當(dāng)時1斤為16兩)?!鼻f老先生指著一張已經(jīng)褪色的餅花說。
手繪餅花雖然好看,但畫起來很費時。在民國時期,有一個名叫林通鈴的木偶藝人把餅花稿刻在木板上,用墨印出輪廓,然后再填色彩。用這種方式印出的人物沒有五官,需要再用粉料畫出來,就像給畫中人物洗臉一樣,所以被稱為“洗臉餅花”。在福鼎市文化館原館長馬樹霞家里,有幸見到他收藏的三十多幅木刻餅花,作為福鼎餅花的唯一收藏者,馬老先生對每一幅都視若珍寶。這些木刻餅花不僅具有年畫和剪紙的特點,還突出了木刻剛健粗獷的神韻?!岸际秋灮ㄖ械木罚苡惺詹睾托蕾p價值。”其中一幅名叫《八錘大鬧朱仙鎮(zhèn)》,全圖輪廓是一個斜倚琴幾的簪花美人,里面畫著武打戲,看著餅花,似有與美人對坐看戲的感覺?!安贿^,”馬樹霞老人輕輕吹走餅花上的落灰,“在現(xiàn)代月餅包裝興起后,餅花很快就沒落了,許多珍貴的雕版印模被當(dāng)成柴木燒掉?!?005年,餅花入選福建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當(dāng)?shù)卣囊粋€妙招讓餅花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把以前專門貼在月餅上的餅花,貼在了當(dāng)?shù)刂陌撞栾炆稀?/p>
“這條路能走多遠,仍是個未知數(shù)。”馬樹霞老人感慨地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