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韓 超 截至4月2日,MH370客機失聯(lián)已有26天,多國繼續(xù)在南印度洋搜尋蛛絲馬跡。目前共有11艘艦艇、10架飛機參與搜索工作,但南印度洋復雜的自然環(huán)境無疑增加了搜救難度。 南印度洋是地球上最深最荒涼的水域,洋流、氣候等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該海域面積足有2個俄羅斯那么大,且?guī)缀鯖]有島嶼,在這片海域中航行真可謂是“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感嘆,MH370失蹤在了世界上最難到達的地區(qū)。 目前澳方劃定的搜索海域水文、氣象等條件十分復雜,海水深達幾千米,且海底地形復雜。由于印度洋海域經常有強風,一旦刮起強風,會令氣壓和氣溫迅速變化,極容易引發(fā)暴風雨等天氣。在此前的搜索工作中,曾多次出現(xiàn)因惡劣天氣而暫?;蛱崆敖Y束搜索的情況。由于受到強烈的西風以及印度洋自身獨特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這里可以產生世界上最高的海浪。 印度洋的復雜洋流也會對搜索工作造成影響。一般而言,目標海域的洋流會決定漂浮物的大方向。如果飛機殘骸受到位于澳大利亞西部的盧文暖流影響,會逐漸漂向南方。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教授約亨·肯普夫表示,很多洋流內部又存在著一種圓形軌跡的渦流,這令如何判斷殘骸的最終流向變得非常困難。他說,“(盧文暖流)內部有很多小的渦流,你很難預測漂浮物的最終去向,因為他可能被一個渦流改變方向,而后又可能進入到另一個渦流,方向也會再次發(fā)生改變。這也是為什么搜索區(qū)域如此巨大的原因之一?!彼€表示,如果物體下沉,那么它的最終去向就變得更加難以捉摸,比如黑匣子從水面下沉至海底,你并不知道它的下沉速度。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海水深度的變化,洋流也會發(fā)生變化。這進一步加大了判斷殘骸位置的難度。 澳海事安全局目前劃定的新搜索海域較原來向北移動了1000公里,已經離開了南緯40度的“40度咆哮西風帶”范圍。不過,一旦漂浮物隨洋流漂向南方,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很可能就會到達這一強風地帶。屆時,受到該西風帶的影響,搜索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由于印度洋遠離大陸,參與空中搜索的飛機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了往返路途上。目前的搜索區(qū)域距離澳大利亞西部城市珀斯約2000公里,以中國空軍的伊爾-76運輸機4月1日的搜索情況為例,飛機早晨5時57分起飛,下午1時47分返回,飛行時間約8小時,但真正用于搜索的時間僅為3小時。 此外,該海域自然條件惡劣,海面空曠荒涼且遠離大陸,罕有漁船在此出沒;這里也并非傳統(tǒng)的商業(yè)船只往來航線。因此,往來船只發(fā)現(xiàn)殘骸的可能性也隨之減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