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國樞
時下中國,京劇衰落已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時不時地,也有于魁智等幾個“角兒”在春晚熒屏站成一排,聯唱一曲;雖然,京城也還有那么幾家劇場,隔三差五,上演一些傳統(tǒng)戲和折子戲,但是,其陣勢,其規(guī)模,其精彩,其影響,是遠遠無法與當年相比了。
原因,說復雜很復雜,說簡單也簡單。當年徽班進京興盛繁榮之時,那是什么年代?中國和世界還是什么模樣兒?億萬民眾,既無電視可看,又無廣播可聽,更談不上到影院看電影了。飯后無事呆著,不看京劇看什么?
如今可大不同了。且不說思想活躍、興趣廣泛、整天粘在網上下不來的年輕人,就是曾經看過京劇也喜歡過京劇的中老年人,那么多電影電視,那么多各式各樣的消遣娛樂,已經能大大地滿足他們的各種娛樂需求了,自然,他們就大大地減少了對京劇的需求。
需求與價值成正比——這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需求減少了,價值就降低了。需求沒有了,價值也就沒有了。
供給與價值成反比——這是經濟學又一基本原理。此原理可以解釋為什么全國那么多京劇院團都困難重重,難以生存。供給太多了,價值就降低了嘛。
道理,就這么簡單。
看到一份專家學者赴河南、黑龍江等地考察后撰寫的《關于京劇院團及京劇藝術發(fā)展現狀的考察報告》,列舉了當今中國京劇藝術面臨的五大困難:經費嚴重短缺、藝術水平下降、演出隊伍不穩(wěn)、觀眾流失嚴重、缺乏演出場所。
以上五條,都是事實,但五條之中,我以為最要命的還是第四條——觀眾流失嚴重。倘若沒有觀眾,京劇演給誰看?可不就得陷入“多演多賠,不演不賠”的尷尬境地嗎?
怎么辦呢?考察報告提出六條對策,是否恰當,能否見效,按下不表。筆者在此也提幾條對策,對不對的,給那些有志振興京劇者留作參考吧。
一是收縮。辦不下去的那些個省市劇團什么的,干脆別辦了。辦了沒人看,辦來干什么?
二是調整。劣的就汰,優(yōu)的則留。有前途的劇團,亦須重新整合,要辦,就下決心辦好。
三是扶持。國家撥出??睿o予必要扶持,京劇這類小眾藝術,光靠市場,肯定不行。
四是做精。一抓劇目,二抓人才。既推明星,又捧名角,把京劇做成中華文化國粹精品。
國粹精品,一國之寶也。任何國家,再窮困再沒有能力,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代表本國文化的東西,就是勒緊褲腰帶也得擠出錢來讓其生存下去的。故,中國京劇即使再衰落,再沒有起色,也肯定是不會消亡的。
不過,京劇要活下去,還要活得好,活得有尊嚴,還真得想點新辦法,出點新招。否則,就這么半死不活地苦撐苦挨,恐怕只會衰落得更快,跌得更慘,那也真就活得沒什么勁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