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彬
(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陜西漢中 723000)
馬端臨認為作家自制集名始自南朝宋齊時人張融,他說:“宋兩朝藝文志曰:別集者,人別為集,古人但以名氏命篇。南朝張融始著《玉?!分?,后世爭效,制為集名,一家至有十數(shù)者,爵里年氏各立意義,或相重復,而文亦不勝其繁矣?!雹亳R端臨:《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年,第1279頁。史稱張融“文集數(shù)十卷,行于世,自名其集為《玉海》。司徒褚彥回問其故,融云:‘蓋玉以比德,海崇上善耳?!雹诶钛訅?《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837頁。這說明南朝時,雖有作家自編文集,但自制集名仍是個別現(xiàn)象,故褚彥回有此追問。再如南朝王筠“自撰其文章,以一官為一集,自《洗馬》、《中書》、《中庶》、《吏部》、《左佐》、《臨?!?、《太府》各十卷”,③李延壽:《南史》,第611頁。集名實為開具的履歷清單,沒有特別的意義。余嘉錫先生論古書制名時說:“古人著書,多單篇別行;及其編次成書,類出于門弟子或后學之手,因推本其學之所自出,以人名其書?!瓭h魏以后,學者著書,無不自撰美名者,獨至文章,多由后人編定。故別集直書姓名者,至宋尤多。元明以后,此風漸寡?!雹苡嗉五a:《古書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1-32頁。需辨析的是,唐及唐前別集多由后人裒輯、編次,故多冠以作者姓名,旨在聲明“著作權(quán)”。宋人則不同,多數(shù)作家生前已將作品編纂成集,且有階段性的作品流布于世,在制名上頗為講究。后人整理、編刻的“全集”,集名也取徑多途,非單“直書姓名”。即便冠以姓名,也多用作家別號。精心結(jié)撰集名,自宋蔚然成風,集名成為有意義的“標識”??疾焖稳藙e集制名方法及涵義,從中可直觀地窺出作家的人生志趣、審美情趣、作品的藝術(shù)取向乃至自覺的傳播意識。
宋人別集現(xiàn)存743種,⑤劉琳、沈治宏:《現(xiàn)存宋人著述總錄》,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第8頁。有些雖散佚,但集序仍存,可知曉集名。集名有自制和他制,取徑主要有:
(一)以人名集:以人名集包括作家姓氏、字、官職、號等,這是別集制名的主流。唐宋時期,作家別號盛行,但檢索《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唐人別集505家,537部,制名取自其號的僅數(shù)部,如呂才編次王績詩賦取其別號,名曰《東皋子》;盧照鄰編刻來濟集取其爵號,名曰《南陽集》(來濟封“南陽縣男”)。
以號名集在唐只是個別現(xiàn)象,在宋卻為普遍的風氣。 《宋史·藝文志》著錄宋人別集641家,1824部,集名多取自別號。如宋初張詠《乖崖集》(張?zhí)枴肮匝伦印?、潘閬《逍遙集》(潘號“逍遙子”),直至宋末江湖派詩人別集幾乎全用別號名集。有些作家別號取自家鄉(xiāng)或居住地山川之名,則類于以地名集。如余靖《武溪集》、石介《徂徠集》、黃裳《演山集》等。
(二)以地名集:以地名集即以作家籍貫、仕宦地 (或該地山川)名集,此類比重也較大。唐人有取其籍貫、仕宦地名集者,如楊炯《盈川集》、陸龜蒙《松陵集》、李商隱《樊南集》、杜牧《樊川集》,但較少見。宋人以籍貫名集者有所增加,如楊億《武夷新集》、趙湘《南陽集》、韓琦《安陽集》、李覯《延平集》等;還有以郡望名集,此類較少,如蘇轍《欒城集》、曾肇《曲阜集》、程珌《洺水集》等。宋代最為普遍的是以居所室名、齋號、堂號名集,如王安中“乃治室西齋之后,名之曰‘初寮’”,遂以“初寮”名集。①王安中:《初寮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46冊,第342頁。周召“筑齋以遁,且以遁名”,集名《遁齋集》。②胡銓:《遁齋記》,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195冊,第363頁。
以地名集往往體現(xiàn)作家特殊的情結(jié),如楊億釋其《武夷新集》制名之緣由:“蓋山林之士不忘維桑之情,雕篆之文竊懷敝帚之愛,命題之意良在是也?!雹蹢顑|:《武夷新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14冊,第375頁。李綱因父李夔葬于錫山,其地有梁溪,綱曾廬墓于此,故文集名《梁溪集》,以志不忘鞠育之情。陸游巴蜀之行雖短暫,但卻是其人生及詩文創(chuàng)作的重要轉(zhuǎn)變時期,故詩集取名《劍南詩稿》,以此懷念其南鄭軍旅生涯。④參見莫礪鋒:《陸游詩中的巴蜀情結(jié)》,《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第5期。
(三)以創(chuàng)作時段、身心狀態(tài)名集:以創(chuàng)作時段名集者,如元祐元年 (丙寅1086),孔武仲由湘潭令遷為秘書省正字,將赴京途中所作詩歌編集,名為《丙寅赴闕詩稿》。⑤孔武仲:《丙寅赴闕詩稿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100冊,第260頁。宋咸將其居喪期間詩文編集,取名《憂余集》。⑥余靖:《宋職方憂余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27冊,第23頁。楊萬里一官一集,并在集序中描述詩風轉(zhuǎn)變的過程。以身心狀態(tài)名集者,如釋智圓將病中所作詩歌編集,名為《病課集》,自序云:“其猶儒家流修仕進之道,退而肄業(yè),謂之‘過夏’;執(zhí)業(yè)以出,謂之‘夏課’。吾以病中所得,病差而寫出,謂之‘病課’,不亦宜邪?且欲后之人知吾以貧病寂寥而自勝者歟!”⑦釋智圓:《病課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15冊,第228頁。車若水集名《腳氣集》,其侄車惟一跋云:“咸淳甲戌冬,伯父腳氣病作,時以書自娛,隨所見而錄,浸復成編,因目曰《腳氣集》?!雹嘬囄┮?《腳氣集跋》,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57冊,第424頁。
(四)出自事典:取自典籍中語或典故。這是宋代別集制名的特色,體現(xiàn)宋人尚雅忌俗的風尚和淵博的學識。王禹偁《小畜集》取名自《易經(jīng)》,自序云:“小畜之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f者曰:‘未能行其施,故可懿文而已。’是禹偁位不能行道,文可以飾身也。集曰《小畜》,不其然乎?”⑨王禹偁:《小畜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8冊,第34頁。邵雍詩集名《伊川擊壤集》,“擊壤”取自堯時壤夫擊壤于道,自得其樂之說。韓琦編先兄文集名為《荊玉集》,典出卞和獻玉之說,“且志兄有才而不遇也”。[10]韓琦:《三司封荊玉集后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40冊,第23頁。馬廷鸞編先兄文集取名《續(xù)荊玉集》,作序云:“昔東坡公與袁公濟詩云:‘文如翻水成,賦作叉手速。秋風起鴻雁,我亦繼華躅。那知君蹭蹬,獨泣荊山玉?!谑呛咸K、韓二公之說,名吾兄之文曰《續(xù)荊玉集》,以遺其子焉,后之君子其必有以悼之矣?!盵11]馬廷鸞:《續(xù)荊玉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53冊,454頁。《后漢書·蔡邕傳》載:“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12]范曄:《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2004頁。宋人以“焦尾”名集者就有黃庭堅、陳紹良、韓元吉等。晁補之、陳舜功、羅孝芬皆以“雞肋”名集,取自三國曹操、楊修之事典,以示敝帚自珍之意。
(五)以自謙、自警之辭名集:作家自擬集名多用自謙之辭,如宋庠有《緹巾集》,自序云:“此燕石也,與瓦甓無異,雖緹巾什襲,庸足寶乎?”①宋庠:《緹巾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20冊,第430頁。并告誡家人不可廣布。宋祁集名《西州猥稿》,自序云:“西州者,益也,猥,雜也,稿,其未工之辭也。”②宋祁:《西州猥稿系題》,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24冊,第326頁。話雖如此,宋祁還是請人將詩歌刻石期待傳之久遠。柴望詩集名《道州臺衣詩集》,“臺衣”指戲服,自謔詩作如侏儒、俳優(yōu)著戲服,短而不佳,徒博人一笑;③柴望:《道州臺衣詩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59冊,306頁。其從弟柴元彪詩稿取名《襪線稿》,拆襪線則更無一條長,短之又短,更為疏劣。④柴元彪:《襪線稿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47冊,第308頁。周紫芝集名《太倉稊米集》,自序云:“昔者山谷先生書告其甥曰:‘文章直是太倉一稊米耳?!S公之文可與馬遷、揚雄、劉向之徒相為表里。若其詩則杜子美、蘇子瞻而下不數(shù)也,而猶小之如此,況不逮其萬有一者乎?后數(shù)年而集亡,當于東家醬瓿上而求之,其必有得矣?!雹葜茏现?《太倉稊米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162冊,第108頁。有些自擬集名是出于自警,如葉夢得將其奏稿編集并取名《志愧集》,表達坐視故國淪喪而未能建功立業(yè)的愧疚。其自序稱:“天下豈無大安危,生民豈無大休戚。矧宣靖以來,中原分裂,上方櫛沐風雨,旰食圖功,而身遭不世之主,橫被非常之知,所言僅如是而已。心非木石,安得不愧。姑自識之,留以遺子孫,庶后世悼其意之不終,或有感勵奮發(fā),慨然少能著見者,猶足雪其無功之恥,而償其未報之恩也?!雹奕~夢得:《志愧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147冊,第309頁。樓鑰有文集《攻愧集》,魏了翁為其作序云:“四明樓宣獻公早以名進士發(fā)身,三朝大典多出公手。天下之稱記覽詞章者未之或先,孰知公之所以反觀內(nèi)省者,匪辭之尚,惟愧之攻。其詩曰:‘參乎病知免,遂使啟足手。寧知起易簀,乃在此段后。’人至于內(nèi)自攻治,知義理之無窮,而毫發(fā)之不可愧,則浩乎兩間不憂不懼,而辭之本立矣?!雹呶毫宋?《攻愧樓宣獻公文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10冊,第75頁。樓鑰長于四六之文,文辭精博,以“攻愧”名集則是標舉不以文辭為尚,慣于內(nèi)省,直至道德本心的價值取向。
嚴羽論唐人詩歌題目擬制時云:“唐人命題,言語亦自不同,雜古人之集而觀之,不必見詩,望其題引而知其為唐人今人矣?!雹鄧烙?《滄浪詩話》,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695頁。我們也可以說,宋人別集,不必觀其文,見其集名而知其人生志趣、門戶流派、審美情趣等。
(一)處世原則與人生志趣。宋人尚雅忌俗表現(xiàn)在生活諸多層面,如對個人“字”與“號”的命取頗為用心,多向賢達聞人請“字”,《全宋文》中收錄“字說”、“字序”類文章眾多?!疤枴倍嘧詳M,且隨人生沉浮、境遇變遷而更改。以“號”名集折射出作家的處世原則與人生志趣。如張詠自道“乖則違眾,崖不利物”,后人以“乖崖”名其集,正與其守正不阿的人生態(tài)度相一致。靖康之難后,金立張邦昌為帝,時為祠部員外郎的喻汝礪聞變,“捫其膝曰:‘此膝豈可屈哉?’即日掛冠神武門,遂自號捫膝居士”,⑨劉光祖:《捫膝先生文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279冊,第65頁。并以此名集,彰顯其臨危不懼的氣概。
作家、詩人借用典籍中語或典故名集也出于心有戚戚。黃庶久沉下僚,難于得位行志,因有“素餐”之嘆,故名集《伐檀集》,自序云:“其少而學也,觀詩書以來至于忠臣義士奇功大節(jié),常恨身不出于其時,不得與古人上下其事。每輒自奮以為茍朝得位夕必行之,當使后之人望乎己,若今之慕乎古也。”[10]黃庶:《伐檀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51冊,第143頁。彭俊民自謂:“余少而學,長而仕,非能忘名利者也,亦非窮而惡乎不窮者也。蓋將窮而仕,仕而學,以期于不犯義。故集其所嘗為文,而名之曰《固窮》,且以見其志爾?!盵11]彭俊民:《固窮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145冊,第175頁?!肮谈F”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句。彭俊民以此名集,宣揚不為名利喪失操守,堅守道義而能有所不為的人生態(tài)度。舒岳祥將入元后所作詩文編集,自序云:“予自丙子數(shù)罹憂患,于是悟古今一夢也,此身一蝶也。其有樂乎蝶之樂也,其有憂乎蝶之憂也,不足為有無輕重,……因集己丑以后詩文若干篇目曰《蝶軒稿》云?!雹偈嬖老?《蝶軒稿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51冊,第11頁。以莊生夢蝶之典名集,實是宋元鼎革后遺民的悲涼與無奈。鄭思肖將詩文集取名《大義集》、《中興集》,表達亡國之憂憤與不忘故國的遺民情懷,他在自序中一再申明:“每一有作,倍懷哀痛,直若鋒刃之加于心,苦語流出肺腑間。言之固不忍,然得慷慨長歌,雖暫舒氣,將則何如?嗚呼痛哉!堯舜之圣,非吾君也,況于湯武乎?又況于非湯武者乎?三宮在北,二王在南,撫卷一慟,天回日低”;“五六年來,夢中大哭,號叫大宋,蓋不知其幾,此心之不得已于動也!夫非歌詩無以雪其憤,所以皆厄挫悲戀之辭。我之所謂詩者,非空寄于言也,實終身不易之天也,豈徒詩而已哉”。②鄭思肖:《大義集序》、《中興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60冊,第27-28頁。
(二)門戶、流派及審美情趣。四庫館臣曾指出, “南宋之衰,學派變?yōu)殚T戶,詩派變?yōu)榻?。③永瑢?《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二《鶴山全集》提要,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391頁??傮w而言,北宋士人別號多取自山川等自然景觀,喜以“居士”自稱。南宋士人別號多取自居所雅號“齋”、“堂”、“庵”之類,綴以“先生”。這與北宋士大夫禪悅之風盛行而南宋理學地位上升的內(nèi)在思想文化因素相應,其外在表現(xiàn)為北宋士人處世豁達包容,雖在治國方略上政見相左卻能維持私人友誼,如蘇軾與王安石、章惇等;而南宋士人則拘于門戶之見,勢同水火。北宋黨爭是政見之爭,南宋則流為意氣之爭。如王柏少慕諸葛亮,自號“長嘯”,后受業(yè)于楊時,更以“魯齋”,且以此別號名集,一覽便知其門戶流派。
以審美情趣來看,南宋永嘉“四靈”詩集:趙師秀《清苑齋集》、徐照《芳蘭軒集》、徐璣《二薇亭集》、翁卷《葦碧軒集》,集名取境窘狹幽寂,正與他們詩歌重雕琢、偏愛幽淡意象、題材局限于詠物贈酬相應。方回就曾批評“四靈”說:“所用料不過花、竹、鶴、僧、琴、藥、茶,于此數(shù)物一步不可離,而氣象小矣。”④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40頁。此外,南宋江湖派詩集多喜以雪、云、泉、潭、竹、梅、菊等幽冷凄清之物名集。如以雪名集者:宋伯仁《雪巖吟草》、羅與之《雪坡小稿》、張至龍《雪林刪余》、張良臣《雪窗小集》、姚鏞《雪蓬稿》;以云名集者:釋永頤《云泉詩集》、薛嵎《云泉詩》、吳汝弌《云臥詩稿》、黃文雷《看云小集》;以竹、菊、梅名集者:徐集孫《竹所吟稿》、毛珝《吾竹小稿》、吳惟信《菊潭詩集》、高翥《菊澗集》、許棐《梅屋詩集》、鄒登龍《梅屋吟》等。這些詩集取名如此,詩歌取境也清冷、寒寂,“白云澗里結(jié)鷗盟,想得詩肩太瘦生。思入江梅冰雪骨,吟成風竹落花聲”⑤姚勉:《毛霆甫詩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51冊,第450頁。正是疏離于政權(quán)的體制外作家的心境寫照及審美情趣的體現(xiàn)。
(三)追摹對象及藝術(shù)取向。集名揭示追摹的對象者,如錢守謙《夢草集》、黃任伯《草塘集》取自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句,姚勉稱黃任伯“是乃所以為詩也,不鉤章不棘句,不嘔己心,不鯁人喉,其斯之謂詩矣”,⑥姚勉:《草塘詩稿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51冊,第464頁。指出了其取法謝靈運、崇尚清新自然的詩風。虞儔詩集名《尊白堂集》,陳貴誼作序云:“紹定己丑秋八月,武岡守朝請郎虞君衡遣介檢奉一編書謁余序其首。啟而視之,曰《尊白堂集》。……獨未諭‘尊白’之意何謂也。侍郎平日常曰:韓魏公有‘醉白堂’,坡公有‘我似樂天’之句,此吾所不敢,惟知尊之敬之,故扁以為堂?!雹哧愘F誼:《尊白堂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22冊,第385頁。虞儔詩歌明白顯暢,不事辭藻,頗近白居易。“其真樸之處,頗近居易。而粗率流易之處,亦頗近居易。蓋心摹手追,與之俱化,長與短均似之也”。⑧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九《尊白堂集》提要,第1374頁。
集名揭示藝術(shù)取向者,如邵雍集名《擊壤集》,自序云:“所作不限聲律,不沿愛惡,不立固必,不希名譽,如鑒之應形,如鐘之應聲。其或經(jīng)道之余,因閑觀時,因靜照物,因時起志,因物寓言,因志發(fā)詠,因言成詩,因詠成聲,因詩成音。是故哀而未嘗傷,樂而未嘗淫?!雹偕塾?《擊壤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46冊,第53-54頁。強調(diào)詩文要直抒胸臆,不以鍛煉為工,不追求韻律之美。岳珂《玉楮集》、劉克永《刻楮集》取宋人刻玉為楮葉,三年而成之意。“刻楮”謂以雕琢求工巧,以人偽象天真,此反其意而用。岳珂辯詰“巧”與“拙”的關(guān)系道:“今夫發(fā)于性情著于詠歌,雕鎪腎腸摹寫月露,旬鍛月煉以求其大巧,夫誰不然。至于風行水上渙而成文,云出岫間了非有意,澄江凈練、風雨滿城,尚絅去華,貴乎直遂。茲巧也,蓋寓乎至拙之中,匪徒工之所能媲。夫以他山之攻、昆吾之切,追琢毫芒以取其象似,故必待積月以致其力,則其成也難。遇物感形、因時言志,不責以浮靡,惟取其自然,故不待引日以全其大,則其成也易?!雹谠犁?《玉楮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20冊,第350頁。岳珂認為工巧實拙,拙樸實巧,寓巧于拙,但他的詩歌淺顯直露,少一唱三嘆的韻致。
宋代雕版印刷普及,幾乎無一路不刻書,詩文集大都以刻本形式傳播,導致文學傳播的“革命性變革”。③參見張高評:《宋代雕版印刷與傳媒效應》,《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傳播方式的變革使讀者對文學的接受,由口頭傳播時代的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舆x擇。宋人不僅用心整理詩文集,而且精心結(jié)撰集名,體現(xiàn)了傳播意識的自覺及對傳播策略的講求。
(一)集名作為“有意義”的標識,為撰序者提供言說的話頭。序?qū)嶋y作,清人魏禧云:“其文是而人非者不足敘,其人是而文非者不足敘;文與人是矣,非其心中所樂道,不足敘也;中心樂道之,而不能知其甘苦曲折之故,亦不足敘也?!雹芪红?《與邱邦士》,《魏叔子文集》,胡守仁、姚品文等校,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313-314頁。就作序者言,既要有相當?shù)奈膲曌u,又要有足夠的識見;既要考慮集主 (或其他求序者)的感受,又要獲得讀者的認同。作序者首先是讀者,擔當“第一讀者”職志,并且應當是批評型的專家,要高屋建瓴地審視作品,讀后發(fā)表自己的文學見解,對作品做出價值評估與闡釋。若其文學成就、文壇地位高于集主,所作集序應具有啟示和指導意義,起到引領(lǐng)文壇風尚的作用。其次,作序者不僅是作品的評判者,更充當著傳播的推手。宋人詩文集編次后多求聞人賢達作序以延譽,文學作品有高下之分,評判的角度言人人殊。別致的集名給撰序者提供了言說的話頭、闡釋的空間。泛觀宋人所撰集序,無論自序還是他序,由集名切入,釋集名之由來者占相當大的比重。這樣既是對求序者有所交代,也給讀者留下置評的空間。
(二)集名及集序為讀者提供了價值預設(shè)與閱讀期待。如前所述,集名往往蘊含著作者 (或其他制名者)的審美情趣和藝術(shù)取向,與集序一起構(gòu)成讀者的“前理解”。如魏仲恭裒輯朱淑真詩歌以《斷腸集》名之,并感慨道:“(朱淑真)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詩中多有憂愁怨恨之語。每臨風對月,觸目傷懷,皆寓于詩,以寫其胸中不平之氣。竟無知音,悒悒抱恨而終。自古佳人多命薄,豈止顏色如花命如葉耶?”⑤魏仲恭:《斷腸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277冊,第108頁。顯然,他期待此集能引起后世讀者的共鳴。
以自謙之辭名集,自貶中見自負,則體現(xiàn)作家的傳播技巧:讀者若不以為然,則我已預作申明;讀者若允為佳作,則見我自謙之德。許棐《獻丑集》自序很好地表達了這種心態(tài),他說:“閨女弄妝,自謂天下色也,出見施、嬙,始知獻丑。予以詩文獻丑者也。自重痼之余,戶外事一不以綴意,獨嗜筆硯,如奇聲美味。每有題著,必拊幾嗟賞,謂意語天出,不知前有古人,今有作者。及示人,人傳以為笑,始悔不藏之也。然則丑可藏乎?曰不可,安知不有窺而笑者哉!抑笑可禁乎?曰不可,禁笑則愈笑也。與其藏丑而人窺笑,禁笑而人愈笑,孰若獻丑之笑之為快也?故名其集曰《獻丑》?!雹拊S棐:《獻丑集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33冊,第368頁。再如程公許有集《滄洲塵缶編》,自序云:“用采陸士衡‘懼蒙塵于叩缶,顧取笑于鳴玉’之句名其編曰‘塵缶’,并敘所以未暇搜擇之本意,友朋見者幸無強之以云雷之飾,責之以宮商之音,庶幾萬一不以吳楚之僭取罪于當代作者。”⑦程公許:《滄洲塵缶編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20冊,第61頁。
宋人詩文大都在生前編纂成集,作家本人或請他人揀擇,力求以“精品”傳世。如朱熹曾刪擇自己詩歌取名《牧齋凈稿》。①王柏:《朱子詩選跋》,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38冊,第246頁。有些集名綴以“摘稿”、“刪稿”、“余稿”等,取孔子刪詩得三百篇之意,如蕭德藻《千巖摘稿》、陳槐卿《拂石摘稿》、趙崇榞《江村摘稿》、劉翼《心游摘稿》、朱長文《樂圃余稿》、武衍《適安藏拙余稿》、張至龍《雪林刪余》等,意在告訴讀者應據(jù)此稿推求作者本心及旨趣。
(三)精致集名是書商的廣告語。南宋后期,江湖詩人群體以干謁、賣文為生,成為“職業(yè)作家”。黃銖“年五十而家日貧,方賣文四方以活妻子”;②真德秀:《黃子厚詩后序》,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13冊,第154頁。戴復古自道“七十老翁頭雪白,落在江湖賣詩冊”;③戴復古:《市舶提舉管仲登飲于萬貢堂有詩》,《石屏詩集》卷一,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宋集珍本叢刊》,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第72冊,第630頁。徐集孫“每做一詩,甫脫稿,人即爭購,相為傳誦”。④陳思編、陳世隆補:《兩宋名賢小集》卷二九九,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宋集珍本叢刊》,第103冊,第245頁。文學創(chuàng)作不再是點綴風雅、愉悅性情,而是謀生的手段。能否有效傳播,不僅關(guān)乎文名,也事關(guān)生計。詩人與書商呈共生狀態(tài),書商刊刻書籍為射利,詩人也據(jù)此謀生。精致的集名猶如書籍的廣告語,是詩文有效傳播的重要因素。
南宋末臨安書商陳起及其后人陳思刊刻的《江湖集》、《江湖后集》、《江湖續(xù)集》等江湖派詩集今均已失傳,但就明毛氏汲古閣影鈔《南宋群賢六十家小集》看,江湖派詩集制名都頗為講究,可稱典雅精致。如高似孫《疏寮小集》、鄒應龍《梅屋吟》、張弋《秋江煙草》、趙崇鉘《鷗渚微吟》、黃大受《露香拾稿》等,集名本身就洋溢著詩情畫意。
漢劉歆曾稱揚雄《太玄》、《法言》不為人理解,“恐后人用覆醬瓿也”。⑤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3585頁。宋人擔心文名堙沒的焦慮更甚于前代,因而更重視詩文的傳世,更期待“后世揚子云”的出現(xiàn)與被理解,對此楊萬里有詩言:“但登詩壇將騷雅,底用蟻穴封王侯?!雹迼钊f里:《正月十二日游東坡白鶴峰故居其北思無邪齋真跡猶存》,辛更儒:《楊萬里集箋校》,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911頁。人作為時空交集點上瞬間和有限的存在物,現(xiàn)世的功名富貴最終會淹沒于歷史的滾滾洪流中,只有詩文創(chuàng)作才能指向永恒與無限。宋人對立言不朽的追求和擔心文名湮沒的焦慮,轉(zhuǎn)化為一種對作品傳播更加自覺的意識。這種自覺的傳播意識,既體現(xiàn)在作者重視傳播中的文本因素,即創(chuàng)作階段對詩文技巧的孜孜探求,力圖超唐越漢,構(gòu)建屬于自己時代的詩文體式;又體現(xiàn)在對非文本因素運籌上,如積極編刻、主動求序、擬制集名等,講求傳播策略。如果說魏晉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自覺時代”,那么宋代則是文學傳播的自覺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