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俊, 張紅梅, 胡曉波, 劉圣勇
(1.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業(yè)部可再生能源重點開放性實驗室,河南 鄭州 450002;2.河南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院,河南 中牟 451450;3.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1)
河蚌極易生長和繁殖,珍珠的市場規(guī)模化促進了河蚌養(yǎng)殖的快速發(fā)展,中國每年的廢棄蚌殼產(chǎn)量超過100萬t,貝殼污染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1].蚌殼的主要成分為95% 的CaCO3、少量的貝殼素(有機質(zhì)和微量元素)和少量的K,Na,Zn,Sr,F(xiàn)e,Mg等,并且河蚌殼幾乎不含S,P等物質(zhì)成分,蚌殼的利用技術在發(fā)達國家較為成熟,美國把貝殼用于生產(chǎn)裝飾材料和保溫材料;日本利用貝殼制作污水處理填料,還可以用于化妝品的生產(chǎn)原料[2].中國對貝殼的利用主要是把貝殼加工成畜禽飼料添加劑、價格低廉的工藝品、以及一些牙膏的填料等.由于河蚌殼是極好的天然CaCO3的載體,可以通過高溫焙燒河蚌殼獲得堿活性度較高的固體超強堿CaO,直接用于催化生物柴油的生產(chǎn)中[3].河蚌殼的分解產(chǎn)物中含有少量的ZnO和SrO有助于提高CaO的堿活性[4~6].影響催化劑催化活性的決定性因素是微粒的比表面積.因此原材料的粒度、煅燒溫度和保溫時間的合理選擇是制備催化劑的關鍵步驟[7,8].本研究采用差熱天平對河蚌殼煅燒過程中的質(zhì)量和物質(zhì)的熱穩(wěn)定性進行研究和分析,通過電鏡掃描觀察不同溫度下的煅燒產(chǎn)物比表面積的變化,并采用正交試驗設計的分析方法選擇出能夠?qū)崿F(xiàn)足夠比表面積催化劑的最優(yōu)生產(chǎn)條件,為蚌殼的利用提供一種新的途徑.
1.1材料及處理
選用南陽鴨河水庫5 a生活體河蚌為研究對象.在剝?nèi)ズ影鰵んw肉質(zhì)后,清除蚌殼表面雜質(zhì),再用自來水沖洗,用鋼刷除去表面附著的泥沙等雜質(zhì),在0.01%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浸泡2 h[9,10];將浸泡后的河蚌殼用自來水沖洗,并用鋼刷刷洗表面然后用0.5%的HCl浸泡0.5 h,用蒸餾水沖洗4次,以除去貝殼表面的各種有機和無機雜質(zhì).在恒溫干燥箱內(nèi)110 ℃干燥1 h,粉碎過篩60,80,100和120目分別得到粒徑約250,180,150,120 μm的備用試樣.
1.2測定方法
1.2.1 差熱分析 利用北京恒久LCT-2B差熱天平對河蚌殼分解過程中的DTA和TG進行瞬態(tài)分析.分別取20 mg不同粒徑的蚌殼粉作為熱分析樣,設定采樣間隔為1 000 ms,以10 ℃·min-1均勻升溫,最終溫度設為1 100 ℃[11].
1.2.2 煅燒產(chǎn)物的結構觀察 把處理過的蚌殼粉裝于氧化鋁坩堝中,以10 ℃·min-1均勻升溫至800,950,1 000,1 100 ℃在馬弗爐內(nèi)恒溫煅燒.
用日立S-3400N-Ⅱ型掃描電鏡對不同溫度的煅燒產(chǎn)物的結構進行觀察分析.由于分解產(chǎn)物中氧化鈣極易被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汽化而生成CaCO3和Ca(OH)2,致使煅燒產(chǎn)物催化活性減弱,煅燒產(chǎn)物需要在氮氣保護下存放.
1.2.3 BET法測定比表面積 比表面積是指1 g粉體微粒的總表面積,即微粒的晶格外表面積和晶格空腔內(nèi)表面積的疊加.BET法(低溫吸附)測定微粒比表面和孔隙率的理論依據(jù)是氣體在微粒表面的吸附規(guī)律.在平衡狀態(tài),恒定溫度的條件下,固體表面對一定壓力的氣體有一定的吸附量,氣體壓力的變化決定著吸附量的多少[12].
BET法是目前被公認的測量固體比表面的標準方法.BET吸附等溫方程[13]為:
(1)
式中:V為氣體吸附量,mL·g-1;Vm為單分子層飽和吸附量,mL;P為吸附質(zhì)壓力,Pa;P0吸附質(zhì)飽和蒸氣壓,Pa;c為無量綱常數(shù)
求出單分子層吸附量,從而計算出試樣的比表面積,令:
根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作出Y=AX+B的曲線,且Vm=1/(A+B),代入(2)式,即求可求出比表面積(Sg).
(2)
本試驗吸附質(zhì)采用氮氣,吸附溫度設為-180 ℃(氮氣的液化點-195 ℃),低溫可以避免化學吸附;相對壓力設為0.15 MPa[13].
2.1河蚌殼的分解特性及形貌變化分析
由圖1的DTA和TG曲線可知,河蚌殼分解過程中,在287~383 ℃區(qū)間內(nèi),有1個較強放熱峰同時伴有失重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有機物分解釋放熱量所致.在383~458 ℃區(qū)間內(nèi),放熱峰有輕微弱化,因為碳酸鈣晶相由文石相轉(zhuǎn)變?yōu)榉浇馐嘁鸬奈鼰嶙饔萌趸擞袡C物分解的放熱作用.當溫度升至600~800 ℃區(qū)間的急速失重和吸熱現(xiàn)象表明,占河蚌殼主體成分碳酸鈣發(fā)生分解,生成CaO放出大量的CO2.由失重率可計算出貝殼粉中含有碳酸鈣約94.875%.當煅燒溫度達到900 ℃以后,TG曲線不再變化,碳酸鈣分解達到平衡(幾乎完全分解),繼續(xù)升溫,又有一段吸熱,在這一過程中,氧化鈣晶格缺陷逐漸減少.
分解后的樣品用質(zhì)體積分數(shù)為1%鹽酸溶解,5%碳酸鈉溶液滴定,干燥除去水分,河蚌殼含碳酸鈣質(zhì)量百分比約為94.68%.與差熱分析的失重率基本一致.
不同溫度下煅燒產(chǎn)物的微粒大小變化如圖2所示.以過120目篩的蚌殼為試樣,在不同溫度下煅燒,產(chǎn)物顆粒隨著溫度的升高逐漸細化,在煅燒溫度為1 000 ℃時產(chǎn)物最均勻且粒徑最小,1 100 ℃時,產(chǎn)物出現(xiàn)熔融燒結現(xiàn)象,此時微粒間的孔隙率將會大大降低,因而引起比表面積減小.
圖1 河蚌殼差熱分析曲線
圖2 不同溫度下煅燒產(chǎn)物電鏡圖片
2.2煅燒產(chǎn)物比表面積的優(yōu)化分析
催化劑微粒的比表面積決定非均相催化效率[14].因此,本研究采用正交設計方法研究煅燒產(chǎn)物比表面積的主要影響因素.粉碎粒徑(A)、煅燒溫度(B)和保溫時間(C),每個因素選用4個水平,每組試驗測試4組數(shù)據(jù)求其平均值.影響因素水平表如表1.正交試驗數(shù)據(jù)及分析見表2.
表1 影響煅燒產(chǎn)物比表面積因素水平表
從表2可以看出,對比表面積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煅燒溫度,這是因為碳酸鈣分解是可逆反應[14],溫度越高,分解越快越徹底,其微粒細化越迅速,氧化鈣晶粒間存在一定的晶格畸變,隨著溫度繼續(xù)升高,原子間的晶格重構減小了彼此間的空隙率,進而降低了產(chǎn)物的比表面積.所以當溫度為1 000 ℃時,產(chǎn)物顆粒達到納米級,接近于50 nm;其次是初始粉碎粒徑的影響,碳酸鈣的分解是由表及里的,所以顆粒越小越易分解,極易達到分解平衡;保溫時間對分解產(chǎn)物的晶格重構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但相對于煅燒溫度其影響是次要的.當煅燒溫度為1 000 ℃,蚌殼的初始粒徑為120 μm,保溫時間為1.5 h時對河蚌殼進行煅燒,比表面積達到最大,最大值為51.9 m2·g-1.
表2 煅燒產(chǎn)物比表面積正交分析
1)采用差熱天平對河蚌殼熱分解規(guī)律進行研究,在均勻升溫過程中,河蚌殼DTA曲線有2次明顯的變化,即有機物的分解和碳酸鈣的分解,根據(jù)失重率可以求出河蚌殼中碳酸鈣含量約為94.68%.當溫度升高到800 ℃以后,DTA曲線變得平緩,這時碳酸鈣幾乎完全分解.
2)煅燒產(chǎn)物隨著煅燒溫度的不斷升高逐漸被細化,當溫度為1 000 ℃時,顆粒最細,采用BET法測定,其比表面積達到最大.當煅燒溫度為1 100 ℃時,產(chǎn)物出現(xiàn)熔融燒結現(xiàn)象,從而使比表面積變小.
3)采用正交設計試驗研究得出,煅燒溫度是影響產(chǎn)物比表面積的最主要因素,初始顆粒次之,保溫時間也有一定的影響.并且當煅燒溫度為1 000 ℃、初始粒徑為120 μm和保溫時間1.5 h是獲得較大比表面積的最佳工藝條件.
參考文獻:
[1]蔡英亞,張 英,魏若飛.貝類學概論[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36-139.
[2]江堯森.海洋貝類加工技術[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6:161-168.
[3]NOBUTAKE N, HITOSHI T, KAZUHIKO T, et al.Transesterification of soybean oil using combusted oyster shell waste as catalyst[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9,52:1510-1513.
[4]李金志.貝殼的綜合利用[J].淮海工學院學報,2001,10(1):22-23.
[5]金命錫.用貝殼制造碳酸鈣:中國,98100447[P]. 2000-02-04.
[6]LI S H,UMESH K, JEFFERY C S.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in a packed-bed reactor using shell-core structural Ca(C3H7O3)2/CaCO3catalyst[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0,158:250-256.
[7]蔡 釩,張彬彬,林 靜,等.酯交換制生物柴油的CaO固體堿催化劑[J].物理化學學報,2008,24:1817-1823.
[8]BAI H X,SHEN X Z.Synthesis of porous CaO microsphe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J].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9,19:672-677.
[9]程世慶,魏恩宗,施正倫,等.貝殼流化床燃燒脫硫的試驗研究[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02,22(4):309-312.
[10]任鳳章,萬欣娣,劉 平,等.河蚌殼的微結構及紅外光譜分析[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28:1-4.
[11]張剛生,謝先德,王 英.三角蚌貝殼珍珠層中類胡蘿卜素的激光拉曼光譜研究[J].礦物學報,200l,2l(3):389-392.
[12]沈曉真.固體堿催化制備生物柴油的試驗研究[D].鄭州: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
[13]ZHONG M,ZHOU J N,XIAO G M.Review on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J]. Chemical Industry Times,2007,21:66-69.
[14]KUHRR L T,KESSLER H, CHATEAU E,et al. Fracture mechanisms of the strom bus gigas conch shell: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brittle laminates[J]. Scil,1996,31:6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