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月
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選擇讓自己心愛的孩子學習鋼琴。少兒時期進行鋼琴學習對人生的藝術道路成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鋼琴學習對于兒童來講,除了極少數天生對鋼琴極感興趣外,孩子不愿練琴成了家長和教師都會遇到的問題。家長們付出了大量努力,但孩子們卻不領情,對他們來說學鋼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即使是有的琴童天生對音樂感興趣,但花大量時間練習卻進步甚微大大地打擊了他們學鋼琴的積極性。如何才能提高練琴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呢?我認為心理的影響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1.學琴是一種有趣的游戲,格倫多曼在《教你的孩子學數學》中提出,學習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偉大的,所有的孩子生來就是這樣認為,并且將繼續(xù)認為,直到我們使他們相信學習是非常艱難和討厭的工作[1]。有些孩子則從來沒有遇到這個麻煩,并且終其一生他都相信學習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游戲,我們給這樣的人一個名字——天才。
2.學習鋼琴是一個非常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它要求個體付出的努力,往往超出了一個兒童所能自覺付出的能力。如何能讓孩子保持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學得更快,更好,更輕松呢?那就應該在兒童剛接觸鋼琴的時候,用各種方法不斷地向他們灌輸“學琴是一種游戲”的觀點,一旦孩子們能在心理上接受了,那么他們就會相信學琴是“好玩的有趣的游戲”,輕松無壓力就會主導他們,天才的火花才能燃成熊熊大火。
3.“快樂足球”理念在鋼琴教學中的借鑒。前國家足球隊的教練提出來“快樂足球”的新理念,也就是把足球當成好玩的游戲[2]。他的理念就是足球隊每個成員在集訓時都非常輕松,在最重要的關系出線權的一場比賽前夕,不是提出些空洞而沉重的口號,而是讓隊員們看一場棒球比賽,讓隊員們以輕松的心理狀態(tài)參加比賽。鋼琴教學也應該讓孩子們在快樂中練琴,盡可能營造一種輕松自然快樂的情緒。
1.琴童厭學的情緒產生的原因。
如果“彈琴”給兒童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責備和處罰,他們肯定會對“彈琴”產生失望心理而失去興趣。再者學習語文、數學是每個兒童不可少的生活內容,而學琴的兒童除了同樣要學習數學語文外,還得彈琴,這對天性愛玩愛動的兒童來說,必然產生“我為什么要學鋼琴”的心理不平衡,此時耐心和鼓勵就尤為重要。對孩子來說學鋼琴絕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對自己的能力無法肯定,使他們感覺到無法抗拒的壓力,這時家長的態(tài)度起著關鍵的作用。因為孩子需要一種感情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認同感。假如家長說:“叫你練琴就練琴沒什么條件可談?!边@就成了一種心理負擔。
2.教育者的心態(tài)對琴童心理造成的影響。
學習興趣是學習鋼琴的動力源泉。興趣來源一是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二要靠教師本身的魅力。教師掌握了鋼琴演奏技巧,才能將音樂的魅力展示給學生,使他們深深驚嘆迷戀,并為之去勤奮苦練。面對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千奇百怪的問題,我們應該十分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以解釋,比如“鋼琴為什么會發(fā)聲?”“踏板是干什么的?”這些問題雖然簡單卻是孩子們求知的萌芽。教師在講述問題時應該使他們聽得明白,能夠真正理解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決不能因為我們看起來簡單,就輕描淡寫或敷衍了事。即使孩子問題十分荒唐,也絕對不能隨便加以斥責,以免挫傷了孩子的動腦筋想問題的積極性,從而產生失敗心理。對于很少提問題的孩子,還應加以啟發(fā),培養(yǎng)他們提問題的習慣和勇氣,孩子對老師信任,學習的欲望就會與日俱增。
3.贊美的妙用。
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回味無窮,一句贊美的話、一個鼓勵的眼神總是令人難忘。實事求是的贊美對任何人都非常重要,特別是孩子。這對培養(yǎng)自信相當關鍵,哪怕有一點可取之處都必須及時地給予恰如其分的肯定,這樣會保持他們在整個練琴過程中的好心情,對培養(yǎng)開朗活潑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也有很好的作用。比如有一個學生在經過較長時間的練習之后(別人用了一周時間而他用了三周時間)彈出一首小曲子,我高興地夸獎他:“這首曲子你彈得真好真不錯?!倍皇钦f:“你總算彈出來了,別人早彈好了?!笨梢韵胂髢煞N不同的評價對孩子的自信心的樹立肯定是不同的。但是得強調的是這種贊美必須是具體的,要鼓勵他們的每一個進步,而不是關注最終結果。我們常常只關注孩子過了幾級,卻往往忽略每周每日每一條練習曲的微小進步,這樣的結果,會使孩子興趣索然不去嘗試每一個微小的努力和進步。
1.習慣的好壞與效率的關系。
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說:“無誠意的練習是無價值的,思想不集中,粗心大意的反復練習是浪費時間,會使聽力和演奏上的壞習慣增強,比不練還壞?!盵3]在練習的過程中必須嚴格要求,練習習慣是在練琴中逐步形成的,習慣的好壞與練琴的效率有直接的關系,這些并不是在贊美聲中產生的,而是在認真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我們常常發(fā)現有的孩子在練琴時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抓耳撓腮,一會兒上衛(wèi)生間,一會兒又要喝水……而家長給孩子的練琴又總以時間來計算。取巧的孩子便混時間。這種被動的練琴即使是再長時間也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反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孩子提到練琴就煩,學習越來越差,學習興趣越來越小。練習時間長并不等于練琴效果好,如果每次練琴時,只要求其彈幾小節(jié),練的時間不要過長,要求孩子全神貫注,檢查音準節(jié)奏是否正確,手腦眼耳都用上,在感性和理解上協調配合,使孩子進入練琴的最佳狀態(tài),變定時練琴為定量練琴才能達到目的,畢竟孩子也喜歡看到自己的成果,按時按質完成,他會覺得輕松愉快,慢慢地他的心理狀態(tài)會適應這種要求,會覺得彈琴很有趣,也不是那么難,只要自己的態(tài)度認真就能彈好。隨著兒童心理發(fā)展,他們對鋼琴從有興趣到樂趣,這時的興趣已經比較專一穩(wěn)定,對于鋼琴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就勇于克服,把艱苦的鋼琴學習視為樂事。
2.張與弛——辯證的統一。
前面提出了耐心、鼓勵、游戲、贊美等等絕不等于只要這樣做就可以了。僅此而已不僅不會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還會對心理產生負面的影響。兵法上就有恩威兼治,一張一弛,恩和威、張和弛是辯證的統一,也是心理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嚴肅、嚴格、認真的要求和耐心、鼓勵、游戲、贊美也是辯證的統一。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具備接受挫折和失敗的健康心理準備。
1.舒適安靜的練琴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持久和穩(wěn)定的注意力。
要考慮孩子年齡特點,選擇他們感興趣、能理解的彈奏內容,并注意曲目的新奇和變化,逐步提高對孩子的要求,讓孩子在練習中逐步鍛煉集中注意力。
2.音樂大環(huán)境對琴童心理的影響。
在孩子對音樂有一點興趣時,他會在琴上胡亂地彈出一些音符,這時應放手讓他去做,不要干涉,除了琴譜上的東西,平時多注意對感覺的積累。有機會帶他們去聽聽音樂會,看看電視上的好節(jié)目,在家里播放一些節(jié)奏明快內容高雅的音樂,讓孩子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去體驗音樂,以喚起他們對各種音樂的興趣。
3.主觀環(huán)境——榜樣的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對琴童心理的影響,有時甚至超過以上所提的幾點。在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上,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老師和家長的榜樣作用,教師在上課時要充分準備,要做到準確講解精彩示范。在孩子彈琴時家長盡可能適當地做點家務,看看書盡量不干擾孩子。如果你叫孩子練琴你自己打牌甚至打麻將看電視,那樣不僅會破壞孩子們的注意力,還會成為孩子的壞榜樣,潛移默化中使孩子受到不良影響。
1.滿足自尊心是兒童在學琴過程中的一種潛意識。
孩子們畢竟是孩子,也許在學琴的過程中,興趣不太穩(wěn)定,家長和老師應該疏導,不能威脅和高壓,否則只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會對父母產生憎恨,甚至破壞鋼琴。兒童學琴有可能既有出于對鋼琴本身的興趣,有一種要駕馭鋼琴的欲望,希望從音樂中獲得審美的欲望,也有想得到家長和老師認可的心理,獲得自尊心的滿足。
2.適當“利用”兒童的爭勝心理。
兒童都有一種攀比心理,看到別人有好的東西自己沒有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他有,而我沒有?”如果老師能適當地利用他們這種心理,在上課時組織一些小型音樂會或者小比賽,給孩子們一些時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在孩子們之間建立一種信任和友好氣氛,對暫時滿足后的孩子給予鼓勵,不把他們的某些不足當成一種錯誤。對于表現好的應給予肯定,同學之間相互指導,以激發(fā)孩子們爭強好勝情緒和進取心,從而產生更大的學習愿望和練琴自覺性。當他們能夠熟練地彈出自己喜歡的東西,每個孩子都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隨之有更大的成功欲望推動他們。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對于兒童來說,無論他們將來是否從事專業(yè)音樂工作,還是為了增加音樂修養(yǎng),鋼琴學習對他們都是一個重要階段。”[4]孩子們未來往往掌握在大人手中,適時引導和啟發(fā)將為孩子們打下良好的基礎,善于用好科學的原則和方法,就能培養(yǎng)出聰明出色、心理健康的孩子。多年的教學發(fā)現,愛彈琴的孩子一般都具有溫柔、善良、有氣質、開朗、自信、語言豐富、有同情心、有創(chuàng)造性、人際關系好的特點。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我們所期待的兒童音樂行為和活動應該來自于充滿快樂與享受鋼琴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除了愛還要有一些正確的原則和技巧,誘導他們對學習鋼琴的持續(xù)熱情,使兒童以一種自覺自我肯定的創(chuàng)造性的態(tài)度去對待音樂感受與表現,并有能力以音響、節(jié)奏為手段去表現他們所感受的音樂和情感,使他們樂于學琴,真正做到“要我學琴”變?yōu)椤拔乙獙W琴”。
[1]蔡玉娟.淺談兒童教育中常見心理困擾問題[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9,(2).
[2]王韓偉.論快樂常識原則在教學中的運用[J].黑河學刊,2008,(5).
[3]張澈.淺析非智力因素的含義與作用[J].新余師專學報,2010,(1).
[4]李麗.音樂教育中應關注人文性[J].雞西大學學報,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