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
“情人文化”下的珠寶敘事:女性有多少時尚權(quán)?
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被媒體曝光“劈腿”后,引起世界一片嘩然,但深受情人文化熏陶的法國民眾對于奧朗德的支持率不降反升。一個國家的道德承受力取決于這個國家國民的認知觀。而認知觀也深遠的影響著這個國家的文化與時尚。
香奈兒創(chuàng)始人coco chanel的生平在國人眼里可謂是職業(yè)情人。每一個男人都是激發(fā)她創(chuàng)作的源泉,如果沒有他們,也不可能出現(xiàn)聲名顯赫的香奈兒職業(yè)套裝及5號香水。如今社會,女性已經(jīng)不再滿足于成為男性世界的從屬,這直接體現(xiàn)在時尚產(chǎn)業(yè)的花花世界中。
在時尚產(chǎn)業(yè)中,腕表可謂是最具生命力的時尚點睛之物。第一枚手表誕生在法國,也是作為女權(quán)之物之初衷:據(jù)說,在18世紀末期,寶璣先生應拿破侖的妹妹,那不勒斯王后卡羅琳娜·穆拉之邀設計了一款當時流行的固腕手鐲款式為基礎的女性腕表,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寶璣那不勒斯系列。說白了就是手鐲上加塊計時表,那不勒斯王后為何要這樣做?
當時的法國貴族上層男士流行著裝左上角有口袋的馬甲,而這個口袋便是用來放置掛在脖間的懷表。那不勒斯皇后作為拿破侖最疼愛的妹妹,早期的女權(quán)主義文化在她身上也較為突顯。當然,男人能擁有的東西她自然也想得到,象征身份的這種裝飾自然也不能例外。
第一枚腕表可謂肩負的意義重大,不但開啟了女性也可以擁有鐘表的先河,更是把這種地位象征拉向了裝飾性的一面。
鐘表品牌倚重男性市場是鐘表市場公開的秘密,誰都會偷懶,從瑞士頂級大牌到國產(chǎn)小牌,女款大都往往只是男款的小尺徑“迷你”款,圈就給女性很小的選擇權(quán)利,只能去依附品牌在給出的極少款式里去做出選擇。
如今在腕表的選擇上,奢華璀璨的珠寶表、功能簡單的女士腕表或者是設計優(yōu)雅女性化的款式都已經(jīng)不能詮釋她們的力量。所以,男表女戴成為一種新的風潮,這些粗獷陽剛、尺寸偏大、功能復雜的男表經(jīng)由女性的纖細手腕詮釋,別有一番韻味。
就像法國情人文化般,女性也有屬于自己的選擇。延續(xù)200多年前法國鐘表設計一直在堅執(zhí)女性市場,其所繼承的精神并非單單是設計上的風格,更是對那不勒斯皇后在裝飾計時領域爭取而來的女性權(quán)利的恪守。
女權(quán)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要用一對耳環(huán)或一條項鏈把小家碧玉打造成傲氣女王”
所謂“墊肩越高聳,女性越從容”,時尚界近年來女權(quán)盛行。強勢墊肩、權(quán)力西裝、搖滾發(fā)髻、火焰紅唇、金屬鉚釘、大尺寸手表、超高跟鞋……充斥各種T臺、影視劇、街頭巷尾,成為最in的女性穿著。
珠寶也沾染上了這股女權(quán)之風。施華洛世奇春夏系列新品珠寶,極具存在感的大項鏈、精鋼金屬感的手鏈,配上模特們上挑的眼線,高昂的下巴,氣場十足。
日前《VOGUE》日本版服裝總監(jiān)Anna Dello Russo為H&M設計特別配飾系列時,也強調(diào)“要用一對耳環(huán)或一條項鏈把小家碧玉打造成傲氣女王”。
本來就夠自信、夠氣場、夠強勢的女人,一顆鉆戒或一枚鉆石耳釘就夠顯霸氣了。當然,前提是這顆鉆石夠大。那場世界矚目的皇室婚禮,氣場強大的凱特王妃只用了一枚藍寶石戒指。然而這枚戒指有足足18克拉,并且還是戴安娜王妃生前佩戴過的婚戒,自然不缺氣勢。
又或者氣場強大到如安吉麗娜·朱莉,亮相紅地毯從來憑借一枚戒指或一顆鉆石耳釘就能傲視群芳。
新時期的女權(quán)主義,并非號召女性要與男性對抗,而是強調(diào)女性獨立、自信、從容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就像電影《時尚女魔頭》中梅里爾·斯特里普帶著施華洛世奇碩大金色水晶戒指在時尚界里呼風喚雨一樣,一件珠寶傍身,讓女人更加獨立自信,傲然面對一切。
從埃及艷后經(jīng)典的寬版項圈,到英國伊麗莎白一世垂至腰下的長項鏈,再到法國瑪麗皇后用繁復蕾絲襯底的珍珠項鏈,女王、皇后們似乎特別喜歡用最夸張的項鏈款式,來凸顯自己的神圣尊貴與不可侵犯。
今年,很多珠寶品牌及設計師就借著復古風潮,從這些充滿極繁主義風格的古董珠寶上汲取靈感,設計出大量夸張的珠寶。
施華洛世奇的新款珠寶,就以超大尺寸和夸張繁復的設計博取眼球,為女人增添氣場。Raspberry系列項鏈長及腰部,RAPHAELA系列則將各種大小不一的水晶球組合在一起,十分搶眼。謝瑞麟的新品Enrapture著迷鉆飾系列,像是把各種形狀的“S”曲線組合在一起,看似凌亂無序,但存在感極強。
多功能珠寶:
女性社交的時尚變遷
就如同好女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標準,同一件珠寶,也可以以多種面貌示人。多功能珠寶在女人的身份和出席場所更多樣的今天大受歡迎。一件價值昂貴的珠寶,以不同方式物盡其用,總會給人帶來新鮮感和佩戴的樂趣。除了它的經(jīng)濟性外,能夠在搭配的過程中參與再設計的互動過程,創(chuàng)造出適合自己的佩戴方式也是它惹人喜愛的原因。
雖然聽起來很新奇,多功能型珠寶卻有著悠久歷史。上世紀20年代新藝術(shù)時期,西方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女性社會地位有所提升,參加社交活動的機會和場合增多,需要多款珠寶與服飾搭配,而可以多樣性佩戴的變換造型珠寶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
大家耳熟能詳?shù)氖澜缂壷閷毱放贫荚瞥鏊麄兊慕?jīng)典之作,如Cartier和Tiffany。最早的多功能型珠寶主要用于胸針與手表,既方便觀看時間又可以別在衣服外作為一種裝飾。今年日內(nèi)瓦表展,卡地亞胸針腕表讓人驚嘆,翻翻歷史,這并非新構(gòu)想,而是歷史輝煌的重新演繹。
變形珠寶在設計上對于設計師的要求更高,因為不能僅僅考慮造型的美觀,還要注重結(jié)構(gòu)的設計以及工藝的可實現(xiàn)性,珠寶史上的另一個經(jīng)典作品來自梵克雅寶的“ZIP”項鏈,物如其名,在“拉鏈”打開時是一款華麗的項鏈,當“拉鏈”閉合,即可以纏繞上手腕,變成端莊典雅的手鐲。此款珠寶推出時,曾在珠寶界引起不小的震動,也受到了貴族名流的爭相追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