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軒|文
通過全礦干部職工的頑強拼搏和艱苦奮斗,武山銅礦已經走入了國內一流井下銅礦山的行列,在礦山發(fā)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廬山腳下,長江之濱,巍然屹立著一座美麗的現代化井下銅礦山——江西銅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武山銅礦,她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贛西北的大地上。近年來,武山銅礦的決策者們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審時度勢、自我加壓、勵精圖治、帶領全礦干部職工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礦山帶進了國內一流井下銅礦山的行列,在礦山發(fā)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選礦車間的巨大變化,正是武銅跨越式發(fā)展的一個縮影。
2009年年底以來,武山銅礦選礦車間新班子臨危受命,以超常的勇氣、務實創(chuàng)新的精神,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的驅動管理和科技創(chuàng)新“兩個輪子”,帶領全體干部職工頑強拼搏、團結奮進,把一個原設計處理能力3000噸,設備陳舊、流程受阻,現場臟、亂、差的、職工隊伍人心不穩(wěn)的老工廠改造成流程暢通、環(huán)境優(yōu)美、指標先進、隊伍穩(wěn)定、生產能力達到5000噸的花園式工廠。
2014年2月,武山銅礦選礦車間被評為“全國有色金屬行業(yè)先進集體”。這不僅是對選礦車間付出的辛勤和汗水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整個武山銅礦的巨大激勵。今后,武山銅礦將繼續(xù)力爭上游,全力打造國內一流礦山。
選礦車間是一個出產品、出效益的地方。設備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生產流程的穩(wěn)定和生產任務的完成。
面對設備狀況差、故障頻發(fā)、運行效率低的現狀,武山銅礦選礦車間班子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經過反復思考與論證,車間班子統(tǒng)一了思想,明確了方向。認為抓好選礦的事情,設備管理是基礎,流程穩(wěn)定是保證,指標提升是關鍵。為此,武山銅礦選礦車間把強化設備管理作為主攻方向,并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
首先,設備由被動搶修改為主動檢修,制定了“小的問題集中修、大的問題提前修、急的問題立即修”的工作對策。
武山銅礦原來一出現故障就進行停產搶修,總是頭痛醫(yī)頭、腳痛治腳。檢修頻次多,影響正常生產時間長,造成流程不順、指標波動起伏。維修人員總是忙于應付,管理人員也疲于奔命。選礦車間在采取了主動有計劃檢修后,做到了系統(tǒng)安排、統(tǒng)籌兼顧。大大減少了停車次數,設備運轉效率顯著提高,不僅大大降低了設備故障,而且穩(wěn)定了技經指標。
其次,大膽引進先進工具,使檢修時間明顯縮短。
武山銅礦選礦車間先后引進了電動扳手和液壓扳手等工具。在以往更換主機首繩時,數百個螺絲僅靠人工上緊需要七、八個小時,員工勞動強度大,安全隱患也較多。而采用電動扳手后,兩個小時便可以圓滿完成任務。不僅減輕了維修人員的高強度工作,增強了安全系數,而且也使檢修質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證。
最后,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形成了設備管理長效機制。
武山銅礦選礦車間先后完善和出臺了《設備點檢潤滑制度》、《設備管理考核制度》、《設備年志檔案管理制度》等8項設備管理規(guī)章制度。變原來的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設備管理逐步實現了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標準化,同時也大大減少了備件費用。這些措施的實施,令選礦車間的備品備件數量大幅度下降,每年可節(jié)約70多萬元。
思路一變天地寬,設備管理的創(chuàng)新帶來了可喜的變化。選礦車間的設備運轉效率顯著提高,穩(wěn)定了生產流程,提升了技經指標,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在創(chuàng)新管理的同時,武山銅礦選礦車間班子主動加壓,不等不靠,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向科技要效益,向科技要發(fā)展。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對制約生產的“瓶頸”難題進行技術攻關,充分挖掘設備的潛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針對兩臺自磨機產能低,運行狀況差的問題,選礦車間開展了磨機技術改造,不僅解決了磨機漏漿的問題,而且大大提高了磨機處理能力。
磨機技改的成功,使選礦車間設備狀況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磨浮廠房面貌一新:原來礦漿堆積成山,鏟礦勞動強度大,干部職工怨聲載道,流程不暢通,指標不穩(wěn)定,造成人心渙散?,F在礦漿堵住了,環(huán)境整潔了,流程順暢了,指標穩(wěn)定了,干部職工也變得信心百倍、干勁十足。
原來的新主井提升系統(tǒng)由于設計缺陷,投入運行后,一直達不到設計要求。在礦黨政支持下,選礦車間組織技術人員對主井提升系統(tǒng)開展了技術攻關,先后進行了兩次提速。通過縮短爬行距離,使主井提升能力由每小時12.6斗達到了19斗。主井提升能力的增強,不僅一舉解決了礦石運輸的“瓶頸”問題。而且大大縮短了開機的時間,為主機削峰填谷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僅此一項每年就可以節(jié)約電費30多萬元。
近年來,選礦車間還先后組織實施了18項技術改造項目,成果十分顯著,每年都可為礦山多創(chuàng)效益300多萬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辛勤的耕耘換來豐收的喜悅。2009年以來,選礦車間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業(yè)績。一串串數字為這些寶貴的成果作出了生動的注腳:
主井提升能力從每小時12.6斗達到19斗。
原礦處理能力從4000多噸/日提升到5050噸/日。
多項技經指標創(chuàng)歷史最好水平,硫回收率提高了4.28%,銅回收率穩(wěn)中有升,始終保持著高位狀態(tài),創(chuàng)造了十分可觀的效益。
管理水平大幅提升,通過江西銅業(yè)集團公司現場管理標準化驗收,通過了江西省安全生產標準化驗收。
在這些驕人成績的背后,正是有著一個團結、務實、創(chuàng)新的領導班子。他們充分地發(fā)揮著火車頭的驅動作用,帶領著武山銅礦選礦車間一路向前奮進。
三年來,選礦車間班子始終不渝地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強化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了“一心一意搞建設,聚精會神謀發(fā)展”的工作氛圍。
同時,選礦車間還不斷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培育了一支用心做事、勇于擔當、敬業(yè)奉獻干部隊伍。18名大班長的競聘上崗,為年輕干部健康成長搭建起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平臺,盤活了車間人才儲備的資源。
一條條切實有效的措施,掀起了干部職工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以前,工段長、班組長的崗位無人問津,現在則呈現出積極競聘上崗的踴躍局面,干部主動要求承擔責任,工作作風也更加務實,形成了精心謀事、用心干事、專心成事的深厚氛圍。
崢嶸歲月幾番崎嶇艱難,美好前景催人揚鞭奮進。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武山銅礦選礦車間班子的帶領下,只要全體干部職工繼續(xù)發(fā)揚“團結拼搏、銳意進取、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的團隊精神,就一定能夠在武山銅礦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的征程中續(xù)寫新的更美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