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縣南溝流域農民經濟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2014-04-14 07:54孫在偉王繼軍趙阿麗
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流域農戶政策

孫在偉,王繼軍,2,趙阿麗

(1.中國科學研究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陜西楊凌712100;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陜西楊凌712100;3.陜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協(xié)調領導小組辦公室,陜西西安710032)

農民經濟行為是農業(yè)生態(tài)經濟系統(tǒng)的重要影響要素和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生態(tài)經濟系統(tǒng)的發(fā)展趨勢,對該問題的研究,是深化農村經濟改革理論認識和政策探討的基礎,是區(qū)域或流域制定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行動方案的需求.長期以來,由于該方面研究的滯后,使相關決策及模式不能很好地落實與推廣,降低了政策、科技實施或示范的效應.因此,研究農民經濟行為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根據(jù)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報告(2006)中的定義,農民經濟行為是指農民為了滿足自身物質或精神需要,在一定的驅動力影響下,為達到某個特定目標而表現(xiàn)出來的理性經濟活動[1].長期以來,國內外的學者和專家對農民經濟行為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國外的經濟學家對農民經濟行為選擇的影響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充分考慮了農民在經濟行為選擇中的主導作用,指出農民的經濟行為選擇是基于農民自身條件下的行為.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奧多·W .舒爾茨[2]、馬克斯·韋伯[3]、斯科特[4]等.國內很多經濟學家、生態(tài)學家等對影響農民經濟行為的綜合因素進行了理論和實證分析,不僅考慮了農民自身因素,還充分考慮了影響農民自身因素的環(huán)境因素、家庭因素和政策因素.主要代表人物有馬樹才教授[5]、朱明芬教授[6]、王洪?。?]等.但是,以往的專家和學者只是對特殊環(huán)境下的農民的經濟行為進行了研究,對退耕還林政策實施后農民經濟行為影響要素的變化,沒有做出細致的研究和分析.

退耕還林以來,農民的經濟行為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變化,退耕還林政策對農民的經濟行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農民經濟行為的影響因素也在發(fā)生著變化,那么農民的經濟行為是怎么變化的,變化的影響因素是什么?

1 研究區(qū)域概況與數(shù)據(jù)來源

1.1 研究區(qū)域概況

縣南溝流域位于陜西省安塞縣沿河灣鎮(zhèn),東經109°12'12″~109°22'12″,北緯 36°41'24″~ 36°46'12″.流域總面積為5 073 hm2,包括皮塌、寨子灣、崖窯、半坡山、磚窯溝5個行政村和寺崾峴行政村中的何塌自然村,耕地280.27 hm2,占總面積的5.52%,人均耕地0.113 hm2.該流域自退耕還林以來,以發(fā)展經濟林和大棚蔬菜為主要產業(yè),經濟林215.13 hm2,其中果園面積達到 155.07 hm2,年收入 195萬元;大棚3.67 hm2,年收入 40.4 萬元,人均收入達到0.86萬元.

1.2 數(shù)據(jù)來源

本研究所用數(shù)據(jù)來源于對該流域各個村干部的調查訪問及課題組積累的歷史資料.訪問前首先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問卷是在本課題組原調查表的基礎上設計而成,同時對該調查問卷進行試調研、修改,確定后作為正式調查問卷.對于調查所獲得的相關數(shù)據(jù)通過農戶隨機抽樣調查予以驗證.

2 影響農民經濟行為的主要因素分析

從1999年開始,縣南溝流域開始全面實施退耕還林政策,近13年來,退耕還林政策對農戶的生活和生產等方面有著深遠的影響,退耕還林政策已經成為縣南溝流域農民經濟行為決策的不可或缺的影響因子.

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3]以20世紀的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的農民為原型,提出了在競爭性市場中以商品經濟為主體的農民經濟行為模式.他認為傳統(tǒng)農民在進行農業(yè)管理時就像企業(yè)家一樣,是在一定的資源和技術條件下從事農業(yè)生產,追求最大利潤;傳統(tǒng)農業(yè)內部有著有效的資源配置,生產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況是比較少見的.據(jù)此他提出了著名的“貧窮而有效率”命題,并認為農民的行為是理性的.那么農民作為理性的經濟人,在選擇經濟行為時,必然以收獲最高利益為目的,但是,農民受到來自外界的影響,又不得不考慮到這些外界因素對自己的影響.馬樹才等[5]在《中國農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一文中,運用現(xiàn)代消費理論和經濟計量模型,對農民的經濟行為進行了理論和實證分析,研究證明:中國在轉型時期影響農民消費行為的因素可歸納為3個方面:農民面臨的不確定性、農民消費的過度敏感性和農民的生命周期特征;因此,討論農民經濟行為的影響因素時,在考慮了自身因素的前提下(主要包括:自身及家庭成員的受教育情況等)也要充分考慮來自外界環(huán)境對農民的影響,這些外界條件可以歸納為:農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對農民經濟行為起到引導作用的國家和政府頒布的政策.農民作為生產者有其基本的生產資料,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主要包括勞動力、自然環(huán)境和生產資本,其中勞動力是農民唯一可以出賣的資產,而自然環(huán)境和生產資本都是影響農民經濟行為的客觀因素.另外,國家的政策和現(xiàn)有的經濟體制對農民的經濟行為選擇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對影響退耕還林區(qū)農民經濟行為因素深入研究,還需要對影響農民的自我因素、資源稟賦和利益趨向性進行更深一層的分析.

2.1 農戶自身素質和家庭環(huán)境

農民的自身素質和家庭環(huán)境對于農民經濟行為有著直接的關系,農民的自身素質決定了農民在接受和選擇意見方面能力的高低;家庭環(huán)境一方面影響著農戶的行為選擇,另一方面又對農戶的自身素質有著直接的影響,從而間接的對農民的經濟行為產生影響.對縣南溝流域近10年來的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影響農戶行為的自身因素和家庭環(huán)境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農民自己和家庭成員的受教育程度和社會經歷方面(表1).

表1 2012年縣南溝流域農戶家庭基本情況Table 1 The basic situation of farm household of Xiannangou watershed in 2012

表2 2012年縣南溝流域工副業(yè)參加人數(shù)Table 2 The village sideline in number of Xian nan gou watershed in 2012

圖1 縣南溝流域各村的入學率變化圖Fig.1 Enrollment rate of change of the villages of Xiannangou watershed

從表1可以看出,縣南溝流域的農民入學率平均達到了93.5%,說明,縣南溝流域教育普及程度較高.從圖1中可以看出,各村的入學率近10年來基本上都保持在85%以上,農民的教育普及率較高.從2007年以后農民的入學率基本保持穩(wěn)定,說明農民已經意識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朱明芬[6]指出,個人素質因素對遠郊農民創(chuàng)業(yè)影響較大.因此,農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對農民接受國家新開展的項目和新頒布的政策的能力有一定的影響,這也說明了近10年來,縣南溝流域退耕還林的工作開展較好,農民復耕復墾現(xiàn)象較少.農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這對農民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有著深刻的影響.

農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眼界也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農民參與工副業(yè)等生產方式的能力.從表2可以看出,農民更多地參與工副業(yè),雖然參與的人數(shù)不多,只占到總人數(shù)的11.7%,但是,參與的戶數(shù)較多,縣南溝流域參與到工副業(yè)的戶數(shù)占到總戶數(shù)的63.6%,并且,參與工副業(yè)生產的農民主要是男勞力.這就說明,在縣南溝流域有一半以上的農戶參與了工副業(yè),并且,是家庭中的主要勞動力參與到了工副業(yè)生產中去,縣南溝當?shù)氐霓r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必然受到影響[8],因此農民的受教育程度間接的對農民的經濟行為選擇產生了影響.反過來,農民參與的工副業(yè)大部分還是外出打工,這樣有助于提高農民的社會經驗和眼界,農民的外出打工也減輕了縣南溝的土地壓力,有助于退耕還林的開展和鞏固.

2.2 資源稟賦

農民進行農業(yè)生產,就需要生產資本,而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是農民可以利用的最根本的生產資本,因此,資源稟賦的差異,也可能對農民經濟行為的選擇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于農民來說,除了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以外,政府的政策也是農民利用的資源,同時,政府的政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的經濟行為.因此,本研究通過對縣南溝流域位于不同位置的行政村進行調研,在充分考慮了村落的區(qū)位差異、自然環(huán)境差異和政策差異的基礎上,對資源稟賦的差異所帶來的農民經濟行為的不同進行了分析.

2.2.1 自然條件差異 自然條件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農民居住地的區(qū)位差異,以及村落所擁有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huán)境差異(表3,表4).

由于縣南溝流域沒有礦產,從表3可以看出,農民更多的從事林業(yè)和種植業(yè),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各個村在退耕還林過程中都有收益,一部分來自國家的補助,另一部分就是從林業(yè)中得到的收益.塞子灣與崖窯得到的收益最多,分別為23.3萬元和27.6萬元,客觀原因是塞子灣和崖窯村本身村落占地面積大,因此他們的退耕面積多,主觀原因就在于農民得到收益后,更加促進了他們退耕還林的積極性,進一步的選擇退耕還林還草.畔坡山村位于溝道中部的山頂上,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農民往來不便,因此,農民更多的是選擇退耕還林,在表4可以看出,畔坡山村的工副業(yè)收入為65萬元,是縣南溝流域中最少的.

表3 縣南溝流域自然環(huán)境現(xiàn)狀Table 3 Present situat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f Xiannangou watershed

表4 縣南溝流域各村的經濟狀況Table 4 The villages’economic condition of Xiannangou watershed

表5 土地利用類型Table 5 Land use types

從表5可以看出,畔坡山村、何塌村、崖窯村以及方家河村的農地面積只占到總面積的5%,而寨子灣村的農地面積占到總面積的12%,除了寨子灣村本身占地面積大以外,寨子灣村位于溝頭,出入溝道不便,因此,農民更多的選擇種植業(yè).由表4可以看到,除了寨子灣村以外,其余的村落退耕面積達到了95%,大部分都已經退耕還林還草,可見農民參與退耕還林的積極性.位于溝頭的寨子灣決定了這里的居民只能依靠種植業(yè)來維持生計,因此寨子灣村的退耕比例最小.然而寨子灣村位于溝頭,是退耕還林的重中之重,因此,政府大力扶持該地的果業(yè),農業(yè)的收入提高了,水土流失現(xiàn)象也得到緩解,農民的積極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2.2 退耕還林等政策的差異性 (1)國家的政策對于整個區(qū)域來說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各村執(zhí)行力度的差異,在執(zhí)行國家政策時各有不同.由表5可以看出,各個行政村種植的經濟作物各不相同,位于溝道中部的何塌村和崖窯沒有種植山楂、核桃和棗,而同樣位于溝道中部的方家河村和寨子灣村卻種植了大量的經濟作物,主要原因在于寨子灣村和方家河村的退耕還林面積大,國家對退耕還林的補助政策使得農民更多地從事林業(yè)和果業(yè).包括蘋果樹在內,方家河村都是種植最多的村落.方家河村與崖窯村的自然環(huán)境基本相同,但林草地分別為218.3 hm2和 284.1 hm2,牧荒地 569.5 hm2和580.5 hm2,在表3中,崖窯村的退耕還林面積達到195.3 hm2,而方家河村的退耕面積只有 80.6 hm2,但是,經濟林地方家河村的48.4 hm2卻是崖窯村11.1 hm2的4倍之多.這就說明在自然條件相同的條件下,政府政策和村委會執(zhí)行力度對于農民經濟行為的重要性.農民在選擇行為時,優(yōu)先考慮政府扶持的項目,尤其是對于他們來說政府的政策的權威性,決定了農民行為的心里服從性和有意識的趨向性.

(2)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雖然使經營制度發(fā)生了改變,確立了一種新的生產組織形式,但并沒有觸動產權制度的根本變革,土地的所有權依然虛化.雖然土地承包明確了集體資產在國家、村委會、農民3者之間的對應關系,但并沒有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相應的分配制度.在產權不明晰、村委會的權利缺乏有效約束和監(jiān)督的條件下,農民參加經濟體制改革的風險必然增大,這就降低了農民參與經濟體制改革的積極性.表2中可以看出,農民的基本農田占農民所有土地的5%左右,農民土地利用的選擇自由性不高.而在退耕還林2期即將結束,3期的政策變化還不明確的條件下,農民不得不考慮退耕還林政策的變更,這就制約了農民自覺保護退耕還林成果的積極性.

2.3 利益趨向性

農民作為理性的經濟人,利益是他追求的最終目標,所以,無論農民做出什么樣的決定,都可以用追求利益來解釋.利益趨向性是農民做出經濟行為選擇的根本原因,不管是國家政策的變動還是市場產品的需求,歸根結底,都是農民用來實現(xiàn)自身利益的工具.農民對土地采取怎樣的利用方式,主要取決于農民的需求.當農民以糧食作為主要需求時,需要大面積的種植糧食作物,耕地數(shù)量隨之增加;而當滿足了基本糧食的需求,農民開始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這時就會將部分土地資源發(fā)展為果園、大棚等高收益的產業(yè),或者外出打工、搞工副產業(yè),導致耕地向其他土地利用類型流轉.因此,利益趨向性對農戶經濟行為的選擇有著重要的影響.

圖2~圖5分別描述了縣南溝流域10年來基本農田、畜牧業(yè)、造林種草、工副業(yè)與縣南溝流域年純收益的關系圖.從這些圖中可以看出,基本農田與縣南溝流域的純收益呈不相關關系。雖然,10年來本地區(qū)的基本農田并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但是,其經濟卻發(fā)生了較大變化;畜牧業(yè)與縣南溝流域的純收益呈負相關關系,這是由于退耕還林政策的限制,農民禁牧,不能散放養(yǎng)殖,造成當?shù)匦竽翗I(yè)的蕭條;造林種草與縣南溝流域的純收益,2006年前呈正相關關系,2006年至今呈不相關關系,這是因為,退耕初期,畜牧業(yè)受限,農民的收入來源僅限于種地和國家補助,工副業(yè)發(fā)展緩慢,農民的收入主要是退耕還林補助和耕地補助;工副業(yè)與縣南溝流域的純收益呈正相關關系,并且相關系數(shù)為0.905,說明,近10年來工副業(yè)收入占農民年總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農民發(fā)展工副業(yè)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圖2 縣南溝的基本農田與純收益關系散點圖Fig.2 A scatter of basic farmland Xiannangou and net income figure.

圖3 縣南溝的畜牧業(yè)與純收益關系散點圖Fig.3 Xiannangou animal husbandry and net income scatter diagram

農民放棄了畜牧業(yè)有一部分原因是政府的封山育林政策,但是,到目前為止,農民的退耕地面積沒有明顯減少,說明農民已經找到了能夠代替畜牧業(yè)的生產方式,那就是工副業(yè),雖然,農民的基本農田還在,但是,主要是用來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真正的經濟收入主要是工副業(yè)和果業(yè).這就充分說明了,利益趨向性對于農民經濟行為選擇的重要影響,農民無論做出什么樣的經濟行為選擇,他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進一步獲得最高效益,無論是放棄畜牧業(yè)還是參加工副業(yè)勞動,農民的選擇初衷也是為了能夠得到最高效益.

圖4 縣南溝的退耕還林與純收益關系散點圖Fig.4 County in the south channel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pure income scatter diagram

圖5 縣南溝工副業(yè)與純收益關系散點圖Fig.5 Xiannangou sideline and net income scatter diagram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對縣南溝的實地調查和近10年的數(shù)據(jù)分析,以及上述的實證,可以得到以下結論:農戶自身素質和家庭環(huán)境、資源稟賦、利益趨向性影響農民的經濟行為.這與胡豹等[9]、鄔曉霞等[10]、陸健康等[11]通過對不同地區(qū)和政策的比較研究的結論相符.他們認為,社會經濟因素對于農民的經濟行為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政府的政策也是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

(1)做為家庭的決策者,農民自身的素質決定了做出的選擇的質量,對于農民來說,能夠對其產生重要影響的人,主要包括家人和親戚朋友,因此,家人的受教育程度也直接影響著農民的選擇水平.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般來說,如果家中的受教育程度高,子女接受教育的比例也要高,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意識要強.郭紅東[12]也對2005年農戶參加訂單農業(yè)的行為進行了研究,認為農戶戶主特征對農戶參與訂單行為有重要的影響因素.這也充分說明了,自身特征和家庭特征對于農民經濟行為的直接影響.

(2)農民是弱勢的群體,因為是弱勢群體,所以農民在做出任何選擇時,都非常小心.在自身因素和家庭環(huán)境一定的情況下,農民資源稟賦的差異決定了農民經濟行為選擇的能力和選擇的范圍.朱明芬教授[7]指出,在現(xiàn)行社會經濟制度下,一般環(huán)境因素對農民經濟行為的影響程度最大.資源稟賦對于農戶來說是固定的,農民做出的任何經濟行為選擇都受到自身所處環(huán)境的影響,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就是這個道理;國家政策對于農民有強制作用,農民的經濟行為不得不在政策允許的范圍之內,這對農民的經濟行為選擇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同時,也對農民的經濟行為有法律保護作用.

(3)馬克斯·韋伯[2]認為,早期農民傳統(tǒng)觀念是不追求利益最大化,只追求代價最小化,他們并不追求得到的最多,只追求為滿足生存而付出的最少.但是,作為理性的經濟人,追求最高收益是農民所有行為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隨著退耕還林的繼續(xù)進行,農民已經基本習慣了現(xiàn)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放棄了原來的畜牧業(yè)而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方式,并且取得了較高的收益,因此,縣南溝的退耕地沒有出現(xiàn)復墾的現(xiàn)象.而且,農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在利益趨向性的驅動下,農民選擇了保持現(xiàn)有的生產狀況.這就與馬克斯·韋伯的理論相悖,顯然他的理論已經不適合用于縣南溝流域.

由此可見,政府在制定農民相關政策時,必須要充分考慮當?shù)剞r民的生活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農戶自身特征、家庭特征等綜合因素,這樣做出的國家政策和意見才是真正適合農民經濟行為選擇習慣的政策和意見.

家庭抉擇者的自身素質和家庭環(huán)境決定了農民的選擇和判斷能力以及風險意識;農民資源稟賦的差異決定了農戶承擔風險的能力和資源優(yōu)勢;利益是所有農民的最終所追求的,所以利益趨向性是農民做出經濟行為選擇的內在原因.影響農民經濟行為選擇的諸多因素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農民的自身特征和家庭特征決定了農民的選擇能力,同時,農村的區(qū)位差異和資源稟賦差異,又影響著農民對于受教育和參加勞動之間的選擇和權衡,國家政策決定了農民經濟行為的選擇范圍,對農民的經濟行為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同時也對農民經濟行為的選擇起到保護作用.但是,如果農民的經濟效益受到損害時,在利益趨向性的驅動下,農民會冒著風險違背國家政策,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利益趨向性雖然是農民進行經濟行為選擇的內在原因,但是,資源稟賦和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又使得農民不得不進行一些利益較小操作方便的經濟行為.

[1] 付春燕.生態(tài)保護導向下農民生態(tài)行為研究[D].西安:西北師范大學,2012.

[2] 西奧多·W .舒爾茨,梁小民.改造傳統(tǒng)農業(yè)[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24-25.

[3] 江永紅,馬 中.環(huán)境視野中的農民行為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2008(2):62-67.

[4] FROH J J,YURKEWICZ C,KASHDAN.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early adolescence:examining gender differences[J].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9,32:633-650.

[5] 馬樹才,劉兆博.中國農民消費行為影響因素分析[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5):20-30.

[6] 朱明芬.農民創(chuàng)業(yè)行為影響因素分析——以浙江杭州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10(3):25-34.

[7] 王洪俊,黃 杰,王德海.農民信息意識對農民行為的影響分析——以江蘇省儀征市為例[J].農業(yè)科技管理,2007,26(2):69-72.

[8] 鐘正和,王 力,陳 霄,等.重慶市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及其對農村土地利用的影響[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93-95.

[9] 胡 豹,衛(wèi) 新,王美青.影響農戶農業(yè)結構調整決策行為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農戶的實證[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51-55.

[10] 鄔曉霞,李小建,喬家君.欠發(fā)達農區(qū)不同經濟發(fā)展水平下農戶行為比較研究——以河南省孔場村、新建村、鄭樓村為例[J].河南科學,2005,23(4):621-624.

[11] 陸建康,呂美曄,周曙東.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支持與保護政策實施對農戶的影響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江蘇社會科學,2006(3):227-230.

[12] 郭紅東.農業(yè)龍頭企業(yè)與農戶訂單安排及履約機制研究——基于企業(yè)與農戶行為的分析[D].杭州:浙江大學,2005,157-160.

猜你喜歡
流域農戶政策
政策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政策
壓油溝小流域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沙潁河流域管理
助企政策
政策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構想——以討賴河流域為例
糧食日 訪農戶
海淀区| 云南省| 平利县| 磴口县| 夏河县| 蓬莱市| 辛集市| 会理县| 阳原县| 湘西| 休宁县| 广宁县| 门源| 乌拉特后旗| 宣威市| 汉中市| 闽侯县| 贵溪市| 平湖市| 交城县| 平度市| 永康市| 桐庐县| 综艺| 汉阴县| 贵德县| 福泉市| 尉氏县| 潞城市| 龙里县| 丽水市| 甘谷县| 德兴市| 宜宾市| 正镶白旗| 丽江市| 包头市| 莆田市| 灵璧县| 镇赉县| 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