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玉鴻,儲朝霞,任廷貴,宗旭祥
(甘肅省瓜州縣林果科技服務(wù)中心,甘肅 瓜州 736100)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 u r r.)別名蘇枸杞,茄科枸杞屬多棘刺灌木,常分布于戈壁、高山沙林、鹽化沙地、河湖沿岸、干河床、荒漠河岸林中,是我國西部特有的沙漠藥用植物。黑果枸杞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游離氨基酸、有機酸、礦物質(zhì)、微量元素、生物堿、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原花青素含量最高的野生植物,與紅枸杞相比,其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成分含量更豐富,尤其含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功能的天然花色甙素,藥用保健價值遠遠高于普通紅枸杞,被譽為“軟黃金”。黑果枸杞是鹽堿、沙漠、干旱地區(qū)最具開發(fā)潛力和價值的植物品種之一,近年來市場需求量猛增。瓜州縣林果科技服務(wù)中心探索總結(jié)出了黑果枸杞塑料大棚育苗技術(shù),有效地提早了結(jié)果期,經(jīng)濟效益顯著?,F(xiàn)將其技術(shù)要點介紹如下。
瓜州縣黑果枸杞主要分布在疏勒河兩岸的踏實、橋子、東巴兔、老師兔等天然林保護區(qū),分布面積約23萬hm2。于7—11月在疏勒河中段西湖天然林保護區(qū)種源核心部位純正的黑果枸杞植株上采摘果粒大、果皮由綠變紫黑色的成熟果實,并隨即登記,運往指定地點進行干燥處理(采用晾干或在早晚太陽光下曬干,忌曝曬)。
播種前1~3d精選種果,剔出霉果、殘枝、刺尖等雜質(zhì),然后倒入水缸或水桶等容器中,先倒入開水,迅速攪拌,1min內(nèi)再倒入冷水至淹沒全部種子,攪拌使干果全部浸入水中,浸泡24h,然后用手搓洗(有條件的也可用打漿機,去掉內(nèi)網(wǎng),把果打碎取種),邊搓邊用水漂洗,至絕大多數(shù)種子都能洗出,即可得到飽滿的種子。提取后的種子再用3~5 g/k g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4 h進行消毒處理。將處理過的種子放入容器中,用濕紗布覆蓋,并經(jīng)常翻動使種子均勻保持濕潤待播。
苗床選擇低床,寬1.0~1.2m、深10~15cm,長度依大棚的實際情況而定,苗床間留40cm工作道。播種前10~15d翻曬苗床,清除草根等雜物,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15000~22500kg/hm2,并用50%辛硫磷乳油7.5~9.0 k g/h m2加水75~90kg噴于900~1125kg細土上拌成毒土灑于苗床,隨即淺鋤、淺翻苗床,以殺死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播種前2~3 d苗床澆透水1次,土壤持水量達到60%~80%(手捏成團、松手散開且不黏手)時即可播種。
適時播種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措施之一。瓜州縣黑果枸杞適宜播期為4月中上旬,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10℃以上時。在不受晚霜危害的情況下,宜早不宜遲。采用人工撒播的方式用鋤頭在苗床上按行距20cm開種植溝,溝深0.5~1.0cm,然后在溝內(nèi)均勻撒播種子,播后覆蓋濕沙1.0~1.5cm,然后耱平床面。
幼苗4葉1心時開始間苗,拔除過密、發(fā)育不健全和受傷、感染病蟲害的幼苗,行間間密留稀,行內(nèi)間劣留優(yōu)。株行距2cm×30cm,保苗30.0萬~37.5萬株/h m2。
5月份天氣開始漸漸轉(zhuǎn)暖,光照強度增大,白天溫度過高時應(yīng)打開側(cè)面棚膜降溫,或采用噴霧(噴清水)措施,夜間及時扣棚。進入6月份可逐步揭去棚膜。出苗期溫度保持18~23℃,速生期溫度保持18~28℃。
要及時觀察苗木需水情況,出苗14d內(nèi)如無缺水癥狀(萎蔫或枯死)切忌灌水,確需灌水時,要輕灌、薄灌,不可深灌。幼苗6葉1心至8葉1心(苗木高8~10cm)時,視苗木需水情況適當補充灌水,灌水深度以不沒過幼苗頂尖為宜。苗木長到10cm以上(8葉1心后)可正常灌水,要求每20~25d灌水1次,但忌長時間積水。
幼苗長到6葉1心至8葉1心(苗木高8~10cm)時,結(jié)合灌水追施尿素150kg/hm2。苗木生長到10cm以上(8葉1心后),應(yīng)結(jié)合灌水追肥3~4次,一般每次追施尿素90kg/hm2或磷酸二銨75kg/hm2。
黑果枸杞苗床病害主要是白粉病,發(fā)生時可用45%硫磺膠懸劑200~3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噴霧,每隔5~7 d噴1次,連噴2~3次。蟲害主要有蚜蟲、癭螨等,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200~1500倍液,或3%高參苯氧威乳油3000~3500倍液噴霧防治。
第2年春季4月上中旬起苗。起苗時要求保持根系完整,主根完整,不傷側(cè)根。起苗后立即放到陰涼處,并對苗木進行分級,每50株1捆,選擇地勢高、排水好、背風的地方假植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