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戲曲的傳承重在教育

2014-04-16 22:55王麗敏
劇作家 2014年5期
關鍵詞:京劇戲曲藝術

王麗敏

中國戲曲與古希臘戲劇、古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文化。與古代建筑、古代繪畫等凝固的經(jīng)典不同,戲曲藝術的變化性特別強,是人類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中國戲曲藝術容納百川,源遠流長。以京劇為代表的300多個劇種,歌舞喧闐,聲情并茂,揚善懲惡,內(nèi)容豐富。戲曲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數(shù)千年來中國人民娛樂的重要途徑和文化需求的主要精神食糧,也是中華民族自然形成的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它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美學風貌,思想內(nèi)涵。過去,中國古典戲曲的覆蓋面廣,影響巨大。因此,它那一舉一動的變化就特別惹人注意。戲曲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象征。一個民族的存在,其根底是文化的存在。而民族文化的存在靠的是不斷積淀和不斷創(chuàng)造和傳承。

隨著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的發(fā)展,電視、電腦走進了家庭,文化娛樂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歌舞、小品、相聲、雜技、電影等藝術形式也深受群眾喜愛。我國古老的戲曲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jīng)_擊和挑戰(zhàn),在一段時間內(nèi)曾一度受到冷落,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的影響。他們的文化娛樂多是唱歌、跳舞、玩電腦游戲,他們對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戲曲藝術知之太少,不去欣賞,更不懂如何欣賞。所以我認為,無論是從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角度、從對人們的思想教育角度,還是從提高大眾審美藝術角度,都應該讓青少年一代去了解中國戲曲藝術、關注戲曲藝術、欣賞戲曲藝術。所以,戲曲進校園具有時代意義。

作為一門鑒賞課程,戲曲進入高等師范音樂教育課程設置的時間是在2004 年,同年12月,教育部頒發(fā)了《 全國普通高校(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指導方案》,這意味著戲曲教育走進了大學校園。這期間,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對戲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已發(fā)生了深刻而顯著的變化。其主要原因在于戲曲所面臨的危機更為嚴重。雖是選修課程,但將戲曲教育納入高師音樂教育的課程體系中的意義無疑是重大的。幾十年來的教訓是深刻的,許多音樂界人士(尤其是年輕人)熟知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巴赫、莫扎特,卻不知昆曲為何物,不知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這種對傳統(tǒng)文化認知的缺乏,造成了年輕人鑒賞傳統(tǒng)藝術能力的不足。因此,把戲曲鑒賞課納入高師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意義是重大的,它表明戲曲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不再只局限在戲曲專業(yè)院校這樣一個相對狹窄的范圍內(nèi)進行以技術技能為主的教學。而是從廣義的大文化方面介入,讓青年一代感受戲曲藝術的風姿和風采,感受古典藝術之美,進而加深對我們民族文化如戲曲文化的學習、理解和認識。

任何一門藝術都有一套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以京劇為例,它講求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在唱腔上有西皮、二黃,還有快板、慢板、流水板諸多板式;在人物造型方面,單是面部就有各種臉譜;服飾更是五彩繽紛。觀眾如果不具備這些鑒賞知識便難以引起觀賞共鳴。另一方面,正是因為不具備這些鑒賞知識,沒有受過古典戲曲的美感教育,人們也就不會走進劇場欣賞京劇了。

這是個惡性循環(huán)。傳統(tǒng)戲曲之所以陷入困境出現(xiàn)危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戲曲教育在普通人群中的缺失。或許有人會問,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戲曲沒有危機的時候,戲曲教育也沒有進入學校,為什么那時的戲曲舞臺生機勃勃?很簡單,當時是戲曲盛世,觀賞戲曲是全民文化生活中的一項普遍內(nèi)容。人們自然能在耳濡目染中學會看戲,學會欣賞其間的美學奧秘。而今戲曲盛世已去,劇場觀眾多已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了。因此,藝術的教學水準尤為重要。高師戲曲教學的實質(zhì),首先是一種素質(zhì)教育,卻又高于一般意義上的素質(zhì)教育,而具有種子的意義。高師音樂教育的學生畢業(yè)后,將赴中學或小學擔任本專業(yè)教師,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使得教師所掌握的知識能通過對學生的反復傳授,以幾何裂變的方式迅速擴散,為更多人所了解和認識。高等教育的作用及其師范教育的特殊性質(zhì),決定了其保護傳統(tǒng)戲曲遺產(chǎn)的過程中所具有的繼承和傳播的天然優(yōu)勢與特殊功用。

把戲曲教育納入到高師音樂教育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戲曲鑒賞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代戲曲觀眾便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戲曲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綜合藝術。至今為止,我們對戲曲的認識和理論上的總結(jié)仍然無法完結(jié)。

中國戲曲藝術是對世界舞臺的一個卓越貢獻。僅從演唱藝術來說,戲曲的發(fā)聲方法并不遜于意大利美聲發(fā)聲方法,這是連國外音樂界專家和學者都一致認同的。然而,遺憾的是我們對戲曲藝術的科學化總結(jié)還遠遠不夠。我們的音樂專家、學者至今也沒有能擔負起這一項使命,這是因為他們過于忽視、小覷本土藝術了。自家的好東西自己不曉得,外人卻知道得很清楚,這就是戲曲藝術在當代的處境。因此,高師音樂教育將戲曲納入到教學中來。通過科學方法進行教學是教導年輕人認識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信力的有益舉措,將使戲曲得到有力的普及和傳播。

所謂的普及和傳播,是從戲曲作為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的立場上來闡述的。如果從受教者方面來看,高師的戲曲鑒賞課程并不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戲曲專家和學者。高師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傳播專門知識、規(guī)范培育綜合修養(yǎng),在造就高等及專門人才的過程中進行文明傳承,從而推動社會進步的系統(tǒng)工程。對于戲曲藝術的教育來說,高師擁有豐富的智力資源,不僅如此,由于長期形成的高等人才培育生產(chǎn)機制,使其在解決戲曲傳播后繼乏人的困難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我認為,我們既要緊緊抓住對戲曲文化的深刻理解與廣泛傳播的問題,也要圍繞戲曲藝術的自身特點,從既定教學目標出發(fā)來設定課程。不單要傳授給學生戲曲知識,還要培養(yǎng)他們相應的表演技能,更要宣傳藝術理念。尤其是要通過系統(tǒng)強化的戲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戲曲文化的深厚感情,千萬不能因戲劇課程屬于選修鑒賞課而放松對教學質(zhì)量的標準和要求。

長期以來較偏頗的教育理念,使眾多學生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存在偏狹。在他們眼中,似乎只有外國的藝術才是先進的,中國的文化總是落后的、戲曲當然也不例外,所以,高師戲曲課程的教學不能只強調(diào)教學內(nèi)容的知識性及系統(tǒng)性,而必須重視戲曲教學內(nèi)容的情感性和思想性,要把思想觀念的教有寓于知識技能的教育之中,通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觀念。如果這樣做,相信幾年十幾年后就會有一批批、一代代戲曲新觀眾涌現(xiàn)出來,為戲曲藝術的發(fā)揚光大凝聚力量。

戲曲教育不僅進高師,也要走進中小學。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特別是影視、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傳媒的普及,傳統(tǒng)戲曲日漸失去統(tǒng)領城鄉(xiāng)文化娛樂的主流地位,并呈急劇消失和邊緣化的狀態(tài)。廣大中小學生對傳統(tǒng)戲曲越來越格格不入,戲曲文化意識越來越淡薄,戲曲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淵源的基因,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構筑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和核心競爭力,是寶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開展“戲曲進課堂”,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而且也是在文化多樣、價值多元的當今世界個人文化自信的需要。

一、青少年接受戲曲藝術是傳承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要讓青少年知道,中國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上承遠古時代的歌舞、巫舞及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女樂和俳優(yōu)表演,孕育于兩漢時期,萌芽于隋唐參軍戲和歌舞戲之中,成熟于北宋,繁榮于明末清初。中國戲曲是熔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雜技、武術等多種藝術因素于一爐的高度綜合性藝術,具有獨特的美學風貌、鮮明的民族色彩、豐富的情感內(nèi)容。中國戲曲是繼承和發(fā)展數(shù)千年來中國諸多文化藝術成就的結(jié)晶,她集中華民族文化之大成,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文學形式和藝術學問,是中華民族的瑰麗藝術寶典,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奇葩。中國戲曲,特別是京劇,經(jīng)常作為我國的民族文化去國外表演訪問,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高度贊揚。繼承和發(fā)揚我們民族的寶貴精神遺產(chǎn),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和義務。青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讓他們了解中華戲曲,熱愛戲曲藝術,領受中國戲曲藝術的魅力和感召力,對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具有深遠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二、中國戲曲藝術是弘揚中華美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我國的戲曲,在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塑造中十分重視弘揚民族美德,在倫理道德、品格修養(yǎng)方面都能給人以啟迪、熏陶和教益。引導人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宣揚優(yōu)秀公民道德、倡導現(xiàn)代文明。長期以來,在社會公德教育、倫理教育、人格修養(yǎng)教育方面均發(fā)輝著積極作用。千百年來,誕生了不少優(yōu)秀傳統(tǒng)代表劇目。有揚善懲惡,伸張正義的,如:《趙氏孤兒》中的程嬰,為營救被誣陷的上卿趙盾的孤兒及全國與孤兒同庚的嬰兒,忍痛獻出了自己的兒子,最終懲誅奸賊。有不徇私情、剛正不阿、深明大義的清官形象,如:《鍘美案》中的包公,不畏太后和皇姑的恐嚇,寧摘烏紗帽,為秦香蓮伸張正義,判鍘當朝附馬陳世美。在《鍘包勉》中他不徇私情,將貪贓枉法的侄兒包勉鍘死。還有《四進士》中的宋士杰,《七品芝麻官》中的知縣唐成,《十五貫》中的況鐘等都是敢于為民請命,正直清官的化身,寄托著人民群眾的期望。有歌頌純真、堅貞不渝的愛情劇目。如:《白蛇傳》《杜十娘》《牡丹亭》《玉簪記》《梁山伯與祝英臺》《天仙配》等。有歌頌中華民族人性中純樸、善良、忠厚、勤勞、賢慧、誠實的劇目,如:評劇《秦香蓮》,劇中主人公秦香蓮,勤勞、孝順、善良、厚道,陳世美離家之后,秦香蓮挑起贍養(yǎng)老人,撫育子女的重擔。又對丈夫以理解、寬大為懷的勸說,同時也刻畫了她勇敢、堅韌和富于斗爭精神的性格。黃梅戲《天仙配》劇中人七仙女,勤勞善良、溫柔賢淑、紡紗織布、操持家務,忠貞愛情,也有董永的忠厚純樸的人物形象,抨擊了封建專制制度,表達了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有歌頌忍讓為國,大局為重的劇目,如:《將相和》劇中人藺相如和廉頗公忠為國,以大局為重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精神境界,一直傳為美談,流芳千載。還有《西廂記》劇中人物紅娘,她聰明、機智、爽朗、潑辣,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短一ㄉ取分械闹魅宋汤钕憔m為歌妓,但她的品格、氣節(jié)光彩照人,還有劇中人史可卿那沉郁悲壯,慷慨激昂,以身殉國的氣節(jié)?!端睦商侥浮分惺捥蟮幕磉_大度,鐵鏡公主的一往情深,楊四郎忠孝情腸等形象鮮明。戲曲對這些中華傳統(tǒng)美德人物和故事的塑造,歌頌和寄寓著崇高的道德思想,對青少年學生有強烈的感染力,有引導教育作用。戲曲藝術是弘揚中華美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三、中國傳統(tǒng)戲曲熔鑄了中華民族精神。

我國的傳統(tǒng)戲曲中有不少是熱情謳歌中華民族精神的劇目,頌揚堅持民族大義,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為國家、為民族不屈不撓甚至英勇獻身的光輝形象。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悠久歷史,那歷史進程中的一幕幕壯麗畫卷,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金戈鐵馬的戰(zhàn)爭場面,叱咤風云的人物,無不頌揚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jié)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蔽覀兠褡宓纳?、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就要不斷借助先進文化的力量來加以深化和加強。戲曲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中有著基礎性、廣泛性,使群眾喜聞樂見,便于接收,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方式。不少劇目主題明確,思想內(nèi)涵豐富。如:《牧羊記》歌頌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拘留十九年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東窗記》歌頌了民族英雄岳飛,鞭撻了賣國求榮的漢奸秦檜?!赌驴抡分械哪鹿鹩⒑汀犊菇鸨分械牧杭t玉,都是巾幗不讓須眉,精忠報國的民族女英雄形象。屈原、花木蘭、王昭君、文天祥、藺相如、佘賽花、蔡文姬等都是戲曲藝術中頌揚的為國家、為民族利益勇于獻身的民族英雄,他們的精神可歌可泣?,F(xiàn)代戲曲《紅燈記》歌頌了李玉和一家祖孫三代面對敵人臨危不懼、臨難不茍、前仆后繼的英雄氣概,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英勇抗戰(zhàn)的壯麗畫卷。我國傳統(tǒng)戲曲閃耀著民族精神的光芒,是弘揚民族精神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

四、戲曲中蘊含著極高的美學成就和震撼人們靈魂的情感。戲曲是綜合藝術,她幾乎將所有藝術的成就蘊藏其中,戲曲通過唱、念、做、打,把詩歌、舞蹈、音樂、雜技、武術、美術等藝術表現(xiàn)形式熔為一體,達到和諧統(tǒng)一。戲曲具有虛擬性,即寫意性。小舞臺大世界,給人以想象的空間,使有限的舞臺時空能表現(xiàn)無限的生活空間,取得極大自由度。給觀眾帶來自我創(chuàng)造美感的快樂。比如:舞動木槳,宛然乘船行舟;揮動彩鞭,似縱馬奔馳;十數(shù)人千軍萬馬;繞場一周,時轉(zhuǎn)地移。戲曲具有程式性,是一種具有高度程式化的藝術;給戲曲帶來高度的形式美。戲曲具有優(yōu)美動人的唱腔,婀娜多姿的舞步,激情熱烈的武打,五彩繽紛的造型,艷麗精美的服飾。都能給人以全方位的美感,令人心喜目悅,怡然陶醉。戲曲中的審美和對美的規(guī)范無處不在,如:表演程式中人物形象有生、旦、凈、丑行當之分,在表演風格上有鮮明的特征區(qū)別。唱、念、做、打表演技巧優(yōu)美和諧,又各有特征。在舞美方面,化妝、服飾、布景、道具、都是戲曲舞臺美術的組成部分。戲曲具有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具有表現(xiàn)美、感染美、培養(yǎng)美的作用。中國戲曲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婉轉(zhuǎn)優(yōu)美的唱腔,變化渲染的藝術場景,讓人感受“弦中參妙理,曲里寄幽情”,引人情感共鳴。無技不驚人、無情不動人、無戲不服人,中國戲曲令人如癡如醉,使人歡笑、使人悲泣,讓人享受情感的陶冶,滋潤人心田。所以說戲曲對青少年具有審美教育,情感陶冶的作用。中國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麗藝術。她在弘揚中華美德,培育民族精神和提高青少年審美能力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希望廣大的中小學能在學校建立小劇社,請當?shù)氐膽蚯鷪F體為學生演出,或是利用影視手段給學生播放戲曲節(jié)目,使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tǒng)藝術能在學校扎根,在青少年學生中生長壯大,發(fā)揮它應有的育人作用,也使戲曲文化得到傳承。

戲曲文化進校園的意義是重大的,那么戲曲文化如何走進校園呢?

一、理清思路,樹立正確意識,達成理念認同

中國戲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戲曲之一,在世界戲曲舞臺上是獨樹一幟。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它以高超的表演藝術和擁有眾多名角、名劇目而成為中國戲曲的杰出代表,飲譽世界。如果不加以好好保護和傳承,將來很有可能會失傳。新課程要求在音樂教育中把“文化傳承”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價值體現(xiàn),通過學習戲曲,學生將會了解和熱愛本地區(qū)本民族的文化,在擴寬審美視野,提高審美情趣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再說學校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規(guī)模優(yōu)勢,容易組織教學,而且普及面廣。中小學生可塑性強,善于接受,一旦接受會影響終身,因此我認為讓戲曲進課堂是傳承振興戲曲的最佳途徑。這樣,既能看到京劇這棵大樹,又能看到我國戲曲這片“森林”將戲曲納入音樂課堂是最有認同度的。

二、“戲曲進課堂”是普及教育而非精英教育

現(xiàn)在許多的孩子對京劇幾乎沒什么概念,仔細起來,出現(xiàn)類似現(xiàn)象當然不能怪我們青少年,不是他們不喜歡京劇,而是沒有給他們提供了解戲曲的機緣,沒有給他們創(chuàng)造欣賞的條件。他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奧特曼、火車俠、貓和老鼠……而戲曲又是博大精深的,即使在他們?nèi)粘I钪写嬖?,他們也許看不懂也聽不懂。把戲曲納入中小學音樂課堂中,通過老師的演唱或欣賞曲目或?qū)Ρ澈蠊适逻M行分析和介紹及相關視頻材料的欣賞中逐步改變他們對戲曲的無知狀態(tài)。因此,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戲曲進課堂”并不是培養(yǎng)戲曲專業(yè)演員和票友的精英教育,而是一種普及戲曲知識的教育,這種普及是希望青少年對戲曲的基本元素,如:京劇的起源,不同色彩臉譜代表的不同含義,京劇的唱腔、流派、樂器,代表作品等有一定得了解,相信對京劇有一定了解后,京劇術語中什么是圓場、下腰、臺步、云步,什么是虎跳、烏龍繞柱等,也會像流行歌曲、神奇寶貝一樣進入孩子們的生活中。當然,課堂中京劇藝術的普及應拒絕灌輸性的知識教育,包括硬性的說教,反復跟唱等。這樣只能導致孩子反感甚至厭惡。因此,調(diào)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普及戲曲藝術的關鍵。

三、“戲曲進課堂”重在架起一座通向傳統(tǒng)文化的橋梁

教育部將戲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中,青少年通過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對戲曲的耳濡目染,自會有各自不同的收獲,有的是唱腔的收獲,有的是身段的收獲,有的是歷史的收獲,但這些收獲并不是戲曲進課堂的真正目的所在。在音樂課中開展戲曲演唱活動只是一種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更重要的是通過接觸經(jīng)典作品,讓孩子體驗戲曲藝術的魅力、感受戲曲表演的神韻同時,對什么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古典美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和情感體驗,讓他們?yōu)橹腥A民族有著如此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感到驕傲與自豪,從而激發(fā)引導他們不斷走進神圣而迷人的文化殿堂中,吸收與傳承中華民族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這才是中小學戲曲藝術教育追求的真正目的,因此,戲曲進課堂正是為青少年架起一座通向傳統(tǒng)文化的橋梁。

當然,戲曲進課堂不是培養(yǎng)戲曲名家,也不是為了學而唱這幾個唱段。教育部定的幾個曲目,只是提供給學生欣賞的范例。從這些曲目的欣賞過程中對京劇有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引起學生今后去關注京劇,為培養(yǎng)將來的京劇觀眾打好基礎,如果要走得更快更好,還需要一個課內(nèi)外結(jié)合的戲曲氛圍。課內(nèi)與課外活動結(jié)合才能培養(yǎng)學生戲曲興趣目的的教學,應該是最有深度的教學。

京劇是一門復雜多樣的藝術,對表演者往往有著很高的要求,往往是“臺下十年功,臺上三分鐘”。而對于我們中小學教師來說大多數(shù)從未接觸過,或者是偶爾對某個唱段感興趣學會哼唱幾句而已。對于它的各種要求根本就不會,這就給京劇的課堂教學帶來了難題,因此讓授課老師短期內(nèi)學習掌握京劇的基本要領是當務之急。不奢望培養(yǎng)老師的京劇唱功,但讓每個教京劇的老師都能開口唱是一個基本要求,也是對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老師都不張嘴唱,學生怎么能唱得好呢?要想教好這門課,老師要先積極主動地克服當前所面臨的困難,多聽、多看、多學、多唱,培養(yǎng)自身的興趣愛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為京劇進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

京劇進課堂要充分關照孩子們的審美情趣,而不能搞“專家審美一言堂”。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具有鮮活的童心和接受新事物的好奇心,審美情趣更側(cè)重于時尚性文化、流行性文化。如果我們所有的京劇劇目都是用咿咿呀呀之類的悠然腔調(diào)來演繹,盡管深情、陶醉,孩子們卻不夠喜歡,因為戲劇音樂沒有流行音樂的輕松,也沒有搖滾樂的滄桑過癮,更缺乏街舞的嬉皮時尚。所以,京劇戲曲進課堂的時候,更要注重教育效果的形象化,演唱效果的可視性和多樣化,最好能和聲、光、電、影結(jié)合起來,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的審美感官,而不是一味地聽錄音、唱段子。要調(diào)動孩子的主動積極的審美動力,避免陷入審美疲勞誤區(qū)。要讓京劇戲劇文化成為滋養(yǎng)性情的精神伙伴,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文化權威,令人敬而遠之。按照教育部規(guī)定,試行京劇教學的中小學,京劇唱段的學習將納入基礎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教學,學生每年將學唱1至2個京劇唱段。每年1個唱段,是否能起到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學生對戲曲等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會不會過于狹隘?

藝術教育中,欣賞是很重要的,欣賞和演唱必須結(jié)合起來。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吳祖強指出,“如果唱幾個唱段就完了,藝術教育就過于簡單化了,對京劇的理解和認識也不到位?!彼瑫r強調(diào),應該把地方戲的精彩唱段也納入欣賞內(nèi)容,使學生對傳統(tǒng)藝術的認識更豐富、更立體。

京劇進課堂,光想單一的把它唱好并不容易。首先,每種戲曲的發(fā)音吐字各不相同,在學習之前,可以先借助朗誦的幫助,弄清楚它的咬文嚼字是怎么回事。其次,表演在京劇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借助表演來彌補演唱部分的不足。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京劇是一種古老的曲藝藝術,離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比較遙遠,對學生而言也較為陌生。怎樣拉近學生和這種古老藝術的距離,也是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迫切需要做的。視覺是我們感受一種新事物的最直觀的途徑之一,現(xiàn)代化多媒體進入課堂則大大方便了我們運用視覺來感受這一新鮮事物。有了直觀的感受后學習起來也會更加便捷,讓學生跟著視頻中的孩子一起表演時,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也達到了一個高潮,使整體的學習效果更加完善。

隨著時代潮流的發(fā)展,人們的認識也在發(fā)生著轉(zhuǎn)型,人們從最初片面地追求物質(zhì)生活享受到現(xiàn)在的對精神生活的享受,就連對音樂賞識也發(fā)生了變化。年輕的一輩整天哼哈著《雙節(jié)棍》,我們應該怎樣把流行音樂和古典戲劇聯(lián)系起來呢?

京劇是中國最早的主流流行音樂,直到今天它仍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市場潛力,所以我們不應僅僅把它當作國寶、國粹供起來,而要將它自身的潛力挖掘出來,繼續(xù)發(fā)揚光大。我們可以找一些有戲曲元素的流行音樂給學生欣賞,比如《蘇三說》《蓋世英雄》《霍元甲》《刀馬旦》等,使學生自然地從流行音樂中走進戲曲。

“京劇進中小學課堂”總共選擇了15首曲目作為教材,分別是:一年級《報燈名》,二年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三年級《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甘灑熱血寫春秋》,四年級《接過紅旗肩上扛》《萬紫千紅分外嬌》,五年級《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猛聽得》,六年級《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你待同志親如一家》,七年級《兒行千里母擔憂》《猛志在胸催解纜》,八年級《趁夜晚》《這一封書信來得巧》,九年級《智斗》。

教育部之所以選擇這些唱段,其實是大有講究。曲目的選擇必須符合3個要求:一要曲目符合面向中小學普通學生的教學要求,既要有不同時期的優(yōu)秀經(jīng)典曲目,還要涵蓋生、旦、凈、丑各個行當;二要注意曲目的內(nèi)容,適合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生理發(fā)展特征,便于從易到難演唱。三要考慮現(xiàn)有音樂教師組織教學的可行性。當然,現(xiàn)在選的這些唱段是否真的適合中小學教學,還有待于試點工作中檢驗,教育部也將會不斷調(diào)整、完善。

京劇進課堂不必一蹴而就,現(xiàn)在京劇進課堂重在啟蒙,唱京劇只是形式,關鍵是希望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使孩子們培養(yǎng)對民族藝術的興趣。讓更多的人了解京劇,喜歡京劇,讓京劇的生存發(fā)展有一片肥沃的土地。雖然我們在過程中還會遇到更多的困難,但我相信只要我們達成共識,齊心協(xié)力,一定能更好地振興京劇,弘揚“國粹“,讓我國的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努力,讓京劇走進我們的心靈,浸潤我們的心靈。

五、戲曲進校園,不同地區(qū)可以有不同的特色

上海就可以以當?shù)鼗蛘吒浇膽蚯鸀榻滩模瑐鞒袘蚯幕?。?985年以來,長寧區(qū)的領導十分重視戲曲教育,先后創(chuàng)辦了昆曲、京劇、越劇、滬劇、評彈等許多特色校和藝術團。如今,戲曲藝術之花已姹紫嫣紅競開校園。被譽為長寧區(qū)的“五朵金花”,成為上海市傳承戲曲文化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二十多年來,長寧區(qū)學校戲曲活動模式從興趣組發(fā)展到特色班、藝術團、特色校,戲曲活動的形式由課外活動到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方面,各學校在原先開設的昆曲藝術課、京劇藝術課、評彈藝術課、滬劇藝術課、越劇藝術課的基礎上,把戲曲藝術教學進一步向各學科滲透:與語文課結(jié)合創(chuàng)造戲劇課本劇、與歷史課結(jié)合講解戲曲發(fā)展的歷史背景、與音樂課結(jié)合開展京劇演唱活動、與美術課結(jié)合學畫臉譜、與工藝課結(jié)合制作戲曲造型、與體育課結(jié)合開展京操訓練等,一些學校還形成了自己的戲曲校本教材,如市三女中附校的昆曲教材、新涇中學的滬劇教材,特別是新古北中學的京劇教材形成了一個系列:《京劇與文史知識》《初中美術、勞技與戲劇》《初中音樂與京昆藝術》《京昆藝術欣賞入門》《京韻操入門》。學校的戲曲文化教學轟轟烈烈,并由學校向社會全面推廣,在傳承普及戲曲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戲曲文化的傳承重在教育,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普通的中小幼教育都要在戲曲傳承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那樣我們的民族文化戲曲就會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猜你喜歡
京劇戲曲藝術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京劇表演開始了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紙的藝術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我的京劇之路
創(chuàng)辦少兒京劇班
她眼里只有京劇一件事
戲曲的發(fā)生學述見
因藝術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