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語意翻譯和交際翻譯的視角看林譯《浮生六記》中文化信息的傳遞*

2014-04-17 06:55:04鄒常勇
關(guān)鍵詞:林譯浮生六記林先生

鄒常勇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珠江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900)

一、引言

《浮生六記》是清朝沈復(fù)(字三白,號梅逸)所著的自傳體散文,書中處處可見古代文人文化素養(yǎng)的流露。作者真純率真,獨抒性靈,不拘俗套,從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獨特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念、性格氣質(zhì)和美學(xué)趣味。

俞平伯在重刊《浮生六記》序中曾點評此書:“雖有雕琢一樣的完美,卻不見一點斧鑿痕。猶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開的圖畫,然處處吻合人工的意匠。當此種境界,我們的分析推錄的技巧,原不免有窮時。此記錄所載,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著力而妙肖;韶秀不足異,異在韶秀之外竟似而物。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精微的痕跡?!?/p>

此書難得之處在于,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筆調(diào)記敘了夫妻閨房之樂,寫出了夫妻間至誠至愛的真情,即便在浩瀚的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也極少見。

最為難能可貴是,作者創(chuàng)造出蕓這一林語堂稱之為“中國文學(xué)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的人物形像,她明秀聰慧,知書達禮,純潔浪漫,卻又勤儉持家,恭敬有禮,因此林語堂先生“發(fā)愿譯成英文,使世人略知中國一對夫婦之恬淡可愛生活”。

林語堂先生的譯文流暢忠實,清新雅致,精妙異常,雖是用現(xiàn)代英語流行語體譯成,卻不時能見神來之筆,仿佛自然天成,毫無斧鑿的痕跡,很好地復(fù)寫了沈復(fù)和蕓盡情享受自然和藝術(shù)之美的恬淡而有趣的生活。

在文化傳遞方面,林先生既很好地照顧了意義和風(fēng)格上的忠實原文,又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xí)慣,使譯文讀者容易接受。

二、林譯《浮生六記》中的文化信息的傳遞

沈復(fù)的《浮生六記》作為中國文人的自傳,涉及題材廣泛,其中寫人狀物,舒胸暢懷,談古論今,賞玩風(fēng)月,蘊含了作者獨特的生活情趣及審美情操,再加上對民風(fēng)鄉(xiāng)俗的描寫,使得該作品富含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

在翻譯過程中,如果不能將原著中的文化信息傳遞給西方讀者,即使文字再優(yōu)美,辭藻再華麗,伉儷再情深,山河再壯美,也算不得佳譯。

而林語堂先生的譯作一直為人所稱道之處,即在于其能夠很好地傳遞原著中的文化信息,既照顧了意義上和風(fēng)格上的忠實原文,又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xí)慣,加之其出神入化、毫無斧鑿痕跡的英語表達,這本英譯的小冊子一經(jīng)發(fā)行,便有不少西方讀者“不忍卒讀”。

林譯本中盡量地保留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例如在日期的翻譯上,因西方的讀者沒有陰歷的概念,林先生在其英譯中皆處理為moon。

例1 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

譯:I was born in 1763,under the reign of Ch’ien Lung,on the twenty-second day of the eleventh moon.

例2 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

譯:This was on the sixteenth of the seventh moon in the year 1775.

林譯本中的其他紀年皆仿此例,使用公元紀年,而在月份的翻譯上,林先生則用moon代表月份,以便西方讀者一讀便知故事發(fā)生的時間,這雖然未能將中國傳統(tǒng)的天干地支紀年法準確譯出,但表達效果卻不差分毫。

再比如以下幾個例子。

例3 諸君子,如梁上之燕,自來自去。

These friends,came and went as they pleased,like the swallows by the eaves.

例4 諺云:“處家人情,非錢不行”。

“As the proverb says”,To run a family and mix sociallly,money is the first essential.

例3中的“君子”,在中國有很強的文化意義,多指品德高尚之人,此處林先生為了便于西方讀者理解,并未深究其文化含義,將其譯為“friends”,既使譯文如同音樂一般的流暢,又使讀者對“諸君子”不禁心向往之。

例4中的“人情”即人情來往,此處,林先生忠實于原作的意思,保持其形式與意義的對等,并未花費大量篇幅特別闡述人情這一中國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蓋因此概念涉及面廣,文化含義較為廣泛。林先生根據(jù)其基本意義將其翻譯為mix socially,讓西方讀者了解其基本的文化內(nèi)涵,可謂點到即止。

在例3、例4這兩個例句中,例3在翻譯時,從譯文讀者的角度著眼,而后者在翻譯時,則從原文化角度著眼,體現(xiàn)了彼得·紐馬克所說的“語義翻譯”(semantic approach)和“交際翻譯”(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區(qū)別。

英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和翻譯教育家彼得·紐馬克在他的《翻譯的方法》(ApproachestoTranslation)中提出了“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的說法,并翔實地闡述了兩種翻譯方法的異同。

從文化信息傳遞的角度上看,“語義翻譯”中的文化信息傳遞多從原著著手,側(cè)重于源語文化和原作者,其處理方法帶有直譯的性質(zhì),“交際翻譯”中的文化信息翻譯則側(cè)重于目標語和目的語讀者,其處理方法帶有意譯的性質(zhì)。

盡管在性質(zhì)上有所不同,但在具體翻譯過程中,這兩種翻譯方法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之間是相輔相乘、相互補充的,幾乎沒有任何一部作品中的文化傳遞是純語義翻譯或者純交際翻譯。

三、語義翻譯中的文化信息傳遞

林譯《浮生六記》中大多采用語義翻譯。

例5 “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千古至言也。

譯:Indeed absence of talent in a woman is synonymous with virtue,as the ancient proverb says.

原文中涉及中國古代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歧視,林先生在翻譯此句時,并未將太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對中國文化的解讀上,而是用英文表達漢語中等同的含義,而西方讀者也并不難理解原文中所傳遞的文化含義。

再如下面的例子。

例6 俟妾鬢斑之后,雖不能遠游五岳,而近地之虎阜靈巖,南至西湖,北至平山,盡可偕游。

譯:Even if I cannot accompany you to the Five Sacred Mountains then,we can travel to the nearer places,like Huch’iu and Lingyen,as far south as the West Lake and as far north as P’ingshan [In Yangchow].

五岳為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山,與中國的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活動相聯(lián)系,后為道教繼承,被譽為道教名山。

古代中國文化中,認為五岳的地位是高于其它地方的,因此,林先生將五岳譯為Five Sacred Mountains,較能傳達原文的文化含義。

例7 是年七夕,蕓設(shè)香燭瓜果,同拜天孫于我取軒中。

譯:On the seventh night of the seventh moon of that year,Yun prepared incense,candles and some melons and other fruits,so that we might together worship the“Grandson of Heaven”in the Hall called“After My Heart”.

在例7中,林語堂先生并未將“七夕”譯為 “valentine’s day”或“the day for lovers”之類,而是按照其語義將其直譯為“the seventh day of seventh moon”,“天孫”也被直譯為“Grandson of Heaven”,并加底注“the seventh day of seventh moon is the only day in the year when the pair of heavenly lovers,the cowherd(Grandson of Heaven)and the spinster,are allowed to meet each other across the Milky Way”.

在此翻譯中,林先生盡量將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毫無保留地介紹給英語讀者,可謂利用語義翻譯傳遞文化信息的范例。

林譯《浮生六記》中運用語義翻譯傳遞中國文化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將吳蘇民俗“走月亮”翻譯為“Pacing the moonlight”,“知己堪師者”翻譯為“a good teacher-friend”,“月下老人”翻譯為“The old Man under the moon”等。

在這些實例中,譯者不遺余力地推介中國文化,讓西方讀者了解明清時期中國的民俗風(fēng)貌、傳流典故。作者在翻譯這些文化現(xiàn)象的時候,盡可能地忠實原文,運用語義翻譯的方法來進行翻譯。

但是,因為中英文化之間差異巨大,不能做到文化傳遞中形式與功能的真正對等,這時譯者便應(yīng)多照顧目的語讀者,充分考慮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可接受心理,適當采用交際翻譯策略,以最終達到良好的翻譯效果。

四、交際翻譯中的文化信息傳遞

交際翻譯是“努力使譯文對目的語讀者所產(chǎn)生的效果與原文對源語讀者所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

在使用這一策略中,譯者不是忠實地復(fù)制原文的文字,而是有一定的自由去解譯原文、調(diào)整文體、排除歧義等。

例8 土人知余等覓地而來,誤以為堪輿,以某處有好風(fēng)水相告。鴻干曰:“但期合意,不論風(fēng)水?!?/p>

譯:The peasants of this place learnt that we were looking for a lot,and,thinking that we were trying to find a propitious place for burial,came and told us about a good spot.“We don’t care where we are buried,”said Hungkan,“Any place that is to our liking will do!”

堪輿、風(fēng)水皆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獨有,其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通俗地說就是好的地方,葬于此處則能福及子孫后代。在此處,考慮到西方讀者的文化背景,林先生并未將堪輿、風(fēng)水直接譯出,也未加文外注釋,而是化譯為looking for a propitious place for burial和agood place,雖然不是直接的信息兌換,但實屬無奈之舉。

例9 不得已,仍為“馮婦”。館江北四年,一無快游可記。

譯:I was then compelled to return to my profession as a salaried man.in which capacity I stayed 4years in kiangpei,during which period I did not enjoy any travel worth recording.

在例9中,“馮婦”是人名,出自“再作馮婦”一詞,源于《孟子·盡心下》,用于比喻再干舊行業(yè)。如直接將此人名譯出,西方讀者不知所云,而譯者又必須用大量篇幅介紹,勢必會影響閱讀的流暢感和行文節(jié)奏。

此處,林語堂先生運用交際翻譯法,將“馮婦”化譯為a salaried man,語言清晰明了,使西方讀者一看便知。

例10 今則天各一方,風(fēng)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

譯:Today these friends are scattered to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earth like clouds dispersed by a storm,and the woman I loved is dead,like broken jade and buried incense.How sad indeed to look back upon these things.

中國人常用“香消玉殞”等詞來形容美麗女子的離世,以表達惋惜之意。原文中沈復(fù)用“玉碎香埋”表達對妻子早亡的痛惜,譯者添譯了the woman I loved is dead,并用比喻的手段將其喻為broken jade and buried incense,形容其珍貴,在傳遞中國文化的同時,很好地照顧了目的語讀者。

例11 又見揚州商家見有虞山客攜送黃楊翠柏各一盆,惜乎明珠暗投。

譯:Once I saw at the home of a merchant at Yangchow two pots,one of boxwood and one of cypress,presented to him by a friend from Yushan,but this was like 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

此例中,“明珠暗投”一詞是指把閃閃發(fā)光的珍珠投到黑暗的地方,比喻貴重物品落到不識貨的人手里,也比喻有才能的人沒有得到重視或好人一時不察,誤投靠了昏君。

林譯《浮生六記》之中,運用交際翻譯傳遞中國文化的例子其實還有很多,如將“如登蓬島”中的“蓬島”譯為“some fairy regions”,“求之閨中,今恐未必有此會心者矣”譯為“I am afraid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ladies nowadays who show such an understanding of things”,將“佳人已屬沙吒利矣”翻譯為“the beauty therefore fallen into the hands of barbarian”,等等。

五、結(jié)語

從上文可知,林語堂先生在譯介《浮生六記》時,不僅使用了語義翻譯,還使用了交際翻譯,其原則是最大限度地忠實原文,再現(xiàn)原著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為了這個目的,林先生兼取兩種翻譯方法之長,在能直接譯介、又能讓西方讀者心領(lǐng)神會的情況下,林先生多用語義翻譯;而對于通過語義翻譯不能達到信息傳達效果的,林先生多采用交際翻譯。

[1] 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88.

[2] 董媛媛.從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角度看林語堂譯之《浮生六記》[J].語文學(xué)刊,2009(10):103-107.

[3] 高巍,宋啟媧,劉媛媛.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的跨文化解讀[J].重慶交通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6):124-126.

[4] 胡興文,史志康.林語堂的翻譯思想及其英譯《浮生六記》[J].安徽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6(4):35-40.

[5] 劉士聰,谷啟楠.論《紅樓夢》文化內(nèi)容的翻譯[J].中國翻譯,1997(1):16-19.

[6] 黃元軍.中西思維差異:翻譯的另一引航者[J].重慶交通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9(4):124-128.

[7] 郭建中.文化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林譯浮生六記林先生
鄰居林先生
《浮生六記夜讀》
人文天下(2022年6期)2022-08-16 01:20:08
鄰居林先生
晚清民初文學(xué)翻譯的高峰
—— 百年林譯小說研究評述
書蟲來襲:《浮生六記》:浮生若夢,不妨踏歌而行
浮生六記
沉痛悼念周常林先生
尋根(2018年5期)2018-10-16 09:19:44
林語堂與汪榕培的《莊子·逍遙游》譯文對比研究
大觀(2017年11期)2018-01-08 19:55:02
邂逅西泠名家倪偉林先生
中國篆刻(2017年8期)2017-09-05 09:44:10
浮生六記,一夢千秋
火花(2015年5期)2015-02-27 07:41:46
辽宁省| 千阳县| 梅河口市| 佛山市| 星子县| 赞皇县| 永德县| 会昌县| 黔南| 名山县| 镇沅| 绍兴县| 沙湾县| 双鸭山市| 汶川县| 遵义市| 芦山县| 广东省| 盐源县| 南澳县| 大英县| 东山县| 昔阳县| 甘泉县| 万州区| 马山县| 台州市| 察隅县| 宿迁市| 新宾| 长垣县| 裕民县| 金山区| 永州市| 宝山区| 三穗县| 云林县| 滦平县| 滦南县| 张北县| 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