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雯 (重慶西南大學 400715)
肖邦是波蘭偉大的音樂家、作曲家,是歐洲音樂史上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鋼琴曲,被譽為“鋼琴詩人”。夜曲和圓舞曲是他創(chuàng)作中最富浪漫氣質的體裁。他的夜曲表現(xiàn)的情感很豐富,有的清澈、明鏡,沒有明顯的波瀾;有的樂曲內(nèi)部形成不同的情緒對比。而創(chuàng)作于1841年的《c小調夜曲》(op.48 no.1)更是打破了夜曲的一般格局,這首夜曲富含抒情性、悲劇性與英雄性,音樂形象對比異常強烈、突出,充滿了動力,將樂曲再現(xiàn)部分發(fā)展為一種嚴峻、激越、充滿戲劇性力量的內(nèi)心獨白,使夜曲這種體裁從形式到內(nèi)涵都進入了一種更加新穎、深刻的境界。
復三部曲式
1.首部(1-24)為單三部曲式,Lento(慢速),4/4拍,c小調主題旋律流露出情緒的低落,內(nèi)心的哀傷,預示著即將來臨的狂風暴雨。
A段(1-8)由兩個平行樂句組成,4+4方整性結構的轉調樂段。其調性布局為c-bE-g,通過三度關系的轉調,進入屬小調。a樂句主題開始的兩個單音均在弱拍上,強拍為休止,等分節(jié)奏。在靜穆的柱式和弦的襯托下和織體的八度加入下,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加以小調陰暗柔和的色調,烘托出一種類似葬禮進行隊列的壓抑、悲痛的悲劇性色彩氣氛。第二小節(jié)則打破第一小節(jié)的沉悶節(jié)奏,在節(jié)奏方面求突破,整體動力感不斷加強。整體旋律線在波浪式的進行逐漸下行(如圖所示),嘆息式的主題旋律線無疑為全曲的悲情性意味奠定了基礎。a1 樂句伴奏織體出現(xiàn)十六分音符休止,進一步加強音樂的不安定因素。調性首先轉入主調的關系大調bE大調,視乎想使這一主題的色彩由陰轉明。然而,這一努力立即被證明是徒勞的,因為在第6小節(jié)后半拍出現(xiàn)的g小調二級七和弦又使這一主題轉向陰霾,最終結束在主調的屬小調上。這一耐人尋味的調性和聲變奏顯露出了一絲微妙的戲劇性變化。
如圖:《c小調夜曲》主題旋律線
B段(9-16)由兩個對比樂句組成,4+4方整性結構的轉調樂段,b樂句開始于拿波里調bD調,11小節(jié)又轉入主調。15小節(jié)的第一個G音是延留音,本在強拍上,但是將其處理為P弱拍,與14小節(jié)的G音形成對比,仿佛由明亮突然轉向暗淡,表達出內(nèi)心的矛盾與糾結。最后結束于主調的屬和弦的半終止,帶來更多的期待感,給人以欲言又止的感覺。
A1段(17-24)為A段的變化再現(xiàn),由兩個對比樂句構成,沒有直接從主調再現(xiàn),而是從關系大調bE大調開始,隨后轉入主調。
2.中部(25-48)為帶再現(xiàn)的單二部,與首部形成鮮明的對比。調性轉入同主音大調。節(jié)奏變?yōu)轫樂中偷某掷m(xù)平穩(wěn)進行。旋律變?yōu)檫B續(xù)柱式和弦的合唱形式,使首部之前波瀾漸起的音樂情緒平穩(wěn)了下來,肅穆寧靜地似乎將先前的陰霾一掃而光,只剩下一片陽光燦爛。
C段(25-32)由兩個模進樂句構成。結束于C大調的主和弦。e1樂句是e樂句的八度模進進行,加之琶音的運用使得音樂色彩更加清澈明朗,29小節(jié)將第三拍的處理為P弱拍更突出音樂的輕柔,給人以神圣,純凈如水之感。e樂句的旋律在高聲部,e1樂句的旋律則轉入中間聲部。
D段(33-40)由兩個對比樂句構成,4+4的方整性結構。結束于C大調的完滿終止。主要是進行一系列上行模進,連續(xù)的模進引起了調性和織體的變化,從而使音樂的緊張度不斷增加。在39小節(jié)時開始引入半音化的新材料,同時加入三連音,打亂樂曲發(fā)展,給人以緊迫感,逐漸將音樂推向不可逆轉的風起云涌中去。
D1段(41-48)為D段的變奏重復,完全以三連音代替了最初的和弦式織體的平穩(wěn)進行,音樂緊張而有張力,不斷加強的力度將音樂一步步推向高潮。夾雜在半音化三連音中的旋律仿佛暴風驟雨中的一聲聲吶喊。最后結束于同主音調的主和弦。
3.再現(xiàn)部(49-72)為首部的變化再現(xiàn),其延用了中部激動的織體形態(tài),開始標以pp(很弱)的力度,再到逐漸漸強,表明作曲家并未急于采用強悍的力度來宣泄心中壓抑已久的情感,而是先抑后揚,樂句環(huán)環(huán)相扣,情感層層推進,最終把音樂推向光輝燦爛的高潮。
4.尾聲(73-77)由5小節(jié)構成,在74小節(jié)進入主持續(xù)音,使樂曲獲得穩(wěn)定的終止效果。力度在再現(xiàn)部的完滿終止后逐漸減弱,再到最后的pp,使音樂逐漸消失,激動的情緒點點平復,令人回味無窮。
總之,肖邦的c小調夜曲是一首熱情奔放的作品。無論是首部間斷呻吟的曲調,充滿戲劇性的內(nèi)心悲傷的獨白。還是中間部分的由最初的溫和、平靜,象是對心靈的撫慰和祝福。到后來逐漸變得剛毅豪邁,雄偉有力,象一首壯麗的進行曲。甚至最后,音樂回到第一部分,悲傷的獨白變成了焦急不安的、激動人心的語言。這些都體現(xiàn)了肖邦打破了夜曲的一般格局,使夜曲這種體裁從形式到內(nèi)涵都進入了一種更加新穎、深刻的境界。
參考文獻:
[1]錢仁康,錢亦平.音樂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
[2]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