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類考題,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選擇性——通常提供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看法,要求同學們選擇其中的一種作答,并說明理由。二是開放性——大多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之上的,思維的空間比較廣闊。三是聯(lián)系性——一個題目有時包括幾個有關聯(lián)的問點,將答題者的思維引向深入。
一、尊重文本,緊扣文本
“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不是隨心所欲地作探究,而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為此,首先要尊重文本,讀懂文本。在解讀文本時,不能斷章取義,必須以文本的整體傾向(特別是關鍵內容)為探究的出發(fā)點、落腳點;還要融入文本情境,以自己的情感體驗與文本、與作者對話,進而獲得情感共鳴,形成自己的認識。其次,尊重客觀現(xiàn)實和普遍的認知規(guī)律。文本往往是現(xiàn)實生活的濃縮,它表現(xiàn)的也往往是普遍的認知規(guī)律。再者,尊重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藝術表現(xiàn)的實際效果。作者創(chuàng)作文本,常常把自己的意圖表現(xiàn)得比較隱蔽,閱讀時要注意深入挖掘,在此基礎上方能進行一些延伸拓展式的探討。
比如2013年遼寧卷選文《圣誕夜的歌聲》的探究題:
小說結尾寫到亞諾什心存歉疚。他是否應該還錢?請結合作品加以解說,并談談給你的啟示。(8分)
“他是否應該還錢?……并談談給你的啟示”,意在鼓勵同學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但探究不是“隨便說”,尤其是作為高考卷中的探究題?;诖耍绢}題干中有“結合作品”的規(guī)定與限制。從《圣誕夜的歌聲》的思想內容看,作品表現(xiàn)的是一個平凡、潦倒生活著的窮靴匠,在圣誕夜遇到了人生的困惑,在金錢與親情之間,在金錢與歡樂之間,在物質渴望與精神需求之間,窮靴匠游移不定,難以取舍。我們可以看到窮靴匠猶豫徘徊時的痛苦,他“嘴唇直哆嗦”,幾乎要哭出來;我們可以看到由于他接受了富人的1000本戈,全家“籠罩著冰冷而令人窒息的氣氛”。當這個窮靴匠“抬頭一看,孩子們閃著亮晶晶的眼睛,正圍著他小聲哼唱”后,他知道,在這個家庭中,在自己的生活里,沒有什么比親情、比孩子、比一家人的快樂更重要的了,于是他“一腳踢開椅子,打開木箱,翻出那1000本戈,三步兩步跑到樓上”,把錢還給了富人。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唱著唱著,望著簡陋的廚房,想起鍋里的白水煮土豆,亞諾什又為把錢送還感到一絲歉疚”——句中的“一絲”不可忽視。此外,小說中有兩處對比值得品味,一處是“富人”與窮靴匠兩個家庭狀況的對比,一處是窮靴匠和他的孩子們之間的對比。在后一處對比中,孩子們的態(tài)度始終明確而堅定(金錢顯得蒼白無力,完全無法構成對孩子們的誘惑)。這樣看來,作品主旨可解讀為“窮人快樂的根源是自由與親情”,“亞諾什心存歉疚。他是否應該還錢”,其實質是如何面對他人的施舍,快樂究竟更多地源于物質還是精神(如能轉換角度,談出“亞諾什可以采取變通的方法”,則更有新意)。因而試題的答案示例與評分標準是:
觀點一:亞諾什應該把錢送回去??鞓肥清X買不來的,窮人也有尊嚴,靴匠不應該以犧牲一家人的快樂為代價而接受施舍。
觀點二:亞諾什不該把錢送回去。他本來可以用這筆錢給孩子們買些可吃可玩的圣誕禮物,僅有歌聲的圣誕節(jié)是不完滿的。
觀點三:亞諾什可以采取變通的方法。例如他可以邀請富人跟他們一家一起唱歌過節(jié)。物質與精神雙重的快樂是較為圓滿的。
答案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種觀點或其他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據(jù)觀點是否明確、論述是否合理酌情給分。觀點明確,給2分;結合作品、論述合理,給4分;談出啟示,給2分。
二、深“入”慎“出”,緊扣題目要求
“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類考題,將我們“融入”其中,也將當下的生活理念“融入”其中。解答題目時,不僅需要我們準確理解并把握文本,而且需要我們調集與文本相關的文外知識和能力儲備;另外,“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必須體現(xiàn)時代性,符合民族心理,具備人文精神。所以同學們既要入乎文內——入乎文內,才能準確理解并把握文本;又要出乎文外——出乎文外,才能不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毛病,才會頭腦清醒,運用閱讀所得和平素的知識積淀,冷靜而準確地答好探究性閱讀題。具體可按“經”“緯”縱橫結合的思路,尋求探究角度?!敖洝保簭奈恼卤旧砣胧郑瑢⑽恼聫膬热荩ū尘?、對象、情節(jié)、環(huán)境、情理、主題等)、結構布局、表現(xiàn)手法各方面橫向鋪開。“緯”:從題干給出的現(xiàn)象或事件入手,從本質(是什么)、原因(為什么)、影響(怎么樣)、方法(怎么辦)等方面深入思考。
比如2013年湖北卷(選文為《羅曼·羅蘭》)的“探究”題:
羅曼·羅蘭的經歷說明,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英雄”的影響。我們從中可獲得哪些啟示?請結合原文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加以探究。(8分)
解答此題,需要“結合原文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來思考,具體應做到:①貼近文本,整體感知。作品中,羅曼·羅蘭在人生不同階段有自己心目中不同的“英雄”:莫扎特與貝多芬奠定了他的藝術基礎,莎士比亞拓展了他的藝術世界,托爾斯泰則為他樹立了人生的榜樣。②綜合分析,個性解讀。這類問題的答案,需要通過分析、推敲原文相關內容推斷出來;同時,可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進行個性化解讀。比如分析羅曼·羅蘭自身經歷與“英雄”的關系,可以得出“一個人應該轉益多師”等多個結論。需要提醒的是,向文外“延伸”時,要有理、有據(jù)、有節(jié),在要點完備、確切的基礎上,做到邏輯合理、主次分明、言之有序、語言流暢。本題參考答案:
①一個人應該轉益多師。羅蘭在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與貝多芬奠定了羅蘭的藝術基礎;莎士比亞拓展了羅蘭的藝術世界;托爾斯泰為他樹立了人生的榜樣。②要選擇真正的“英雄”。羅蘭的“英雄”莫扎特、貝多芬、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與時賢,是人類藝術史上的豐碑。③在“英雄”的影響下,自身還應不懈地努力。羅蘭在堅持不懈并經嘗種種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認識與接受。聯(lián)系現(xiàn)實:略。
需要提醒的是,作答探究性閱讀題,就像在寫一篇微型議論文,行文結構應遵循“表明觀點——分點列出依據(jù)并作合理分析——總結觀點”的思路。其中“分點列出依據(jù)并作合理分析”,應將探究類試題的要求、文本主旨及意圖、考生的多元解讀等連綴起來(可用“首先”“其次”“最后”等標明脈絡)。
無論是引述性文字還是議論性文字,都應力求精練而暢達??赡茴}目會提出一定的字數(shù)限制——即使沒有,考試時間有限,也不允許長篇大論。所以,組織答案必須簡潔明了,點中要害。
模擬訓練
一
春江花月夜
文/田雙伶
蕪輕輕地摩挲著身上的禮服,心里幽幽地嘆了一口氣。
這是一件深紫色的天鵝絨禮服,長長的一字領,領口綴了一朵鑲著幾粒盈目小鉆石的絹花,褶裙覆垂到腳面。她靈巧地做了一個撫琴的動作,纖纖細指翹起來,宛若幾絲嬌嫩的花蕊。
驀地,手像被刀片兒劃了一下,她低頭一看,是標著衣料成分和價格的紙簽。那幾個數(shù)字,讓她的心陡地一顫。
她走到試衣間把衣服換了下來。店員忽閃著大眼睛,輕聲問:“包起來吧?”
她想拒絕,可明天要參加市里舉辦的“春江花月夜”中秋文藝晚會,而自己的古箏獨奏《春江花月夜》是晚會的壓軸曲目,電視臺要直播,能穿著平時樸素的衣服出席這樣盛大的晚會嗎?
其實她有足夠的錢把它買下來。包里有一張牡丹卡,是安送給她的。安是一家公司的老總。一個月前,他在一家茶坊里見到了彈箏的蕪。衣著樸素、氣質清雅的蕪凝聚了古代女子所有溫柔典雅的美,安心動了。他送給蕪這張卡,可蕪沒有用過一次。
“這件衣服只有一件,只有像您這樣的人才能穿出它的高貴……”
高貴。蕪沉默了。她看著擦肩而過妝扮入時的女人,她們才是這個城市中高貴的階層。蕪眉頭緊鎖,咬了一下嘴唇?!霸倏纯窗??!比缓笞叱隽四羌液苡忻姆b店。
中秋節(jié)的晚上,一輪明月從天邊升起,大地沐浴在一片清輝中。晚會開始了,蕪站在后臺的幕布旁,望著演員們絢麗多彩的服裝,心里有點失落。蕪穿著一襲白色的長裙緩步走上臺。燈光霎時暗淡下來,蕪仿佛置身于一片朦朧的月光下,她輕輕撫動了琴弦。蕪用靈巧的手指彈奏著,古箏那低沉寬廣的音色向人們講述著一個美麗的傳說:一群臥在泉溪邊冰冷沉默的石頭,在皎潔的月光下,一個個嬗變成美麗的仙女,在潺潺流動的泉水旁翩翩起舞。當天色蒙蒙欲曉時,懷著對人間的萬般眷戀,萬種柔情,慢慢地,又變成冰冷沉默的石頭……
人們在輕柔舒緩的樂曲聲中深深地陶醉了。舞臺燈光隨著樂曲的結束緩緩地亮起來,她起身謝幕,臺下一陣陣掌聲如奔涌的潮水漫了上來。
晚會結束了,蕪隨著其他演員走出演播大廳。月光下她的白色長裙更映襯出了她的脫俗清雅,仿佛傳說中嬗變的仙子。忽然聽到有人輕喚她。
是安。他牽挽著一個女人走過來。蕪一眼看到了那件紫色的天鵝絨晚禮服,那長長的一字領,領口鑲著幾粒盈目小鉆石的絹花……
“你的禮服真美?!笔徝摽诙觥?/p>
安輕輕握了一下蕪的手,并給蕪介紹他的妻。你應該學學她的氣質,他對妻子說,而贊許的目光仍停留在蕪身上。
女人的目光從安的身旁射過來,聲音幽幽地吐氣如絲:“你的氣質真好?!?/p>
蕪報以淺淺的笑,然而她深深地吃了一驚。蕪看到那雙黑眸中,滿含著哀憐和怨憤。望著這位穿著華貴禮服但俗艷無比的婦人,蕪霎時感到心中的自信和孤傲一下子被沖垮了。
蕪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當她路過那家服裝店時,望著櫥窗里的時尚服裝,腮邊涼涼的,是淚。她摸出了那張銀行卡,蕪不知道這里有多少錢,但它足以讓她在高檔時裝前不再游移,面對燈紅酒綠不再徘徊,不再窘迫不再無奈。
蕪走在江邊,任風輕輕吹著長發(fā),她想起了那件紫色的天鵝絨禮服,想起了安身旁的那雙眼睛,心里一陣悵然。手中的那張卡在月光下發(fā)著誘人的光,然后輕輕地飄落到了江水里。
中秋之夜的月光很美。路旁傳來她熟悉的《春江花月夜》樂曲。蕪又想起了那個傳說。清苦而又清高的自己,在音樂的靈泉中浸潤濯洗過后,依然要回到凡俗的日子里去,去為生存奔波,去度過原本渺如塵芥的人生。
蕪折身走進了一條小巷。皎潔的月光傾瀉在白色長裙上,使她像一位翩躚的仙子。四周空曠靜寂,而邈遠的天際仍回響著那優(yōu)美的《春江花月夜》。
(原文有刪改)
1.文中多處寫到美麗皎潔的月色,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結合全文,概括并簡要分析蕪的形象特點。(6分)
答:
3.小說刻畫蕪這一形象運用了多種手法,試舉例加以分析。(4分)
答:
4.你認為小說結尾蕪將牡丹卡扔進江中這個情節(jié)的安排合理嗎?請結合全文,簡要說說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答:
二
快樂的魚和憂傷的蝴蝶
駱玉明
《逍遙游》中的大鵬也許是中國文學里最為氣勢恢弘的意象。它從巨大的鯤魚變化為鳥,在海面上展開不知有幾千里寬廣的翅膀,激起三千里高的巨浪,拍擊著海上的飆風,上升到九萬里的高空,俯視一片蒼蒼茫茫的大地,從北海飛向南海。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遏大鵬的飛翔,那是對自由的想象。
莊子的日子過得頗為清苦,常常是面黃肌瘦,一度織履為生?;蛟S正是在某一天,他身背一捆麻鞋上集市叫賣,舊布大袍空蕩蕩飄在風里,眉頭緊鎖,忽然仰望云天,眼前幻化出大鵬翱翔于九天之上的壯麗景觀,他嘆息了嗎?
在江南的園林中,少不了曲折的河流池塘,養(yǎng)著悠閑的魚兒;水岸邊少不了長廊或者小亭,那是供人憑欄觀賞魚兒嬉游的地方。有時在那些長廊或小亭中會見到一方匾,大抵是寫了“魚樂”這樣的字面,那也是出自《莊子》的典故。
莊子和他的朋友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魚悠悠然游于水中,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質疑:“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莊子反詰:“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魚的快樂?”
這后面有一段詭辯式的申論,我們不去管它,關鍵一句,是莊子最后所說“我知之濠上也”(我是在濠水邊上知道的)。也就是說,所謂“魚樂”歸根結底是莊子自己情感體驗的結果。魚在水中游動,姿態(tài)輕靈而敏捷。人在觀賞魚兒時,內心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模仿了它的動作,自己好像已經變成了一條魚兒,充溢著自由無礙、活潑歡暢的快感,這時候,當然覺得魚是快樂的。這快樂其實來自人的內心,與魚是否快樂并無關系。同時,這種感性活動又純粹是個人性的,無法也沒有必要在不同的兩個人之間達成一致。兩位哲學家爭辯“魚是否快樂”,實在是找錯了題目。
莊子說魚是快樂的,這也是一種對內在自由的體驗。進一步說,在道家思想中,當人擺脫了社會權力、規(guī)則、思想的約制,當人不再掛念俗世的得失與榮辱,孤獨而又無所羈絆地面對大自然時,他得以回復到自由的天性。和人的社會性存在不同,自然是自在自足無外求的存在,它是“道”的外現(xiàn),也是自由的依據(jù)。
東晉簡文帝司馬昱受制于權臣桓溫,做皇帝了無趣味。一日入華林園,游覽中回頭對左右說:“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边@里“濠”就是指莊子與惠施游于濠上說魚之樂的故事,“濮”是莊子的另一則故事:他在濮水邊釣魚,拒絕了楚威王使者的重金禮聘。
但自由如果僅僅是精神性的,如果只能寄托于云天之外,寄托于春花秋葉,鳥飛魚躍,山峙水流,人又怎么去應對他的現(xiàn)實生活呢?權力和由此派生的規(guī)則并不會因為你的美妙幻想而消失,它丑陋粗暴而剛強。
《莊子》書里,《齊物論》一篇用了深刻的辯析來論證人世根本的虛幻性。人們爭執(zhí)不休的道理只是些沒有意義的言辭,不但是非的對立是虛妄的,就連夢與覺、生與死的對立,也是虛妄的。文章用寓言做結尾,它是中國最有名的寓言之一;“人生如夢”是句說濫了的老話,其原始出處就在這里:
莊周夢見自己成為了一只蝴蝶,那翩翩飛舞的蝴蝶,并不知道自己是莊周;忽然醒來,又是一個僵臥的莊周。這一變化中,到底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了莊周,還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兩者之中,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存在?
人如果不能在現(xiàn)實中一寸一分地堅持自由的權利,爭取自由意志的實現(xiàn),便無從把握生命的流變,最終只能把整個世界和全部人生描寫為巨大的虛幻。而純粹的虛幻又令人暈眩,于是轉而尋求美感的存在。所以如夢的人生,有時有大鵬翱翔,有時有快樂的魚,有時有憂傷的蝴蝶。
(選自《瞭望東方周刊》,原文有刪節(jié))
5.作者為什么說“兩位哲學家爭辯‘魚是否快樂,實在是找錯了題目”?請依據(jù)原文,分點作答。(6分)
答:
6.第七自然段中引用了東晉簡文帝司馬昱的話,有哪些作用?(4分)
答:
7.莊子拒絕了楚威王使者的重金禮聘,這體現(xiàn)了他怎樣的追求?篇末的“所以如夢的人生,有時有大鵬翱翔,有時有快樂的魚,有時有憂傷的蝴蝶”,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4分)
答:
8.文中指出“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遏大鵬的飛翔,那是對自由的想象”,請聯(lián)系學過的《逍遙游》,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逍遙游”的境界,并簡要評述道家這種思想的積極意義(或消極影響)。(8分)
答:
參考答案
1.①緊扣題目,將月色與音樂相結合,營造了一種寧靜清雅的氛圍;②以月色烘托蕪高雅脫俗的氣質和澄澈純潔的心靈,更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品主題。(每點2分。)
2.①蕪氣質高雅,琴藝高超;②她并非不染紅塵,也有世俗虛榮心,面對誘惑也曾猶豫動心;③但終能拒絕誘惑,自尊自愛,潔身自好。(結合文本分析,每點2分。)
3.①心理描寫。如“那幾個數(shù)字,讓她的心陡地一顫”“能穿著平時樸素的衣服出席這樣盛大的晚會嗎”等,表現(xiàn)了蕪面對天鵝絨禮服時內心的矛盾和掙扎。②神態(tài)描寫(或“肖像描寫”)。如“當她路過那家服裝店時,望著櫥窗里的時尚服裝,腮邊涼涼的,是淚”等,表現(xiàn)了蕪失落悲傷的心情。③動作描寫。如“她靈巧地做了一個撫琴的動作,纖纖細指翹起來,宛若幾絲嬌嫩的花蕊”“她輕輕撫動了琴弦。蕪用靈巧的手指彈奏著”等,表現(xiàn)了蕪的氣質高雅、技藝高超。④烘托和反襯(或“側面描寫”)。如以臺下觀眾深深的陶醉和如潮的掌聲烘托蕪演出的巨大成功,以安妻的俗艷無比反襯蕪的高雅脫俗等。(答出兩點即可。答案之外另舉他例,言之成理亦可。)
4.示例:這一安排是合理而巧妙的。①從情節(jié)結構上說,將牡丹卡扔進江中與接受牡丹卡、是否使用牡丹卡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安排使小說情節(jié)完整而又變化起伏。②從形象塑造上說,將牡丹卡扔進江中,表現(xiàn)了主人公從受到誘惑到拒絕誘惑的嬗變,使人物內心世界豐富,形象豐滿。③從主題上說,蕪的舉動是一種干凈生活、清白處事觀念的張揚,有助于小說思想內涵的表達。(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給分。若答“這一安排不合理”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5.①人觀賞魚兒時覺得魚是快樂的,這快樂其實來自人的內心,與魚究竟是否快樂并無關系;②覺得魚快樂這種感性活動又純粹是個人性的,無法也沒有必要在不同的兩個人之間達成一致。
6.①表明莊子思想影響深遠,并為下文深入一層展開論述設伏;②“便自有濠、濮間想也”一句在結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7.(1)這體現(xiàn)了莊子對自由的追求,對俗世的得失榮辱的淡然。(2)篇末的“所以如夢的人生,有時有大鵬翱翔,有時有快樂的魚,有時有憂傷的蝴蝶”,在結構上具有綰結全文的作用。
8.第一問:示例:“逍遙游”即擺脫追求功利之心,擺脫利害得失的束縛,外界任何事物的誘惑都不能擾亂自己,使自己的精神達到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一種自由境界。第二問:示例1:積極意義:社會和人生若全都只取入世之思想,那么,這個世界將會充斥著無可調和的沖突,由此引起的后果只能是社會走向崩潰,人生走向毀滅。當社會、人生的諸多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極致時,唯有以出世思想來應對方能化解。這就需要做到順乎自然,忘卻自我,臻于天人合一的境界。示例2:積極意義:人類的一切創(chuàng)造都需要擺脫功利的束縛,在忘我的境界中才能實現(xiàn)。無論藝術家的審美創(chuàng)造還是科學家的科學發(fā)明,都需要這樣的境界。如果創(chuàng)造者不能從利害得失的束縛中超脫出來,他們的精神就會受到壓抑,所進行的創(chuàng)造就會受到阻滯甚至夭折。示例3:消極影響: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每一個個體的進取和奉獻。如果大家都失卻自我,放棄對功名的追求,那么誰還會去拼搏,去創(chuàng)造?進而,社會何以發(fā)展,人類文明何以進步?人類豈不永遠處于蒙昧時代?
(作者:唐惠忠,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