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盧子越,女,2000年4月出生,寫作、旅游、聲樂、主持,樣樣喜歡。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堅持寫日記,有多篇作文發(fā)表在《新作文》《初中生寫作》《溫州日報》等雜志報紙上。2013年10月,作品集《老家黃檀硐》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連續(xù)兩屆獲溫州市小文學家提名獎、樂清市小文學家。
就讀班級:浙江省樂清市樂成公立寄宿學校初二(16)班
最愛讀物:《看見》《三毛作品集》
敬佩人物:班主任、語文老師王敏,央視《遠方的家》攝制組記者、編導
個性語錄:有準備,就有機會
創(chuàng)作感悟:
我是一個愛生活的女孩,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捕捉生活中每一個美妙的瞬間已成為我從記日記開始的一種難以改變的習慣。堅持記日記不僅是對自己生活點滴的積累,更是對自己寫作的一種提高和鍛煉,而且在記日記的過程中自己也會變得更加愉悅。堅持記日記,也有利于考場作文——根據(jù)平時積累的素材,并有意識地運用學過的寫作方法,這樣寫出來的考場作文,雖然不能保證得高分,但一定不會使自己失望。
它美得不俗,美得不膩,美得不拘一格,美得超凡高雅,從頭到腳都散發(fā)著一股獨特的魅力。它水為之,而寒于水,它就是老家黃檀硐罕見的冰雕。
當車緩緩駛?cè)氪鍠|隧道,隧道口的景象使我如同置身于夢幻之中。
你看,這一根根晶瑩剔透的冰條兒,遍布了山崖的兩側(cè),它們或是倚貼著石塊,賜予石塊一件閃亮之極的衣裳;或是頑強地懸于石尖,那細細長長而又光滑無比的冰條兒,自然地垂落石壁,好似一根根輕捷柔軟的手指,而冰條兒融化時發(fā)出的點滴水聲,就是那纖纖細指彈奏出的動聽的樂曲兒;或是……好奇的我伸出雙手小心地撫摸著冰條兒,哪知它是這般弱不禁風,“喀”的一下斷了。仔細地端詳著手中的冰條兒,竟是件宛如天成的冰雕藝術(shù)品,堪與哈爾濱的冰雕相媲美。更奇的是,你說這像什么,它就像什么:扛于肩上,像一部機關(guān)槍;拿于手上,像一把長矛;托于手上,像一支玉笛……喚起了我們無數(shù)美好的遐想。
進入五龍谷景區(qū),當你攀登于林間崎嶇的山嶺時,你又會感受到冰的另一番風味。那微弱的冬陽之下,山間的一切,好似一顆顆星星,閃呀閃的!低下頭,一叢與眾不同的小草映入了我的眼簾,小草的綠非新綠,非墨綠,而是一種我從未見過的熠熠生輝的綠。我小心地碰了碰它,出乎意料的是,這小草的葉片外竟然裹披著一件薄而透亮的冰衣。是的,它確乎與冰緊緊地相擁在了一起。瞧,那被冰裹著的草兒彎彎的葉片,形成了一件美麗的藝術(shù)品,確切地說,應該是美麗的風景線。它是多么頑強啊,在如此冷徹心扉的寒冰之中,竟能活得這般有生機。
竹林深處,懸崖底下,一棵嫩竹靜靜地躺在冰中,或許是經(jīng)不起冰的壓迫和折磨倒下了吧。不,它是為了黃檀硐出更多的奇觀而不惜犧牲自己。許多的冰柱依偎著這棵翠竹生長著,形成了壯觀的峰群之景。一座座山峰,白中帶亮,亮中帶閃,閃中夾綠,可謂美得無瑕而又有生機。
抬起頭,是懸崖,懸崖上是冰,對,是一幅奇妙無比的壁畫。這是一幅意境深遠的古琴畫,根根細柱就是古琴上的絲絲細弦,微風撥動著琴弦,仿佛奏出了一首首優(yōu)美的樂章。倒著看,又像一副生機勃勃的竹林圖,一株株春筍紛紛破土而出,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一夜間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
前方,瀑布底下,純白色的一片,好像是冬天里的雪堆,走近看,沒想到這竟然是冰堆。昔日的瀑布流水,消失不見,懸于峭壁上的是一朵朵冰花,那兒一叢,這兒一簇,競相開放。然而時不時從天而降的,并非流水,而是一粒粒晶瑩的冰粒兒。它拍濺在冰堆上,發(fā)出了“滴答”的響聲,似乎在彈奏著鋼琴曲呢。
走進村內(nèi),抬頭看看四周的山岡,一根根冰柱在山壁上蜿蜒著,猶如一條威猛的巨龍,降臨在了這座美麗而古老的村莊;又如一條價值連城的水晶項鏈,鑲嵌在翠綠的山腰。
黃檀硐冰雕,是天工神斧之作,是古村的一大奇觀!
微訪談
新作文:總有一些契機讓我們擁有終身的愛好,你是如何愛上寫作的?
盧子越: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著意培養(yǎng)我對寫作的熱愛。上小班的時候,每天他們都會引導我將一天中有趣的事情說出來,他們記錄下來。從中班開始,我在說日記的同時,會拿起筆在紙上用畫畫或點點點的方式,記下自己一天的生活。進入小學一年級之后,我開始每天堅持記日記。每當我看著自己的一篇篇日記,總會很開心,特別有成就感。而且我的日記還經(jīng)常發(fā)表在報刊上,這無疑給了我巨大的寫作的勇氣和信心。我就是在堅持記日記的過程中愛上寫作的。
新作文:談談《古村“冰雕”》和《追夢從十五厘米開始》這兩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靈感吧。
盧子越:想到寫《古村“冰雕”》是因為那天在黃檀硐看到漫山遍野的奇形怪狀的“冰條兒”,我不禁想到哈爾濱的冰雕,雖然這兒的“冰條兒”比不上哈爾濱冰雕人工雕琢的精致,但每一處冰條兒,無疑都是一件藝術(shù)品,于是我就決定把這漫山遍野的冰當作一件件冰雕藝術(shù)品來寫。
至于《追夢從十五厘米開始》,是我在體育跳遠考試之后,在日記本上的有感而發(fā)。因為當時的我在面對這通過努力獲得的十五厘米的進步時,實在太詫異,太興奮了,于是我就用文字記下了這全過程。我想這不僅是對生活點滴的記錄,也是對我未來人生的一種啟迪和感悟。
新作文:這兩篇文章都來源于你的實際生活,請你談談生活與寫作的關(guān)系。
盧子越:寫作源于生活,要想寫好一篇作文,就需要我們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欣賞生活,學會從生活中提煉好的素材與角度。每一個周末放假,爸爸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特別是節(jié)假日,他們總會安排我出去旅游。每一次出去游玩的時候,我總會比別人多一分觀察,我會挑選游玩過程中那些比較獨特的事情寫下來,這樣寫出的作文總能比別人多幾分新意。我覺得,只有好好把握與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才能夠更輕松地應對寫作。
新作文:都說沒有閱讀就沒有寫作,你平時喜歡讀什么書?對讀書有什么認識呢?
盧子越:我平時比較喜歡閱讀一些更貼近于生活的書,比如龍應臺的《目送》,柴靜的《看見》。我覺得讀書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閱歷,拓寬知識面,更重要的是,讀書對我們平時的寫作幫助很大。我經(jīng)常會試著模仿一些書中比較優(yōu)美獨特的文字風格來寫一篇作文,同時加上一些自己的創(chuàng)造,每一次總能夠得到語文老師比較高的評價。而我自己也覺得,通過對書籍的學習,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
新作文:你現(xiàn)在是最愛做夢的年齡,你對自己的未來有什么期待呢?
盧子越:我希望自己在長大之后能成為一名像柴靜一樣的記者,每天的工作就是深入社會,了解社會。這樣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閱歷,還能在當一名記者的同時,當一名業(yè)余的作家,每一天的工作經(jīng)歷,就是寫作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