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廟宇的密度堪稱全球第一,全臺登記在案的廟宇、教堂約為1.5萬座,平均每個縣市就有600余座,加上沒登記的,數(shù)字更大。臺灣廟宇文化蔚為大觀,多少年來,信眾來到廟宇,在佛像前燃香朝拜,早已成為臺灣人的尋常事。
臺灣寺廟多這一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要追溯到臺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時空環(huán)境。早年間,大陸先民拓墾臺灣,搖一葉扁舟,渡過“黑水溝”(由于水極深而呈墨色),船上通常放著兩樣貴重的東西:一是祖先牌位,二是參拜的神明。到了臺灣,卻發(fā)現(xiàn)那里并不是想象中的鳥語花香,氣候宜人。清朝大臣李鴻章曾經(jīng)上書慈禧太后,形容說,“臺灣乃蠻荒漳癘之區(qū),蠻荒之島”。如此情況下,祈禱神明保佑就成了精神寄托,而后來,對于已經(jīng)遷臺的后人來說,拜神明中又多了溯源和傳承的成分。因此,各類廟宇在臺灣各處出現(xiàn),且數(shù)百年來長盛不衰。(木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