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調,估計是中國一種特有的特殊的人員流動方式。常見于政府及公營機構,被借調人員從原任單位臨時性被其他機構單位“借”用任職,執(zhí)行指定的任務,被借用人員原有隸屬關系不變。被借單位出錢出工,某種意義上,是借調單位“揩”了被借調單位的“油”。在政府和公營機構占主導地位、擁有最大資源的社會,這種借調“揩油”自然常見,而且理由總是冠冕堂皇。
臨近1990年代中期,我(本文作者朱學東)也曾是借調大軍中的一員。20年前,我的中學好友把我介紹給他的一位熟人,當時是新聞出版署報紙管理司的一位領導。同學的本意,是希望這位領導推薦我去光明日報社。聊下來,領導覺得我素質不錯。領導跟我介紹了《光明日報》的一些情況,然后說,也別去什么報社了,司里缺人手,建議我先借調到司里,如果表現(xiàn)不錯,過一年辦正式手續(xù)調司里工作。
彼時的中國,小平南巡之后,報紙改革初起,活躍得很。在報紙司來往的,有各部委各省市報紙出版管理部門的人員,有主流的部委省市機關報的領導,也有當時還在邊緣的市場化報紙的領導;報紙司還訂有各種港臺報紙,比如《聯(lián)合報》、《中央日報》、《明報》、《星島日報》、《東方日報》,等等。
這些人員和報紙,于我,完全是另一個世界的,過去我沒有任何機會有這樣的交流和接觸。我的世界和視野一下子開闊了起來。我后來常跟朋友說,我在傳媒行業(yè)的成長,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而這開始,便是從借調時開始的。
除了這樣的機會,我借調期間,第一次跟著領導出差寫文件是去大連,是討論報紙出版管理暫行規(guī)定的會議,第一次參與文件會簽前提建議是全國婦聯(lián)的“母乳喂養(yǎng)好”——有些滑稽,不過彼時文件的文字質量還是不錯的……摘自《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