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件藝術作品既是由一定物質材料塑成的一個感性的形象,同時這個物質的感性形象又體現(xiàn)了精神性的東西,即思想、感情、愿望、理想,等等。中國寫實畫派的作品也是這樣。其根本藝術價值就在于它所呈現(xiàn)出的當代社會中的“精神品格”。
關鍵詞:中國寫實畫派 人文精神 藝術品格
油畫在中國發(fā)展了近百年,自從它傳入中國,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精神和民族風貌便融入其中,賦予它以民族特色,從而才有了格調較高的藝術作品。寫實油畫作為油畫的一種創(chuàng)造方法與創(chuàng)作觀念,在中國特殊環(huán)境的影響下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深入社會、洞察生活,創(chuàng)作出了一批批精彩絕倫的作品。2005年成立的中國寫實畫派更是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與民族風貌融入作品中,其“精神品格”的內質緊扣著中國文化脈絡與民族精神內涵,使得中國社會現(xiàn)狀與寫實油畫的“精神品格”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用中國文化脈絡對西方傳統(tǒng)油畫做出了本土化的“詮釋”。
“精神品格”有多重含義。邵大箴曾說過:寫實油畫作品中的“精神品格”就是在題材內容和視覺語言中,感覺其精神指向,文化內涵的深度和藝術趣味以及格調的高低等等。概括來說,寫實主義油畫作品的精神品格就是作品凸顯出來的“人文精神”與“藝術品格”。
人文精神
當今的人文精神應該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為終極目的的整個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它是一種人類的自我關懷,表現(xiàn)為人對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xiàn)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fā)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同時它還表現(xiàn)為自省、批判、超越的意識,反省人生缺陷進而追求理想的人生,反思社會的缺失進而追求理想的社會,關注時代的精神進而追求超越現(xiàn)實的理想境界。所以“人文精神”的實質就是中國古代儒、道文化在各種文化中體現(xiàn)的“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的觀念。
從寫實油畫的角度來說,“人文精神”就更為重要了。它要求藝術家對現(xiàn)實給予證實,對社會現(xiàn)實的矛盾和不平等進行解釋和描繪,同時要具備良知和社會應有的責任感,以及對人命運覺醒上的人文關懷。因此,寫實油畫在題材與內容上總是在人和社會的關系中發(fā)掘,藝術家總是帶著“人性”的思考用寫實的語言來提出問題。
藝術品格
藝術品格屬于藝術接受、評論、美學的范疇,指文學藝術作品的質量、品位、格調。在油畫范疇內,寫實油畫要比其他的繪畫風格更需要藝術的品格與格調。從作品的精神性來說,這是衡量一幅優(yōu)秀作品的標準。陳燮君認為:“寫實”是一種基本的繪畫方式,從藝術方法論的高度,闡述寫實油畫并不排斥“精神品格”,更不能沒有“藝術格調”。一幅作品的格調直接映射了藝術家藝術的修養(yǎng)與內涵,因此,寫實藝術家在探索繪畫造型語言與技法語言的同時還需要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豐富人生的閱歷,才可能提高作品的“藝術品格”。
中國寫實畫派人文精神的探索
中國寫實畫派崇尚寫實,尊重現(xiàn)實,他們認為當代中國的現(xiàn)實主義不應該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否定,而應該是對現(xiàn)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內省與思考,它可以通過很多語言形式表達出來。王沂東的作品多數(shù)描繪的是沂蒙山地區(qū)的風土人情。他以剛結婚的女性形象為切入點,以中國傳統(tǒng)的顏色紅色、黑色、白色為畫面主色,通過對女性細膩柔美的刻畫,表現(xiàn)藝術家對中國傳統(tǒng)女性單純、寧靜的形象的向往與贊美。
李貴君的人文精神則以都市生活作為切入點。他的作品《迷》、《無聲》均以都市白領女性為主,其形象纖細、羸弱,白皙的面頰與溫和的色調處處體現(xiàn)了年輕女性處于都市中的那種獨有的知性美,同時也暗示了都市麗人被欲望控制又被欲望消費的私密的精神狀態(tài)。
郭潤文的作品雖然來自于現(xiàn)實,卻不對現(xiàn)實做直率、逼真的表現(xiàn),而是采取象征、隱喻的手法對現(xiàn)實進行描述。他的作品《永遠的記憶》刻畫了一臺舊式縫紉機,它好似正在被人操作中。這種存在于現(xiàn)實中但又有著虛構成分的事物讓觀者停留在現(xiàn)實與虛構之間,并對事物的發(fā)展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它暗喻了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脈絡都是從稚拙走向精良,再由精良走向衰落。
從上述對中國寫實畫派一些作品的分析來看,中國寫實畫派對當代社會“人文精神”的追求與探索是多渠道多角度的,筆者將其總結為三個方面:民俗風貌、都市人文和象征觀念。
藝術品格的多元化探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jīng)濟結構與社會結構都在進行著各種適應性的調整,與此同時,中國與外部文化的交流也開始增多,各種各樣的外國文化蜂擁而來,中國本土在當代成了外來文化大舉實驗的土壤,各種新興事物、文化充盈在社會的每個角落。由于外部環(huán)境的急劇變化,大眾的藝術欣賞結構也在價值觀念多元化的同時,由單一性轉向了多元化,而藝術品格也由之前的單一性的主旋律變?yōu)榱硕嘣睦硐胱非蟆?/p>
對寫實油畫而言,它不再是一味地謳歌理想中的社會主義,有的藝術家將藝術視點切入到了社會現(xiàn)象中,開始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反思社會中的矛盾現(xiàn)象;還有些藝術家避開當下敏感的話題,將視點投注于靜物或風景中,用寫實油畫最純粹的語言來表述個人的情感與觀點。此時的寫實畫派雖然仍然堅持以反映社會現(xiàn)實、深思社會矛盾、挖掘人文精神為出發(fā)點,但其藝術品格也有了多元化的發(fā)展。藝術家對品格追求有的崇高,有的磅礴,有的敏銳等,正是這種多元化的品格才造就了當代中國寫實畫派豐富的視覺語言,讓他們以一種新的視角審視社會中的各種現(xiàn)象與矛盾。
詹建俊這樣說過:“寫實油畫”作為油畫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和所有藝術一樣,其根本藝術價值應在于它所體現(xiàn)出的“精神品格”。中國寫實畫派作為一個以寫實為觀念、為語言的油畫藝術派系,它作品的“精神品格”以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的方式表述了當下具有代表性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以人性為焦點,配合不同的格調,完美地演繹了社會與寫實油畫之間的關系。
注釋:
[1] 易經(jīng)·賁卦講:“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已化成天下?!?/p>
參考文獻:
[1] 中國油畫學會.中國油畫學會文獻集[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10
[2] 龐茂琨.油畫語言[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
[3] 郭潤文.價值的鏈接[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0
[4] 殷雙喜.人文精神的價值[N].文藝報,2004(10-11)
[5] 劉淳.中國油畫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
作者信息:
劉添,河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美術館學術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