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的一次讓步
■劉青松
1983年6月1日,中央召開民主黨派會議。會上,胡耀邦說出了“毋忘團(tuán)結(jié)奮斗,致力振興中華”兩句話。散會后,前來采訪的新華社記者李尚志請示胡耀邦:能不能把這個對聯(lián)寫進(jìn)報道?“什么對聯(lián)?”胡耀邦問?!熬褪恰鹜鼒F(tuán)結(jié)奮斗,致力振興中華?!焙钚α诵φf:“算什么對聯(lián)?我不過是總結(jié)大家發(fā)言罷了?!庇捎诤钍羌聪v話,為準(zhǔn)確起見,李尚志把采訪本遞給他看。“有個字不對。”胡耀邦邊說邊用筆將“勿”改為“毋”。李尚志正準(zhǔn)備離開,胡耀邦又把他叫了回來:“我還想改兩個字。把‘致力改成‘務(wù)期,你看怎么樣?”“不好?!崩钌兄痉浅8纱嗟卮鸬?,胡耀邦開玩笑說:“你這個記者這么厲害呀?我講的順口溜,我自己要改都不行嗎?版權(quán)是我的嘛。”“不好就不要改嘛?!钡钌兄救詧猿肿约旱挠^點。
其他領(lǐng)導(dǎo)人過來了,愛同記者開玩笑的中央書記處書記陳丕顯笑著揪著李尚志的耳朵:“你這個記者好大膽,敢與我們的總書記吵嘴,該揪耳朵?!崩钌兄沮s緊說:“不敢,不敢,我只是作為—個普通黨員,向總書記提個建議?!焙罟笮ζ饋恚骸岸凡贿^你們年輕人。好,就按你的意見辦,不改啦?!?/p>
王陽明贊聾
■關(guān) 特
《王陽明全書》有一段記載:有位聾啞人叫楊茂,王陽明不懂手語,無法跟他交談,只好用筆代言。
王陽明問:“你的耳朵能聽見是非嗎?”
“不能,因為我是聾子。”楊茂答。
“你的嘴巴能說出是非嗎?”王陽明又問。
“不能,因為我是啞巴?!睏蠲?。
“你的心能分辨出是非嗎?”王陽明再問。
“能?!睏蠲⒓椿卮?。
于是,王陽明說:“你雖然是個殘疾人,但是,你的耳朵關(guān)閉是非,嘴巴封鎖是非,省了很多是非。只要你的心能明辨是非,這就足夠了。”
有的看上去貌似健全的人,其實靈魂是殘疾的:耳朵用來聽是非,嘴巴用來說是非,心未必能分辨出是非。
“兩口子”的由來
■曉 錢
民間慣喊的“兩口子”,卻有一個特別的來歷!
清朝乾隆年間,山東有一個叫張繼賢的讀書人,一個偶然的機(jī)會,與本地惡少石萬倉的妻子曾素箴相識,二人一見如故,互抒胸懷,愛慕之心漸為他人所知。石萬倉本酗酒成性,一次,因飲酒過度,酒精中毒身亡。石家人告到縣衙,說曾素箴因偷奸殺死親夫。縣官接狀后,不問是非原由,即把張繼賢和曾素箴打入大牢,判為死刑,押到京城執(zhí)行。一次,乾隆皇帝閱案,看到了張繼賢的供狀,見文筆不凡,于是,決定親自到牢中看看張繼賢究竟何人。言語交談中,乾隆皇帝發(fā)現(xiàn)張繼賢既是個才子,又品行端正,便有心救他,于是改待監(jiān)收容。這時,乾隆皇帝私下江南,在山東、江蘇交界微山湖時,停留了幾天,并熟悉了這里的山山水水。想起張繼賢案,心生一計,于是御批:將張繼賢發(fā)配到臥虎口,將曾素箴發(fā)配到黑風(fēng)口。張繼賢、曾素箴聞此消息,喜出望外。因兩山口相距不遠(yuǎn),從此二人在此地結(jié)婚,各居一“口”,互往互來。他們這樣來往于臥虎口與黑風(fēng)口,于是人們稱他們?yōu)椤皟煽谧印?。后來,“兩口子”就演化為“夫妻倆”的意思了。
又有民俗學(xué)家考證,“兩口子”的說辭,出自晚清文人《燕京雜錄》里的一則筆記,說的是有兩位府衙錄簿,掙同樣工錢,當(dāng)一個新娶了妻子后,另一個依然是單身。由于這光棍漢向來與同事交好,便情愿把自己的一半工資,贈予他花費。附有字條寫道:些許碎銀錢,笑納勿推辭;我只單口漢,君乃兩口子。此“兩口子”意即“你們兩個嘴巴吃飯的人”。由之,“兩口子”便成為夫妻倆的確指。
王安石首創(chuàng)圈閱
■一 文
自三國時,就有在文字和契約上簽字署名的做法,稱為“押”。唐宋時,大臣們進(jìn)呈公文或傳閱書牘時,不再署全名,只寫自己的字。王安石當(dāng)宰相后,每天要接觸大量的公文、呈文,并寫上“石”字。他是急性子,且不太注意書寫,“石”字常被他寫成一橫一撇下邊再加一個圓圈。后來,他索性去掉橫和撇,僅保留了那個圓圈。時間一長,其他同僚跟著效仿,久而久之,圓圈就變成了“閱畢”文件的特殊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