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婧婧
想觸摸歷史,探尋文化底蘊,最好是四處走走。朋友說位于天津薊縣境內(nèi)的“京東第一山”盤山不但風光秀麗,而且沒有城市的喧鬧。城市的擁擠、工作的壓力讓我渴望那種寧靜的大自然氣息,于是我滿懷愜意之情,前往清乾隆皇帝盛贊的盤山。
從薊縣向西北行駛15公里,便到了蓮花嶺盤山入口處。盤山因她雄踞北京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盤山古名盤龍山、四正山、無終山。因它蜿蜒盤踞,“形無定向勢如龍”,故名盤龍山。因它一峰獨起,獨立無依,蜂窩蓮瓣,四面如一,故名四正山。因它位于古無終國,故名無終山。曹操《表論田疇》說:“田疇率宗族入無終山中”。因為魏國田疇隱居無終山,曾為曹操征服烏桓當過向?qū)?,但又拒絕曹操所封官爵,一直隱居山中,所以后人為了紀念田疇,把無終山改叫田盤山,意思是田疇曾經(jīng)在山中盤桓。省略叫法為“盤山”。盤山是燕山山脈南緣的一段,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10公里,雄偉多姿,景色幽古,久負盛名,曾入中國15大名山之列。遠在初唐時,太宗東征凱旋途中到此游賞,就曾贊口不絕。到明清兩代,這里建起寺廟72座、寶塔13座,行宮、樓臺比比皆是,景況空前。
由蓮花嶺西路登山,穿過“京東第一山”牌坊,門口幾個紅色大字寫著:盤山旅游風景區(qū)。聽導游介紹:清乾隆皇帝先后巡幸盤山32次,留下了歌詠盤山的詩作1366首,并發(fā)出了“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嘆。能讓一個皇帝多次臨幸,又如此歌詠的山岳景觀,恐怕寥寥無幾,足見盤山的魅力與神奇。這讓我對盤山有了更多的期待。我們迫不及待地進山了,清澈的溪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芒,不禁讓我低下頭,原來腳下的一切更是妙不可言,遍地的野花,讓人這么的憐愛,想長此以往的在這里看著它們開放,然后凋謝,讓我記住它們帶給我的安逸,盤山帶給我的清新。
從山腳“石趣園”開始攀登,一路拾階而上,途中小路兩側(cè)怪石形態(tài)各異,有的像海豚,有的如鴛鴦,還有的似蟾蜍……不久,就見到一個刻有“入勝”兩個巨字的大石墜入眼簾,腳下一潭清泊,仿佛真把我們帶入了勝地,不由得感嘆,引人之地,靠入境來牽動靈魂。
盤山下盤秀水
經(jīng)過四正門徑、元寶石、迎客松,便到了下盤。下盤以秀水著稱,酈道元《水經(jīng)注》云:“盤山水,水出山上,……去山三十里,望山上水可高二十里,素湍浩然,頹波歷谷,沿流而下……”。
未見泉水便聞巨泉響澗,原來這就是涓涓泉,近前去,手捧一把甘泉,水質(zhì)凜冽甘美,不遠處“滴水瀨”流瀑奔瀉不息,濺玉噴珠,而被譽作“立沛甘露”的紅龍池更是清澈見底。聽說這里的水是從山上的瀑布流下來的,漱峽處的細流,彌漫在空氣中的花香,伴著小鳥的鳴叫,真是感覺不虛此行。
繼續(xù)上行,一片白色聳立,原來是塔林,有塔就有廟,萬松寺。至今我還不太明白為什么寺廟大多都建在山上,是不是因為山林中僻靜的緣故呢?不過現(xiàn)在看來,寺廟里的和尚,好像并不嫌人們的打擾,而且還不亦樂乎,應接不暇。進得門來,煙霧繚繞,香火極是旺盛。
萬松寺清以前稱李靖庵,因唐初名將李靖曾居于此,故名。始建年代不詳,明萬歷年間重修。萬歷四年(1576年),普照禪師來此住持。明神宗朱翊鈞為此庵寫“清心”二字。清初改稱衛(wèi)公庵。因寺周圍有大片古松,故康熙帝賜額稱“萬松寺”,又為正殿書“樂天真”匾。乾隆帝為殿檐題“慈育萬物”額。日本侵華時,該寺毀于戰(zhàn)火,現(xiàn)僅存佛殿石基和《重修李靖庵碑》。在天成寺西側(cè)有座古佛舍利塔,是盤山古塔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八角十三層,通高22.63米,塔身淡黃色。塔身正面有門,內(nèi)置佛龕,側(cè)面有浮雕花窗。出檐為仿木磚雕斗拱,角上出密檐,溝紋大磚砌筑。自魏武帝曹操始,歷代皇帝在盤山辟山建寺,大興土木,修寺廟塔院160多處,最著名的佛寺廟宇有72座,玲瓏寶塔13座。
殿堂的旁邊,還有一鐘樓,想必是和尚撞鐘的地方??磥恚划敿也恢衩踪F,不撞鐘不知和尚怎么當。走在山間,聽著潺潺溪水流,看著蝴蝶山中舞,眼前云霧繚繞,山與天被這云霧連在一起,我想說此景只有盤山有,這勝似仙境的盤山!
盤山石刻、碑刻
寂靜的山里,空曠涼爽,在綠色的海洋中游覽真是很愜意。當然還可以欣賞到歷代皇帝及文人墨客的題詞,也算是種人文的熏陶。他們游山逛景,在盤山鐫刻題記,渲集其秀麗。佛像石刻有千像寺周圍崖壁上,鐫刻站佛、坐佛數(shù)百尊。寺后搖動石淺刻如來佛像。此外,靜寄山莊、土方寺、古中盤亦有佛雕,書法石刻。靜寄山莊以及天成寺、萬松寺等寺廟中著名書法石刻不下60處。碑刻有千像寺前遼統(tǒng)和五年立《千像祐唐寺創(chuàng)建講堂碑》,碑高9尺,寬3尺,正面銘文1600多字,記錄盤山勝景和建寺經(jīng)過。其他碑刻24通。據(jù)統(tǒng)計,目前盤山保存完好、清晰可辨的石刻有224處,其中題字102處,題文22處,題詩120處。在這些石刻中,屬于乾隆的石刻最多,其中題詩118處,題文1處,題字12處,超過了盤山石刻的半數(shù)。在盤山63塊名石中,有9塊為乾隆帝御題鐫刻。這些石刻,現(xiàn)已成為研究盤山歷史、書法雕刻藝術(shù)以及佛教文化的珍貴資料。
盤山中盤奇石
繼續(xù)上行,過萬人悉,登歡喜嶺,即達中盤。中盤奇石嶙峋,或險或怪,千姿百態(tài)。“八石”中的懸空石、搖動石、天井石、將軍石等都在這里,搖動石是一塊狀似壽桃的巨石,但伸手一推它即晃動起來,令人叫絕。登巖石的一角,發(fā)現(xiàn)我如在山之外,恍同隔世。山的寬容,我們真是太小,不夠點綴一角。從高處望去,山谷中植物繁茂,期間點綴零星怪石,有些巨石坐在山頂,很是壯觀。
盤山南天門
繼續(xù)前進后,一塊塊一米來長的石塊兒鋪成的臺階出現(xiàn)在我們的腳下,這就是著名的盤山南天門。南天門坐落在彌勒峰西,紫蓋峰北,掛月峰南。主要有朝天坊、蹬天梯和南天門閣樓等景觀。
蹬天梯從彌勒峰腳下起步,至日巖和月巖之間,斜長380米,水平投影距離324米,寬3米,相對高差150米。起步處設有玉石牌坊,明朝天坊,寬7米,高7.6米,上有麒麟雕像,刀工精細,栩栩如生。最上處設有南天門閣樓。此閣樓吸納我國北方建筑風格創(chuàng)新而成。玲瓏剔透、重檐歇山、黃色琉璃瓦屋面,旋式大點金彩繪。上懸有清乾隆皇帝和當代著名書法家所題匾額楹聯(lián)。正面匾額“南天門”和“千章紫錦”點睛了“雷霆俯視山腰斗,日月橫看樹林懸”的恢宏景觀特色和閣樓的名稱。穿越此廳,可領略云罩寺、掛月峰、定光佛舍利塔等殊勝景觀,給人以登高望險,“宇宙渺無極,吾心與共寬”的特別感受。
到過泰山的人,無不為逶迤曲折的數(shù)千步盤道震撼,無不為雄偉壯觀、氣勢如虹的南天門而傾服。然而此時,我覺得盤山的南天門毫不遜色,只見南天門樓閣如臨天庭,漸離耳目,顯得十分生動,引發(fā)人們極強的登臨欲望。
蹬天梯與周圍山體相結(jié)合,形成一條奪目的風景線。沿途山巒蔥郁,怪石林立,奇木掩映,石刻摩崖等,都與之渾然一體,步移景換,如展畫卷,不斷調(diào)節(jié)和振奮游情,使人層層領略到盤山的秀、幽、雄、險、奇的勝境。有人曾以“空中現(xiàn)閣樓,閶闔神斧開,千蹬舒清眺,壑風萬象來”相贊。我們在山上俯瞰,山中間的小房猶如世外桃源,縷縷炊煙,山間的小石路,乃巧石匠雕刻出,自然又有型,時而起伏時而側(cè)翻,如龍攀附,真有點擔心,太陡了,走在上面都不敢看山下邊,上山亦難也!
盤山上盤奇松
登臨上盤,我們已經(jīng)看到掛月峰,一支獨秀,矗立在萬山之間。周圍松木蒼翠,林翳蔽天,而且長勢怪異,有的似臥龍、飛鷹,有的像鳳翅、傘蓋,難怪有“上盤松”之說。山間的云罩寺,大雄寶殿,擺放的怎么就這么得體,大概使用了黃金分割法,寶殿仿佛掛在了山壁間。云罩寺,是不是有云彩籠罩著為名,山高了,菩薩也高了,真的比下邊的大了不少。 掛月峰,上銳下削,形似竹筍。掛月峰頂,有座建于唐代的定光佛舍利塔,塔高12米,定光佛舍利塔因智源禪師曾藏佛舍利60顆、佛牙一具于塔內(nèi)而得名。塔為唐睿宗延和元年(712年),智源禪師所建。遼、明、清各代重修。塔呈八角,三層磚筑,由臺基、須彌座、塔身、相輪和塔剎構(gòu)成,1985年重修。塔旁摩崖上鐫刻有“去天五尺”,“一攬眾山小”等題記。我佇立在海拔860余米的盤山主峰掛月峰的露臺,深吸一口氣,摻雜著花香樹秀的涼意迎面撲來,很久沒有這么新鮮的感覺了,逃離了城市中鋼筋水泥的禁錮,沒有了車來人往的喧囂,面對滿山的蒼翠與繁茂,心情也似感覺到了新奇的快樂,輕松自然。環(huán)抱在一片綠色的臂彎中,原來生活可以如此愜意安靜。真如刻在石壁上的杜甫名句“一覽眾山小”的感受。
除了掛月峰,還有自來峰、紫蓋峰、九華峰、舞劍峰并稱“五峰”。掛月峰南有紫蓋峰,因峰形如傘蓋,故名。北有自來峰,為盤山第二高峰,海拔857米,又名北臺,舊時峰上有黃龍祖師殿。東為九華峰,山峰陡峭如削,又名削玉峰、東臺、蓮花峰。西側(cè)為舞劍峰,相傳唐將李靖曾在此舞劍,故名,又稱西臺,上有石刻“李從簡曾游李靖舞劍臺”10字,字徑5寸。此五峰山西五臺山對應,號稱“東五臺”。
據(jù)說黃昏暮靄、煙霧朦朧之時,盤山的“三盤”皆被云氣籠罩,身處山中,可見“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此時“山中云氣郁勃彌漫,浩浩如雪海峰巒,出沒其中,如煙檣乘風”,盤山顯得愈加靈秀壯美,獨具魅力。自古以來,盤山的這一獨特景觀,就被文人墨客所嘖嘖稱道,并稱其為“三盤暮雨”,這也是津門十景之一。正是由“三盤”峰巒秀麗清幽、“五峰”遙望云海松濤、“八石”步步有清奇等組成的奇麗景色,形成“山秀石多怪,林深路轉(zhuǎn)奇,三盤無限意,幽絕少人知”的人間仙境。可惜,我們不是真游俠,否則也要在山頂留宿看黃昏暮靄,次日觀日出朝霞了。
站在山頂張開雙臂放眼望去,仿佛我擁有著一切,閉上雙眸深吸一口氣,仿佛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合二為一?,F(xiàn)在可以俯瞰所有了,山、水、樹、霧、路、包括云,都被我盡收。一石壁上書曰“云根”二字,狀似如來探指,其含義不正是說到了云的最高處。那豈不是就到了天的制高點。腳下還一平臺,此處游者皆就地取景,大家異口同聲,與云齊肩。一角石,注明盤山的源頭,我們撫摸著乾隆題記,揮灑下了放縱的影子,快門的聲音或許可以記下什么,起碼自己知道不是在做夢。乾隆爺,我們步您的后塵了。
準備下山了。后山,一條白色的石板路,那是乾隆的御路,有幸踏上,不難想象皇帝當時的心情和文武官員的隨想,好不悠閑。腳下的農(nóng)家小院,優(yōu)雅肅靜,路上的鄉(xiāng)親在熱情的向我們招呼,飄香的農(nóng)家飯,暖暖的農(nóng)家情。我生在農(nóng)村,對農(nóng)家的小院比較熟悉。遠離繁鬧的都市,再沒有比鄉(xiāng)情更誠懇體貼的境地了。突然覺得,就這么走了嗎?盤山你寬大的背影,靠在我的背,我想要抓住點什么,想要記錄下她的輪廓或者聲音,只一天的時間與你如此的熟悉和默契。
我沒有負盤山,盤山也沒有負我。清乾隆皇帝曾作詩1366首來歌頌盤山,我短短的幾句話豈能說盡盤山的美,道完盤山的俏?我只想說明年再來。(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