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龍
三十年前,《小蝌蚪找媽媽》為人熟知,《猴子撈月》風靡一時,水墨動畫當初繁盛至極,而如今卻幾近銷聲匿跡。外人看來并無所謂,而對中國動畫事業(yè)來說,其中三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源于何處,炮制之法
國人以水墨制畫相傳始于唐代,而后水墨畫一脈相承,宋元為最盛。及至當下水墨畫仍有延續(xù)與發(fā)展,可謂由來已久。然而以水墨做動畫,則可說是始于“單口相聲大王”劉寶瑞的口中。
劉先生有一段單口相聲極為著名,說的是相傳晚清時京城有一“花二爺”,花高價買了一幅叫“風雨歸舟”的水墨畫。此畫之神奇,在于花二爺親眼見它在雨天時打開,畫中人為撐傘狀;晴天展開畫卷,畫中人則收傘。這位花二爺將畫買回家去等雨天時展開,可畫中人卻仍未撐傘。尋賣主一問才知此畫一套兩張,收傘一張打傘一張,各為其用?;ǘ?shù)酱藭r才恍然方知被騙。一副畫分兩張,連看則成“動畫”,這幅風雨歸舟稱得上是當時的水墨動畫了。
當然,此為笑談。
然而這笑談卻也引出了水墨動畫的制法——背景以筆墨入畫,濃淡得配,美不勝言;內(nèi)容則全由畫師以鉛筆成工,細致精到。有人誤以為水墨動畫全篇幅皆以水墨制成,殊不知幾千幾萬副畫卷若都以水墨著宣紙制作,根本不可能做到每一幀都分毫不差。
在經(jīng)過繪制后,成片會交給攝制部門,而我們在熒幕上看到的那些仿佛是用水墨畫成,實際以鉛筆完成的人物動物,就是在這一步被“水墨化”的。
制作部門會對所有成片進行渲染,這個過程極為繁復。因為水墨動畫中所有會動的人、物都是用鉛筆完成的,想讓這些鉛筆畫的小家伙們“水墨化”可不簡單。工作人員要把它們中的每一個個體都分為幾個部分,然后分別用帶色的賽璐璐片(一種拍攝影片時的上色道具)進行單獨著色,最后再將這些賽璐璐片重疊到一起進行“套色渲染”,從而完成“水墨化”的步驟。直到這一步,水墨動畫才算是將將成形,其工藝之繁瑣可見一斑。相同的時間內(nèi),普通動畫片可以制成兩部甚至三部了。
中興盛況,風頭無兩
如此繁瑣的制作過程,如此精妙地制作方式,雖然耗費了時間,卻也得到了相應的收獲。
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是1960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的著名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此作一經(jīng)問世便獲得了數(shù)項國內(nèi)、國際大獎,還受到了來自各年齡段觀眾、藝術各界、中外媒體的一致盛贊。當時法國《世界報》評論這部影片時贊揚道:“加以中國水墨畫景色柔和,筆調(diào)細致的特色,以及各種表示憂慮、猶豫和快樂的動作,使這部影片產(chǎn)生了魅力和詩意?!?/p>
這部短短十三分鐘的水墨動畫片為中國動畫帶來的榮譽,一直持續(xù)到了五十年后的今天。當下提及這部動畫片,動畫業(yè)界依然有人感嘆:“五十年前我們這些中國動畫界的小蝌蚪就找到媽媽了,只是她太美,我們難以超越而已。”
這部作品問世后,中國水墨動畫出現(xiàn)了繁盛期?!赌恋选?、《鹿鈴》、《山水情》、《猴子撈月》等一系列上世紀面世的水墨動畫片成為了70、80,乃至90后的童年伴侶。正是這些獨具韻味和詩意的水墨動畫片,為中國特色動畫拉開了序幕。
受水墨動畫的啟發(fā),上美廠以中國文化為依托,傳統(tǒng)水墨、工筆為技法,剪紙等傳統(tǒng)藝術為形式,出品了《大鬧天宮》、《天書奇譚》等一大批中國特色動畫,一次次的震驚了世界。不夸張地說,水墨動畫是中國動畫的敲門磚也是奠基石,是它引領了中國動畫的興起風潮。
回憶起當時水墨動畫的盛況,風頭一時無兩。
墨色淡出,如入泥淖
可當二十一世紀到來的鐘聲敲響時,不知是誰伴隨著鐘聲關上了一扇門。這扇門隔絕了熒幕上的墨跡——自二十一世紀起,中國動畫如入泥淖,墨色亦淡出畫卷。
當下,孩子們感嘆日本動畫片的制作之精美,人設之真實,內(nèi)容之豐富;又感嘆美國動畫片場面之宏大,技術之高超,故事之豐滿。對于那些外國動漫中的人物、劇情,更是如數(shù)家珍,乃至癡迷成性。相較于如今制作粗糙,毫無內(nèi)涵深意的國產(chǎn)動畫,人們雖在道義層面上支持,但當看到這些作品時也只能拿起遙控器按一下,換個臺。
中國近年的動畫中幾部不錯的作品,也受到了一些認可,比如《秦時明月》、《魁拔》。但細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除了一些“表面元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與深意仍差得遠,且探究之下,還能找到一些“舶來品”的影子。這些作品之所以市場收益不高,持久力不強,是因為它和觀眾所高呼“要看中國人自己的動畫片”的期待不相符。那些出現(xiàn)在其中的中國元素,不如叫“東方元素”,而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早已將那些元素打上了“日漫”的印記了。
溯本求源,文化尋根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國人自己的動畫”?
“天人合一”、“仁義禮智信”,那些隱藏在“竹子”、“長城”、“太極圖”等等“硬元素”背后的“軟文化”,才是真正的中國特色,而水墨動畫則剛剛好符合了這一點。以文墨入畫,以濃淡敘述中國故事,這暗合了國人自然、和諧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傳承。如果以水墨動畫作為一股“早就存在了”的“新中華文化元素”注入市場,必定會有所收獲。
那為何我們遲遲見不到一部能夠扛起大旗,讓人眼前一亮的精致水墨動畫呢?靜下來思考也不難找到問題之所在。
其一是水墨動畫需要很長的制作時間,其間龐大的人物力投入,以及制作者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認可,缺一則絕不能成。試想,前期龐大的精神與物力投入,人工火耗終于把一部水墨動畫片完成了,而市場收益不好,怎么辦?中國的市場瞬息萬變,誰又能篤定水墨動畫一定能夠在市場中大放異彩?不一定有產(chǎn)出的項目是難以拉來資金的,這是規(guī)律。
有人說中國動畫產(chǎn)業(yè)得了“怪病”,每個人都想著快速得到觀眾的認可,快速得到市場,快速得到票房,但卻沒有人踏踏實實忍下心性,真正做出能夠得到觀眾認可、得到市場、賺取票房的作品。水墨動畫制作之繁瑣是需要消耗極多耐性的,在制作中又要求輔以對我國文化的深刻了解,并通過制作去將文化滲透、映射到作品之中,這等條件不可謂不苛刻。那么在此等耗時的工序面前,此等苛刻的條件之下,得了“怪病”的中國動畫界難以出現(xiàn)一部好水墨動畫作品也實屬正常。此為問題之二。
問題之三在于水墨動畫背后所包含的東西。特偉、錢家駿、萬古蟾等諸多前輩大家們?yōu)榱死硐牒托叛龇瞰I終身,造就了中國水墨動畫的藝術巔峰。而縱觀中國水墨動畫歷史,無論多成功,帶來的收益也并未和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團體掛鉤,特偉們和錢家駿們的付出,更多的是執(zhí)著于自己的藝術追求,僅此而已。反觀當下中國動畫界,出現(xiàn)這樣的人恐怕要比出一兩個華特迪士尼還要難。
慢火煨藥,方能治本
難道在當下中國水墨動畫就真的不可能再一次橫空出世,引領大潮了嗎?也不盡然。隨著現(xiàn)代技術地提升,水墨動畫的制作方法也出現(xiàn)了“簡制版”,全程通過技術渲染來操作。雖不及傳統(tǒng)制法之精良,也可瞥見神韻之一二。那么先去花心思制作一兩部以這種方法制作出來的“簡制水墨動畫”去熱一熱市場,也并無不可。
治標尚可治本難。若要真正讓水墨動畫成為中國動畫市場的強心針,讓它挑起中國特色動畫的大旗,恢復中國動畫的盛況。那么精挑細選一批真正有理想有文化底蘊的水墨動畫人,輔以動畫界各人士的支持與幫助,配以一兩年的時間,方能真正醞釀出一部好作品。
當下中國觀眾雖喜歡國外動畫作品,但從對近來幾部優(yōu)秀國產(chǎn)動畫片的支持度看來,他們也真切渴望中國動畫界有所動作。若真有一部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水墨動畫問世,屆時票房、口碑以及中國動畫的真正出路三豐收,也不難想見。
清白天地,濃淡方圓,謹愿中國水墨動畫盛況再復,觀眾翹首以盼。
我國上半年電影票房137.43億元
據(jù)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今年1至6月,全國電影票房收入為137.43億元。其中,國產(chǎn)片66.34億元、進口片71.09億元。在進口影片的強勢沖擊下,國產(chǎn)片市場份額為48.27%,未達到總票房收入一半以上。而上半年票房收入前五位國產(chǎn)影片分別為《西游記之大鬧天宮》、《爸爸去哪兒》、《澳門風云》、《同桌的你》和《北京愛情故事》。
國家大劇院八月合唱節(jié)開唱
8月4日至24日,一年一度的國家大劇院八月合唱節(jié)再次拉開帷幕。來自中國、法國、德國、奧地利、英國等九支優(yōu)秀合唱團為觀眾呈現(xiàn)九場風格鮮明的音樂會。除了合唱演出,本屆合唱節(jié)還邀請多位海內(nèi)外音樂大師舉辦“合唱大師課”,并面向公眾開展7場公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