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談談你是怎么走上藝術這條道路的吧。
荃:在我幼年時代接受了東西方兼而有之的美術啟蒙。我一邊臨習古代碑帖,一邊用水粉、蠟筆、水彩筆,到戶外進行寫生。我接觸了很多形式的美術作品,在小學時代就閱讀了中西方美術史??梢哉f我最終的選擇是自然形成的,不帶有任何的強制性。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哲學思想以及審美觀在我內心的深處烙下了永久的烙印。我和水墨之間結下了終生不解的緣分。
188:您的作品風格現在比較當代,和您之前的作品有一些顯著的變化,是為什么?
荃:我的作品經歷了一個發(fā)展過程,我想這是大部分畫家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我的老師是具有深厚功底的傳統(tǒng)寫實的著名畫家。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學養(yǎng)影響了我,加深了我對藝術的理解,開闊了眼界。在國畫界這種師徒式的教育模式是很常見的,而且不乏大師培養(yǎng)出大師的例子。一個成功的學生是既要繼承老師的精髓而又要脫胎于老師找到自我。我的年齡,所處的時代,經歷的事情都與我的老師不同。如果我把學習繪畫這個事情看作是要畫的和我老師一樣,那我是永遠做不到的。因為我是無法去描摹別人的情感而做得比原作者還要好。我要做的是表達自己的思想,用一種恰當的方式。我現階段所展現的風格也是我覺得最恰當的,因此也會展現出今天這樣的面貌。當然一個藝術家的藝術生涯會有很多階段,不是一成不變的。今天也并不代表明天。我的老師在我很小的時候,引導我的藝術道路的方向和對于藝術的啟發(fā)是令我終生受益的。
188:對你有過影響的藝術家有哪些
荃:對我有影響的藝術家還是挺多的。有一些是從技法層面上的,有一些是藝術觀念層面上的。梵高是對我有影響的一位,他是所有的藝術家內心的一面不倒的旗幟,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并不止這些。我關注過一個現象,就是在一個有倫勃朗的作品和梵高作品的展覽中。梵高的作品像一塊隱形磁鐵把更多的觀眾吸引過去。我思考過為什么,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的畫為什么看起來那么的不同。是因為他的作品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就像燃燒的火焰,有些近似于瘋狂的刺激著人們的神經。你也許很奇怪,因為這樣風格的作品,和我的工筆人物畫作似乎有很遠的距離。但實際上,我希望賦予我的畫一種動靜結合的面貌,一種安祥的外表和焦慮的內心的矛盾沖突。我需要它們就像一些針在隱隱刺痛著人們的神經。我要它們不僅展現的是工細的安詳的端莊的簡單的,還要有精神的感染力。我可以含蓄的把它們隱藏起來,但又讓人覺得內心隱隱作痛。就像是給梵高的向日葵外面掛一層溫柔的紗簾。
188:您能談談您的《機米朵》系列作品的創(chuàng)作想法嗎?
荃:2013年炎熱的夏季,我從水泥叢林走出來,走進了一片即將成為墓地的村莊。在那里的一個角落安頓下來,開始進入了新的創(chuàng)作。
我開始思考我們這一代人,也許不只是一代,這個群體很大,他們出生在繁華的都市,生活在水泥叢林中,生下來就和鍵盤,按鈕,顯示屏打交道。他們或許幾年都見不到一只行走的螞蟻,我也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他們是孤獨的、憂郁的、沉重的、敏感的、封閉的同時他們又是獨立的、叛逆的、多思的、深刻的,他們想擁有一雙翅膀?!?/p>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天使,有著一雙透明的翅膀,等待著起飛的那一天。
在這個系列的創(chuàng)作中“我在試圖尋找介乎于人與玩偶之間的狀態(tài),正如我們靈魂與外部軀殼的矛盾的融合”。社會給我們身上壓著沉重的軀殼,就像車床沖壓出的一個個趨同的零件。那種原始的純真被隱藏得很深很深。但是慶幸的是還沒有滅亡,這也是生命的價值所在。
188:為什么取名為《機米朵》是什么含義呢?
荃:“機米朵”是我在小的時候,無助時自己編的一句咒語。有一天我驚奇的發(fā)現,我的小伙伴也在使用我的咒語。于是當時的我開始幻想,會不會這句咒語能流傳到全世界。也許在現在我和我的伙伴們仍舊還需要這句咒語給我們帶來的心靈慰藉。
188:我看你的作品里有很多都是玩偶和小孩,你的童年是怎樣的呢?
荃:我有一個很快樂和甜蜜的童年。以前家里有個院子,就像花園一樣,種了很多植物,有茉莉花,海棠樹,葡萄,梨,草莓,豆角,南瓜。還有很多小動物,鴨子、雞、兔子、貓。我小時候也有很多玩具。我的童年是由奶奶陪伴長大的,小的時候還是很安靜喜歡獨處。也許玩具,園藝這些東西就像陪伴我一起成長的伙伴一樣。
188:童年的感覺和成長以后的現實生活感覺差距大嗎?
荃:很大,有非常大的落差,也許這是每個人的成長必經的一種心理體驗。但對于我來說可能就更強烈。因為我成長的年代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飛速發(fā)展的時期,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一些東西永遠的失去被埋葬了,新的東西又會陌生,壓力讓人的精神處于焦灼狀態(tài)。生存讓人不得不強迫自己平靜,去被迫認同別人的價值觀,但這種平靜只是表面的。
188:在歐洲的一段生活經歷,對你的藝術作品有影響嗎?
荃:有。比如《夢的觸角》系列一小孩毛衣的色彩,它的靈感就來自于我對教堂里那些彩色玻璃的感覺。還有四月天人物衣服的圖案元素也來源于歐洲的建筑。
188:那說說你的最新作品《那時花開系列》。
荃:這是一個較為輕松的令人玩味的系列作品,有些懷舊的,慵懶的,甜膩的。曲奇般的甜蜜氣氛,是它的主旋律。
似曾相識的,可能在生命中的某一刻遇見的。就像夢的漣漪在發(fā)問徘徊,正如那年的花開。畫面把觀眾帶入一種幻想浪漫的或是回憶或是憧憬。發(fā)卷中蘊含著流動的生命力量和活力。發(fā)絲的游弋蔓延中,表現我們內心曾經的花開時節(jié)。
后來我還畫了一幅小一些的名字叫《四月天》的作品,因為我覺得在生宣上直接勾勒,能展現出線條的另一種趣味,更加自由和輕松。我在尋找一種外在表現和內在本質相通的切入點,我要把人物的生命力順著發(fā)絲流淌出來。
188:畫面中人物的發(fā)卷很有意思,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什么地方?
荃:蛋糕店里面,擠的那個奶油花,哈哈,是很有趣的。
188:你覺得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
荃:我覺得“真”最重要。他才能挖掘出人性中最本真的東西。有時這個真和社會以及他人給你的那個評價和認識截然不同。
188:接下來你有什么計劃呢?
荃:我想創(chuàng)作一組關于長角苗的畫,它是苗族的一個分支。這個民族的頭發(fā)非常有特色。這個民族分布在貴州六枝地區(qū)。我對于線條的表現,很有感覺,所以很想創(chuàng)作一組這樣的作品。感覺這樣奇特發(fā)型的民族可能會有很動人的傳說和故事,我會去實地考察,尋找創(chuàng)作的素材。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對于我來說一場沒有終點的心靈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