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拍案說考】2013年震驚全國的復旦大學高材生投毒案,想必大家都知道;而遠在2004年的,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殺害四名同學的案子,更是街知巷聞。
這兩個案例,我想作為任何一位家長都是心痛的,本科畢業(yè)于中山大學,被免試推薦也就是保送研究生進入復旦的林森浩,在所有人眼中都是優(yōu)秀學子,我們也可以想象,他是父母乃至全家的驕傲,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因為一點小事,謀害同窗性命,自己也將走上不歸路。馬加爵出身貧困,靠自己的努力考入重點大學,因為與朋友發(fā)生些小爭執(zhí)而殺害四條跟他一樣青春的年輕生命,手段的殘忍很難讓人相信,他們選擇了這條路,固然自身的因素在起作用,但也肯定與其接受的教育,特別是成長教育中的家庭教育有關。
我們認為,教育的本質(zhì)是育人。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心。培養(yǎng)孩子慈愛悲憫的人文情懷,使孩子擁有善良的心靈,是家長也是學校的重要使命。在這兩起事件中,兩個孩子的家庭可能都忽略了對孩子的心理關懷。如果他們心生厭煩的時候,愿意與父母進行一些溝通,如果他們每次有重大的決定,能夠跟父母商量,也許這些事情就能夠避免。有心理專家建議,家長應該愛孩子所愛,投其所好。那么孩子們到底需要什么?我們先來看一個關于需求的著名理論。
一、基本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理論
我先給大家介紹著名的馬斯洛理論,也就是基本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人類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如下圖(圖1)所示。
二、馬斯洛理論在志愿填報中的啟示
人的需求層級是逐步升高的,從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角度來看,我認為也存在著馬斯洛理論的可用之處。孩子從牙牙學語到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工作、成家,中國的家長是一路看來一路管,用馬斯洛理論來解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程度,我總結了下圖(圖2)以供參考。
這個并非完全的理論套用,也并非具有普適性,但從身邊的例子來看,圖2的目標層級在一定范圍內(nèi)是存在的,雖然它并非適用于所有家庭、所有孩子,但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在孩子達到基本目標的基礎上再要求他達到更高的目標,而不應該是反過來的,我們來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應該建立在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才能要求他在特長、學習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如果孩子本身身心健康已經(jīng)出了問題,而我們又一味要求他達到更高層次的目標,往往就會出問題。
【案例回放】據(jù)浙江在線2014年3月21日報道:“平陽蕭振高中高三學生上課跳樓”的視頻在網(wǎng)上瘋傳。視頻中,坐在第一排靠窗邊的男生小舒突然站起來,面帶微笑地從窗戶跳了出去。
【拍案說考】看看這個案例,讓人痛心,從整個報道來看,他的父母并非對他置之不理,老師也對他有所關心,及時發(fā)現(xiàn)了他心理上的一些問題,雖然小舒的自殺原因尚無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小舒的心理一定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最基本的身心健康已經(jīng)出了問題,我們再要求他進一步達到更高層次的目標,就不太現(xiàn)實。近年來類似的事情越來越多,回想分析,可能也存在成功指標單一,注重高層次目標忽略低層次目標的問題,其實對于一個孩子,如果能夠有一技之長,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未來,對他而言,難道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有很多家長在孩子沒有達到低層次目標的時候,卻想著更高的目標。從馬斯洛理論來看,為孩子提供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是每一個家庭都應該做到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實際上是屬于高級需求。底層次的需求必須滿足,但也不要過度,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屬于高級需求,并非人人可以做到,我們更不能為了滿足高級需求而忽視孩子的低級需求的。
三、引導孩子做好未來規(guī)劃應注意生活的點滴
愛孩子所愛,投其所好,其實并非完全放任孩子,特別在報志愿的關鍵時刻,家長應該注意平時生活中的引導。我的一位同事,很不愿意讓孩子考出天津,從孩子高二開始,便經(jīng)常給孩子講在天津上大學的好處,比如離家近、方便、有人照顧,年節(jié)可以回家、不會有孤獨感,本地的高校招生計劃數(shù)多、相對分數(shù)穩(wěn)定、好判斷、好預測、不容易出現(xiàn)大起大落,并圖文并茂地給孩子講一些身邊在本地上學的孩子的例子,孩子到報考時因為有了平時的熏陶,自然就會有所傾向。
四、旅行,比說教更有效
我有個好朋友,他是黑龍江某地的一個局級領導,妻子也是當?shù)氐囊幻珓諉T,家庭條件很不錯,孩子從小就聽父母話,順利考入北京某重點大學的軟件工程專業(yè)。我的這位朋友經(jīng)過咨詢并與孩子媽媽商量,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設計的未來路線是本科畢業(yè)后出國,將來從事科研教學類工作。孩子剛?cè)雽W時也表示接受,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孩子上了大學后,開始迷戀電腦游戲,本身又是學軟件的,生活也慢慢獨立,說什么也不出國了。孩子父親很生氣,母親也跑到學校找孩子大鬧了幾天,最后父子母子反目成仇,互不聯(lián)系。終于,孩子的母親病倒了,查出了腎癌,孩子得到消息后,趕回家照顧母親,可為時已晚,孩子母親在臨終時仍在囑咐孩子應該繼續(xù)深造。母親去世后。父子關系略有改善,但仍然很難在孩子的未來選擇上達成一致。
我的朋友一次來天津出差,給我講述了上述的事情,他內(nèi)心也一直在糾結痛苦,我給了他一個建議,給孩子報一個國外大學參觀的旅游簽證,可以隨團前往,如果回來后,孩子確實不愿意去,那么就不要再逼孩子,不如投其所好,父親從此不再過問職業(yè)規(guī)劃的事情,父子關系回歸到家庭關系,如果愿意,就再說。這位父親認為這是最后的機會,就給孩子提出這個要求,孩子也滿口答應,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九天的國外高校之行,讓孩子眼界大為開闊,并喜歡上了國外的生活節(jié)奏,回來后,自愿加入考語言的行列,后順利出國。
只有視野開闊了,孩子見過的多,聽過的廣,他才切身體會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適合自己的,這樣孩子才有選擇的權利。對于沒有嘗試過的東西,僅僅靠“別人說”是不靠譜的,我甚至建議過我的所有親戚朋友,孩子一旦小學升入初中,初中升入高中,完全可以利用假期帶孩子到全國的大學走一走。我表哥的孩子,在長春市的一所著名初中上學,孩子的成績很一般,在班里也就是中等水平,男孩子在這個年齡往往愛玩,這個孩子對手機游戲、電腦游戲有點癡迷,中考的考試也不是非常理想,從最好的初中只考入了一所在長春的二類高中。我建議表哥利用這個假期帶孩子來一趟天津,再到北京走一走,表哥正好有時間,就帶著孩子來了天津,在天津,我們哪都沒去,就去了各個大學轉(zhuǎn)了轉(zhuǎn),去了南開、天大、天津醫(yī)科大學、財經(jīng)大學、師范大學、城建大學、農(nóng)大,還有幾所大專高職院校。然后又去了北京,去了北大、清華、人大以及北京的不同類別的一些學校。在看學校的過程中,我們并沒有給孩子講太多哪個學校好或者不好,而是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果然,走了一圈后聽我表哥說,孩子回去后非常努力,自己就規(guī)定了玩電腦的時間,要爭取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學。后來,我們分別又在幾個孩子身上采用同樣的辦法,效果非常好,家長們不妨也采取這種辦法,讓孩子親身體驗,然后才能讓孩子真正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