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詩·陳風·月出》“月出照兮,佼人燎兮”中“燎”字音義為考察對象,在對程俊英、袁梅、周振甫、高亨等《詩經》今注本進行比較后,發(fā)現今注本在“燎”字音義上存在差異,據此考證和研究,達到給《詩經》正音的目的。
關鍵詞:燎;音義;差異;正音
作者簡介:王華(1987-),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音韻學。
[中圖分類號]: H0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2--01
同的觀點。其中,程俊英《詩經譯注》中作“漂亮”義;周振甫《詩經譯注》作“明”義;袁梅《詩經譯注》作“明亮”義,并“在此,指姑娘臉面上放射著青春的光彩,與銀白的月光交相輝耀”;高亨《詩經今注》表示“燎,用火燒。統(tǒng)治者燒化‘佼人的尸體”?!蛾愶L·月出》中“燎”字音義究竟為何,今注本間孰是孰非,需要我們對“燎”字進行一番詳細的考查。
“燎”在《廣韻》中有三個讀音:一見于效韻系(宵),力昭切。注:“庭火也?!痹僖娪谛ы嵪担ㄐ。?,力小切。注:“説文曰放火也,左傳曰若火之燎于原?!比娪谛ы嵪担ㄐΓ?,力照切。注:“照也,一曰宵田,又放火也。”
由此可見,“燎”實為一個多音多義字,對其進行注音不能簡單下結論。語言學告訴我們,語言中的每個詞都是音義結合體,文字則是記錄詞或語素的書寫形式。漢字不是表音文字,一個字可以有幾個讀音,也就是可以記下幾個音義不同的詞或語素,這就是多音多義字。多音多義字的幾個讀音和幾個意義之間不是游離的,而是各有固定的聯系,形成幾個穩(wěn)定的音義結合體,音和義的關系不能隨意調換。因此,詩句中某一個字應該讀什么音,必須跟意義結合起來考慮多音多義字。[1]
我們知道,《詩經》所錄全是樂歌,其中多有重章疊奏,反復嘆詠的現象,在這些篇章里常常是只換置一二字,其余全同,而這一二字有時是其形雖異而其義實同的?!对鲁觥啡娺\用“佼人僚兮”、“佼人懰兮”、“佼人燎兮”三個結構相同,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句子,描寫出月下美人的婀娜風姿?!傲拧薄ⅰ皯恕?、“燎”正是三個異形而同義的字,表達了相同的意境?!傲拧?、“懰”都有美好義,《漢語大字典》對二字作了詳細的解釋。
《漢語大字典》(1986版)218頁
僚,li?o 《集韻》朗鳥切,上篠來,宵部。美好。《說文·人部》:“僚,好兒。” 《詩·陳風·月出》:“佼人僚兮。”毛傳:“僚,好貌?!笨追f達疏:“謂其形貌好、言色美、身復美也?!?/p>
《漢語大字典》(1986版)2367頁
懰,liǔ《廣韻》力久切,上有來。幽部。美好貌?!稄V韻·有韻》:“懰,好也?!薄对姟り愶L·月出》:“月出皓兮,佼人懰兮?!标懙旅麽屛模骸皯?,好貌?!?/p>
那么,“燎”字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的意義呢?在《廣韻》、《王力古漢語字典》、《漢語大字典》和《漢語大詞典》等韻書和工具書中,我們并沒有找到“燎”表示“美好”義。只有向熹先生在他的《詩經詞典》中提到“燎”與“嫽”通。
向熹《詩經詞典》(1986版)270頁
燎,liáo(舊讀li?o)力小切(效開三上小來)宵部,來母。通“嫽”,嬌美。(風1)143《陳風·月出》三章:“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薄妒酚洝に抉R相如傳·索隱》《眾經音義》卷九均引作“佼人嫽兮”?!秱魇琛罚骸傲?,當為嫽?!?/p>
“嫽”表示“美好”義,是一種方言用語,正如《漢語大詞典》中所記載的:
嫽,li?o(《廣韻》力小切,上小,來)美好?!斗窖浴返诙骸搬牎?,好也。青、徐、海、岱之間曰釥,或謂之嫽?!?/p>
《詩經》中收錄了許多各地民歌,《陳風·月出》也有可能是用陳國方言寫的,而上面提到的“青、徐、海、岱之間”與陳國之間到底有沒有地緣上的關系呢?根據酈道元《水經注》卷22對陳國故城位置的記載:“沙水又東徑長平縣故城北,又東南徑陳城北,故陳國也。伏羲、神農并都之。城東北三十許里,猶有羲城實中”,“宛丘在陳城南道東”,“沙水又東而南屈,徑陳城東,謂之百尺溝”。[2]結合史料和地方志所載,古陳國都城當在今河南省淮陽縣城東的新蔡河西岸。“青、徐、海、岱”則指的是今天山東和江蘇一帶,唐杜甫《登兗州城樓》詩:“浮云連海岱,平野入青徐?!奔磸牟澈Q由斓缴綎|江蘇一帶。因此,“嫽”并不是陳國方言詞語,“燎”與“嫽”通假似乎不妥。
既然“僚”、“懰”、“燎”為異形同義字,為了異形而同義便不免要常使用一些借字,這些借字常常是不能依本訓作解,而是應該用其引申意義的?!墩f文·火部》:“燎,放火也,從火尞聲,力小切?!毙鞛⒐{:“尞、燎實一字,相承增火旁……今云放火者,后人改之。燎之本義為燒草木?!庇杀玖x可以引申出“照明”義。向熹《詩經詞典》和王力《王力古漢語字典》中并無此義項,《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則標明此義。
《漢語大字典》(1986年版)2233頁
燎,liào《廣韻》力照切,去笑來。宵部。照明?!稄V韻·笑韻》:“燎,照也?!薄秴问洗呵铩ぞ摗罚骸盎腹m不言,若暗夜而燭燎也?!?/p>
《漢語大詞典》(1986年版)
燎,liào《廣韻》:力照切,去笑,來。照明。《禮記·雜記上》:“士喪有與天子同者三:其終夜燎,及乘人,專道而行?!笨追f達疏:“終夜燎謂柩遷之夜須光明,故竟夜燎也?!?/p>
“燎”之“照明”義,又可引申為“明亮、明顯、明了、明白”等義,明嘉靖朝鮮歸真寺本《龍龕手鏡·火部》:“燎,照也,照眾為明也?!?/p>
另外,古代關于《詩經》的注音資料,對“燎”字音義作了一定的說明。其中《毛詩正義》:“燎,力召反又力吊反”,陸德明《經典釋文》:“燎,力召反又力弔反”,朱熹《詩集傳·八卷本》:“燎,音料(落蕭切又力弔切),明也”。可以看出,陸德明、朱熹等認為“燎”當為去聲liào,只有朱熹《詩集傳·八卷本》對其釋義作了說明,注為“明也”。
綜上所述,《陳風·月出》“月出照兮,佼人燎兮”中的“燎”字,既不是與表示“漂亮”義的“嫽”通假,更不是本義“放火燒”,而應該確定為“明亮”義,與第一章和第二章中的“僚”、“懰”構成異形同義關系,其音讀作liào。
參考文獻:
[1]劉俊一.怎樣給《詩經》注音—評袁梅《詩經譯注》[J].1990(1):60.
[2](漢)班固《漢書·地理志》[M].中華書局,1985:1635、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