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吉·原野
賺錢以及把錢花出去所獲得的,有時只是一種方便,而非幸福。
譬如買車與備手機,好處是代步與吸納傳播資訊,把一個人很快地從甲地運到乙地及至庚地辛地,還能及時和很多人談話并聽取他們的意見。簡言之,可以多辦事,但不一定和幸福有關(guān)。
有人不想多辦事,也不想到哪里去以及跟別人談話。因為這樣會妨礙他們寧靜的生活,如莊子與梭羅。汽車手機對他們屬于累贅,不如書與琴棋有用。就是羊毫在手糖塊在手乃至小人書在手也比方向盤在手更愉快,包括安全。因為前者乃享受,后者是勞役或偽享受,與幸福無關(guān)。
人有時不知自己到底要什么。
如果把一個人的消費愿望攤開,廣告導(dǎo)引占三成,名牌之類;模仿他人占三成,譬如對中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自覺不自覺地模仿;還有三成是實踐童年以及青少年時期未遂之愿,在此,潛意識發(fā)生作用;人本能的滿足只占一成,飲食男女而已。于是,日日杯觥并不幸福。因為廣告導(dǎo)引與追隨潮流所滿足的只是轉(zhuǎn)瞬即逝的虛榮心,證明他已經(jīng)成了某種人,譬如富人。證明完了也就完了,無他。而滿足童年的愿望屬于今天多吃幾個包子填充去年某日的饑餓,滿足的只是一種幻象。而本能的滿足,只需一簞食、一瓢飲,一位賢惠的女人和一張竹榻。
但人們不甘心于簡樸,雖然簡樸離真理近而離虛榮遠。人用力證明自己是重要的,于是以十分的努力去滿足一分的愿望,然而這與幸福無關(guān)。
如果有錢并有閑,想從食色層面提升并擴展自己的幸福,需要文化的介入。明仁天皇迷戀海洋微生物,丘吉爾迷戀油畫,愛因斯坦迷戀小提琴,是大幸福,也是文化上的幸福。他們也是有錢的人,倘無文化,也只能蹈人口腹饜厭之途,否則怎么辦?
一些有錢人易煩惱,因為他們的消費與性格有關(guān),與文化無關(guān);與面子有關(guān),愉快無關(guān);與時尚有關(guān),與需要無關(guān)。
有時,人只為溫飽而工作,卻沒辦法去為幸福而謀劃。謀劃的結(jié)果大多是財富或滿足,離幸福仍然很遠。
因為幸福太簡單,簡單到我們承擔(dān)不了。
說實話,在靜夜暗室,誰知道茅臺醇厚何在?宋版書雅潔何在?更別說深窺“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這種精微的妙諦,包括體味不出某偉人說過的“長沙城隍廟的臭豆腐就是好吃”這樣本真的滋味。沒時間、沒心情,也沒鑒賞力。當(dāng)今缺少像王世襄、金受申、老舍一班集雅玩、游戲與享受于一身的生活大師。他們才是生活的主人。
為什么窮人離幸福很近?
如同樸素離美很近,窮人的愿望低而單純。人在風(fēng)雪路上疾走,倘通暖屋烤火,是一種幸福。把汗?jié)竦男瑝|伸出來,手腳并感爐火的甜美,與封侯何異?這時,倘有一杯熱茶與點心、已讓人喜出望外。這樣的例子太多,如避雨之樂,推重載之車上坡幸無頂風(fēng)之樂,在街頭撿一張舊報紙讀到精妙故事之樂,在快餐店吃飯忽聞老板宣布啤酒免費之樂,走夜路無狼尾隨之樂。窮人太容易快樂了,因為愿望低,“望外”之喜于是多多。有錢人所以享受不到這些貨真價實的幸福,是因為此類幸福需要風(fēng)雪,推車、撿報紙以及走夜路這些條件。
貧窮離幸福很遠,財富離幸福仍然很遠。臻此,前者需要機遇及韌力,借之外境者多;后者則需要仰仗心靈的純凈和情操的淳厚,靠內(nèi)力實現(xiàn),沒有其他道路。王世全薦自《時代青年·上半月悅讀》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