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元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紀,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小時候總是盼望快快長大,似乎過了很久才長了一歲。到了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希望日子過得慢些,日子卻飛逝而過,一眨眼,一年過去了;一轉眼,五年十年也就不知不覺地飛一樣地過去了。等到退休后,時間更是毫不留情地加速變快,十年、二十年一晃就過去了。為什么年齡越大感覺時間過得越快呢?科學家從3個方面解釋了這種現(xiàn)象。
首先從人的生理變化上來解釋,即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的生物鐘變慢了??茖W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從路邊隨機找一些年輕人和一些老年人,讓他們估測1分鐘時間有多長。結果是:年輕人算的時間比較快,通常還沒有到1分鐘,他們就認為已經到1分鐘的時間了;而年長的人,他們通常過了1分鐘后,才覺得這是1分鐘的容量。對年長的人來講,時間就這么“漏”掉了。這也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感受:上了年紀之后,不知道時間去哪兒了。在衰老的進程中,人體內的某種節(jié)律在變慢,而客觀的時間沒有變慢,老年人就會感覺時間過得快了。
第二個原因與新鮮感能刺激人大腦記憶有關。每個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新去一個地方時,去的路總是顯得很長,回來時卻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時走這段路對你來講是嶄新的經歷,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鮮的,你的大腦需要對這些新鮮事物進行處理記憶,就會感覺時間過得很慢,路似乎很長。而回來時,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體驗,一切變得熟悉,大腦需要處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時間過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許多。
人生也是一樣:小時候看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哪里都是新鮮的,外界充滿了各種新刺激,這樣就顯得每一天都很漫長;隨著年齡的增長,外界的事物已經缺少太多的新鮮感,更多的只是一種單調的重復刺激。豐富的經驗使神經對于生活中的信息處理得極為快速,漸漸進入了“適應性”的狀態(tài),不但削弱了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同時保留的記憶也信息不全,這樣顯得一天不經意間就過去了。
第三個原因則可以用“相對論”來解釋。一個5歲的兒童,他會感覺過去的一年很長很長,這是因為過去的一年占他生命總過程的20%;而一個20歲的青年,過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總過程的5%;而對于一個50歲的中年人,過去的一年僅僅是他生命總過程的2%。人越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光陰在其整個人生當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這些微不足道的時間過起來就會覺得很快。
為何人生寂寞時長,快樂時短
每個人都曾有這樣的體驗,有的時候會覺得度日如年,有的時候卻會覺得光陰似箭。還記得愛因斯坦是怎么對一個年輕人來解釋相對論的嗎?當你對面坐著一位美女的時候,你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假如換成了坐著一位糟糕的老頭,你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這其實是人們的需要和動機參與了人們對時間的感覺。心理學認為,需要和動機的滿足帶來的是積極的情緒,相反,不滿足帶來的往往是消極的情緒。在積極情緒里面,人們往往覺得時間過得快,在消極情緒里則會覺得度日如年。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們對日子的感覺:如果這一年平淡幸福,一般就會覺得時間過得比較快;但是如果這一年經歷了一些不太順利的大事,往往就會覺得這一年過得好慢啊。
人一生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人的壽命有長有短,有的高達八九十歲,也有的六七十歲就辭世了。這里取一個平均值——72歲,看看這72年的時間是怎么度過的。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覺,因此光睡覺時間要有24年。如果你6歲開始上學,60歲退休,用于學習和工作的時間約18年。如果你每天吃一頓飯花半小時,一生中要在飯桌上度過5年。你一生花在等車和交通上的時間約6年,做家務(包括做飯)時間約6年。看電視已是當代生活的一部分了,如果每天平均看2小時電視,人一生在電視機前時間約6年。上網和玩手機時間每天按2小時算,一生要花6年時間。這樣算下來,我們一生中真的沒有什么時間做其他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