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濤 吳佩
傳說,日產(chǎn)聆風已經(jīng)引進中國,但少有人親見;
傳說,Zoe在法國已經(jīng)發(fā)起挑戰(zhàn),40%的電動車市場都被她捏在手中;
傳說,比亞迪跟奔馳喜結良緣,但不知他們的愛情結晶如何;
傳說,特斯拉在中國聲名鵲起,但少有人知道怎么買到它,更別說了解。
幸運的是,我在半個月之內先后試駕了這四款傳說中的電動汽車,在此一并奉上,希望能讓傳說變得真實。
以風的名義
東風日產(chǎn)啟辰晨風
轉世于聆風的晨風,同樣以風的名義演繹著電動車的一個發(fā)展方向,不求長途,但求輕快!
因為聆風,所以晨風
說起晨風,也許有點陌生,但如果說起聆風,在電動車圈子里可謂如雷貫耳。2010年,聆風正式量產(chǎn),成為全球第一款量產(chǎn)并大量銷售的電動汽車,如今其累計銷量已超過13萬輛。即便在國內,國人對聆風也早有耳聞。2011年底,聆風正式引進國內,并在廣州的花都進行出租車試運營,當時,國內電動車政策尚未完善,自主電動車也還在襁褓中,面對來勢洶洶的聆風,國內一片“狼來了”之聲。然而自那以后,聆風的風聲并不大,直到最近謎底才揭開,原來,東風日產(chǎn)有意將這款電動車納入啟辰品牌麾下,一來響應國家的新能源汽車政策,二來降低成本,同時等待時機。而這個時機,就是現(xiàn)在:新能源車的地方保護逐漸打破,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到位,甚至連購置稅都免了。
見到晨風時,我不想說它就是一輛換標的聆風,但事實就是這樣。外觀上,啟辰的設計師稍微動了動刀子,目的只是讓人清楚地知道它的中國老爹是誰,至于內在,基本與聆風無異,事實上,它倆的重量幾乎一樣!在很多人還對電動車充滿懷疑的時候,原封不動地把成熟產(chǎn)品引進國內,無疑是明智之舉。
開起來很輕松
進入車內,晨風并不會急著告訴你它是輛電動車,內飾設計還是典型的日產(chǎn)五座家用車風格,樸素的方向盤和中控臺讓人有種置身傳統(tǒng)燃油車的感覺,甚至駐車制動都是傳統(tǒng)感十足的腳剎式。直到我摁下起動按鈕,車子悄無聲息地通上電,組合式液晶儀表亮起,我才確信我上了一輛電動車。將形似小鼠標的擋把輕輕撥至左邊,此時就是空擋,向后拉一下,車子便掛入了前進擋,向前推一下就是倒擋,而摁一下?lián)醢焉厦姘粹o,就是P擋了,這也許是晨風與其它日產(chǎn)車操作上最大的區(qū)別了。雖說上手很容易,但我不理解為什么不把它設計成向前推是前進擋,向后拉是倒擋呢?這樣不是更容易理解么?顯然,陪駕的妹子無法解答這個技術問題,我猜這是受傳統(tǒng)自動擋汽車的影響:R擋在D擋前面吧。
松開剎車,車子開始緩慢前行,這跟開自動擋汽車一樣。輕踩油門,隨著儀表上顯示的功率上升,車子悄悄提速,安靜而平穩(wěn)。油門踏板在前三分之一的行程內并不敏感,感覺像開一輛小排量汽車,這顯然是為省電而故意為之。但如果踩油門的速度加快或者深度增加,254Nm的扭矩會毫不猶豫地爆發(fā)出來,其加速反應比一輛3.0L V6車型還來得干脆,只是受制于80kW的功率,后勁稍顯柔弱。電動車的加速表現(xiàn),我早有心理準備,但整個過程中晨風表現(xiàn)出安靜與輕快感還是令我有些吃驚,這跟開燃油車的感覺截然不同,甚至跟同是電動的比亞迪E6也有很大差異。其實這也不難理解,E6為提高續(xù)航里程,重量已經(jīng)超過2噸,而晨風重量不超過1.5噸,加速時自然要輕快很多。
1.5噸的晨風比普通的燃油A級車重了200kg左右,但開起來卻比很多A級車還顯輕快。松開油門,動能回收系統(tǒng)就開始工作,產(chǎn)生輕微的制動力,這種感覺就像燃油車松油門時的發(fā)動機制動。踩下剎車時,動能回收的強度增加,與剎車系統(tǒng)協(xié)同工作,剎車并沒有因車重而顯得吃力,甚至連點頭都不明顯。安裝在車底重達273kg的錳酸鋰電池就像秤砣一樣穩(wěn)穩(wěn)地壓住車身,極低的重心和理想的重量分布還令晨風有著出乎意料的動態(tài)反應,緊急變線,車身只是輕微側傾,甚至連多余的晃動都沒有。雖然前麥弗遜、后扭力梁懸掛加上低滾阻輪胎讓晨風自廢了不少武功,但彎中表現(xiàn)依然出色,在山道上小跑可謂游刃有余,輕松自在。這就是大扭矩電機加上低重心帶來的奇妙效果。完美的第二輛車
正沉浸在晨風的歡快中,瞅了瞅儀表上的剩余里程,出發(fā)時顯示140多公里,沒跑多久便只剩80多公里了,不由地收了收右腳。激烈駕駛時,電動車的續(xù)航里程會明顯縮短,除非你清楚地知道離家或離充電站有多遠,否則還是不要太放肆。事實上,輕快的晨風電池容量24kW.h,綜合續(xù)航里程175km,走的是典型的城市通勤車路線,也就是說它只適合上下班或購物等短途交通,對于已有傳統(tǒng)燃油車并有意購買第二輛車的消費者來說,晨風是一輛不錯的選擇。它經(jīng)濟實惠,除去國家、地方補貼和購置稅,18萬元多就可以買到它。后期使用、維護成本更是低廉,每公里電費僅1毛多,保養(yǎng)還沒有換機油之說。實用性方面,晨風也不遑多讓,2.7米的軸距和緊湊的電池包,令其擁有寬敞的后排以及行李箱空間。
至于很多人擔心的充電,晨風提供低配3.6kW、高配6.6kW(充電功率)兩個版本,如果是高配,用220V家用電,4小時就可以充滿;用380V的充電樁,半小時就能充80%,這也就是喝杯咖啡的時間。
雷諾Zoe
離我很近的Zoe
Zoe有著很切實際的技術和很務實的外表,這樣,你就能不用改變自己迅速接受一臺電動車。
我猜,每個男人都一定有個叫做Zoe的女性朋友,小清新又文藝,離的很近卻有點距離的。
我在巴黎又偶遇了一位Zoe,和我的那位女性朋友Zoe一樣小清新+文藝,她是雷諾家的文藝女青年,有點獨特的氣質是因為她的內里和Clio并不相同——它是純電動的;但她與Tesla不同之處在于,Zoe是一款平易近人的車子——法國街頭已經(jīng)有不少在跑了,Zoe原來已經(jīng)拿下法國四成的電動車份額!
按照研究的心態(tài),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小清新翻個底朝天看看。打開機蓋,熟悉的裝置赫然在目,Zoe與雷諾一日產(chǎn)聯(lián)盟里的另一臺車共享了不少動力系統(tǒng),那就是日產(chǎn)Leaf,如果你不甚熟悉,不妨往前翻幾頁復習一下中國版Leaf——啟辰晨風。而電池方面,22kWh容量的電池系統(tǒng)與Leaf同源,電機則提供了87匹的動力,最強悍的數(shù)據(jù)來自220Nm的扭矩輸出,車速最高可達135Km/h,對于一臺市區(qū)通勤的車輛來說,這已經(jīng)綽綽有余了,按照官方說法,她可以續(xù)航210Km,上網(wǎng)查了一查法國網(wǎng)友的反饋,實際使用150Km是比較常見的。
對于一個文藝小清新來說,了解這些數(shù)據(jù)參數(shù)已經(jīng)足夠了,它和Leaf不同之處在于,Zoe是一臺非常正常的車,不會招來過多的異樣眼神。兩廂五門,在巴黎街頭并不突兀。坐進去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她和所有的雷諾一樣,有著舒舒服服的布面座椅和完全正常的使用習慣——連檔桿都在右手邊上,完全是按照正常轎車的設計來做的。這也就是Zoe平易近人之處,這臺車幾乎保留了所有我們習慣的DNA,一點兒都不遙遠。
起碼在我坐上去的第一時刻是這樣感受的,打開電門,踩下剎車,掛入D擋,然后踩著“電門”離開車位,一點都沒有新奇感!沒有Tesla的超大屏幕iPad可玩,沒有Leaf奇形怪狀的排擋桿可玩,就連GPS也都是和Clio一樣一樣的!掃興之余,更讓人覺得Zoe是一臺踏踏實實要賣的車,就像Zoe這名字,就在身邊,很近很近。
行駛在巴黎的狹小街道上,法國人在如此狹窄的街道里依然完美地擠入兩臺車,最要命的是嗖嗖地開快車。對于體重超標的Zoe來說,多出來的電池重量讓她變得和滿員的Clio一樣重,好在220Nm的扭矩不吹牛皮,很果斷地就能提升速度——要知道,電動機釋放扭矩可是不需要等待的。此外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她不會像Tesla那樣一松電門就拼命動力回收,一切來得都很順暢(當然比傳統(tǒng)車的動力回收還是要強的),即便是高速突然丟開電門,也能夠比較平穩(wěn)地接受。和正常車一樣的操控,除了略重的車身給了更大的離心力,其實要顧忌的東西幾乎全無,如果給她裝一個排氣管聲音模擬器,大概我就覺得自己是在開Clio了。為了讓Zoe更安靜、更節(jié)能一些,米其林還為她配備了專門的電動車輪胎,但這一切都是為了模擬普通汽車的質感。
好吧,短暫的一小時試車告一段落,我想對于Zoe來說最大的并非技術的講解,而是在于她和我的距離。真的很近,法國人想好了她的所有解決方案,甚至包括一套名為“Cam e le on”的充電系統(tǒng),可以在一個插口上用專用/家用兩套標準來對接充電,而更近的是,在法國她采用的是半租半售的形式,79歐元/月就可以開走她,真的很近哦。
中德混血兒
比亞迪戴姆勒騰勢
續(xù)航里程達300km,有著比亞迪和奔馳背景的騰勢,不論對行業(yè)還是市場,都有著重大意義。
騰勢是什么來頭?
騰勢的故事并不長,但來頭挺大。2010年,比亞迪與戴姆勒在斯圖加特簽署備忘錄達成合作意愿,隨即成立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雙方各占50%股份。2012年,合資公司推出TENZA騰勢品牌,隨后騰勢概念車在當年的北京車展亮相。時隔兩年,首款騰勢電動車在北京車展發(fā)布并宣布售價。
當看到一字排開的騰勢試駕車時,還未試駕,心里已經(jīng)有些莫名的高興。中國汽車搞合資30年來,比亞迪戴姆勒是唯一一家依靠各自魅力(技術)吸引對方而喜結連理的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在深圳成立后,驚訝的目光與懷疑的聲音就沒停止過,但事實是,為順利推出新車,戴姆勒史無前例地在德國以外的地方設立了研發(fā)中心,而中德兩班人馬也迅速磨合完成,并高效地完成了首款電動車的研發(fā)、量產(chǎn)工作。從這點來說,比亞迪的確給中國汽車人長了點臉。
當然,長臉是一回事,車子怎樣才是關鍵。
奔馳?比亞迪?
外形上,騰勢有點奔馳B級的影子,按廠家的說法,在車型研發(fā)初期,研發(fā)人員的確有拿奔馳B級作為藍本參照。原因很簡單,奔馳B級車獨特的三明治底盤很適合布置電池包,另外奔馳本身也有純電動的B級,同時這車也很適合家用車的定位。但事實上,騰勢是重新開發(fā)的一款全新車型,軸距、輪距都比B級大很多,整車更是大了一圈。外形輪廓雖有B級的影子,但事實上騰勢并不是一款掀背車。為迎合中國人對三廂車的特殊感情,同時又兼顧實用掀背車的造型,設計師給騰勢設計了一個與后窗相互獨立的小行李箱蓋。行李箱與乘員艙相互獨立,行李箱的打開方式也跟三廂車一樣,但巧妙的設計令其看起來更像一輛掀背車。這種設計不管喜歡與否,但的確很巧妙。
騰勢的車尾并沒有按慣例標注爹媽的名字——比亞迪戴姆勒,而只是標上了“比亞迪”。原因是戴姆勒在國內已經(jīng)有兩個“對象”了,這已經(jīng)達到了發(fā)改委規(guī)定的上限,因此比亞迪戴姆勒不能單獨拿到準生證,騰勢也只能用它爹——比亞迪的戶口本了。解釋了這么多,我無非是想澄清一下:我沒騙你,這的確是比亞迪和戴姆勒(奔馳)的娃。作為老爹,比亞迪給了騰勢整套電動系統(tǒng),包括電池、電機及電機控制系統(tǒng)、充電系統(tǒng)等等。說到這,不少人可能會聯(lián)想到E6,畢竟這兩款車的續(xù)航里程都是300km。但事實上,騰勢的電池容量、電機的功率和扭矩都要比E6小一些,只是受益于車重的降低,騰勢的續(xù)航里程同樣能達到300km。當然,電池同樣是磷酸鐵鋰電池,作為出租車運營多年的E6已經(jīng)驗證了這種電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騰勢沒必要另辟蹊徑。說到安全,這款借鑒了奔馳安全設計經(jīng)驗的騰勢是國內唯一一款獲得C-NCAP五星的純電動車。相比之下,很多車廠甚至還不敢拿他們的電動車去撞。
開起來像奔馳嗎?
不像。雖然老媽戴姆勒給騰勢提供了血液(整車從設計、調校到生產(chǎn)都有奔馳的技術人員把關),但它們的血型并不相同。首先,這是一輛純電動車,奔馳在發(fā)動機、變速甚至在噪音與振動控制方面的造詣無從施展。其次,騰勢的定位是高于比亞迪,但低于奔馳,這注定騰勢不能套用奔馳的所有標準,否則成本無法降下來,售價下不來就無從談市場。
忘掉奔馳,自重超過2噸的騰勢,開起來有點E6的味道,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慣性的存在,不管是加速、制動還是經(jīng)過溝坎。好在550kg的電池包布置在車子中部車底,重心相對較低,即便高速拐彎也不會讓人心慌,一切穩(wěn)穩(wěn)當當。但相比E6,騰勢又多了幾分高級感,內飾用料更加考究、做工更加精細,甚至車架、懸掛都更加緊致、有質感。電動助力轉向調校相對成熟,操作起來輕松順手。看來,奔馳外派過來的幾十個技術專家并沒有閑著。
對很多人來說,需要適應的不僅僅是悄無聲息的加速,更要適應一下它的油門(電門)踏板。在普通模式下,松開油門車子就會進入動能回收狀態(tài),而且回收強度較高,這意味著松開油門踏板,車子就會有明顯的制動感。這一設計明顯是出于提高續(xù)航里程的考量,但對駕駛者來說的確需要適應一下。如果不想去適應,可以選擇進入運動模式,此時動能回收減弱,車子也表現(xiàn)得更能溜,不過這多少會犧牲一點續(xù)航里程。
值這個價嗎?
低、高配版本騰勢報價分別為36.9和39.9萬元,乍一看著實不便宜。但如果算上各種補貼,25萬元多就能拿到低配。其實,這個低配也不低,起碼還配置了真皮電動座椅、中控大屏,甚至還有哈曼音響。當然,如果用傳統(tǒng)燃油車的駕乘標準來評價,騰勢還是欠缺少許高級感,但這樣比較又有失公允。開騰勢跑在大街上,回頭率是同價位燃油車沒法比的,人們還會給你貼上“環(huán)?!边@副有格調的標簽。如果說這些都是虛的,那北京搖號基本能中,上海免牌照費,使用、維護成本極低,這些是不是很實在呢?你唯一需要擔心的是有沒有合適的車位,能裝功率大點的充電器。
特斯拉Model SP85
只是一輛電動的汽車?無論從產(chǎn)品、營銷,還是銷售等各方面去看特斯拉Model S它都試圖用IT界的思維來一場革命。
超前的不儀僅是純電動
說起特斯拉,不單車迷們會兩眼發(fā)光,就連IT界的程序員也會津津樂道,但在國內,除了少數(shù)土豪外,有多少人敢說真的了解它呢?問一個簡單的問題,你知道怎么買到它么?如果你說找經(jīng)銷商,那你可能是被黃牛黨騙了,特斯拉沒有經(jīng)銷商!別不好意思,像我們這種自稱“業(yè)內人士”的編輯也是試車當天才知道這個“秘密”。沒有經(jīng)銷商,那去哪買呢?上網(wǎng)買!在網(wǎng)上選車型、顏色、自定義配置,付定金下單后等幾個月就可以送車上門。車子到手后,上牌、保險什么的自己找人搞定就是。不是說汽車電商還只是個噱頭嗎?看來我們真的OUT了。
網(wǎng)上直銷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車廠與用戶之間沒有中間商,這使得特斯拉的車子在國內的售價只比美國貴了十幾萬元的關稅。這對動輒翻兩三倍的進口豪華車來說,簡直有點不可思議,從這點來看,馬斯克并沒有把中國市場看成是錢多人傻的集中營,但問題是,習慣了銷售顧問打點一切的中國汽車消費者,并不適應這種網(wǎng)上直銷,甚至都不知道特斯拉是這樣賣車的,于是特斯拉破例在中國成立了100多人的“龐大”銷售隊伍,下到各地去耕耘市場。馬斯克招人也不同尋常,必須要會寫代碼、會多國語言、有工科背景,還得有奢侈品經(jīng)驗!當時我就無言以對!
大屏的誘惑
原諒我的大驚小怪,咱們這點篇幅還是多聊聊車子本身吧!帶著鑰匙靠近車子,Model S的伸縮式門把手會自動彈出。進入車內,首先吸引我眼球的不是方向盤,而是中控臺上那史上最大的17英寸高清觸屏。不過,它既不是用來看片,也不是用來打游戲的,而是兼具導航、車輛設定、設備控制等功能。中控臺上能見到的常規(guī)按鈕只有兩個,一個是危險燈開關,另個是手套箱按鈕,而空調、天窗、音響,甚至記憶座椅都是通過觸屏控制,實際操作起來并沒有想象中復雜,反而覺得很炫。
為掩飾一下見到大屏的欣喜,我決定先上路試車,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原本應該放擋把的地方是個“大峽谷”。當時我就建議工作人員可以考慮在這里裝一個小冰箱,放幾瓶紅酒或香檳,土豪們一定很喜歡。言歸正傳,Model S采用的是懷擋設計,擋把位于方向盤后面,向下?lián)鼙銙烊肓薉擋。左右瞅了一會,工作人員看出我的意圖:“這車沒有手剎?!焙冒?!我又OUT了。想想也是,摁下?lián)醢焉系陌粹o掛P擋時順便觸發(fā)電子手剎,掛擋的同時就解除手剎,這的確是個不錯的設計。也許其它車廠也想到了,但只有特斯拉這么干了。
松開剎車,車子緩慢蠕動,試探性地踩了踩油門,我對踏板下面潛伏著的422馬力和毫無遲滯的600Nm心存忌憚,據(jù)說前不久有準客戶在試車時就撞毀過一輛。但事實上,即便這輛高功率版的頂配P85,也沒有想象中那么不友善,油門前段并不算敏感,甚至有一定的容錯度。見到它這么好相處,我也放松下來,轉而繼續(xù)把玩那17英寸大屏。通過車輛設置菜單,我可以調節(jié)方向盤的助力力度,也可以調節(jié)動能回收的強度,甚至連車身的高度都可調。沒錯,這就是空氣彈簧懸附贈的功能,只是特斯拉在保留隨速高度調節(jié)的同時,還把控制權有限度地開放給駕駛者(即便駕駛者把車身調高了,高速時依舊會自動降低,以提高穩(wěn)定性)。此時,我完全失去了一位試車編輯該有的淡定,反而像小孩子拿到新玩具那樣,忍不住反復把玩。
不吼也暴力
好在職業(yè)本能提醒了我:我不是來試平板的。視線轉到全液晶儀表上,跟其它車廠的液品儀表一樣,Model S的儀表有多種界面可選,普通界面下,車速和功率指示是儀表的重點。功率表上的最高刻度是320kW(實際最大功率為310 kW),是時候見真章了,一腳地板油,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猝不及防的強人加速G值還是讓我瞬間產(chǎn)生了眩暈,腎上腺素甚至都還來不及加濃,就感覺被人重重踹了一腳!此時,4.4秒破百的數(shù)字已經(jīng)沒有太多意義,Model S的加速過程跟相同動力數(shù)量級的燃油車完全不同,它完全不需要等,600Nm的扭矩在起步瞬間就可以爆發(fā)。不需要什么彈射起步技巧,每次油門到底就是一次完美的彈射,跟過山車的起步有點相似,一上來便是高潮,沒有醞釀。雖然我不習慣這種方式,但我還是忍不住再試了兩回,當600Nm的力道全部釋放時,245/45R19的高性能胎立馬會高呼求饒,防滑系統(tǒng)立即介入。隨后整個加速過程安靜得讓人懷疑耳朵失聰,甚至連屁股也感覺不到一點頓挫或沖擊。Model S不僅沒有內燃機,它連變速都省掉了,那個被稱為單級變速器的東西嚴恪來說只是一個減速器。
松開油門,功率表指針迅速回落至動能回收功率表。車速越高時松開油門,動能回收功率就越高,出乎意料的是,此時踩剎車并不會讓回收強度增加。這意味著制動系統(tǒng)跟動能回收系統(tǒng)并沒有內在聯(lián)系,它們是相互獨立運作的,其優(yōu)點是系統(tǒng)簡單,但動能回收效率勢必會受到影響。也許特斯拉并不擔心Model S的續(xù)航里程,位于車底,由7000多顆松下18650鉀電池組成的電池包可以存儲85 kW·h的電量,這些電足以讓它跑上500km。
得益于鈷酸鋰電池較高的能量密度和鋁質車身,這輛有著大容量電池的大車“只有”2108kg,比騰勢略重一點。值得一提的是,Model S開起來并不像一輛2.1噸重的車,空氣彈簧懸掛超強的濾振能力弱化了整車的重量感,碾過不平踏面時,并沒有超重帶來的緊張感。電池中底置、電機后置后驅令Model S在緊急變線或高速過彎時的表現(xiàn)有點MR跑車的味道,車頭反應靈敏,側傾抑制良好,彎中極限頗高。只是受車重和電動助力轉向的拖累,無法做到輕快和精準。
硅谷式造車
跟我們這群偏執(zhí)的編輯不同,Model S的客戶們并不會過于糾結其操控性,對他們來說,花了一輛豪華車的錢,能不能得到應有的豪華感更重要。有人說,即便Model S有真皮座椅和麂皮車頂,甚至連儀表臺都有皮質覆蓋,但論豪華感,仍不及同價位的傳統(tǒng)豪華車。這個我信,畢竟特斯拉把精力和成本都放在了電動系統(tǒng)和電子系統(tǒng)上,但我同時也相信,特斯拉對豪華的理解跟傳統(tǒng)車企并不同,簡約和科技感更符合它的硅谷背景。事實上,Model S不論從設計、制造還是銷售,都帶有明顯的硅谷風格,它的理想客戶并不是中國土豪,而是IT界的精英們。
沒有炫酷外形和震撼排氣聲的Model S也許并不是如今大部分人心中的Dream Car,但它傳遞出的浩車理念和價值觀勢必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THE END
純電動汽車作為一項新事物,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相比傳統(tǒng)動力同級汽車,它們仍存在續(xù)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整車偏重、操控弱等不足。但對新事物,我們需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等哪天汽油用完了再去發(fā)展純電動,那是就會太晚了。令人欣慰的是,這四款定位不同的電動車都已有較高的成熟度,最起碼做到了批量生產(chǎn)、上市,而且駕乘感受、可靠性、安全性都超越了我們的想象。不管你接不接受,電動車已經(jīng)在我們身邊,這個時代已經(jīng)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