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進京 孟顯波 蒙紅偉
摘要:豐鎮(zhèn)市豆角山銀鉛鋅礦地質特征主要從地層、巖漿巖、構造、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及礦體特征六個方面進行歸納敘述。礦(化)體賦存在中生代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巖中,呈層狀似層狀。品位變化不大,但構造裂隙發(fā)育的地段礦體品位較高,礦化普遍,圍巖與礦體界線不清,礦化體與激電異常吻合較好,呈相對低阻高極化特征。礦石類型主要表現(xiàn)為浸染狀鉛、鋅硫化礦石和微細脈狀鉛、鋅硫化礦石。圍巖蝕變種類有硅化、黃鐵礦化、高嶺土化、絹云母化、碳酸鹽化等。礦區(qū)主要控礦因素為出露的中生代陸相酸性—中酸性火山巖建造。
關鍵詞:銀鉛鋅礦 礦體特征 控礦因素 圍巖蝕變 找礦標志
一、礦體特征
(一)地層:礦區(qū)出露地層主要為太古界集寧巖群黑云斜長片麻巖夾條痕狀混合巖、中生代(侏羅系白音高老組抑或滿克頭鄂博組、白女洋盤組)的火山碎屑巖,其次為第三系紅土、玄武巖及第四系黃土。中生代的火山碎屑巖(流紋質含角礫晶屑巖屑凝灰?guī)r)為礦區(qū)主要含礦巖系。
(二)巖漿巖:巖漿巖不甚發(fā)育,地表見有侏羅紀肉紅色鉀長花崗巖、石英斑巖,鉆孔中見有花崗細晶巖。
(三)構造:區(qū)域構造位于陽高——大同深大斷裂的北側。
區(qū)構造主要為斷裂構造,發(fā)育三期,即早期北東向、較晚期的北西向和晚期的近南北向的斷裂構造。礦化蝕變主要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的斷裂控制。地表可識別的斷裂構造形跡為北東向、近南北向,從探槽揭露特征觀察分析,為擠壓性質,發(fā)育于火山碎屑巖中,巖石呈擠壓片理化狀態(tài),局部成構造角礫巖。北西向的斷裂構造地表形跡不甚明顯。壓碎凝灰?guī)r呈角礫巖,破碎帶亦發(fā)育在凝灰?guī)r中,根據(jù)所見部位和對應關系確定走向近北西向南西傾,傾角60°—70°左右,為壓性構造,礦化現(xiàn)象發(fā)育,構造角礫巖的膠結物中就可見有閃鋅礦、方鉛礦的集合體,屬成礦期構造。
(四)地球化學特征
礦區(qū)處于1:20萬區(qū)域綜合化探異常內,編號為AS6,該綜合異常元素組合較全,主要元素為Pb,Zn,Ag,Cu.Mo,且套合較好,呈圓形,面積約30km20濃集中心Ph極值為328.9μ/g,Zn極值為218.4μg/g、Ag極值為2.93μg/g、Mo極值為2.14μg/g。
對其進行了1:5萬化探加密測量,結果異常重現(xiàn),編號為AS4,主要元素為Ag、Pb、Zn、Mn。該異常級別值已達到檢出限的上限,異常區(qū)主要出露石英斑巖和火山碎屑巖。
(五)地球物理特征
電磁參數(shù)測定結果顯示,石英斑巖、碎裂蝕變石英斑巖、高嶺土化石英斑巖、硅線榴石混合巖的極化率較低,一般在5%以內;銀錳礦化石英斑巖的極化率較高,一般大于5%,最高達44.83%。
礦化標本極化率一般變化范圍在6%-32%,電阻率變化范圍在20-300Ωm;礦化越強極化率越高,電阻率越低。激電中梯異常呈現(xiàn)相對低阻高極化特征,ηs值一般為3.0%,ηs極大值是7.56%,背景值在1.3%左右;ρs值一般100Ωm,ρs極大值是502Ωm,背景值在70Ωm。與銀鉛鋅礦化石英斑巖、火山碎屑巖的位置吻合。
(六)礦體地質特征
豆角山礦區(qū)地表巖石破碎強烈且氧化程度較高,地表工程見礦效果不好,僅在兩條探槽中見有銀鉛鋅礦化體,含礦巖石為碎裂蝕變流紋質含角礫晶屑巖屑凝灰?guī)r和碎裂蝕變石英斑巖。所圈定的礦體均位于鉆孔中的原生帶中,屬低品位隱伏礦體,含礦巖石為流紋質含角礫晶屑巖屑凝灰?guī)r和石英斑巖。各礦體特征見下表。
二、礦體及找礦標志
(一)礦化特征:
1.礦化體賦存在中生代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巖中,呈層狀似層狀。
2.礦體品位變化不大,但構造裂隙發(fā)育的地段礦體品位較高,說明礦體同時具有熱液構造控礦特點。
3.礦化普遍,圍巖亦有弱礦化現(xiàn)象,圍巖與礦體界線不清,主要依據(jù)采樣化驗圈定。
4.礦化體與激電異常吻合較好,呈相對低阻高極化特征。
(二)礦石質量
1.礦石的物質成分及共生組合
礦石礦物成分主要為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白鐵礦,其次見有磁黃鐵礦、黃銅礦,多以細粒浸染狀均勻分布,局部集中呈不規(guī)則細脈狀分布。脈石礦物為長英凝灰物質、玻屑、晶屑、凝灰質角礫以及方解石、石英、長石等。
2.礦石的結構、構造
礦石結構:主要為它形粒狀結構,自形、半自形結構。
礦石構造:主要為細脈狀構造、浸染狀構造。
3.礦石化學成分:基本分析表明,礦石的化學成分主要為Zn、Pb、Ag,光譜半定量分析結果亦表明,除Zn、Pb、Ag外,Cu、Au、Mo等元素含量甚微,均達不到綜合回收的要求。
4.礦石有用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組分的含量:礦石的有用組分為Zn、Pb,達邊界工業(yè)品位,伴生有用組分為Ag,有益組分為Cu、S,根據(jù)光譜分析結果含量極低無綜合利用價值。有害組分為As、Hg,光譜分析及基本分析結果表明含量極低不超標。
5.礦石品位變化和銀鉛鋅的賦存狀態(tài):豆角山礦區(qū)圈定的銀鉛鋅礦體均屬隱伏礦體,埋藏較深。組成礦體的礦石為含銀的鉛、鋅硫化物。礦石屬低品位礦石,品位變化不大,礦床平均品位Pb0.35%、Zn0.64%、Ag3.13g/t。
6.礦石的類型
自然類型:按含礦巖石劃分為石英斑巖型礦石、流紋質凝灰?guī)r型礦石。
工業(yè)類型:按有用組分及礦化類型劃分為含銀鉛鋅原生硫化礦礦石。
主要表現(xiàn)為(1)浸染狀鉛、鋅硫化礦石;(2)微細脈狀鉛、鋅硫化礦石。
(三)礦體圍巖和圍巖蝕變特征
1.礦體圍巖:豆角山銀鉛鋅礦礦體圍巖為石英斑巖和流紋質含角礫晶屑巖屑凝灰?guī)r。
2.圍巖蝕變特征:礦區(qū)圍巖蝕變呈面形及線形展布,以面形為主。線形主要出現(xiàn)在小裂隙、破碎帶及壓碎凝灰?guī)r中。種類有硅化、黃鐵礦化、高嶺土化、絹云母化、碳酸鹽化等??煞譃闊嵋何g變和動力蝕變。
(四)礦化成因及找礦標志:
1.礦化規(guī)律
初步認為該區(qū)礦床成因系由火山噴發(fā)相的爆發(fā)亞相上噴作用而形成了火山碎屑巖及流紋質凝灰?guī)r。由于在火山侵入活動中,火山噴發(fā)時火山熱液攜帶了成礦物質,在流紋質火山角礫巖與流紋質含角礫晶屑巖屑凝灰?guī)r中形成了礦(礦化)體。而硫化物如PbS、ZnS的生成,除與溫度有關外,尚有兩個因素起決定作用:其一是金屬元素相對的溶解度;其二是金屬元素對硫(S)的親合力。
2.控礦因素
初步分析礦區(qū)出露的中生代陸相酸性一中酸f生火山巖建造是主要控礦因素。但不排除火山機構控礦的可能。
3.找礦標志:
直接標志:含方鉛礦、閃鋅礦的巖石,具有褐鐵礦化、鐵錳礦化的巖石是本區(qū)找礦的直接標志。同時應注意火山集塊巖、火山角礫巖等有淬火面的地質現(xiàn)象。
間接標志:區(qū)內化探異常、激電異常的存在是該區(qū)的間接找礦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