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珠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創(chuàng)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藝術(shù),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這其中青銅器就是我們寶貴遺存的歷史見證。
泉州府文廟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中山中路,占地達6萬平方米。始建于唐開元末年,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重建。左學(xué)右廟,規(guī)制完整。歷代重修,是包含宋、元、明、清建筑形式的孔廟建筑群。它是泉州市博物館的前身,隨著新館的成立,收藏的祭孔青銅禮器也隨之搬入新館。
祭孔是民間的一種對“先賢”的尊敬仰慕和追思的紀念活動,祭孔時使用的祭器有銅器、木器、玉器等,本文主要論述青銅器。
目前珍藏的祭孔青銅器藏品主要以飪食器和酒器為主,是清代的傳世佳品,這些器物紋飾精美,款識清晰,是具有歷史、科學(xué)、藝術(shù)價值的珍貴文物。
1.飪食器
①簋
簋主要用來盛貯煮熟的稻、粱、黍、稷等飯食的器具,倒置可放食物。所藏有1件,為清乾隆四十一年,長32厘米,寬19.5厘米,高16.5厘米。整體保存完整,由器身和器座組成,器型厚重,呈橢圓形,缺蓋,子母口,腰向內(nèi)收成橢圓形至器座,器身兩側(cè)附龍耳。底呈倒置碗狀,底口漸內(nèi)收,四獸足。腹部飾葫蘆紋一周,腰飾弦紋,器座飾一圈葫蘆紋(圖1)。
②豆
豆是專備盛放腌菜、肉醬等和味品的器皿。館藏的豆有6件,都是清乾隆六十一年的祭孔禮器,以其中的一件為例,口徑16.6厘米,底徑16厘米,高18.8厘米,蓋徑17厘米,蓋高8厘米。保存完整,器型厚重,似圓形,帶蓋,子母口,圓腹,束腰,高足。器蓋頂飾一圈弦紋,立有一橋鈕。其余飾滿橫鱗紋。器身直口,腹部上端留有5厘米素紋,余下部分飾垂鱗紋。足部飾垂魚鱗紋,足邊外側(cè)鐫有銘文“乾隆六十一年 臺灣府知府 蔣元樞捐造 貢生蔣鴻皋監(jiān)制”,共四豎行23字(圖2)。
③鼎
鼎最初是一種炊具,后來因用于烹飪祭祀給神的犧牲,而上升為禮器,成為國家政權(quán)中君主、大臣等權(quán)力象征。館藏有1件光緒四年青銅方鼎,長35.5厘米,寬24.6厘米,35厘米。整體保存完好,器物厚重,呈長方體,直口,方唇,口沿兩側(cè)立雙耳,深直腹,平底,粗柱足。器身四面從上至下都飾有圓渦和夔龍紋、饕餮紋、波浪紋,器物兩側(cè)飾有雙獅首,四角扉棱,四足呈圓柱形,飾有蟬紋,雙弦紋??谘厮拿娣謩e鑄有銘文“泉州府學(xué)”、“刑部郡中王錫鋮敬”、“大成殿”、“光緒戊寅仲秋之月”,共23字繁體楷書(圖3)。
2.酒器
①爵
爵,古代酒器,用于溫酒和盛酒,在商周酒器乃至整個青銅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澆酒敬神”第一重器,也是最早出現(xiàn)的青銅禮器之一。館藏有1件清乾隆六年爵,長12.3厘米,寬4.7厘米,高12.5厘米。整體保存完好,垂腹高杯式,器型厚重,垂腹,圜底,實心足??谏现绷㈦p柱,柱頂圓形,無紋飾。垂腹上飾回形紋一周,器物一側(cè)飾一蟠龍附于口和腹,下有三棱實心撇足三個,三尖足呈鼎立之勢。腰間鑄有銘文“文廟添造銅 爵二百二只 乾隆辛酉知 府王廷諍鑄”,共四行20字,繁體楷書。整體造型給人以挺拔娟秀、恬靜素雅之美(圖4)。
②尊
尊是高體的大型或中型的容酒器。館藏的尊有7件,分別為明代年間、清同治年間、清康熙五十二年的象尊,明成化年間、清同治年間、清康熙三十二年的牛尊,清康熙五十二年的青銅尊。
清康熙五十二年的青銅尊,口徑17.5厘米,底徑13.2厘米,高24厘米。保存基本完整。器形厚重,似觚,喇叭口,口沿向內(nèi)收,短頸,溜肩,深鼓腹,圈足,足底微向外撇。口沿外壁飾蟬紋,頸部飾一圈圓渦紋,溜肩無紋飾,鼓腹上下各飾一圈回紋,中間飾饕餮紋,底部飾有回紋為地,兩對相向夔龍附于上,口至頸部、腹部、足部兩側(cè)各有扉棱,腹部鐫有“晉江學(xué)”三字繁體楷書和“康熙五十二年 仲秋郡人 施世敬置”,共3行15字繁體楷書(圖5)。
康熙五十二年象尊(圖6),口徑7.5厘米,通長33厘米,高26厘米。保存基本完整,器型飽滿。為象形,做站立狀,頭平視前方,眼睛微張開,嘴露尖牙,鼻子向上翹為尊口,雙耳緊貼臉頰,背帶一可自由開合的蓋,斗笠狀,象尾巴緊貼屁股和右大腿,腹部微鼓。象腿粗細均衡并有明顯的象爪。蓋下部飾一圈回紋,上部飾雙弦紋,腹部鐫有銘文“康熙五十二 年仲秋郡人 施世敬置”,共三行15字,繁體楷書。象背至象臀鐫有從右至左銘文“晉江學(xué)”三字,繁體字楷書。
周朝以農(nóng)業(yè)立國,犧尊是全牛的形狀,以示不忘農(nóng)本。穴背注酒,有蓋子覆蓋,蓋上有提拿的鈕,犧尊用來貯藏終獻(最后)之酒。康熙三十二年牛尊(圖7),口徑7厘米,底徑34厘米,高25厘米。基本保存完整。器為牛形,做站立狀,帶蓋。頭高仰,牛耳緊貼牛角,雙眼直視前方,炯炯有神,雙鼻飾如意紋,牛嘴微張,牛背上蓋一可自由開合的蓋,呈斗笠狀,邊沿飾一圈回形紋,帽尖飾一圈雙弦紋。器身素面無紋,牛腿粗瘦相間,各鑄有一牛蹄。脖凸輪下部鑄一凸起長方形切面,刻有三行15字楷書“康熙三十二 年仲秋郡人 施世敬置”款,牛背至牛間鑄凹長方形切面,從右至左刻鐫有“晉江學(xué)”三字,繁體楷書。
③壺
像壺子的形狀,是副式的酒器。所藏有3件,都為清康熙年間,擇其中的1件清康熙五十二年壺為例(圖8),口徑13.5厘米,底徑12厘米,高24.5厘米。整體保存完好,器型厚重。盤口,短頸,溜肩,深鼓腹,腹向內(nèi)漸收至底部,圈足??谘赝怙椈丶y一周,頸部飾錦地云紋,溜肩部分飾一周回形紋,腹部飾七圈回紋為地,上飾兩對相向夔龍紋,腹部下飾蟬紋,足部飾一周有規(guī)則的回紋。腹部兩側(cè)鐫有從右至左銘文“晉江學(xué)”,繁體楷書共3字,“康熙五十二 年仲秋郡人 施世敬置”款。豎寫3行15字繁體楷書。
這些珍貴的文物在泉州琳瑯滿目的文物中獨放異彩,且都是有明確紀年的器物,為我們研究清時期的裝飾紋樣、雕刻藝術(shù)乃至社會經(jīng)濟、思想意識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是我國文化藝術(shù)寶庫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更為重要的是這批祭孔禮器中的6件青銅編鐘豆都鑄有“乾隆六十一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捐造,貢生蔣鴻皋監(jiān)制”是研究泉州文廟與臺灣文廟歷史關(guān)系的實物資料,也是閩臺兩岸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責(zé)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