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寶妹
【摘要】目的:探討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肝膽的影像學狀況,以便在治療中減少易誘發(fā)的疾病。方法:對1 255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肝膽B(tài)超檢查,并行有關項目的比較。結果: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肝膽B(tài)超檢查結果的異常陽性率為39.28%,脂肪肝的發(fā)生率最高為24.70%,占整個陽性率的62.88%。異常陽性率因年齡、病程的長短不同而差異具有顯著性。結論:長期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易出現(xiàn)藥物性內(nèi)臟疾病,尤以肝膽顯著,必須定期進行相關的檢查,及時防治。
【關鍵詞】慢性精神分裂癥;抗精神病藥;肝膽B(tài)超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279-02
精神分裂癥患者因其病程遷延,易于復發(fā)而需要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致對機體產(chǎn)生毒副作用,尤其對肝膽的影響明顯。本文對1 255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肝膽B(tài)超檢查結果進行分析,以探討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與肝膽B(tài)超異常發(fā)生率的相關性。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入組患者為本中心四個男女混合病區(qū)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間住院的病程≥2 a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共1 255例,其中男773例,女482例,所有患者住院或門診服藥時間≥2 a;年齡19歲~76歲,平均年齡(29.24±7.56)歲,其中年齡≥50歲者241例,年齡<50歲者1014例;病程2 a~36 a,平均病程(8.22±4.16) a,其中病程≥5 a者472例,2 a≤病程<5 a者783例;以陽性癥狀為主的Ⅰ型患者803例,以陰性癥狀為主的Ⅱ型患者452例。所有病例均分別先后服用過舒必利、奮乃靜、氯氮平、維思通、舒思等抗精神病藥物。排除病毒性肝炎、血吸蟲病、長期飲酒、血液病、發(fā)熱等疾病。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SONOLZNE Adara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2.6 MHz~5 MHz,所有檢查均由同一醫(yī)生操作,受檢查者禁食≥8 h,取仰臥位、左右側臥位、俯臥位,B超影像學診斷依據(jù)吳乃森主編的腹部超聲診斷與鑒別診斷學[1],分析方法:構成比及卡方檢驗。
2 結果
本組患者肝膽B(tài)超檢查發(fā)現(xiàn)異常者493例,陽性率為39.28%。
2.1 本組結果發(fā)現(xiàn)單純性脂肪肝287例,脂肪肝合并膽囊結石12例,脂肪肝合并膽囊炎8例,脂肪肝合并膽囊息肉3例;肝彌漫性改變20例,肝囊腫11例,肝血管瘤5例,肝膽管結石5例,肝硬變1例;慢性膽囊炎57例,單純性膽囊結石(多發(fā)、單發(fā))34例,膽囊炎合并膽囊結石29例,膽囊息肉11例,膽囊腺瘤6例,膽囊膽泥淤積4例,可見,脂肪肝的發(fā)生率最高,共310例(24.70%),占整個陽性率的62.88%,肝臟B超主要表現(xiàn)為肝區(qū)局限性或散在性不規(guī)則的回聲增強、減弱、變粗、變細、光點密度增加。
2.2 不同病程、年齡、性別患者的陽性率比較 2.3 精神分裂癥Ⅰ型和Ⅱ型患者陽性率比較 本組Ⅰ型患者肝膽B(tài)超結果異常陽性率為40.59%(326例),Ⅱ型患者陽性率為36.95%(167例),兩者比較差異無顯著性(χ2=1.62,P>0.05)。
3 討論
肝膽是抗精神病藥物進行分解代謝的主要臟器,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對肝膽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尤其是肝臟影響明顯。目前,正常人群脂肪肝的發(fā)生率為9.28%[2]。本文對1 255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肝膽B(tài)超檢查結果分析,肝膽異常的陽性率為39.28%,而脂肪肝的發(fā)生率最高為24.70%,占整個陽性率的62.88%,明顯高于正常人群。此與精神藥物對肝臟的損害率高[3],影響肝臟的功能,干擾肝臟對脂類的代謝和轉動,造成肝內(nèi)脂肪大量增加有關,因而肝細胞內(nèi)出現(xiàn)大量脂肪顆粒,肝內(nèi)脂肪超過了正常含量的5%或1/3的肝小葉被脂肪沉積,形成脂肪肝,同時,脂肪肝的高發(fā)還與抗精神病藥物對機體內(nèi)分泌代謝的影響有關[3]。本組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組和病程組的患者肝膽B(tài)超檢查結果異常陽性率明顯不同,年老者(≥50歲)和病程長者(≥5 a)異常陽性率顯著為高,可能是由于年老者,肝膽功能衰退,容易受抗精神病藥物毒副作用的損害;病程長者,精神和行為退縮較突出,生活自理能力差,容易獲得各種疾病而使肝膽受損的機會增多。最為重要的是,年老和病程長者,總體病期較長,受長期服用的抗精神病藥物影響時間長而肝膽損害程度增大有關,然而,異常陽性率在男、女性別及精神分裂癥各分型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有學者認為,當肝臟發(fā)生輕微病變,肝功能尚未發(fā)生陽性反應時,B超因其先進的顯像技術,使肝臟的不同切面直接顯示在熒光屏上,能夠直觀、清楚地看到肝臟的大小、形態(tài)結構,肝細胞本身狀況以及肝內(nèi)血管走向、運行情況,從而有效地做出診斷[4],但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肝膽B(tài)超改變,目前尚未概括出特異性指標。從本組結果看,肝臟B超的改變多表現(xiàn)為肝區(qū)局限性或散在性不規(guī)則的回聲增強、變粗、減弱、變細、光點密度增加,其病理原因主要是作為半抗原的抗精神病藥物或其代謝物,與體內(nèi)蛋白質(zhì)結合成抗原,經(jīng)巨噬細胞加工后被免疫細胞識別而導致過敏反應,引起肝細胞變性、壞死,肝細胞間微膽管膽汁郁積,形成肉芽腫[5],這種病理改變均可引起肝內(nèi)密度和聲阻的較大變化,從而破壞了正常肝臟的顯示規(guī)律,如上肝區(qū)B超的改變雖然不具特異性,但能進一步證實抗精神病藥物對肝膽的損害。從上可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時,要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并定期做相關的檢查,防止并及早發(fā)現(xiàn)和治療藥物性內(nèi)臟疾病。
參考文獻:
[1]吳乃森.腹部超聲診斷與鑒別診斷學[M].第2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45 345.
[2]杜進和,賈申田.天津地區(qū)脂肪肝患病狀況分析[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1998,7(2)43 44.
[3]張繼志,吉中孚.精神藥物的臨床應用和副作用[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213.
[4]趙佩倫.精神病100例肝臟B超與肝功能對照分析[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1999,31(2):143.
[5]nbsp;孔林林,胡春華.服用精藥學畢業(yè)論文范文 神藥物的精神患者與正常人肝臟B超結果分析[J].河北精神衛(wèi)生,199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