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佳鑫 賈 薇 吳晶晶
摘 要: 小說家雨果的浪漫主義以1482年路易十一統(tǒng)治下的法國為背景,運用美與丑、善與惡的藝術對照原則,既批判了中世紀宗教的虛偽,又揭露了當時昏庸黑暗的封建統(tǒng)治。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給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魔鬼”與“天使”殊死搏斗的畫面。同時引導人們不斷追求“真”、“善”、“美”,與一切“丑”的事物作斗爭,追求美的意境,締造美的境界。
關鍵詞: 《巴黎圣母院》 雨果 美丑 對照原則 人物形象
一、引言
雨果是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他能夠準確地喊出那個時代變化無常的聲音。雨果在《〈克倫威爾〉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對照原則。他指出:“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著優(yōu)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與惡并存,光明與黑暗相共?!雹偎J為有了美丑對照,美才能給人更強烈的感染。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運用這種鮮明的對照原則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現(xiàn)情節(jié)。本文主要從人物形象方面分析美丑對照原則在《巴黎圣母院》中的運用和體現(xiàn)。
二、人物形象的對照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經(jīng)典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對照無疑是《巴黎圣母院》對照藝術的精髓。
1.愛斯梅拉達與四個男性人物的對照
愛斯梅拉達身上體現(xiàn)了真、善、美的完整統(tǒng)一。她不僅外表光彩照人,更有一顆善良淳樸、敢于追求的心。她美麗,有著曼妙的舞姿;她善良,為了救甘果瓦,委屈自己成為甘果瓦名義上的“妻子”;在卡西莫多受刑時,只有她上前為他送水;她對愛情的追求是純潔美好的,兩個月來她用心訓練羊兒在一堆字母中拼出法比的名字;她在惡勢力面前勇于抗爭,即使在副教主佛羅洛的威逼之下,她仍至死不從,甚至面對絞刑架,她也毫不妥協(xié)。她的身上表現(xiàn)出非凡的堅強與勇氣,她的美更是外在美與心靈美的完美統(tǒng)一。
2.四個男性人物自身的對比
(1)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他是個畸形兒,外貌奇丑,駝背,凸胸,獨眼,跛腳,人稱“丑八怪”??ㄎ髂嚯m然外表丑陋,但他忠誠、勇敢,他的內(nèi)心美好而善良,是真心愛著愛斯梅拉達的唯一男人。在愛斯梅拉達遇難時,他奮不顧身地前去營救,他的愛真誠又熱烈,他對愛斯梅拉達的愛與法比的虛情假意形成鮮明對比;對待愛情他忠貞無私、不求回報,又與佛羅洛扭曲的愛情觀形成對比。將他的美與其他三個男性人物相比,更顯其靈魂的純正潔白??ㄎ髂嗟拿琅c美侖美奐的巴黎圣母院融為一體,在雨果的筆下這個丑陋的敲鐘人有著驚人的美麗心靈。
(2)佛羅洛是巴黎圣母院的副教主,十六年前,出于憐憫和同情,他收養(yǎng)了被遺棄的卡西莫多,他愛著美麗善良的吉卜賽女郎,但為占有愛斯梅拉達,他用盡各種手段,最終在邪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道貌岸然的佛羅洛代表了淫欲與邪惡,他昔日的虔誠與今日的虛偽、昔日的善良與今日的邪惡形成鮮明對照。
(3)法比是王家衛(wèi)隊的衛(wèi)長,也是愛斯梅拉達唯一心愛的人。他外表瀟灑、英俊,但實際上他冷漠無情。他對愛斯梅拉達的愛是虛偽的,有口無心。他的愛與愛斯梅拉達對他的愛相比猶如滄海一粟。盡管后來,他知道愛斯梅拉達是被人陷害的,仍不肯見她一面。他外表的“美”與內(nèi)心冷漠無情的“丑”形成強烈的反差。
(4)甘果瓦,愛斯梅拉達名義上的“丈夫”,是個貪生怕死、毫無責任感的貧民詩人。當初愛斯梅拉達為了救他,成為他的“妻子”,還供他食宿。但當愛斯梅拉達遭遇陷害時他卻一走了之。他的自私與卡西莫多誓死營救愛斯梅拉達的無私形成鮮明對比。他的身上體現(xiàn)的是名義與責任、受恩與忘恩的對照。
三、美丑對照原則的作用及影響
《巴黎圣母院》通過美丑的鮮明對比,揭示了宗教和統(tǒng)治階級與貧民階層的不可緩和的矛盾。兩個王朝:一個是以路易十一為代表的封建王朝,另一個是以克羅班為首的乞丐們的“奇跡王朝”。通過故事的描述,我們看到黑暗統(tǒng)治下貧苦人民向往自由和人權的心愿,通過人物形象的美與丑、善與惡、光明和黑暗的種種對照,揭示人們對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權的追求。最后出現(xiàn)的悲劇性結局與開頭的喜劇性場面遙相呼應,所有情節(jié)都處在鮮明、強烈的對照之中。種種對照使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四、結語
《巴黎圣母院》作為世界文學史上浪漫主義小說的典范,小說成功地運用對照原則揭示了美與丑、善與惡、名與實、情與欲之間的內(nèi)在矛盾。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宗教階層的壓迫,人民對自由的向往和對真、善、美的追求使小說堪稱世界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栋屠枋ツ冈骸纷屛覀兘邮芰艘惶谜嬲年P于美與丑的人生教育課。我們要追求一切美的、善的事物,但不僅要做“美”的追求者,更要做“美”的締造者。
注釋:
①雨果.克倫威爾序.雨果論文學,1980:30.
參考文獻:
[1]聶珍釗.外國文學作品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柳鳴九.法蘭西文學大師十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3]雨果.《克倫威爾》序.雨果論文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