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懷巧
摘 要: 語文是我們學習中國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是一個簡單又復雜的學科。學生多在完成其他作業(yè)之后,再完成語文學科的作業(yè),是作業(yè)中的自習課。對于初中生來說,這個學科是既恨又愛的學科。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故事 做人 態(tài)度
我愛我的事業(yè),更愛我的學生,“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我不想做神,但我堅信我的教育理念,我要盡我所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所進步,都有所發(fā)展,都學會做人,無愧于我的事業(y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幾年來,我不斷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我學習先進教育方法、教育技術、教學理念,并充分利用計算機實施教學,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換和學習新情境的不斷創(chuàng)設,充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同時讓他們感受到了偉大祖國的歷史淵源。從古埃及的金字塔,到2008年奧運會的鳥巢、水立方,無不讓我們看到人類的偉大;感受幾千年來的歷史變遷,從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到天安門城樓上響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學生認識到知識力量的偉大和才華的偉大,不僅如此,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美麗,欣賞巧奪天工的建筑……
教八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時,為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人文素養(yǎng),我每天都安排學生寫200多字的小作文,可以摘抄,可以記錄所見所聞,可以是發(fā)現(xiàn)的任何事物,布置任務后,學生中一片反感聲,唉聲嘆氣。第一次作業(yè)在學生的怨聲載道聲中交到我的辦公室,打開作業(yè)本一看,真是氣不打一處來,質量太差了,不僅字潦草,而且沒有一個人是自己寫的,基本都是摘抄的作文書或者語文中的段落??粗揖牟贾玫淖鳂I(yè),我的心情特別壞,感覺特別無能為力。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一篇文章特別好,雖然文筆有些幼稚,但是寫出了對生活的一些感悟,并且有優(yōu)美的段落,還有一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辭強說愁”的青春期學生所謂的“成熟”。我有意識地記住了他的名字——明,此時我的心情才有了好轉。
接著幾次作業(yè),我便對明特別留心,發(fā)現(xiàn)他每次作業(yè)都完成得非常認真,只是每篇文章都有些許孤獨。我開始關注并了解他,他是同學眼中的另類,是老師眼里的好學生,從來不惹是生非,是好學生中的佼佼者。但是語文學科有些差,為了讓他學好語文,發(fā)展寫作優(yōu)勢,更給其他學生樹立模范生的榜樣,我做了個決定,把他略顯青澀的文章當做范文,讓其他學生評價,說想法、談收獲。到現(xiàn)在我依然記得他朗讀的樣子,自始至終低著頭,手里不斷地擺弄著筆,臉變得越來越紅。
我開展了有關語文的欣賞課,希望借此機會激發(fā)同學們的寫作興趣。由于這種課比較感性,同學們都積極參與,課上聚精會神地耳聽目視,點頭微笑,偶有兩三聲議論。上課次數(shù)多了,作業(yè)質量明顯有了提高。遺憾的是,他從來不加入其中,要么自己寫作業(yè)看書,要么趴在桌子上睡覺。為什么會這樣?我很奇怪。又是一個學生欣賞古典詩詞的午自習,美妙的演唱配以恰如其分的FLASH畫面,把學生帶入音樂與詩詞文化的雙重享受中,可他依然如故,我悄悄走到他身后,原來他在入神地看著動漫,以至于我站在身后也渾然不知。“試著聽聽,你應該不會失望的”,我輕聲說道。也許被我的到來嚇了一跳,他迅速收起書,抬頭“委屈”地注視著我,我選擇無聲地走開。
課后我找到他,和他聊天,問他對語文學習的看法及建議。開始他不僅拘謹,而且言談中充滿不信任。也許是我的懇切打動了他,他慢慢道出了原委。原來他覺得語文枯燥,沒有成就感,所以不愛學。語文欣賞課對考試來說沒有實際意義,所以雖然有意思但他不愿浪費時間,還不如借此發(fā)展興趣。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我們從學習聊到生活,最后聊到彼此的興趣愛好,非常愉快。
也許是我的愛打動了他,也許是與他的平等交流打動了他,他漸漸變了。語文課聽得越來越認真,每周一次的作文也由對人生理想的積極追求取代了原來的春嘆秋悲、憤世嫉俗等。更可喜的是,他和同學的關系也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開始關心同學、關心集體。由于他成績好,同學們潛意識地向他學習。在他的影響下,寫作開始浸透在學生的生活里,這個班級熱愛寫作的學生越來越多,優(yōu)秀作品不斷涌現(xiàn),其中一些還被印成了鉛字發(fā)表在各種期刊雜志上。兩年后的七月,他以優(yōu)異的語文成績跨進理想的學校。
那年教師節(jié)他送給我一張節(jié)日賀卡,卡片上的一段話讓我很感動:“如果說我的淳樸的文學夢想產生于摘抄之前,那么鞏固這一夢想的則是您在語文方面給予我的鼓勵與信心。當時的我雖然語文成績好,可是整天都是不招人愛的憤世嫉俗的模樣。僅僅因為寫過幾篇可以一念的作文,您沒有放棄我這個既幼稚又自以為是的孩子?,F(xiàn)在回想當時,才知道那是多么值得感謝的一件事?!?/p>
他離開了學校,我們從原來的師生兼朋友關系變成了真正的朋友。閑暇之余,我們共同探討文學,共同分享彼此的學習生活感受,每到這個時候,我都特別欣慰,我可以問心無愧地對自己說:“我愛我的每一個學生,就如同愛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