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韻
摘 要: 任務型教學幫助我們解決了如何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問題,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通過實踐、思考、調(diào)查、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作者結合教學案例,對牛津初中英語教學中使用任務型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牛津初中英語 任務設計原則 任務類型 設計步驟
任務型教學法是近年來受到英語教師認同并接受的教學方式,是交際語言教學法的發(fā)展,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成具有實踐意義的一種教學方式,解決了如何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問題。
一、任務型教學與牛津英語教材有機結合
任務型教學法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diào)“做中學”,即“l(fā)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式,強調(diào)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直接用語言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它更關注的是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diào)多邊活動,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實踐、參與、體驗、合作、交流方式,實現(xiàn)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目前我們使用的牛津英語教材正是按照任務型教學的原則設計編寫而成的,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中心話題展開,每隔兩三個單元還安排一個旨在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課題(project),讓學生綜合運用這幾個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及學習技巧,以培養(yǎng)他們的口筆頭交際能力、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合作精神。
二、教師對任務設計的原則
1.教師必須明確任務設計的特點:(1)交際性:設計焦點是解決某一交際問題,課內(nèi)語言學習結合社會語言活動。(2)體驗性:任務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jīng)歷、社會實踐,能引起學生共鳴。(3)運用性:任務以意義為中心,重視學生如何溝通信息,而不強調(diào)用何種語言形式。(4)趣味性:任務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盡量結合。
2.教師必須遵循原則以設計任務:(1)真實性原則:要提供給學生明確、真實的語言信息,使他們在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和學習語言。牛津英語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較真實的語言情景,如談論學校生活,將自己學校的課程情況、假期長短、晨會課情況與別的學校進行比較。(2)形式與功能相結合原則:使學生在任務目標指引下,以語言形式為基礎,利用一切信息資源,采用多種手段完成任務,從而理解語言的功能。(3)“做中學”原則:任務應始終引導學生為特定目的去實施語言的功能。(4)遞進性原則:任務應體現(xiàn)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層次性,語言技能應先輸入后輸出,即先聽讀后說寫。(5)主題性原則:任務應具開放性、實踐性,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英語的能力。
三、任務型教學中任務的類型及步驟
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把任務分成六種:列舉、排序和分類、對比、問題解決、分享個人經(jīng)歷和創(chuàng)造性任務。Gray認為可分三種:信息差活動、推理差活動、觀點差活動,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jù)目標要求,選擇最合適的類型任務引導學生完成。如牛津教材8A Unit2 是學生對不同學校進行比較,找出相似和不同之處,并談論自己理想中的學校;Unit3圍繞所學內(nèi)容,談論自己以往的旅游經(jīng)歷,分享旅途感受并寫一封信邀請別人參加旅行;Unit4分組討論并寫一份有關涉危動物的調(diào)查報告。
Jane Willis提出任務圈的理論設計任務實施步驟:(1)前任務(pre-task):介紹話題和任務,并回憶相關知識。(2)任務環(huán)(task-cycle):包括執(zhí)行任務,展示成果。(3)后任務(post-task):即語言點(language focus)分析執(zhí)行任務的情況,處理語言點或進行語篇分析。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根據(jù)需要,我們可以加上檢測和寫作兩步驟,形成五步任務圈,使課前、課中、課后融為一體。
四、任務型教學在牛津英語中的應用嘗試
筆者在牛津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嘗試運用任務型教學法,獲得許多成功的體驗。下面以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3為例,介紹如何運用任務型教學,學好牛津英語教材。
本單元中心話題“外出旅游”,可以設計以下相應任務:
(一)任務前
1.介紹目標和任務(課前學生通過上網(wǎng)查閱資料,搜集有關旅游的圖片等。)。
(1)學習一封有關在世界公園游玩的書信。
(2)學習描寫旅途所見和感受等。
2.利用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回憶相關知識,世界各地著名景觀等,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
(二)任務中
1.用所學生詞完成句子,掃清閱讀障礙。(詞不離文,在真實的語境中鞏固生詞的使用方法。)
2.帶著任務粗讀全文,回答三個有關文章的問題,由簡入難。
(1)Who is the letter from?(2)Who is Linda?(3)What is the letter about?(上述任務是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fā)的,使學生完成任務有了明確的目標。)
3.在完成上一活動的基礎上,設計辨別正誤的練習,以及有關細節(jié)的問題(通過這一任務,學生熟悉并掌握課文內(nèi)容。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獲得知識,思維加工,再輸出語言,有助于學生語言技能的掌握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兩環(huán)節(jié)中引入小組競賽的方式,學生很感興趣。)。
4.學以致用:學生自由談論自己以往的旅游經(jīng)歷(采用分小組合作的方式,提高學生口頭組織與表達能力),并選幾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成果。
(三)語言點
因本課是閱讀課,學生和教師應有以下活動:
1.學生進一步學習,鞏固和掌握前階段所運用的語言的用法;
2.指導學生進行語篇分析。
(四)檢查與評價
完成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計的Cloze Test,檢查任務完成情況。
(五)作業(yè)
把小組討論的旅游經(jīng)歷寫下來,鍛煉學生綜合使用語言的技能。
總之,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的任務型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我們在牛津英語教材的教學中,應合理地使用任務型教學方式,使兩者有機結合,顯示出更大的優(yōu)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