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番茄莖基腐病致病菌的鑒定

2014-04-29 19:43:31吳麗敏安心
吉林蔬菜 2014年1期
關鍵詞:病原菌

吳麗敏 安心

摘 要:番茄是農業(yè)生產中的主要蔬菜品種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保護地番茄種植面積的擴大,番茄莖基腐病的發(fā)生有加重趨勢,影響保護地番茄種植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本文通過對番茄莖基腐病病害致病菌的分離鑒定,為以后了解研究該致病菌的更詳盡的特性及病害的防治奠定基礎。通過柯赫氏法則可以證明番茄莖基腐病的致病菌為茄絲核菌。

關鍵詞:番茄莖基腐,病原菌,茄絲核菌

近年來,隨著遼寧省保護地番茄種植面積的增加,同時由于保護地集約化,濕度大、輪作等特定的栽培條件,導致番茄莖基腐病有逐年加重趨勢,嚴重影響番茄的產量和品質。如若疏于防治,番茄莖基腐病將會成為影響遼寧保護地番茄生產的重要病害之一。番茄莖基腐病在幼苗期及成株期均可產生危害,但主要危害即將定植的大苗和定植后番茄的莖基部或地下部位、側根。通過使用柯赫氏法則的四步來證明鑒定出番茄莖基腐病致病菌,了解熟悉其特性,來進行更好的防治。

1 病害的檢視

將采集來的病害標本用刀片輕輕刮取病害部位的菌絲體,置于滴有浮載劑的載玻片上,加蓋玻片在顯微鏡下檢視,觀察到立枯絲核菌,初步認定為其為番茄莖基腐病的致病菌。

2 病菌的分離純化

2.1 常規(guī)組織分離

取番茄莖基部感病組織,用無菌水將病部表面清洗干凈,然后從病健交界處切取0.5cm×0.5cm的病組織,在75%酒精中浸1~3s后,再在0.1%升汞溶液中處理30s,而后用滅菌水換洗3次,將其移置PDA平板上25℃培養(yǎng)。待PDA平板上分離的病菌生長出菌落后,切取菌落前緣的菌絲移入PDA斜面上25℃恒溫培養(yǎng),獲得病菌純培養(yǎng)。

2.2 病原菌觀察

采取病原菌直接挑取法,在光學顯微鏡下直接檢視,進行病原菌形態(tài)描述。

人工培養(yǎng)條件下,約15天左右,菌絲彼此交織糾集形成褐色或黑褐色的菌核,球形、長粒狀或不規(guī)則形,大小2.3mm×1.5mm;菌核表面粗糙,內外層顏色較一致,結構疏松。菌絲初期無色,老熟后漸為褐色,平均直徑為9.6μm;菌絲分支多呈直角,近分支處形成隔膜,分支基部呈縊縮狀,染色結果表明該菌菌絲細胞為多核。

由病原菌在PDA培養(yǎng)基上形成的菌落觀察,前期生長呈無色纖細菌絲群,后逐漸變成褐色,并形成菌核。病原菌在PDA培養(yǎng)基上生長較快,3天菌落直徑可達80μm,菌落初期無色,后逐漸變成褐色;菌落平整,無氣生菌絲,邊緣長滿菌絲;后期可形成比較繁茂的氣生菌絲;約經15天后,菌絲逐漸糾結形成褐色菌核。

3 病害接種

將分離純化后的病原菌接種于番茄植株上,保濕培養(yǎng),觀察植株受害癥狀。

番茄莖基部經室內接種,25℃保濕培養(yǎng)6~8天后,莖基部開始產生淡褐色病斑,證明在25℃條件下,病原菌侵染葉片的潛育期一般為6~8天;由此也表明病原菌對寄主的致病力較強,侵染速度較快。此為病害防治適期的確定提供了一定理論依據(jù)。番茄莖基腐病病菌在相對濕度100%、溫度為25℃的條件下,4~5天可侵入寄主植物,6~8天表現(xiàn)癥狀。直接涂抹接種和針刺接種2種方法均可使番茄莖基部發(fā)病,說明該菌有直接侵染的能力,傷口對病原菌侵入更為有利。

番茄莖基腐病主要危害植株較大幼苗及定植后番茄植株的莖基部,有時可延及地下主、側根。發(fā)病部位初呈暗褐色,繼之環(huán)繞莖基部或根莖處擴展,引起皮層腐爛,影響水分和營養(yǎng)輸導;導致地上部葉片變黃。果實膨大后,嚴重發(fā)病植株因養(yǎng)分供不應求逐漸萎蔫枯死。發(fā)病后期植株病部表面常形成深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有時感病植株干腐的髓腔內可形成黑褐色、顆粒狀菌核。

經人工接種證病結果表明,番茄莖基部表現(xiàn)出相似的癥狀,接種5天后開始表現(xiàn)癥狀,初為暗黃色,后繞莖基或根莖擴展,最后呈腐爛狀態(tài)。

從發(fā)病部位經組織分離后再次獲得病原菌,經鏡檢形態(tài)特征鑒定,并與原接種體菌絲融合測定,結果與原接種體形成融合,確定為相同的病原菌,因此證實所分離的原接種菌株為番茄莖基腐病的致病菌。

4 病害再分離

采用常規(guī)組織分離法對發(fā)病組織進行病菌分離,培養(yǎng)后于顯微鏡下觀察,鑒定病原菌的分類歸屬。

經參考資料和鑒定,本試驗采集分離的番茄莖基腐病的病原菌最后確認為茄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其分類歸屬為真菌界,無性型真菌,絲孢綱,無孢目,絲核菌屬。

該菌在PDA、PSA、理查瓊脂培養(yǎng)基、番茄煎汁瓊脂培養(yǎng)基、燕麥片瓊脂培養(yǎng)基、番茄燕麥瓊脂培養(yǎng)基、2%水瓊脂培養(yǎng)基上均能生長,最適培養(yǎng)基是燕麥片瓊脂培養(yǎng)基;理查培養(yǎng)基利于菌核形成,且產生菌核數(shù)量最多。

該菌在以PDA基礎培養(yǎng)基,將PDA中的葡萄糖換成蔗糖、果糖、甘露糖、木糖、半乳糖、麥芽糖、乳糖、淀粉、糊精制成的培養(yǎng)基上均能生長,在淀粉和糊精培養(yǎng)基上,菌絲生長速度顯著較快,以淀粉和麥芽糖制成的培養(yǎng)基產生菌核數(shù)量最多,菌核萌發(fā),以麥芽糖最適宜;不同碳源對菌核萌發(fā)的影響差異顯著,以麥芽糖中菌核的萌發(fā)率最高,葡萄糖,蔗糖與甘露糖次之,而山梨糖的利用率最低。

該菌在氮源硝酸鉀、硝酸鈉、磷酸二氫銨、蛋白胨培養(yǎng)基上生長較快,最適為硝酸鈉,在氮源脲的條件下5天菌落未見擴展,從菌核產生數(shù)量來看,最適氮源為蛋白胨,而在硝酸鉀、磷酸二氫銨、氯化銨、脲、精氨酸培養(yǎng)基上,20天后均未產生菌核;不同氮源對菌核萌發(fā)的影響差異顯著,以蛋白胨中菌核的萌發(fā)率最高,硝酸鈉和硝酸鉀次之,而脲的利用率最低。

該菌在2~32℃溫度范圍內均可生長,適宜范圍為20~25℃,最適為20℃;考察菌核產生數(shù)量,以15℃產生量最多,5~30℃溫度范圍內菌核均能萌發(fā),20℃最適菌核萌發(fā)。

該菌在pH值3~10的范圍內均可生長,最適宜菌絲生長的pH值5~7,在pH7條件下,菌核產生數(shù)量最多,pH6最適合菌核萌發(fā)。

無論是黑暗條件還是光照條件,在菌絲生長方面和菌核產生數(shù)量方面,均無明顯差異。

菌絲高致死溫度為51℃、10分鐘;菌核高致死溫度為60℃、10分鐘。

研究表明立枯絲核菌對不同碳、氮源的利用效率差異很大,說明該菌盡管是腐生性很強的菌,但是其營養(yǎng)利用的選擇性還是相當明顯的。該菌生長適溫在20~25℃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該病遼寧地區(qū)發(fā)生的原因。

參考文獻

[1] 陳京元,霍憲起,蔡三山,等.濕地松猝倒病病原鑒定及其生物學特性的觀察.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25(2):128-131.

[2] 徐志剛編.普通植物病理學(第三版).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2.

[3] 劉志恒,楊紅,薛春生編.植物真菌病害研究技術,2009.

[4] 劉志恒,楊紅編著.植物真菌病害研究技術實驗指導書,2009.

[5] 農業(yè)植物病理學(北方本),2007.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6] 方中達.植病研究方法,1998.北京:北京農業(yè)出版社.

[7] 陸家云編.植物病原真菌學.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2,60-63.

[8] 番茄莖基腐病的發(fā)生及防治.山東農藥信息,2005,(9):32.

[9] 宋曉彤.番茄莖基腐病的識別與防治.植物保護,2003,(7):19.

[10] 孫廣寧,宗兆鋒,編.植物病理學實驗技術.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2,206-210.

[11] 王振學,劉計剛.番茄莖基腐病的診斷與防治.西北園藝,2009,(4):35-36.

[12] 徐作廷,李林,李長松,等.番茄莖腐病病原鑒定及防治研究.植物病理學報,2004,34(3):286-288.

[13] 張萬,龐啟勇.番茄莖基腐病的發(fā)生與防治.西北園藝,2007,(9):31

[14] 張?zhí)鞎?,張志?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研究. 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86,9(1):76-82.

[15] 周曉燕,馮小燕,朱訓永,等. 2009. 番茄主要病害的識別與防治.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14):164.

[16] Anderson NA.1982.The genetics and Pathology of Rhizoctonia solani. Ann Rve Phytopathol,20:329-374.

[17] Baek J M,Howell C R,Kenerley C M.Curr.Genet,1999,35(1):41-50.

猜你喜歡
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重熒光定量PCR快速檢測6種常見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進展
MALDI-TOF MS直接鑒定血培養(yǎng)陽性標本中的病原菌
胡蘿卜鐮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鑒定
中國蔬菜(2016年8期)2017-01-15 14:23:40
燒傷整形外科醫(yī)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對抗生素的耐藥性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與治療探討
2527株臨床分離病原菌的耐藥性分析
殼聚糖對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體外抑制作用
應用化工(2014年7期)2014-08-09 09:20:21
高青县| 会泽县| 奇台县| 乐平市| 泰来县| 临汾市| 南江县| 夏津县| 板桥市| 布尔津县| 芜湖市| 大埔县| 五峰| 牙克石市| 新巴尔虎右旗| 油尖旺区| 杨浦区| 潼南县| 克拉玛依市| 宝丰县| 全州县| 永胜县| 金昌市| 澎湖县| 贵德县| 台湾省| 六盘水市| 普定县| 澄迈县| 福安市| 兴海县| 尤溪县| 丹凤县| 大同县| 古浪县| 靖江市| 武定县| 华阴市| 柳林县| 萝北县| 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