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賢等
摘要 滄谷4號是滄州市農林科學院采用雜交方法,從母本冀谷25號(528)和父本冀谷14號的雜交后代中選育而成,2009年12月通過國家谷子品種鑒定委員會的鑒定。介紹了其選育過程及特征特性,總結了其栽培技術,并對其推廣前景進行了展望,為滄谷4號的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滄谷4號;選育過程;特征特性;栽培技術;推廣前景
中圖分類號 S515.03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3-0052-02
1 選育過程
滄谷4號是滄州市農林科學院采用雜交方法,從母本冀谷25號(528)和父本冀谷14號的雜交后代中選育而成,母本528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系,2006年通過國家谷子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并定名為冀谷25號[1]。其特點是:高產穩(wěn)產,株矮稈硬,抗倒伏,生育后期根系生活力強,成熟時青枝綠葉不枯秸,抗病力強,較抗銹病、谷瘟病、褐條病、胡麻葉斑病和病毒病。父本冀谷14號于1996年通過河北省審定。其特點是:中稈類型,株型結構好,上部葉片上沖,中下部葉片略披,成株成穗率高,灌漿結實率好,青枝綠葉熟,出谷出米率高,為國家一級優(yōu)質米,冀谷14號秸稈堅韌、根系發(fā)達,具有1級高抗倒伏和良好的抗旱耐性,高抗白發(fā)病,抗谷銹病、谷瘟病和線蟲病,中抗紋枯病、褐條病、紅葉病和病毒病。2003年夏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配制雜交組合:母本冀谷25號(528)和父本冀谷14號,2003—2004年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和海南省加代種植;2005年春滄州市農林科學院從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引種F3 代,同年夏在滄州市進行F4 代選擇,選出的優(yōu)良株系于2005年冬在海南省繁殖并收獲F5 代;2006年夏在滄州市種植F6 代,性狀穩(wěn)定后出圃,代號為滄344;2007年參加新品系產量比較試驗;2008—2009年參加國家谷子新品種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09年12月通過國家谷子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定名為滄谷4號[2]。經過3年的示范和推廣,在河北、山東、天津等地3年累計推廣11.06萬hm2,累計新增利潤12 892.37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學特性
生育期88 d,屬中熟品種,幼苗綠色,株高121.3 cm,成穗率94.5%;紡錘形穗,松緊適中;穗長18.85 cm,單穗重12.09 g,穗粒重9.98 g,千粒重2.72 g,出谷率83.38%,出米率75.46%,黃谷黃米。成穗率高,結實性好。
2.2 生物學特性
滄谷4號綜合抗逆性強。在國家區(qū)試2年23點次試驗中,滄谷4號是同期參試品種中唯一沒有發(fā)生白發(fā)病的品種,也是僅有的對谷瘟病高抗的谷子品種。經多年來試驗鑒定:該品種抗旱性1級、耐澇性1級,抗倒性2級,谷瘟病抗性1級、谷銹病抗性2級,抗白發(fā)病。紅葉病、線蟲病發(fā)病率分別為0.31%、0.03%,蛀莖率1.7%。
2.3 品質性狀
滄谷4號品質好,米色鮮黃一致,蒸煮米粥時間短,適口性好,粘稠度高,味道香甜,食味品質、營養(yǎng)品質和商品品質兼優(yōu)。經農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測中心(鄭州)檢測,小米含蛋白質12.69%,粗脂肪4.71%,直鏈淀粉含量15.8 g/100 g,膠稠度152 mm,糊化溫度76.8 ℃,V■ 含量0.68 mg/100 g,賴氨酸含量0.18%,綜合指標達到“冀DB/1300B 2213-1990優(yōu)質食用粟品質及其檢測方法”規(guī)定的一級優(yōu)質米標準;2009年在全國第八屆優(yōu)質食用粟品質鑒定會上榮獲“一級優(yōu)質米”稱號[3]。
2.4 豐產性
2008年參加國家夏谷區(qū)試,平均產量5 910.00 kg/hm2,比對照冀谷19號增產6.92%,居參試品種第1位。2009年參加國家夏谷區(qū)試,平均產量4 900.65 kg/hm2,比對照冀谷19號增產10.04%,居參試品種第1位。2008—2009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5 405.4 kg/hm2,比對照冀谷19號增產8.31%,2年增產點率76.47%。2009年參加國家夏谷區(qū)試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 154.4 kg/hm2,比對照冀谷19號增產9.53%,居參試品種第1位。6個試點中有5點增產。
2.5 適應性
2008年參加國家谷子新品種區(qū)域試驗,6個試點中4點增產,2點減產,增產幅度在4.49%~24.51%,減產幅度在1.10%~5.87%;變異系數(shù)為9.70%。適應度66.67%。2009年參加國家谷子新品種區(qū)域試驗,11個試點中9點增產,2點減產,增產幅度在0.63%~19.63%,減產幅度在3.62%~5.67%;變異系數(shù)為22.12%,適應度81.12%。2年17點次區(qū)域試驗中13點次增產、增產幅度為0.63%~24.51%,4點減產、減產幅度為1.10%~5.87%,增產點率為76.47%,平均產量居參試品種第1位,增產試點遍布河北省的滄州、保定、衡水、灤縣、石家莊、邢臺,山東的德州、濟南、莒南,河南的安陽、鄭州等地;生產試驗6個試驗點中有5個點增產,增產點率達83.3%。證明該品種適應性較強[4]。
3 栽培技術
3.1 足墑早播
滄谷4號適宜在河北、河南、山東夏谷區(qū)種植,在華北夏谷區(qū),適宜播期為6月15—25日。據試驗,在6月15—25日期間,夏播每推遲1 d,平均減產3%~5%。滄谷4號為夏播中熟種,應做到足墑盡早播種,爭取早出苗、早成熟,以獲得高產。
3.2 合理密植
在華北夏谷區(qū),該品種的播種量為9.00~11.25 kg/hm2,三至五葉期間苗,六至七葉期定苗,留苗密度67.5萬~75.0萬株/hm2,苗期注意蹲苗,使苗勻、苗壯。
3.3 加強肥水管理endprint
抽穗前根據田間長勢及天氣情況進行澆水施肥,追肥量不宜超過300 kg/hm2,孕穗至灌漿期間,注意澆水,以防卡脖旱。開花后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提高產量。
3.4 病蟲害防治
播種前最好用殺菌劑處理種子,防治線蟲病和其他病害。撒施毒谷、毒麩,防治地下害蟲,生育期間及時防治鉆心蟲、粘蟲?,F(xiàn)在的殺蟲(菌)劑種類比較多,應盡量選用高效低殘留的低毒農藥或生物農藥。
4 推廣現(xiàn)狀及應用前景
4.1 生產應用產量表現(xiàn)
2010滄谷4號開始在生產上大面積種植,深受群眾歡迎,2011年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到2013年在河北、山東、天津3年累計推廣11.06萬hm2,累計新增利潤12 892.37萬元。其中,在河北省3年累計示范推廣8.58萬hm2,新增利潤8 050.97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其突出表現(xiàn)是,豐年豐產,災年穩(wěn)產,在高水肥地塊一般產量4 200~5 800 kg/hm2,并年年出現(xiàn)產量超6 500 kg/hm2的高產典型。根據5個示范縣35個點示范對比結果,滄谷4號對比目前生產推廣品種都表現(xiàn)增產,比對照冀谷19號增產9.86%。滄谷4號不僅適宜黑龍港地區(qū)種植推廣,而且適宜在河北省的高水肥區(qū)及天津、山東等地推廣。
4.2 新品種良種繁育及示范基地建設
建立良種繁育基地5個,原種繁育面積200 hm2,新品種繁殖面積500 hm2,以保證種子供應量;運用良繁三圃制,通過穗行、原種、生產用種田3級種子管理體系,保證種子純度;通過種子加工措施保證種子質量。通過嚴格的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滿足成果轉化對種子量的要求。
4.3 建立成果示范網絡體系
項目實施以科研單位為依托,以現(xiàn)有谷子產區(qū)品種試驗基地為示范區(qū),科研單位與技術推廣部門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在滄州市及重點輻射帶動區(qū)進行宣傳推廣,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將新品種、新技術落實到位。以河北省黑龍港流域滄州地區(qū)谷田為中心,輻射邯鄲、邢臺、衡水、保定、山東以及河南等地區(qū),新品種示范面積達10萬hm2。
4.4 社會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顯著
3年累計示范推廣11.06萬hm2,累計增產谷子46 501.1 t,新增產值13 950.33萬元,其中,在河北省3年累計示范推廣8.25萬hm2,增產量為583.95 kg/hm2,谷子價格為3.0元/kg;按國家規(guī)定用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科研成果經濟效益分析方法計算,新增產值9 108.93萬元,新增利潤收入8 050.97萬元。在山東、天津等地累計推廣2.81萬hm2,新增產量16 138 t,新增產值4 841.4萬元。滄谷4號的推廣應用,促進了谷子良種更新,提高了谷子生產水平,促進了河北、山東、天津等地的谷子良種更新和生產水平。
5 參考文獻
[1] 田伯紅.高產優(yōu)質夏谷新品種滄谷4號的選育[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0, 14(1):65,83.
[2] 田伯紅,宋淑賢.抗病豐產夏谷新品種冀谷12號育成報告[J].粟類作物,1994(3):16-19.
[3] 田伯紅,高增杰,石中泉,等.抗逆、豐產夏谷新品種滄谷3號的選育[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29(3):43-45.
[4] 程汝宏,劉正理.夏谷新品種冀谷14號的選育[J].河北農業(yè)科學,1998,2(2):16-20.endprint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