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這個人,大家不陌生,這也不是本刊第一次把他做封面,最近這一兩年來,更是媒體上常見。
在現(xiàn)當代政治人物中,習仲勛雖名標青史,但未必以功業(yè)著稱,不像林彪是軍功卓著的指揮家,也不像劉少奇有完整的思想體系。雖位高權(quán)重,但似始終未進入到最核心的政治決策層,或者雖身在其中,但并非實際上的最高領(lǐng)袖。
在黨史上,這種人物自然不止習仲勛一個。更早期的陳獨秀、瞿秋白,中晚期的彭德懷,大致都可歸為這一類。除卻前述功業(yè)與政治地位外,他們還有個共同的特點,即在政治領(lǐng)導人中罕見的個性鮮明,多秉持赤子之心,懷抱良心熱血,做人之道勝過事功之心。這個類型的領(lǐng)導人,仕途未必通暢,人生頗多波折,命運常見舛誤,但口碑通常不錯,蓋棺論定之時,“正派”與“好人”這兩個“謚法”,基本不會有爭議。
習仲勛復出一年前的1977年3月,一直在觀察內(nèi)地政局的香港報人查良鏞在《倚天屠龍記》后記中寫道:中國成功的政治領(lǐng)袖在決斷明快和極強的權(quán)力欲之外,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忍”,特別是對付敵人之殘忍。
習仲勛這個類型的政治人物,恰恰和查良鏞歸納的所謂成功標準相反。他們的“忍”,是另一個維度的概念。習仲勛一生中的四個截面是命運轉(zhuǎn)折的1962和1978年,以及波瀾壯闊的1980年代和退隱林泉后的1990年代。我們從中先后拆解出忍耐、堅忍、容忍和隱忍這四個可與之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鍵詞。習仲勛是“忍者”,也是“韌者”。
1980年5月,查良鏞又在《笑傲江湖》的后記里說:“寫《笑傲江湖》那幾年,文革正進行的如火如荼。不顧一切奪取權(quán)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況,過去幾千年是這樣,今后幾千年恐怕仍會是這樣?!薄@部小說并非有意地影射“文革”,而是通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畫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xiàn)象。影射性的小說并無多大意義,政治情況很快就會改變,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
吾國從來都有臧否人物的傳統(tǒng),功過是非,有所謂月旦評與蓋棺論定。世間自有公道,公論自在人心。我們今天在這里反復敘述習仲勛,公眾關(guān)注習仲勛,決不是故紙堆里的獵奇,和查先生一樣,也不過是試圖發(fā)掘政治當中的人性,記錄人性當中彌足珍貴的那些部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