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良德
“四風”與“四怕”
文/馬良德
看到某些腐敗官員裘馬揚揚、美女環(huán)繞,很多人艷羨得眼睛發(fā)藍、手心發(fā)癢,恨不得立馬也做上一回,就連劉邦見到秦始皇的威儀也感嘆“大丈夫當如是”一番。其實,人們看到的大抵是腐敗官員得意的外表,以為他們心里舒坦的要死,實則不然,腐敗官員心里也犯嘀咕,若趕上風聲緊的年頭,惶惶不可終日,要不怎么突然冒出這么多抑郁癥官員呢!
腐敗容易,安全著陸難,一旦事情敗露,怕是哭都來不及了,有的跳樓,有的割腕,有的服毒,有的跑路,丑態(tài)畢現(xiàn)。腐敗官員一怕記者,二怕盜賊,三怕仇家,四怕“小三”。
說腐敗官員“四怕”,蓋緣于記者、盜賊、仇家、“小三”們皆不按規(guī)矩出牌,弄不清他們的套路。記者眼尖耳靈,善于死纏爛打,哪怕腐敗分子的一盒極品香煙、一個腦殘嬉笑、一塊頂級腕表、一句“老百姓給臉不要臉”的辱罵,都可能挖出“金礦”來。“反腐敗的活讓記者干了”,雖是網(wǎng)民的調侃,卻不失意味深長,所以官場要“防火防盜防記者”了。
一不小心和記者“平起平坐”的盜賊,沒少讓腐敗官員吃虧。常言道:“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像小軍閥孫殿英那樣明火執(zhí)仗盜掘慈禧墓的手法特小兒科,相比而言,不久前警方捕獲的幾個盜賊的手法頗有“技術含量”:專盯廳處級官員家下手,并對官員的巨額財產(chǎn)錄影照相。盜賊如此大費周章,為的是既可以隨時對腐敗官員進行要挾、敲詐,又可以在被抓后拋出舉報貪官的立功證據(jù)。被盜賊光顧,可憐的腐敗官員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連報案都不敢了。
腐敗官員玩陰的,貪財獵色,難免不樹仇家,其實,官場很有江湖味道,有的仇家江湖混得淺薄,便去直面單挑腐敗官員,哪曾想對方是老油條,稍一出手便把仇家關了起來;有的仇家手法刁鉆,被腐敗官員算計后,幾個月、幾年地盯著對方,找個茬口給對方下套,還別說,真有腐敗官員被仇家拿下的,原重慶市北碚區(qū)委書記雷政富和美女玩激情,其實,美女是仇家下的套子,腐敗官員難過美人關吶!
當然,最具有殺傷力的莫過于“小三”了,“小三”是腐敗官員的罌粟,明知道是一杯毒藥,卻欲罷不能非喝不可。讓腐敗官員頭疼的是“小三”掌握著自己見不得人的勾當,一旦“小三”翻臉,把事兒往外輕輕一抖,官員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其實,“小三”窩里反,一反一個準。
常言道,心中有鬼,半夜發(fā)毛。腐敗官員“四怕”根源在其自身“四風”作祟,尤其以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為烈。有的官員對“四風”不以為然,或者坦然接納,或者慢慢受用,如“溫水里的青蛙”,最初感覺“水”很溫婉,很快就會出了問題,成了問題官員,不久便成了腐敗官員、甚至貪官。這不難理解,疏于法治,使一些官員無所忌憚;疏于吏治,使官員腐敗墮落沒能及時有效整飭,久病成疾,終使官家落馬,官場震蕩。“四風”之患,看似很小,其實是將官員變成腐敗官員的蠱,待腐敗官員真的“四怕”或者更多的懼怕的時候,已經(jīng)馬入夾道,回頭難了。
不按規(guī)矩套路出牌的記者、盜賊、仇家、“小三”們委實把腐敗官員嚇得不輕,沒的說,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腐敗官員有那么一兩個冤家對頭不見得是壞事。但指望盜賊、仇家、“小三”反腐卻不靠譜,畢竟這三類人不是在大義層面上的反腐,而是拿特定的腐敗官員做局、下套,因私而起,或因私而終,有時不免用下三濫的手段,腐敗官員怕是怕了,但終究不是正路子。
圖:王恒 編輯: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