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我的樂趣,那可太多了。我愛旅游,當置身于祖國的名山大川時,我能感受到欣賞美景、了解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樂趣;我愛書法,在筆墨的舞動中,我能感受到品味文字內蘊、獲得無窮智慧的樂趣;我愛運動,在力與美的律動中,我能體驗到生命成長的樂趣。然而,我最愛的還是讀書、寫作,它給我以知識的源泉,給我以精神的力量,給我以想象的翅膀,讓我在廣闊的天空中飛翔,讓我感受人世間的真、善、美。下面,就請同學們跟我一起分享讀寫的樂趣吧!
求知之樂趣
小時候,我總愛向大人提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于是爸爸、媽媽給我買來了一套叢書——《十萬個為什么》。我拿到書如獲至寶,經常從里邊尋找問題的答案。從書中,我知道了——夏天,冰棍為什么要蓋棉被,車胎為什么會放“炮”,螞蟻為什么要搬家;秋天,大雁為什么要往南飛;冬天,水缸為什么會破裂……盡管那時候的《十萬個為什么》沒有彩圖本,除了文字外,都是黑白插圖,但我仍然看得津津有味,這為我后來做教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每當我指導學生寫科技小發(fā)明、科學小制作、科學小實驗這類的文章時,我的知識儲備就派上了大用場,我會給孩子們講科學原理,讓他們寫出的科學小品文有根有據,能以“理”服人。后來,我指導的三名學生在區(qū)級“小制作口頭作文”現場比賽活動中分別取得了一、二等獎的好成績。
除此之外,我還從小人書、故事書、小說、報刊中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獲得了思想的啟迪。從中我認識了具有國際主義精神的白求恩,機智勇敢的小英雄雨來,在敵人的鍘刀下寧死不屈的黨的好女兒劉胡蘭,勇于為新中國的解放獻身的江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為祖國脫掉貧油帽子的鐵人王進喜……他們的事跡讓我感動,他們的精神始終鼓舞著我前進,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愛黨、愛國、愛人民的種子。
我讀書還有一大特點,是用耳朵“讀”。小時候,我家里唯一的娛樂工具就是收音機。每天中午一放學,我一路小跑回到家,不是先去吃媽媽做的香噴噴的飯菜,而是守在收音機旁聽“小喇叭”廣播,聽曹燦叔叔講《一封雞毛信》《戰(zhàn)地紅櫻》等故事。當整個身心沉浸于故事中時,我就忘記了饑餓與疲勞,我的心會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或擔憂,或開懷,或傷心,或興奮,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讀書讓我吸收了知識的營養(yǎng),猶如吮吸到春天的甘露,味道如此純美與甘甜,真是樂趣無窮。
學用之樂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眼界更加開闊,讀書的范圍更廣,門類更多,詩詞、散文、小說、人物傳記等都有所涉獵。在讀書中,我更加注重學用結合,這使我品嘗到讀寫能力不斷提高的樂趣。
我的學用妙招就是——在讀中積累,在積累中運用。其一是背誦式積累。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我常常利用早晨的時間背誦古詩詞及現代詩歌,這不僅使我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還鍛煉了記憶力。后來,我訂閱了《詞刊》,時不時地進行詩詞創(chuàng)作。我作詞作曲的歌曲《小花》,在師范學校畢業(yè)典禮上做了展演,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贊揚。工作后,我創(chuàng)作的詩歌《不會忘記》獲得了全區(qū)詩歌評比一等獎。其二是摘抄式積累。首先是摘抄好詞佳句。有的同學會說,關于好詞佳句的書,市面上多著呢,照著抄不就行了?我認為從書上摘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自己分類積累。自己讀書積累的詞句,不脫離語言環(huán)境,理解透徹,給人印象深刻,使用時會更加得心應手。其次是摘抄精彩片段,積累寫作技巧。例如,《一千零一夜》是童話故事中的奇葩,這部作品給我最大的啟發(fā)是故事套故事的結構框架。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書中描寫了一百五十多個人物,它最讓我欣賞的是通過描寫心理變化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并且深刻地揭示角色的心理活動的多樣性與內在聯系。通過這樣的積累,我的寫作技巧有了明顯提高。我曾在全校初中語文知識及作文競賽中,取得了第2名的好成績。這些都得益于勤讀書、勤積累、勤動筆,學以致用。正像陸游所言:“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笨磥?,知行結合,才是讀書的真正要義,這也是讀書的樂趣之所在。
分享之樂趣
20世紀80年代初,我做了教師,至今已在教育生涯中走過了32個年頭,感受最深的莫過于與孩子們分享美文誦讀的快樂。美文從哪里來呢?那就是我最愛讀的一本雜志《讀者》。我認為《讀者》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稱精品。它仿佛一個智者,講述著震撼心靈的故事,闡述著發(fā)人深思的哲理,從他那睿智的目光中,你能感受到他帶給你的無窮力量。每當新一期的《讀者》出版后,我都會興奮地將它帶進課堂,把我選擇的美文讀給孩子們聽。每當我讀美文時,教室里靜得很,孩子們分明被文中那濃濃的情、深深的意所打動,一雙雙明眸在閃動。每當這時,我心中都會充滿暖意,分享閱讀令我十分愜意,我陶醉在師生共融的美妙境界中。不僅如此,分享閱讀還給孩子們的寫作帶來啟發(fā)。有一次,孩子們寫《走近小動物,關愛在身邊》這一命題作文,而“關愛”成為了他們寫作的難點。我找來《讀者》中《七個名字的貓》給他們讀。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只貓走了很多人家,而每到一家,主人都給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結果在貓的身上掛著七個名字,表達了主人對貓的愛意。孩子們聽后很受啟發(fā),原來表達對動物關愛的方式是如此多樣,還可以用起名字的方法,這樣的構思是多么巧妙呀!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孩子們愛上了《讀者》,他們主動閱讀,主動向別人推薦好文章,分享閱讀《讀者》的快樂。
在與學生分享美文誦讀之趣的同時,我還輔導孩子們讀書、作文。我在《讀寫知識》《作文導報》《語文導報》《少年兒童研究》等報刊發(fā)表了“作文導讀”“名著導讀”“課文導讀”等幾大類的百余篇文章,與孩子們共同分享讀寫的體會與感悟。一天,有個同事興奮地告訴我:“我的孩子看了您關于作文指導的文章,按照您指點的方法進行作文,竟然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他的作文還作為范文在全班朗讀?!贝藭r我想,自己所寫的文章能對孩子們有所幫助,那是最讓我感到欣慰的。還有個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拿著一本作文選來找我,她說:“上小學時,您為我指導過的作文發(fā)表在這本作文選輯中,上面還有您的點評呢?!币苍S,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我不會一下子認出她來,但這本作文選卻成了師生深厚情誼的見證。我曾用自己的讀書行動影響著他們,使他們體會到了收獲讀寫成果的快樂。由此,我深刻體會到分享的前提在于擁有,而擁有則源于我們發(fā)奮努力地學習、讀書,更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身上肩負的使命與責任。
我們能走多遠,就決定了能把學生帶到多遠。我愿將讀書寫作的快樂傳遞給同學們,祝愿你們在人生的旅途中也能找到這種樂趣,并伴隨生命的生長直到永遠。
[老師登臺]
楊紅兵,北京市特級教師,從事教育事業(yè)32年,現為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教育研修中心副主任兼語文教研員,北京市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語文導報》特約編輯,《北京教研》通訊員。曾被評為北京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北京市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帶頭人、石景山區(qū)優(yōu)秀人才。2001年以來曾主持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青年專項課題“聯系現實生活,開展小學語文實踐活動的內容、途徑與策略的研究”。該課題于2004年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同年出版課題研究專著《小學語文實踐活動研究》。2008年以來主持、策劃區(qū)域經典閱讀工程的推進,其研究成果獲北京市課程建設研究成果一等獎。曾參與北京市小學生《自讀課本》《幫你學語文》《三維閱讀》等書的編寫。所寫論文《中學生自主閱讀三級目標訓練初探》《架起語文與生活的橋梁》獲全國論文評比一等獎。有百余篇文章在各類報刊上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