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今
童年觀賞過的那一場花樣百出的馬戲,化成了記憶里的一卷錄像帶,在心上播放了千百遍,依然還是不厭不倦。
這個鮮明的記憶,慢慢地變成了心里一個渴切的呼喚。
來到了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知道那兒有個永久設立于波羅的海國家的馬戲團,每周演出兩次,喜不自抑,趕緊跑去買了票子,樂不可支地坐在第一排的位子,等著看老虎跳火圈、大熊走鋼線、猴子扮小丑、大象隨樂起舞,獅子在鐵籠里和美人周旋……
然而,興奮的等待,居然變成了竹籃子打水。
里加馬戲團表演,已變質、變味。
重量級的“主角”,如獅、虎、熊、象等,全都蹤影不見;出場的,就只有馬和狗。
六匹馬兒繞場跑了幾圈之后,聽從馴獸師的指示,后腿著地,身子直立,前腿作揖,進進退退、退退進進,同樣的動作重復了幾次之后,便退隱幕后了。
幾只狗兒呢,輕輕松松地打了一場籃球賽,便謝幕而去。
接下來,是人疊人、空中飛人等等司空見慣的雜技表演,走不出傳統(tǒng)的范疇,玩不出新鮮的花樣。
真是索然無味??!
事后,我才知道,由于動物保護組織的大力反對,馬戲團早已取消多種項目的演出。反對者所持的理由是:殘酷的訓練,嚴重地違反了動物的天性。
想想也是。要慓悍的獅子俯首稱臣,要兇猛的老虎言聽計從,要張牙舞爪的大熊服服帖帖,馴獸師到底得揮出多少讓獸們心驚膽戰(zhàn)的毒辣鞭子?。?/p>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痛呵!
這樣一想,便又覺得如今馬戲團表演項目的單調、單薄,其實是人道主義精神的彰顯,是社會文明的具體表現??!
回返新加坡后,有幸在網上看到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戲外之戲”。
一頭全然沒有受過訓練的斑馬,為了悍衛(wèi)自己的尊嚴,保護自己的性命,傾盡全力,上演了一場以性命作為抵押的、極端漂亮的“演出”!
這則以圖片為主的真實報道,篇名是《勇氣》。
故事發(fā)生于非洲的大叢林,在一條潺潺流動著的小河畔,一群斑馬快活地在河邊喝水,就在這時,一頭兇猛的大獅子偷偷地靠近了,警覺性極高的斑馬意識到危險,立刻四散奔逃;然而,叫人詫異的是,其中一匹斑馬卻凜然地站在原地,準備應戰(zhàn)。猛獅怒吼著飛撲過來,狠狠地咬住了斑馬的咽喉。在“封喉”策略得逞之后,猛獅接著死命地把斑馬壓進河里;可臨危不亂的斑馬,拼盡全力反彈起來,獅子失去重心,驀然松口。逃出獅口的斑馬,非但不竄逃,反而借機反攻,只見它出了死勁把獅子壓進水里,在獅子咕嘟咕嘟地被河水灌得暈頭轉向之際,它趁勝撕咬獅子,把獅子的毛一把一把地撕扯下來,接著,發(fā)狂似的咬住獅子的肚子,還連連飛腿踹它,一鼓作氣地踢了十幾下之后,再敏捷地飛躍上岸,瀟瀟灑灑地奔向遠方。
被斑馬挫敗的獅子,毛發(fā)脫了一大堆,全身沾滿泥巴,灰頭土臉地爬上岸,望著斑馬遠去的方向,疲累,再加上震驚,竟無法奮起直追;不過,它越想越不甘心,對著空禿禿的樹枝,又扯又咬,借以發(fā)泄心中的怒氣、怨氣、窩囊氣。
我看得目瞪口呆。
真實的人生,竟比刻意安排的馬戲,精彩了千倍萬倍!
強敵當前,不害怕、不退縮,直直迎上前,狠狠給予痛擊。
只要有信心,誰都可能是那只挫敗猛獅的斑馬。
[怦然心動]
馬戲團里被馴化的動物,已經不再具有動物的本能和天性,只有在野生的沒有人工痕跡的草原上、在生存或死亡的殘酷選擇的自然法則中,動物的本性和能力才會激發(fā)出來,才會讓我們看到一場斑馬斗獅子的精彩好戲,才會了解絕處逢生的斗志和勇氣是戰(zhàn)勝強敵的法寶。正如當人們走到絕境時,會迸發(fā)出自己都不曾發(fā)現過的巨大力量,戰(zhàn)勝困境的同時,也驚奇于生命的潛能。
不管什么時候,哪怕走進生活的絕境,都不要放棄最后一搏,奇跡往往就在這勇氣之后!
【文題延伸】生命的潛能、勇氣的力量、永遠不要放棄……(平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