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人
魯迅的短篇小說《風波》,最初發(fā)表在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雜志上。小說中有一處寫小孫女六斤打破一只碗,第二天,六斤的父親七斤把這只碗拿到城里去鋦時,由于缺口太大,被鋦了十六個銅釘,但到了小說的結(jié)尾處卻寫成六斤“捧著十八個銅釘?shù)娘埻?,在土場上一瘸一拐地往來”。一個“十六”,一個“十八”,前后不一致。魯迅發(fā)現(xiàn)了這個“筆誤”后,于1926年11月23日專門寫了一封信,要求改正。魯迅在信中寫道:“六斤家只有這一個釘過的碗,釘是十六或十八,我也記不清了??傊畠蓴?shù)之一是錯的,請改成一律。”
法國著名地理學家馬萊·布雷,一生治學嚴謹,常親自校對自己的書稿,特別是對于一些數(shù)據(jù),更是一絲不茍。他的一部書稿在介紹一座山峰時,繪出的高度是海拔36000斯托帕(法國舊長度單位)。在校對時,他發(fā)現(xiàn)36000寫成了360000。他標明錯誤后,排字工人不但沒有改正,反而又多加了一個“0”。馬萊·布雷在盛怒之下,在這個數(shù)字旁邊寫道:“應該是36000,畜生!”最后印出來的書竟這樣寫道:“這座山峰海拔3600000斯托帕,上面棲息著36000種畜生!”對此,世界地理學界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