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海龍
明末畫家周容寫過一篇《小港渡者》,記述了自己進城未遂的囧事。
在一個日薄西山的傍晚,暮色輕煙繚繞著河畔的樹林,從渡口到城門還有兩里地的光景。周容過河時,問那擺渡的老人:“日頭西沉,城門將關,我還來得及嗎?”
老人瞅了瞅周容的行李,笑呵呵道:“慢慢走,城門興許還開著;走急了,城門就關了?!敝苋萋犃撕貌粴鈵溃耗銈€老頭兒,走慢了能趕進城,走快了反而進不了城,這不是胡扯嗎!
周容不聽勸告,匆匆上路。他走得極快,行李搖晃得厲害。不一會兒,書篋的捆繩突然崩斷了,各種典籍散落了一地。周容手忙腳亂,費了好大功夫才把行囊整理好。這時,城門“吱呀”一聲,關掉了。剩下周容在不遠處的城郊荒野獨自嘆息。這一刻,他才隱隱體會到老人話里的意思。
孟子說過,其進銳者其退速,果不其然。越是急匆匆前進的人,越是遭到“欲速則不達”的反作用。所以前人告誡我們:急事慢做。過猶不及,中庸才是王道。
《四十二章經》中,有一樁小沙彌讀經的趣事。小沙彌夤夜讀經,心潮澎湃,越讀越快,越讀越激昂。法師怕他走火入魔,于是問他出家前有什么愛好,小沙彌說,我愛彈琴。
法師說,如果彈緊了會怎樣?小沙彌答道,弦會斷。
法師又問,那彈松了呢?小沙彌答道,那就沒聲了。
法師再問,要是松緊得當,快慢協(xié)調呢?小沙彌說,那樣的話,琴聲會很動聽啊。
法師見水到渠成了,于是警醒他說,你的心也要不緊不慢,緩緩而進,才能得道哇。小沙彌頓悟。
周容躁進反退,沙彌中庸得道。為人處世唯有凝神安心,一步步踏實行來,才進得“城門”,奏得“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