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懷遠
“咖啡”(Coffee)一詞源自埃塞俄比亞的一個名叫卡法(kaffa)的小鎮(zhèn)。當?shù)赝林洺0芽Х鹊墓麑嵞ニ?,再把它與動物脂肪摻在一起揉捏,做成許多球狀的丸子。土著們將這些咖啡丸子當成珍貴的食物,專供那些即將出征的戰(zhàn)士享用。
咖啡變成一種日常飲料源于一次偶然的嘗試。最為大眾津津樂道的是牧羊人的故事。傳說有一位牧羊人,在放羊時偶然發(fā)現(xiàn)他的羊蹦蹦跳跳、手舞足蹈,仔細一看,原來是羊吃了一種紅色的果子才導致舉止滑稽怪異。他試著采了一些這種紅果子回去熬煮,沒想到滿室芳香,熬成的汁液喝下后更是令人精神振奮,神清氣爽。從此,這種果實就被作為一種提神醒腦的飲料流傳開來。
15世紀后,到圣地麥加朝圣的穆斯林陸續(xù)將咖啡帶回居住地,使咖啡漸漸流傳到埃及、敘利亞、伊朗和土耳其等國。咖啡得以進入歐陸歸因于土耳其當時的鄂圖曼帝國。由于嗜飲咖啡的鄂圖曼大軍西征歐洲大陸且在當?shù)伛v扎數(shù)年之久,在大軍最后撤離時,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內的大批補給品,維也納和巴黎的人們得以憑借這些咖啡豆,和從土耳其人那里得到的烹制經驗,而發(fā)展出歐洲的咖啡文化。
到16世紀時,早期的商人已在歐洲販賣咖啡,由此將咖啡作為一種新型飲料引進西方的風俗和生活當中。絕大部分出口到歐洲市場的咖啡來自亞歷山大港和土耳其西部港口城市士麥那,但隨著市場需求的日益增長,進出口港口強加的高額關稅,以及人們對咖啡樹種植領域知識的增強,使得經銷商和科學家開始試驗把咖啡移植到其他國家。荷蘭人在印度尼西亞地區(qū),法國人1723年在拉丁美洲的馬提尼克島,以及隨后又在位于西印度群島的安的列斯群島都移植了咖啡樹。后來英國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開始侵占亞洲和美洲熱帶咖啡種植區(qū)。
1727年,巴西北部開始了咖啡種植,然而糟糕的氣候條件使得這種作物種植逐漸轉移到了其他區(qū)域,最初是里約熱內盧,最后到了圣保羅和米納斯洲,在這里,咖啡找到了它最理想的生長環(huán)境。咖啡種植在這里發(fā)展壯大,逐漸成為巴西最重要的經濟來源。
正是在1740年到1850年期間,咖啡種植在中南美洲達到了它的普及之最。
雖然咖啡誕生于非洲,但是種植和家庭消費卻相對來說是近代才引進的。實際上,正是歐洲人將咖啡引進他們的殖民地,在那里,由于有利的土地和氣候條件,咖啡才得以興旺繁榮。時至今日,咖啡成了地球上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交易品,并與茶、可可并稱為世界三大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