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文濤
進軍鐵路施工領域,是中交集團、也是一航實現做大做強戰(zhàn)略目標的重要步驟。公司先后進入太中銀、京滬、石武、蘭新客運專線的施工,進入新領域,就要適應、容納和接受新的文化,這是必然的。參與鐵路施工,無疑應當“在鐵言鐵”,必須適應鐵路施工管理模式,尊重、認同、融合鐵路文化,這既是對一航文化彈性和張力的考驗,也是促使一航企業(yè)文化在此基礎上提升的契機。
本人想就石武線施工初步的體驗,剖析這個問題。
一、用比較的眼光,掌握鐵路施工的行業(yè)特點與行業(yè)文化特征
雖說都是關系到國家、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建設行業(yè),但水陸施工就有區(qū)別,陸上施工更是界限明顯,而鐵路施工項目在“大、難、嚴、苦”上尤為突出。
1、鐵路工程戰(zhàn)線尤其長,參建隊伍特別多,現場比拼氛圍格外濃。尤其是一些橫跨數省的大工程,綿延幾百里,投資上千億,都采取大兵團作戰(zhàn)的方式,要求全面開花,同步施工。例如石武客運專線河南段工程,共7個標段,建設單位包括中鐵中交共計20余家單位,各路英豪同臺競技,“是騾子是馬”大家都在暗中較勁,由不得你自我封閉,不思進取。
2、檢查、評比繁多。一種“半軍事化”的管理體制,其特征是管得很緊、很具體。不同層次、不同部門、不同內容的檢查交叉進行,在施工高峰期,項目部平均每天要接待1.5批次的檢查。而這類檢查都是有“說法”、給結果的,甚至有時業(yè)主、監(jiān)理為了抓反面典型以儆效尤,動輒召開現場會,全線通報,施工單位也必須重視這類檢查,以在同臺競技中確立優(yōu)勢地位。
3、鐵路工程實施難度大,工期、安全、質量之間矛盾復雜且“一個也不能少”,對施工單位主觀能力和精神風貌依賴度極高。特別是高技術等級的客運專線,列車運行時速要達到三百公里以上,來不得半點差池,也不允許運行后發(fā)現問題重新返工,因而在工期特緊的環(huán)境下,工程施工的技術要求之高、規(guī)范之嚴,不同于一般工程。
4、鐵路工程施工條件艱苦、社會環(huán)境復雜。航務施工是一個點,主要分布在經濟較為發(fā)達的沿海、沿江地區(qū);而鐵路施工是一條線,工點的布設,首先考慮施工的便捷、合理,有些標段只能安排在山溝荒漠、窮鄉(xiāng)僻壤。其生活、工作條件的艱苦不言而喻。
從鐵路施工的行業(yè)特點去觀察其行業(yè)文化特征,還必須了解鐵路施工隊伍的歷史構成及其文化個性,找準來自于競賽和競爭伙伴的挑戰(zhàn),懂得如何融入這個既定的“新家”、“新舞臺”。在鐵路市場沒有開放之前,鐵路施工企業(yè)只有中鐵工、中鐵建兩家,前者曾是鐵道部直屬企業(yè),后者則是由解放軍的鐵道兵序列轉制為企業(yè)。鐵路施工企業(yè)由于受鐵路行業(yè)半軍事化特征的歷史影響、對鐵路施工管理模式的習慣養(yǎng)成以及對特殊施工環(huán)境的長期適應,鐵路施工文化也具有了比較獨特的個性:
雷厲風行、快速反應。部隊打仗,講究的是兵貴神速,搶占先機。鐵路施工明顯掌握這一機竅。尤其是帶有政治色彩的一些大工程,一旦宣布中標,就要求指揮機構迅速到位,施工隊伍跑步進場,立即進行測量交樁、地畝調查、工點選址、工程策劃等施工前期準備工作。人員、設備的進點情況一天一查一通報,由不得你左顧右盼、猶豫不決。施工過程中的各種檢查評比,更是造成了參戰(zhàn)單位同場競賽、你追我趕、奮力爭先、不敢落后的態(tài)勢。有條件要快上,沒有條件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快上,爭取先打第一根樁,先澆第一個墩臺,先制第一孔梁……最終信譽評價爭取進入第一方陣,成為大家努力奮斗的目標。在這樣的管理模式和評價標準下,必須養(yǎng)成聞風而動、敏捷應對的作風。缺少這種精神和作風,單方面強調要合理安排、穩(wěn)扎穩(wěn)打,則有可能造成工作上的被動。
令行禁止、重諾守信。鐵路系統(tǒng)半軍事化的特征,特別崇尚企業(yè)的執(zhí)行力,服從指揮,令行禁止,重諾守信,業(yè)主或上級要求做的,必須認真去做,答應下來的事必須堅決完成。決不允許標書上承諾是一回事,具體實施時又是另一回事。例如2009年底冬季施工,業(yè)主曾要求年底完成所有線下工程,箱梁鋪架首架方向實現變向。當時我項目由于征拆原因,剩余6個墩臺澆筑工作,為保證節(jié)點目標,項目部在技術合規(guī)的前提下將混凝土標號提高10個兆帕,以促進混凝土強度的快速提高,另外購置篷布、火爐等,做足保暖措施。終于在大家的努力下按時完成線下工程的施工,保證了架梁任務的完成。
不畏艱難、吃苦耐勞。鐵路施工經常轉戰(zhàn)南北,在大山深處,在高原荒漠,有些地方甚至人跡罕至,長年在這樣艱苦惡劣的環(huán)境下生活、工作,鑄就了鐵路人特別能吃苦的品格。能參加青藏鐵路施工是他們的光榮和驕傲,《天路》和《為了誰》是他們在閑暇時最愛聽、最愛唱的歌曲,由此可見他們的胸懷和豪情。另外半軍事化的管理特點,也養(yǎng)成了員工一聲令下堅決服從、不講條件立即行動的工作習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今天,能保持這種精神和作風確實難能可貴,這既是鐵路施工隊伍特別能戰(zhàn)斗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們引以為豪的資本和理由。
勇猛頑強、靈活多變。由于鐵路工程的自身特點,鐵路施工面對的是一個全開放的外部環(huán)境,不像搞水工,只是一個點,相對比較封閉,只需面對業(yè)主和監(jiān)理;也不像搞公路、橋梁和市政工程,政府出于自身政績考慮和地方利益驅動,往往在關心和支持工程盡快完成上表現出強勢的一面。而鐵路工程不會是某一地方行政的業(yè)績,其征地拆遷之所以被稱為是“天下第一難”,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央利益與地方利益的博弈,地方政府不是建設主體,雖然在征地拆遷上說了算,但他們沒有壓力,有壓力的卻說了不算。為了保證施工的順利開展,鐵路施工隊伍在處事風格上常常體現出勇猛頑強和靈活多變的特點,一事一策,因地因時制宜,急速處理;或者采取靈活手段,隨機應變,不按規(guī)則出牌,該忍讓就忍讓,該妥協則妥協,利用矛盾,潤滑關系,確保一路通暢。
二、以占市場為標準,增強一航文化的適用性
進入鐵路施工領域是中交集團的戰(zhàn)略目標,也是公司鐵定的“新增長點”。中交集團要在鐵路施工領域實現由“生力軍”向“主力軍”最后成為“排頭兵”的轉變,作為初期進入鐵路施工領域的局有限公司,更應當有全方位適應的考慮,不僅要研究鐵路施工的技術難題,還要適應鐵路施工獨特的管理模式,融匯鐵路文化中的精粹,以推動一航文化的提升,鑄造一支能夠拉得出、打得響、站得穩(wěn)的一航鐵軍。
首先觀念要變。進入鐵路后的最大的困惑,就是業(yè)主許多要求與過去公司長期形成的理念、慣常做法以及市場的一般規(guī)律相沖突。
其次,要吸取鐵路文化的精華養(yǎng)份。一航文化與鐵路文化存在差異,有差異不是壞事,取長補短,兼收并蓄,對一航文化的進步和提升乃至內涵的豐富多采是一種促進。不同企業(yè)文化中的某些個性不能用先進與落后來區(qū)分,關鍵看是否適應所處的客觀環(huán)境,是否符合業(yè)主的習性。比如公司普遍存在的“熱得慢”、但“笑到最后”的特點,主要是基于對工程的科學、合理、周密的策劃,盡可能使各種資源配置到最佳,使進度、質量、安全、效益、現場文明都能最終獲得高分,而不圖一時的亮點。這在施工相對比較封閉、市場經濟比較發(fā)育、社會環(huán)境比較良好的情況下是行得通的。但這種風格不適用于鐵路施工,因為鐵路行業(yè)特點,各路英豪的激烈競爭,某些施工區(qū)域的市場和社會因素,逼著你養(yǎng)成雷厲風行、快速反應的作風。
再次,要注意融合。所謂融合有兩層意思,既要融入,也要整合。一航文化與鐵路文化的相互融合,都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航局進入鐵路市場,必須適應鐵路施工管理模式,融入鐵路文化,但不能丟棄一航文化的優(yōu)秀內核和多年形成的較為規(guī)范的管理機制。在特殊的環(huán)境、特殊的條件下,確實要講求靈活性,不能以發(fā)達地區(qū)的管理方式生搬硬套用于落后地區(qū)的施工管理,有時死搬既有的制度,在不講游戲規(guī)則的情況下,也許寸步難行,對工程造成的損失更大。但精細化管理畢竟優(yōu)于粗放式的管理,我們必須堅持以精細化管理為本體,堅持管理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只有遇到特殊情況才采取靈活變通的手段。我們說要從戰(zhàn)略上考慮問題,并不等于不講成本。還是要重視施工方案的合理,加強對施工過程質量、安全、成本、文明施工的有效控制,腳踏實地在鐵路施工領域創(chuàng)建一航品牌。這意味著,既要堅持,又要適應,就需要科學策劃更早一點,不要等拿到項目才開始;管理環(huán)節(jié)更短一些,不要拘泥于傳統(tǒng)的組織架構和運作流程;工作作風更硬朗一些,適度擺脫思慮周全方邁步的習慣;心理準備更充分一些,能夠承受來自上下、左右的指令與壓力;文化張力更強一些,可以引領隊伍加快調整的速率等等,只要立足于“正向”提升,相關借鑒,就能找到一航文化與鐵路文化的融合之路。